2020-12-2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我叫李玉香,是麼站鎮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雖然我的力量有限,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幫扶經歷,可還是想把我和結對幫扶對象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是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最難忘的回憶。
李玉香(右)正在走訪貧困戶
張得群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她家所在的大樹村屬於深度貧困村。剛拿到貧困戶資料那會,我就迫不及待拉上同事去認門戶。可是到了她家才知道,張得群是個盲人,她的兒子朱彥德靠在沙發上玩手機,冷冰冰地說了一句:「幫扶幹部,拿什麼來幫扶我?」
回去的路上,我心想:無論如何要把他的「志」扶起來,並且做好了打持久戰、啃「硬骨頭」的準備。
李玉香帶結對幫扶對象到威寧辦證
第二次去,我主動和朱彥德打掃屋內屋外的衛生,我們開始拉起家常,他們開始接受我。從那以後,我隔三差五去他家走訪,就如「走親戚」似的給他們帶點大米、油、棉被、鞋子、衣服、帽子等物品。
不到兩個月,我和這一家子的關係越來越近。發展思路理清後,一家7口人都得到妥善安排。朱彥德當上了護林員,半年增加5000元收入,養了2頭能繁母牛和1隻羊,同時照顧母親及有智力障礙的妻子;兄弟朱彥朝一家4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進了縣城,他在蔬菜基地務工年收入1萬餘元,加上土地流轉費,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李玉香帶結對幫扶對象到威寧辦證
收入增加了,因為張德群的住房距離主路很遠,拖拉機都無法運材料到家門口,院壩及串戶路硬化是個難題。我主動幫忙對接村兩委,協調到5360元,請施工方實施了「兩化」工程。
家裡的條件雖然大為改變,但是看著朱彥德一個人照顧眼盲的母親和有智力障礙的妻子,我想再為他們一家人做點什麼。於是,我主動聯繫麼站鎮殘聯負責人,幫助朱彥德的妻子陶雙巧辦理了殘疾證,申請到了護理補貼、低保金等政策。同時,我還到縣醫院諮詢張得群老人眼盲治癒的可能,結果無法治療,我心裏面一直很內疚。
李玉香為結對幫扶對象送床
經過幾個月的相處,我和張德群一家人成為了「親戚」。曾經對我冷語相對的朱彥德,也改口說:「么妹,這麼久讓你操心了。脫貧攻堅結束後,你還是要繼續來我家坐坐。今後你家裡面有什麼事,也一定要記得告訴我們。」聽完後,一股暖流湧進心頭。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陽 劉藍嬰 整理
來源:天眼新聞客戶端
1.
一座城「兩個天」!威寧這場雪喜「新」厭「舊」……2.
用生命照亮山村——追記南方電網畢節威寧供電局因公殉職員工肖正平、鄒明剛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李玉香:一句話拉近了我與群眾的距離》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