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乘除學問大,數學大師也比不過現在的小學生?

2020-12-27 仙童說教育

加減乘除學問大?

加減乘除在小學四年級之前,我們就學會了,絲毫不覺得裡面學問有多大,但是事實真的就是這樣嗎?

1、 加法

把兩個數,或者是兩個以上的數合併在一起就叫做加法。

比如8+5=13,其中8和5是加數,「+」是加號,「=」是等於號,13是兩個數的和

抽象起來就是a+b=c,這是加法最簡單的形式,即使是存在多個加數,最終也能寫成這種形式。

加法的意義就是合併疊加。

2、 減法

減法就是從一個數裡去掉另一個數。

比如13-8=5,其中13是被減數,8是減數,「-」是減號,5是它們的差。

抽象起來就是a-b=c,跟加法同理。

加法的意義就是去掉一個數的一部分。

從這裡就可以發現,加法跟減法是反過來的,一個是合併,另一個是去掉,我們稱它們為逆運算。

3、 乘法

那乘法是什麼呢?不急。

比如8×5=40,其中8表示相同的加數(這裡隱藏著一個前提,那就是有很多加數),5表示加數的個數,「×」表示乘號。40表示被乘數和乘數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積。

其實乘法的意義就是連續合併同一個數,就是所謂的連加。

同樣的它也可以抽象為a×b=c,與上面同理。

4、除法

除法的意義就比較多:將一個數平均分成幾個數;或者是一個數裡包含了幾個另一個數。

比如40÷8=5,40稱為被除數,8是除數,5是商,「÷」叫除號。

實際上,除法的意義就是連減。

可以看到除法跟乘法也是逆運算,同時因為乘法是連加,除法是連減,而加減也是逆運算,所有加減乘除都統一起來了,理論上用加法是可以表示所有的運算的,這一點在電腦程式上很重要。

同時在一個運算中,如果同時出現了加減乘除,乘法和除法是先算的,最後才是最基礎的加減。

那為什麼說數學大師都比不過小學生呢?

很簡單,現在我們小學生四年級就掌握了加減乘除,而且還擁有符號,但是在大數學家牛頓、萊布尼茨時代之前都是沒有這些運算符號的,你說他們能剛得過小學生?連公式都沒有,要用文字來運算。

像加號和減號是500年前的威德曼創造出來的,等於號是1557年列科爾德引入,由萊布尼茨提議作為等號,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7世紀的哈裡奧特創造的。

