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關注福州:把壽山石雕技藝帶向世界文化舞臺

2021-01-19 騰訊網

【奮鬥足跡】

講述人:壽山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禮忠

壽山石是福州獨有的印石,因產自福州壽山而得名。我的師傅馮久和與我是壽山石雕界僅有的兩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們都有一個夢想:希望借世遺大會舉辦之機,在世界文化舞臺上展現福州壽山石雕悠久歷史、傳承創新與精湛技藝,將壽山石雕這一非遺技藝帶向世界文化舞臺。

這一夢想早在2010年時就已萌發。當年,我的代表作《春聲賦》被選送上海世博會,成為福建館鎮館之寶。作品歷時5年精心創作而成,取材壽山高山雞母窩石,雕琢鳳凰及禽鳥,展現百鳥朝鳳的歡欣圖景,寓意56個民族團結和睦與國家繁榮富強。壽山石雕作品首次登上世博會大舞臺,即引起廣泛關注。

我一直在思考,將壽山石雕帶到世遺大會要展現什麼?我想,首先要展現中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精神面貌。我們要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這樣才能實現藝術的創造性轉化與提升。壽山石雕刻藝術立足於中華五千年文脈,歷經1500多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雕刻手法、表現形式與文化內涵。新時代,壽山石雕刻藝術也應立足於當代文化與文明,用飽滿的激情為時代立傳、為山河畫像。

在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使命之下,更需要尋求符合當代審美的新的表達形式。我們技藝傳承者必須熱愛藝術、深入生活,發現新的創作形式。本著「石無貴賤」的理念,我在創作中摒棄唯石材論,尊重石材的自然美,通過觀察和發現不為他人所重視的石種的獨特之美,賦予石頭新的生命。我的代表作品大量使用老嶺石,通過一雙巧手「點石成金」,創作了一系列壽山石雕精品佳作。

我們還要在世界文化舞臺上展現我們對非遺的傳承有序、後繼有人。多年來,福州市的壽山石雕隊伍已從數百人發展為數萬人。我也通過設立壽山石雕工作室,為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並走出了多名重量級的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

躬逢偉大時代,作為藝者,要服務時代、記錄時代、刻畫時代。為此,我帶領學生走訪「四大名窟」,組織參觀三峽工程,赴福建寧德下黨鄉學習,從時代變遷中用心感悟、吸收營養,繼而投入雕刻創作,為壽山石雕刻技藝尋找創作靈感與動力。

壽山石雕刻技藝流傳千年,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必將在新時代文化強國的道路上大有作為,也必定會在世界文化的大舞臺上煥發光彩。(記者 高建進 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1年01月15日05版)

