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罵寫論文了:專家學者教師的論文總是要寫的吧?

2020-09-14 蘭翎笑笑生


《別罵寫論文了:專家學者教師的論文總是要寫的吧?》

蘭翎笑笑生


不知從何時開始,寫論文仿佛成了眾矢之的。好像寫論文的都是不幹活的,寫論文的都是上不好課的,寫論文的都是抄襲的。

我寫這篇文章估計要挨不少人罵,特別是那些不想寫文章的人,其中包括工作不錯但不想寫文章的人,也包括寫文章不怎麼樣其實工作也不怎麼樣的人。

理性來說,論文還是得寫的。

我們見過寫論文寫的很牛,講課講的並不太好,但是仍然高徒滿座的教授,比如說陳寅恪;但我們好像從沒見過講課講的特別好,卻從來不寫論文的教授,出過什麼高徒。

如果非要說某位教授就是講課好,但就是不寫論文。那我只能說,這位教授的「好課」大多是譁眾取寵的課,表面上滿堂笑聲,氣氛活躍,其實毫無含金量。見多這樣的老師教授了,一上課就給學生講,某個地方80歲的老奶奶生了個雙胞胎,然後全場哄堂大笑,然後這樣的東西持續不斷,氣氛確實活躍,但當你走出課堂那一刻,你會突然感覺空虛,在想這堂課除了鬨笑還得到什麼。

我想對這種教授提出疑問:①完全沒有寫本專業學術論文能力的教授,他的課會有專業含金量嗎?除了用譁眾取寵來掩蓋,還能有什麼辦法嗎?②如果說有寫論文能力但就是不想寫,那我也有理由相信,他也不會有興趣、有毅力認認真真地備課寫教案吧?③既然工作那麼好,那你寫點論文,或者就算是心得體會也好吧,但你也不願意,那你對本行業的貢獻在哪呢?你不是想帶出更多好學生嗎,那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其他同行,就能帶出更多的好學生了,為什麼不寫呢?是缺乏真誠的責任感吧?④寫論文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記錄、整理、搜集、提升的過程,如果一個教授學者長期無視這個過程的意義,他的學術水平能長高嗎?

有人說有些專家出了很大的研究成果,就因為不寫論文,所以成不了院士,很冤枉。我覺得這基本上是廢話。連自己的成果都不能形成論文表述出來,那叫成果嗎?那叫專家嗎?他有什麼資格成為院士?即便有極個別所謂奇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但也一定只是極少數的個體,不會是主體主流吧。當然,在農村基層確實有一些「土專家」還真是寫不出論文來的,這個我理解,但也就只能是「土專家」了。

有人說那些中小學老師不用一定要寫論文才能評職稱吧?他上好課、教好孩子不就行了嗎?行呀,那就低職稱唄,但你想很高職稱就不配吧,你說要成為一個特級老師,一篇象樣的論文都嘣不出來,有資格成為特級嗎?我覺得這還是參照前面對那些教授的看法,道理差不多的。你的專業總有些東西可以寫吧,你的工作總有些心得可以總結交流吧,你總有必要通過寫文章的過程加深對本專業行業的了解吧,總需要通過寫些東西來總結、理順、提升一下自己的專業能力吧?當然這裡並不是說能寫論文的中小學老師就一定是很好的老師,但是我敢說完全寫不出論文的、連個象樣的心得體會都寫不出來的,完全不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提升的,一定做不成一個真正的好老師。就算有些課表面講的不錯,那也一定是平庸的,一定缺乏向課堂要效率的能力,缺乏與時俱進進行教學改革的創新能力。

不要以為寫論文與工作是對立的,這完全是正向的互相促進的關係。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有人就罵那些及時寫出論文的專家,這種謾罵是外行的、毫無道理的。所有內行的人都應該清楚,絕不存在寫論文就幹不了活了。而且及時寫出相關的研究成果,及時為指導後面的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意義重大,怎麼就錯了呢?而且,我相信這些專家能夠處理好寫論文與工作的關係。事實證明確實也是這樣。

我覺得,論文的質量可以分為幾類:第1類,是具有突破性原創成果的、高價值的論文,這當然是最好的;第2類,是成果稍為平凡,但仍然具有原創性的,對本行業有所貢獻的,這也不錯;第3類,是調研報告類的,調研深入,思考深刻,這當然也是很有價值的;第4類,是一般性的工作經驗總結、心得體會一類的文章,這種文章既是對自己的提升,也會為同行提供交流學習的內容,同樣有其價值;第5類,觀點平庸一些,甚至人云亦云,這類文章價值不是很高,但也有一些價值,那就是對某些既有觀點擴大傳播,對寫作者也有提升價值;第6類,就是東拼西湊抄襲剽竊的論文,這類沒有價值,只有破壞學術風氣的負影響,這是必須要打擊杜絕的。但這並不說明寫論文不好,如果把作者逼回到正路上去就好。