相關焦點

  • 小學生苦練加減乘除計算「基本功」,有沒有必要?
    一,在多個家長群做了調查之後,我發現目前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有個很普遍的現象,許多學校的數學老師都會要求小學生(在數學課本的課後習題之外)每天在家額外再練三五十道加減乘除計算題,比如計算本,口算卡,口算速算練習冊等。
  • 一道小學生數學題,難倒了數學大師丘成桐,其實很簡單
    數學題相信大家都做過,很多人對數學題向來有一種恐懼心理,但是有一類題目除外,那就是小學生數學題!小學生數學無非就是加減乘除,很多網友認為這能難到哪裡去?這一道小學生數學試題,源於丘成桐教授參加國內的一檔節目,節目中的現場提問環節,一位觀眾通過紙條,向丘成桐教授出了一道數學試題!這道數學試題的原題目是: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錢,向媽媽借了500元錢,然後他去買了一雙鞋,花掉了970元錢,自己還剩下30塊錢,他還了10元錢給爸爸,又還了10元錢給媽媽,自己還剩下10元錢。
  • 主流計算方法——口算速算,三年級小學生數學加減乘除口算題
    【考壹佰導讀】口算是數學教學方法之一。一種只憑思維及語言活動不借任何工具的計算方法。它能培養學生快速的計算,發展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能力。口算熟練後有助於筆算,且便於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以下是考壹佰為你整理的《三年級小學生數學加減乘除口算題》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歡迎閱讀參考!
  • 一類數學問題的萬能公式,小學生只用加減乘除法,也能解高等數學
    100人的數字不算多,動動筆還能算下,有計算機那就更方便了,那麼現在難度加大,請聽題。其實這類問題小學生都能解,而且不必設置未知數,只需要加減乘除就能算出來。兩個題目其實是一類問題,所以,當你把它視為一類問題時,那就不存在數字大小的問題,只是一個思路的問題。來說下我對這類問題的萬能解法吧,這其實是一個解題思路。
  • 二年級數學下冊:口算題(加減乘除,混合兩步運算),為孩子收藏
    口算題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既要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口算作為小學生的一項基本數學技能,貫穿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全過程,是他們必備的一項數學技能。
  • 小學數學:加減乘除速算法,口訣例題全給你!計算題一分不扣
    無論你到哪個階段,對於數學來說,運算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小學開始的數的計算到中學的式的計算,如果計算不過關,其他都是白扯。 有人說:計算,有什麼難的?即便是簡單計算也頻頻出錯,驗算檢查不耐煩,算完題目要求就完事,計算結果陰差陽錯…… 但計算對於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是小學數學的靈魂,是整個數學大廈的地基,地基不牢則大廈不穩。只有抓住計算,才能在小升初角逐中一舉奪魁! 小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並達到一定熟練程度。
  • 小學生數學手抄報:一個比一個精彩,孩子們的天賦滿滿,喜歡!
    這張數學小報很有意思,列出了學習數學的13種好習慣,比如認真聽課、認真做題、及時問老師啊,這些都是小學生容易犯錯的問題,用這種娛樂性學習方式,能快速促進孩子們的學習,再者比如畫報上的簡單的加減乘除,都可以讓孩子快速記憶這張數學小報是以圓角分來繪製,很好的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能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圓角分之間的關係,這種方式更直接讓孩子記住
  • 《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度量》數學啟蒙不應只有加減乘除
    數學是什麼?我們很多人還停留在加減乘除的概念裡。給孩子數學啟蒙也是,會100以內的加減法,或者是會被九九乘法表,就算是數學啟蒙了。其實這都是我們把數學看的太窄了。在百度百科裡,數學是這樣定義的:從這個定義看來,數學包羅萬象。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方位(東西南北)、空間(上下左右)等信息等都在數學的範疇裡。我們最開始教孩子辨別方向和認識圖形,這也是在做數學啟蒙。而這本《DK超級數學小玩家》把數學啟蒙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測量。
  • 《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度量》數學啟蒙不應只有加減乘除
    數學是什麼?我們很多人還停留在加減乘除的概念裡。給孩子數學啟蒙也是,會100以內的加減法,或者是會被九九乘法表,就算是數學啟蒙了。其實這都是我們把數學看的太窄了。學習測量的意義家裡有小學生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了
  • 三年級數學專題練習:加減乘除口算混合題,計算過關,數學考高分
