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由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向來不愛談移民的東京,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為了應對不斷縮水的勞動力市場,東京不得不打破移民的禁忌,引入50萬低技能的外國勞工。
6月15日,日本經濟和財政政策委員會決定推出針對非專業外國勞工的新籤證類別。委員會主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表示,隨著勞動力短缺的情況加劇,日本急需建立一個新的體系,讓外國人才能早日在日本發揮他們的專長和技能。
根據新政策,政府計劃推行新的五年籤證,這將在2025年之前為日本帶來50萬低技能外勞。日本希望這些外勞可以在勞動力短缺情況尤為嚴重的五大領域發揮作用:護理、食宿、農業、建築和造船業。申請人需要通過技能測試,並有一定程度的日語水平。在日本工作三年以上的技術培訓生也可以申請新籤證。如果他們通過了額外的測試,他們還可以邀請家庭成員來日本。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非常歡迎高層次的海外人才、實習生和留學生。日本外國勞動力的數量從2012年的68萬上漲到去年的128萬,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中在海外人口流入量上排名第四的國家。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不斷縮水的勞動力市場。日本勞動力市場的巔峰出現在1997年,共8699萬勞動力,有人預計這個數字在2050年將會減半。
「時至今日,日本還沒有在明面上接受非專業海外人才,改變是必要的。」日本國士館大學教授、移民政策學者鈴木繪理子說。
在新籤證推出之前,低技能海外勞工有兩條進入日本的「後門路徑」。一條是臭名昭著的「技術實習培訓生」系統,由政府在1990年推出。實際上,這一系統多服務於日本小型企業,尤其是在農業機械、建築和農業領域,從亞洲發展中國家僱傭廉價青年勞動力,提供最多五年的工作年限。這些外來勞工的工作環境惡劣,甚至受到僱主的侵犯和騷擾,並且無權更換工作。早年當地媒體曾經報導過幾名越南培訓生被迫在福島參加核去汙的工作。
另一條後門路徑就是通過教育體系。十二年前,首相福田康夫內閣計劃在2020年前吸引30萬外國留學生,以增加日本的國際競爭力。現在日本共有超過26萬留學生。尼泊爾留學生數量從2012年來增加了五倍,達到2.3萬名,越南留學生也在同時期從8811名增加到69565名
很多外國留學生在日本同時做多份兼職,比如在便利店和快餐店,以維持生計
Samten Narayan(化名)原來是加德滿都當地電視臺的動畫編輯。兩年前,Samten向親戚朋友借了錢,千裡迢迢來到了日本這個所謂的「機遇之國」。如今已經29歲的Samten剛從一家日本語言學校畢業,由於經濟問題不得不放棄學習動畫,改而在一家不那麼昂貴的學校主修廣告。和很多外國學生一樣,Samten成為了社會的邊緣人物。他和同學在新宿區附近合租了一個破舊公寓,靠著在附近的7-11便利店打工維持生計。
大部分留學生參加了由工作招聘機構運作的語言學校,並且花費大量時間在小飯館、便當工廠和外賣服務做兼職。政策規定留學生每周只能工作28個小時,他們經常會非法同時做多份工作,來賺取生活費和學費,償還學生貸款。留學生為日本低技能勞動力市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
因為擔心會造成大量失業,移民對日本政治家來說一直是一個禁忌話題。去年,申請以難民身份進入日本的外國人數量達到了19628名,比2016年增長了80%。其中就有大量過期居留、但還希望繼續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雖然現在日本也開始接受低技能的海外勞工,政府也堅持聲明新政策不等於接受移民。
一名工人在石川縣的農場裡餵奶牛。新政策將允許外國勞工在特定領域填補勞動力空缺,包括農業很多專家對這項特別的政策表達了擔心:「如果僅僅基於經濟需要而接受移民,那麼可能會在經濟不需要的時期,出現排斥移民的現象。」金澤大學人文科學學院講師、博士真澄悠介說。
悠介還警告說,新籤證可能會導致階級分化。低技能外國勞工和高技能勞工不一樣,後者可以不斷延長籤證期限,甚至在日本永居,而低技能外國勞工在年限結束後,還會面臨籤證問題。另外,日本政府也沒有制定幫助外國勞工和當地社會共存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