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記者走進寧夏沙坡頭 了解麥草方格治沙技術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中科院沙坡頭沙漠研究實驗站站長李新榮向兩岸記者團介紹沙坡頭治沙技術及成果(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攝)

  中國臺灣網7月30日中衛消息 29日,「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團來到寧夏中衛,在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實驗站採訪了研究站站長李新榮。李新榮向兩岸記者介紹了沙坡頭研究站「以固為主,固阻結合」的沙海防護體系,並重點介紹了沙坡頭髮明的獨特治沙技術——麥草方格技術,這一技術創造了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蹟,結束了長久以來「沙逼人退」的困局。

  兩岸記者團還跟隨中衛市有關領導遠赴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核心地帶——沙坡頭治沙實驗區,在治沙人員的親自操作下,了解了麥草方格技術的具體實施過程及防風固沙原理,對這一簡單而有效的防沙治沙技術讚嘆不已,臺灣電視臺記者還對技術人員進行了專訪。

  麥草方格,就是把一種廢棄的麥草一束束呈方格狀鋪在沙上,再用鐵鍬軋進沙中,留麥草的1/3或一半自然堅立在四邊,然後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周麥草根部,使麥草牢固地堅立在沙地上。根據大風揚沙的弧線原理,方格四周的麥草正好可以阻擋沙子對方格內的入侵,這樣,就能保證方格內植物的順利成長。

  麥草方格的出現,讓人類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了流沙面前,也鼓舞了廣大治沙人的鬥志。1958年秋天,當地政府動員了成千上萬的群眾,組織數以萬計的畜力和運輸工具,組成浩浩蕩蕩的治沙大軍,同流沙展開了殊死搏鬥。會戰持續了兩個年頭,在長達40公裡的鐵路兩側扎設麥草方格1.6萬畝,封沙育草33.8萬畝。

  這樣的治沙奇蹟引起世界的關注。1977年8月,全球沙漠化會議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召開,中國代表被請上講壇介紹經驗。當聽完中方代表的「麥草方格」固沙法後,會場長時間報以熱烈掌聲。尤其是看到照片展現的治沙成果,外國專家們不無讚嘆:這麼大面積的流沙被固定,世界上還沒有過,中國人了不起!

  1994年6月5日,中衛固沙林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保護500佳先進單位」光榮稱號。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多德斯韋爾在致電中稱:「作為人類環境的衛士,中衛固沙林場在從事環境保護的艱苦鬥爭中,雖然總是默默地奉獻,不圖回報,但你們的功績舉世公認。」

  中衛市不僅在防風固沙上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還在開發沙漠旅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沙坡頭景區已是國家5A級景區,吸引著國內外大批遊客,昔日令人談之色變的萬裡黃沙已經成為人人嚮往的美景勝地。(中國臺灣網記者 王文英)

沙坡頭治沙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攝)

