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小學教師正在不斷探索和思考「最近發展區」「深度學習」「高階思維」等話題,這是課程與教學改革走向「深水區」的應有樣態。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需要正確處理低階思維與高階思維的關係,促進學生的思維從「低階」向「高階」飛躍。在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指向思維能力培養的科學精神培育成為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內容之一。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能夠通過教學策略、方式方法的改變,培養學生藉助豐富的知識與思維能力,發現意義,建構並運用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素養和水平。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度評價思政課教師隊伍在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深情囑託廣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對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維要新,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思政課教師辦好思政課的重要標準之一。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維要新,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必然的內在要求。當今的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是開放的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要創新,就必須反對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創新有章法,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總之,思維要新,是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服務的,是為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務的。
杜威認為,思維的過程是一種事件的序列鏈。這一生產過程從反思開始移動到探究,再到批判性思維,最後得到比個人信仰和想像更為具體的「可以證實的結論」。思維不是自然發生的,但是它一定是由「難題和疑問」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懷疑」「引發」的。訓練思維能力的巨大價值就在於:原先經過思維充分檢驗而獲得的意義,有可能毫無限制地應用於生活中的種種對象和事件,因而,人類生活中,意義的不斷增長也是沒有限制的。
新課程強調,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轉變學習方式,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努力打通書本世界與自己的真實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自主支配教師安排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主動探索帶有挑戰性和研究性的問題。同時,學生應重視家庭、社會因素在「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中的重要價值,採用時事沙龍、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撰寫小論文等形式,還可以開展「螢屏學習」(學生收看電視、電影及錄像資料),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學習,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參加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等,有利於提升他們在複雜的情境中分析、評價、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深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各學科圍繞「核心素養」對「學科思維」均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其目的是推動學科教學從簡單的學科知識的習得轉向學科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的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把「科學精神」的培育,作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思政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一課」,教師要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通過有深意、有新意的學習體驗,從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理性思考、分析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著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把道理講明白、講透徹,要求教師具備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近年來,不少教師通過完善內容設置、創新話語表達、採用新媒體技術等方式,探索總結出了一系列有益於「科學精神」培育的思政課活動模式,如「模擬政協」「模擬聯合國」「模擬法庭」「志願者服務」等,讓思政課實現從「點名課」到「網紅課」的轉變,這充分說明:沒有思政課教師主體性的發揮,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思政課。在這裡,關鍵是要激發思政課教師「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認清高階思維的時代價值
作者:朱志平
作者系教育部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
刊於《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20年第10期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
2020年第10期
視 點
1 科學養成「剋期讀」習慣/方有林
專 題
高階思維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培養
7 高階思維與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的深度融合/王德明
11 指向高階思維培養的思政課教學實踐/周步兵
14 教學評價的高階思維指向/成潔
18 指向高階思維的思政課堂案例觀察/朱麗萍
22 認清高階思維的時代價值/朱志平
名家視線
24 基於活動理論的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設計
——以《牛津高中英語》M6U4 Project:Making an action plan為例/許立新
課程與教學
29 關聯推理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薛城
32 古典詩詞中「虛字」意蘊品析教學策略/王浩
36 寫景抒情散文教學路徑擇要
——以《昆明的雨》教學為例/王俊傑
39 圍繞課程目標設計課堂教學
——以「三角函數」起始課教學為例/李雙雙
42 語言理據性對中學英語多義詞教學的啟示/朱玲
47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設計優化策略
——以《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一課為例/朱桂芳
50 高中學生物理閱讀素養培養策略/夏季雲
54 指向高中化學學業質量水平的教學設計實踐
——以「化學反應與能量」為例/陳廷俊 劉江田
名校課改
58 向問課堂,引領教學新常態/張軍
61 設問·導問·自問
——芻議基於「問題」的語文課堂教學/曹國鋒
63 議題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問學」課堂/王毅
65 從學「問」到「問」學/朱開群
觀點參考
66 閱讀「場」:讓閱讀成「悅」讀/梁吳芬
68 活動讓學生學「活」語文/曹蕾
70 將生命教育融入英語閱讀教學/周南南
72 在美術教學中用好地域文化資源/李天
74 初中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三種習慣/楊珊
名師課堂
76 基於「大概念」的高中數學教學探索
——以「基本不等式的綜合運用」為例/張海強
開卷
80 以「情感」之眼看教育/徐志剛
聚 焦
封二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校史館
封三 向陽而立向「格」而行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德育特色活動掠影/江教
封底人物 江蘇省宜興中學 張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