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層級之分。我們無法要求所有論文、文章都具有非凡的價值,我們必須面對、接受各種不同價值、不同水平的論文並存的現實;我們必須接受各種不同水平、不同層級的發表平臺的並存。讓高水平的論文有高水平的雜誌平臺給予發表,低水平的論文文有低水平的雜誌平臺給他們發表。發表平臺合理數量的存在是必要的,只要不是抄襲剽竊的,其他的能讓大家多寫總比不寫好。

我總是這樣認為,論文水平有高低優劣,整個學術界也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很多問題,但是,這並不能否定發表論文、文章的必要性。我是這樣認為,如果什麼文章什麼論文都不需要就能評職稱,那這個職稱的含金量一定會整體降下來;如果所有的學者教授老師公務員都不寫論文、不寫文章了,中國知識分子界和公務人員的整體學養水平、理論水平、思維水平、素質水平等等,一定會導致矮化。

我們的工作需要理論指導,我們的成果需要理論表述,我們的工作需要進行理論整理。寫論文、寫文章不是全部,但絕不應該缺位,更不應該被謾罵。


相關焦點

  • 論文抄襲事件越來越多 大學生畢業要不要寫論文?
    相關閱讀:高校教師發現論文被抄襲後致力學術打假  將畢業與學位脫鉤  6月20日,周澤副教授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媒體和網絡曝光的論文抄襲事件越來越多,這促使他重新思考曾在5年前提出的「大學生畢業不必寫論文」的想法。
  • 畢業論文寫命理和夜市 臺灣學者:為生存放水,大學野雞化
    來源:新華社臺灣中州科技大學新華社臺北12月3日電臺灣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工程技術碩士班,被舉報部分學位論文與專業不符,出現命理、夜市、教師幽默感教學等題目。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邀學者專家檢視,認定確有偏離專業領域,日前提報私立學校諮詢會討論後,決定該所從2020學年起停招。這是臺高校研究所因論文偏題不符教學專業而被停招的首宗案例。
  • 青年教師發論文:為什麼被「槍斃」的總是我?
    但幸運畢竟只屬於少數人,更多的青椒則會把自己論文投稿的心路歷程總結為「靈光一現——冥思苦想——夜以繼日——充滿希望——忐忑不安——夢想幻滅」。科研和教學是衡量一名高校青椒成績的兩項重要指標,在很多一本二本高校中,科研的分量顯然要比教學高出很多,這已經成為了一種不言自明的規則。在考核評測和晉升的量化指揮棒下,青椒們如若想以最快速度實現自己在工作中的「階層躍遷」,寫論文申項目無疑是唯一一條可行路徑。
  • 文科論文比理科論文更容易寫?
    對自己專業精通,對自己所學領域熟悉,寫論文就是手到擒來。否則無論寫什麼都抓狂。不論哪一科,在寫論文之前都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包括了對選題的調查分析,包括了對論文寫作方式的學習了解,還包括了對所在學校和導師要求的認識,只有做足了這三項事前準備,才有可能順利完成一篇合格的論文。文科論文都是理論的闡述嗎?不是!
  • 回歸學者初心和使命,「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偉大號召,2020年10月29日下午,經濟管理出版社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產業經濟研究院在出版社會議室聯合舉辦「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研討會暨《學者的初心與使命——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反思》新書發布會。來自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4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
  • 大學畢業生一定要寫畢業論文嗎?為什麼要寫論文?
    相信很多畢業生都不想寫畢業論文,畢竟畢業論文是人生的一大折磨呀,每天沒完沒了地查資料,查完之後寫,寫完之後給老師看,老師看完之後有可能要降重,這一系列下來真的折磨人呀,所以現在小編來給你們解答,畢業生可以不寫畢業論文嗎?
  • 辛辛苦苦寫論文,為何還要「貼錢賣」?
    「辛辛苦苦把論文寫出來,還要交審稿費、版面費、加急費、中介費等一大筆錢,就算是『賣』論文,也沒有這麼倒貼錢的!」一位高校教師痛心疾首地說。  當前,我國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論文代寫代發、期刊亂收費等亂象日益滋生,正成為敗壞學術風氣的「毒瘤」。
  • 中小學教師為什麼要寫論文?分享發表論文很棒的網站,尤其第二個
    現在中小學教師評職稱要求有論文,真正能達到發表水平的不多,有的請人代寫,有的抄襲,有的發在不正規的刊物,教師苦不堪言,但又無可奈何!中小學教師有必要寫論文發表嗎?我想談談自己,讀研期間以及畢業後兩年內,發表過六篇北大中文核心,之後在企業寫過幾十篇省級和國家級期刊論文,來到高校後,論文發表的倒不是很多,因為我是在民辦高職高專院校,沒有科研,發表論文自己掏錢,版面費很貴,加上上課繁重也就懶得寫論文了。但我經常指導或者幫別人參考,助其發表論文,今天來談談這個話題,給大家分享一些發小論文的經驗。
  • 教育觀察:教師應把論文寫在「課堂」和「講臺」上
    前不久,江蘇省鎮江市教育局出臺深化鄉村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措施,側重工作業績、淡化外在要求,並給予適度政策傾斜,助力鎮江鄉村教師成長。「中小學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主要要把論文寫在課堂和講臺上。」鎮江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姜成林表示,鄉村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放寬教科研,論文不再作硬性要求,淡化了校級以上公開教學、縣級以上獲獎、論文發表、課題研究等指標。