相關焦點

  • 麥草方格與中衛治沙人的60年:向世界介紹中國經驗
    中新網客戶端中衛8月27日電(張旭)包蘭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在寧夏中衛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烈。經過鐵路人幾十年不懈努力,治沙固沙形成的綠化帶,讓包蘭鐵路中衛段成為了一道美麗獨特的風景線。
  • 寧夏:以治沙促治貧
    寧夏被黃河寵著,寵出一個塞上江南;寧夏也被三大沙漠自三面合圍著,曾飽受沙害侵擾,成為西北荒漠生態脆弱區的典型。「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地上無寸草。」這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寧夏銀川靈武市白芨灘的真實寫照。
  • 中國治沙奇蹟,沙漠變綠洲,被外媒成為中國魔方
    但是小編今天還是要提一提另外一個稱讚中國的地方,這就是「中國魔方」沙坡草方格。據統計,我國的沙漠總面積達到了130.8萬平方公裡,佔中國國土的十分之一了,所以我國很早開始就是實行開墾沙漠變綠洲的計劃了,所以沙坡頭上草方格的成功是必然的,而遍布草方格的地方就是我國的寧夏自治區。
  • 製作羊皮筏、扎麥草方格、騎駱駝穿越沙漠……來一次大西北足夠!
    夏季(7-8月)正值大西北的最美時節,或許,你早已對這裡的豐富地貌、自然風光有所了解。但,你可否想過親手參與製作一回羊皮筏子?你知道什麼是麥草方格麼?你想不想騎著駱駝穿越浩瀚沙漠,並和駱駝分享西瓜?2趣玩沙坡頭▼寧夏-中衛市體驗製作羊皮筏+扎麥草方格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奇觀
  • 中國治沙工程被質疑,治沙結果究竟如何?數據會說話
    然而,2019年9月,國際頂級雜誌Nature新聞版中,一篇出自韓國記者的報導卻對中國治沙工程提出了質疑。該報導主要講述了中國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雖然遏制了荒漠化的腳步,卻因為種植了不適合該地區的樹木而浪費了大量水資源,這可能會導致水資源短缺。
  • 山水疊翠倍還人——天高雲淡草木成蔭的寧夏歌吟
    這是新世紀人們對美麗寧夏的動情歌吟。 半個多世紀以來,寧夏人用「麥草方格」創造了世界治沙奇蹟,用汩汩貫通的水脈率先探索構築水安全體系,在全國率先封山禁牧,結束了延續數千年的羊只「信天遊」,為中國西部生態建設提供著「寧夏方案」。
  • 中石大(華東)學子探尋寧夏治沙路,尋覓黃河河邊情
    中石大(華東)學子探尋寧夏治沙路,尋覓黃河河邊情沙坡頭黃河小院入口處合影留念(賈梓奇 攝) 為進一步了解體驗防沙治沙對中衛市沙坡頭帶來的改變與發展,7月28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塞上江南調研隊走進黃河小院進行調研實踐。
  • 巴音布魯克,黃金牧場;沙坡頭:塞上江南
    沙坡頭,塞上江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用極其生動的筆調寫出了沙坡頭的壯美。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遠處蒼茫的天空中飄蕩著幾縷嫋嫋的青煙,在一望無際的黃沙中顯得蒼茫而綺麗。滾滾的黃河在這裡不斷地堆積,最終形成了沙坡頭。沙坡頭以南是蜿蜒起伏的香山,北邊是無邊無際的騰格里大沙漠,洶湧奔騰的黃河從中間穿過。
  • 中國將草方格升級,徹底解決沙漠荒漠化,成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
    但是如今旅行熱潮來了,在野外不乏冒險生存挑戰,在工作壓力的刺激下,許多年輕人踏上了探險隊,希望挑戰極限激發內心,進行一次終生難忘的激動人心的冒險,因此他們踏上了寧夏的沙漠地帶,只有在這裡,我才發現藍天白雲,碧綠的水和黃沙,景色極為美麗和諧,根本沒有沙漠現象,為什麼是這樣,事實證明,這些都是基層防沙的壯舉。
  • 寧夏「最年輕」的市轄區,是寧夏最大的市轄區,面積大於石嘴山市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現在越來越強大,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人們的生活也越變越好,以前的人們總是在為生計發愁,能填飽肚子就夠了,但現在大家賺的錢都多了,不僅能夠吃飽穿暖,還能剩下一部分錢用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了,今天要講的是寧夏最年輕的市轄區,是寧夏最大的市轄區,面積大於石嘴山市
  • 寧夏沙坡頭景區自由行攻略
    下圖是旅遊新鎮鳥瞰圖,位於中衛與景區中間,為旅遊而生的一個小鎮,吃住行設施都有,沙坡頭盛典劇場也在這裡。圖中左邊弧形路邊的藍色方塊,就是往來旅遊新鎮與沙坡頭景區之間的擺渡車。包蘭鐵路與省道201從東西方向上穿過沙坡頭景區,正好將景區一分為二,一塊是黃河區(南區),一塊是沙漠區(北區)。遊玩的順序是先南後北,中間通過沙漠天梯連接,從黃河邊上到高原上的沙漠區。
  • 寧夏沙坡頭,唐代詩人王維詩句中描寫的美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王維寫的就是寧夏中衛沙坡頭,這裡不僅有江南的美景,還有北國沙漠的壯麗景色。它融合了遼闊的沙漠、波濤洶湧的黃河、挺拔的高山和蔥鬱的綠洲。風景獨特、壯麗,享譽海內外。沙坡頭景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西部騰格里沙漠東南,長約38公裡,寬約5公裡,總面積4500多公頃。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
  • 甘肅榮華公司排汙水超8萬噸 曾被評為治沙模範
    坐落於內蒙古阿拉善東南部的騰格里沙漠,西部和東南邊緣分屬甘肅武威市和寧夏中衛市,黃河從其東南流經,面積約4.27萬平方公裡,是中國第四大沙漠。  50多年前,為了保護我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不被沙漠埋沒,位於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的寧夏中衛市,開創了以「麥草方格」為主的「五帶一體」治沙體系,被譽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蹟」。
  • 一山一水總關情 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寧夏行的人民情懷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在寧夏隆德縣考察,了解抽水灌溉情況。(資料圖片)當年,習近平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一個重點就是做好水的文章。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寧夏,專程看望了王有德和他的同事們。面對一望無際的麥草方格,他緊緊握住王有德的手說:「我是來向你學習的。你們在這裡做出了很大貢獻,非常了不起。」寧夏靈武白芨灘一角。圖片由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 沙坡頭:寧夏最值得一遊的景區,4種地貌為一體,世界獨一無二而
    但是我第一次去寧夏的時候是2009年,那個時候寧夏只有兩個5A,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和靈武水洞溝旅遊區還只是4A。兩次去過寧夏,這幾個景區都曾去過,如今回憶起來,記憶卻依舊深刻。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寧夏沙坡頭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