相關焦點

  • 把壽山石雕技藝帶向世界文化舞臺
    【奮鬥足跡】講述人:壽山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禮忠壽山石是福州獨有的印石,因產自福州壽山而得名。我的師傅馮久和與我是壽山石雕界僅有的兩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們都有一個夢想:希望借世遺大會舉辦之機,在世界文化舞臺上展現福州壽山石雕悠久歷史、傳承創新與精湛技藝,將壽山石雕這一非遺技藝帶向世界文化舞臺。這一夢想早在2010年時就已萌發。當年,我的代表作《春聲賦》被選送上海世博會,成為福建館鎮館之寶。
  • 楊玉璇壽山石雕為什麼那麼值錢?——帶你走進壽山石雕大家楊玉璇
    清壽山石雕大家楊玉璇清代滿族人崇尚華麗精緻,鍾愛文玩把件,民間手工藝因此得到提高發展,壽山石雕也因此邁入鼎盛時期。順治年間出現的文壇巨匠楊玉璇,繼往開來,發展形成了壽山石獨特的雕刻技藝,創造出儒工雕刻藝術,對後世影響巨大。
  • 壽山石雕精品展11日開展 展出近百件佳作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11日至15日,由晉安區文體旅局、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主辦,晉安區文化館、晉安區非遺保護中心、晉安區廣電設施保障中心承辦的「喜迎世遺大會·展現國遺魅力——壽山石雕精品展示活動」將在程由軍壽山石雕工作室舉辦,展出近百件壽山石雕精品佳作。
  • 探尋壽山石雕的生命
    最近,他正在籌備赴法國展覽的壽山石雕作品,希望拿出一些「有生命力」的作品來。這半夜枯坐,用楊明的話說,正是在尋找這塊石頭的生命。「那種石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他們所表現的語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每塊石頭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我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刻出來。」他說。在壽山石雕這個千年老行當裡,大師頻出,39歲的楊明雖很年輕,也有著25年的從業經驗。
  • 福建壽山石雕藝術展將在北京炎黃藝術館隆重展出
    福建壽山石雕藝術展將於9月10日至10月9日在北京炎黃藝術館隆重展出,由炎黃藝術中心、福州石雕藝術工藝廠、翰山雅集主辦、北京迪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作為中國框業暨裝飾藝術品博覽會的「姐妹展」這又一道藝術盛宴給北京的藝術文化畫卷濃濃地添上了絢爛精彩的一筆。
  • 常熟展「石之天成」,看壽山石雕刻的文房與雅玩
    壽山石產於福建福州市晉安區壽山村,作為中國四大名石之首,其雕刻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發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澎湃新聞獲悉,7月24日,「石之天成——壽山石雕刻展」在常熟博物館開幕,展覽分「嶄露頭角」、「東成西就」、「東西合璧」三個部分,共展出壽山石雕刻作品95件/套。
  • 福建傳統工藝展亮相國家博物館 福州工藝挑大梁
    《紅色閩西組雕之古田會址》(壽山石雕)  福州新聞網9月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磊/文 福建博物院供圖)以「格物匠心」為主題的福建傳統工藝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200餘件(套)精品全面展示福建傳統工藝所承載的文化底蘊。
  • 福州軟木畫工藝師:把非遺變為文創「寄」往世界
    呂明 攝福州軟木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以「無聲的詩」聞名於世,與壽山石雕、脫胎漆器並譽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目前,從事這項工藝的手藝人已經不足50人,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活」起來,是傳統手工藝人們正在探索的。郭麗表示,現在,會做一些小擺件、杯墊、微型晶體軟木畫檯燈等軟木畫文創作品,研究如何將軟木畫創意、創新設計。
  • 福州線面永泰李乾等福州特產製作工藝亮相《絲路百工》
    《絲路百工》第二季將重點展示福州線面等多項福州特產製作工藝。福州新聞網6月1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堅 文/攝)13日晚,由國家文旅部立項,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福建省圖書館、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大型民間工藝紀錄片《福建文化記憶·絲路百工》第二季在海峽衛視首播。記者獲悉,福州線面、永泰李幹、福州壽山石雕等福州特產的製作工藝將在本季中得到充分展示。
  • 石有花語誰能解 馮氏刻刀留餘香——訪福建省壽山石雕「非物質文化...
    馮偉見到記者,拿出一張照片給記者看,並回憶了他是如何走進壽山石雕藝術之門的。了解壽山石雕技藝的人都知道,壽山石具有色彩多樣、硬度較小、質地細膩及可雕刻性強的特點,但同時它的石質也很脆,用力不對作品很容易就會前功盡棄,所以,要想雕刻好一件壽山石作品,哪怕是一方小小的印章,不但要有足夠的耐心、過硬的技術,還要有很好的藝術素養和巧妙的構思,才能讓達到妙「筆」生花的效果,但要想做這樣一個「全能」藝人談何容易。
  • 福來福往,有福之州,福州旅遊10大值得帶回家的名優特產
    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福州有公認的十大名片: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林則徐、三山兩塔一條江、鼓山、閩劇、溫泉、壽山石、曇石山文化遺址、青雲山。
  • 福州青年壽山石雕刻家林賢樂作品獲全國玉雕金獎
    ­  金秋十月,從首都北京的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福州青年壽山石雕刻家林賢樂的作品《雨巷》在2016年中國首飾玉器百花獎上摘得金獎。據了解,玉器百花獎是全國玉器雕刻類最高級別的獎項。從1300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年僅36歲的琯頭青年是如何做到的?
  • 妙石齋裡人物誌|陳貴洪|雕刻|壽山石|壽山石雕|孫悟空|西遊記
    當時我對壽山石雕一無所知,更談不上天資和悟性,但我想留下來。」僅憑著乖巧和聽話,陳貴洪贏得了師父的喜歡把他留了下來。他不折不扣地按照師父的教誨和要求,扎紮實實地去學,去刻,很快他摸到了壽山石雕刻的門道,對壽山石雕刻的人物造型、運刀、以色布局、因形構思等技法有了基本認識。那個時候,陳貴洪雕刻了許多市場比較看好的十八羅漢,也形成了自己的雕刻風格,其彌勒、羅漢得到壽山石雕界一定程度上的認可。
  • 數字中國「數」說非遺——福州的1到10
    年逾六旬的張國天是福州漆箸技藝的傳承人,他潛心研究改進傳統漆箸技藝多年,將現代的技術和傳統的福州脫胎技藝相結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與成品率。一雙筷子,可以夾起無數福州人的舊時光。一些簡單的軟木,雕與畫的完美結合,造就了匠人們刀尖下神奇的微觀世界,也見證了福州匠人們的聰明才智。
  • 湖南發現三千多克壽山田黃石雕
    (原標題:湖南發現三千多克壽山田黃石雕) 玩收藏的都知道壽山田黃石是何等珍貴
  • 數字中國「數」說非遺——福州的1、2、3、4、5、6、7、8、9、10
    福州是中國制梳業的三大產地之一,除了大名鼎鼎的牛角梳外,洪塘篦梳也是一絕。「洪塘篦梳」出自福州倉山區建新鎮洪塘村,製作篦梳所用的麻竹需要有五年以上的生長周期。  洪塘篦梳傳統手工技藝將福州制梳工藝的精湛和洪塘的地方特色相融合。
  • 巨型壽山田黃石雕出現在湖南藏家手中
    玩收藏的都知道壽山田黃石是何等珍貴. 而已知千克以上的田黃石在全國可以用手指頭數得過來. 可以說凡500克以上的上等田黃石是各類收藏珍品榜中的金牌, 是增值保值的保證. 剛好, 聽朋友說有一個湖南藏家手裡有一個三千多克重的壽山田黃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