  • 一看是博士生就直接拒絕,青年學者發論文太難了
    因為在找工作的簡歷上,論文發表量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有的大學在招聘時就說得很明白,要發幾篇C刊;有的儘管不說,但如果論文沒發夠,在看簡歷時就會把你篩掉。作為博士生,真的是太難了!不光是博士生,有些在職青年教師同樣有這方面的焦慮!
  • 學者專欄|Barney:應該如何寫論文第一段?
    編者語:學者們對於如何在頂級管理期刊上撰寫並發表理論論文一直很感興趣。那麼,應該如何寫論文的第一段呢?敬請閱讀。
  • 幼兒園教師,撰寫論文讓工作更有意義,見證我們的專業成長
    幼兒園教師談論文色變,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每年,全國各種刊物、雜誌,各市縣都有撰寫論文的評比活動。然而,在龐大的幼兒園教師隊伍裡,每年投稿都是少數的教師。 論文到底是寫還是不寫?這對很多老師來說是一個問題。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幼兒園教師必須學會撰寫論文。因為撰寫論文能讓我們的工作更有目的、更有盼頭,能見證我們每一個階段的專業成長,留下我們事業成長的足跡。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研討會暨《學者的初心與使命——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中的 「數學化」「模型化」反思》新書發布會順利召開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研討會暨《學者的初心與使命——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反思》新書發布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一主題進行了認真研討。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偉大號召,深刻闡述了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為學術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學者,要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
  • 致謝是論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這樣寫
    再說說學位論文中的致謝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我,說到了畢業季了,希望我聊聊學位論文的「致謝」問題。約好時間,在電話裡聊了聊。記者說在網上搜到了我關於致謝的文章,寫的是關於期刊論文中的致謝。我說好像我也寫過學位論文的致謝問題,不過時間很久了,寫的什麼我也記不得了,內容也許已經不合時宜了。
  • 專家吐槽:小學沒學好作文 大學寫不好論文
    原標題:專家吐槽:小學沒學好作文 大學寫不好論文  專家在《小學生寫作學本》首發式上吐槽——   小學沒學好作文大學寫不好論文   國內首套小學作文教材--《小學生寫作學本》昨天首發,教材主編丁煒是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她說,不少大學本科生的論文均存在諸多邏輯不通、觀點不清等問題,就是因為小學時作文沒學好
  • 我要開始寫論文了
    是的,我要開始寫論文了,因為我是高校中人,現代社會就是攜帶一大批數字、圖表、公式到來的,現代社會的風格就是用數字說明問題。
  • 千萬別再用Chinglish寫論文了!審稿人看了,尷尬癌要犯...
    儘管論文產出,但難逃拒稿難關。尤其是對中國學者來說,SCI論文寫作有著更多的困惑與壓力。因為自身母語環境為漢語,受語言環境的表達方式影響,中國學者在寫SCI論文時總是會不經意間帶入Chinglish(中式英語)表達,導致文章出現大量語法錯誤,並且常因此從審稿人那碰了一鼻子灰。什麼是中式英語寫作?
  • 大學生畢業論文亂象叢生 學者呼籲加快改革
    許多師生和專家學者呼籲,應加快畢業論文改革,創新形式,讓畢業論文回歸其初衷。  就業為重,畢業論文退居其次  某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大四李同學在答辯臨近時才把論文寫完,她說:「論文前後花了十幾天,自己寫的大概有一半,另一半是抄的。」  在採訪中,許多同學坦言自己的畢業論文存在抄襲。
  • 不想寫論文了怎麼辦?
    讓導師從此輕鬆省力帶學生讓學生從此愉悅歡快寫論文  課程分為了必修和選修部分;必修環節主要介紹了選題——如何做研究設計——如何選擇研究方法——如何寫論文——論文格式的規範——如何期刊投稿——投稿之後如何進行下一輪的投稿。整個的從做研究到寫論文的全過程。選修環節主要是大家在寫論文過程中遇到的小細節和大佬們的寫論文獨到心得。
  • 我們的論文泡沫,專家發15篇論文用15種方法證明同一種結論!
    一個學者再能用英語發表論文,那不得了,直接就像過期的大牌章子怡一樣,可以用鼻子蔑視只會用國語寫作的土鱉本土學者。就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數,老美仍是我們的近2倍!引用率在全世界239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排在198位,基本就算墊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