    三年級數學專題練習:加減乘除口算混合題,計算過關,數學考高分一月底就正式開始放寒假了,同學們都卯足了勁,想要做好期末複習,在期末考試中考出好成績。同學這段時間的複習效果來看,同學們知識點複習較好,大部分重點知識都掌握紮實了,但部分同學的數學計算能力還有待提高:計算速度較慢、準確率較低。我們之前就跟同學們講過,數學期末複習,不單單是要把基礎知識掌握好,或者是掌握應用題的做題技巧,數學計算題的練習更是必不可少。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總複習題,加減乘除一網打盡,期末考試輕鬆拿下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輔導孩子數學學習,其實就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任務和難度來說,家長的輔導壓力還是比較小的,但依舊還是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輔導感到和很頭疼?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學習思維還沒有形成,家長們也沒時間天天監督。
  • 小學生「分數」加減乘除運算要點及技巧
    「分數的加減乘除」是小學五年級學生要掌握的基本計算技能。因為分數本身數字空間小,多數題只要方法掌握熟練,很多學生學起來會輕而易舉。但實際上有些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卻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及時地發現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找出錯誤原因,採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是打好數學計算能力的基礎。
  • 小學生課堂上玩撲克牌學數學
    這位小學數學老師上課先給學生撲克牌看看24點算術遊戲,你會計算這些題嗎?昨日上午9時,北部新區童心小學四年級1班教室裡,一堂數學課正在進行。不過,孩子們沒有端正坐好聽老師講課,卻三三兩兩玩起了撲克牌,你一張我一張出得很歡快,不時還傳來「我的牌最多,我贏了」的歡呼聲。
  • 二年級下數學能力提升: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學霸練成秘籍
    二年級的數學比一年級要更加深入了,以前的口算都是最簡單基礎的,現在卻還要加入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同學們經常就錯在這道題,不過這題其實並沒有那麼費腦,主要靠的還是熟能生巧,同學們勤加練習就可。它可以初步地建立數學的基本運算能力,混合運算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變化。但這道題有一個令人炸裂的點就是:一步之錯,全盤皆輸。因為除法中間含有加法或者減法,很多同學就會先算加減法去了,這不就全錯了。所以同學們記住,這種情況要先算乘除法。
  • 小學數學難道眾家長,加減乘除也不會,網友:上了一個假大學
    接下來我們看幾道小學生的題,看看你是否也能作對呢?這道題主要是考察學生的觀察力,題目要求學生在右邊的大圖裡找出左邊的六邊形。看到這道題是不是有種眼花繚亂的感覺呢?學霸級小學生幾秒鐘便能夠說出答案,初中生也許需要幾分鐘,大學生則需要幾個小時,至於碩博生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出來!
  • 一道三年級數學題,沒頭緒家長撓破頭,有思路小學生10秒算出答案
    一二年級的時候,不少孩子有提前學習的基礎,掌握有限的知識點並不困難,但是到了三年級,英語進入課堂,語文閱讀和寫作要求提高,數學不再僅僅是相對簡單的加減乘除,題目開始變得複雜,對數學思維的要求不斷提高,僅僅依靠計算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 英國小學生就要考九九乘法表了!英文的加減乘除你會說嗎?
    英國政府當然不想就這麼自甘墮落下去,於是他們找準小學生下手了。對此,中國網友喜大普奔,笑言曾經「虐我千百遍」的數學教材這次要漂洋過海去虐英國的小學生了…今年1月31日,特雷莎·梅開啟她任英國首相以來的首次正式訪華之旅。梅姨抵達武漢後,馬上促成了中英教育合作項目。
  • 故事九:曹衝稱的不是「象」;數學大師沒有符號用?
    問五:加減乘除——讓你學會「統一」?本來計劃寫10篇啟蒙數學的文章,最後匯總才八篇,但是也是完成了目標:介紹了計數(記數)史、數的分類、加減乘除、基本圖形的認知、如何比較、生活當中的各種量。今天是最後的一篇,主要介紹數學故事。後面正在選題目,計劃寫作10篇有關計算的文章。
  • 家有小學生不可錯過的文章:數學思維能讓孩子終身受益
    從1歲到12歲都是孩子的數學思維階段,家長們都可以培養的。今天我們就講講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什麼是數學思維?很多人僅僅把數學思維定義為加減乘除,小學課程的數學內容也以加減乘除為主,但這些遠遠不夠。會加減乘除的不一定就具有數學思維,但有數學思維的孩子會解決數與數之間的加減乘除,數與形,形與形之間抽象的邏輯思維問題。
  • 數學大師:假如有好的導師和好的風氣,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8月6日,數學大師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開門見山道出了他的隱憂。作為目前華人數學界的領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深厚,而且十分關注國內數學人才的培養。他所在的哈佛大學近年來頻繁接觸國內大學及大學生,對於兩國高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當然最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