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三年級上冊單元習作的第16集,也就是寫完這篇,本學期的所有單元習作已經更新過兩次了,後面還將繼續進行第三、第四輪迴的更新。我有這樣一個想法,每篇單元習作如果能更新四到五篇,那麼孩子們寫作時參考的意義就大了。而且讀得多了,潛移默化之間,能形成一種好的語感。
下面先一篇新寫的作文,後面再講一些寫作知識點。
每天早上,我們要求七點半到校,大家陸陸續續地來,有的早點,有的遲些,絕不可能商量好似的不約而同。因此就有十幾分鐘的時間,來了的同學是無所事事的,要麼是老師讓我們自由地看看書,要麼是放開喉嚨讀一陣課文。如果利用好這一點看似不多,卻也一寸光陰一寸金一樣寶貴的時間,我產生了一個想法。
我發現大多數同學,存在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不愛表達,即使上課老師讓回答問題,舉手的也寥寥無幾,有的 無非是習慣了回答的一些同學,別的同學儘管有時也會,可實在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如果讓老師點名非說不可時,那聲音有點像深秋的蟋蟀,還在瑟瑟地發著顫呢,仿佛老師是吃人的大老虎,他是一隻待宰的羔羊,表現真是糟糕極了。
怎麼能提高大家在眾人面前的言語表達能力呢?我想這十幾分鐘大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每天讓兩名同學,上臺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每個人大約五分鐘,剛好能完整講一個故事。
故事講什麼,隨自己準備,總之要給大家有準備的時間,因此需要把每天輪誰講有一個次序安排。每天七點二十準時開講,不管到了多少同學,都無所謂,講的講,聽的聽,來的來,互不影響。這樣每天有兩名同學就得到了充分的演講鍛鍊,一個月大約每個同學可以輪一次,一個學期基本有四次的演講機會。同時,大部分同學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這樣時間久了,相信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穫,聽著聽著,許多故事就會住進我們的腦袋裡,無論是講給別人,或者是寫作文作為素材,都會用得著。
這真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想法,大家覺得呢?
寫這篇習作,首先我們要善於去尋找和發現身邊的不足和問題,然後針對不足和問題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或者儘管不是什麼問題,但你有更好的改進想法,同樣是本次習作的寫作素材。
當然同學們還小,也不可能發現什麼深刻的問題,不過老師可以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如果你覺得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可能就是有問題的地方。我們試舉幾一。比如你覺得你們現在值日的安排很不好,需要早早到校,如果是冬天更覺得殘忍,如果改在每天下午放學後值日更好。你把這個想法提出來,說不定老師真的就接受了。
我們再舉個生活當中的例子。媽媽每天晚上忙完家務,就是看手機,而你寫完作業也無所事事,所以你提出來每晚全家人一起出去走一走,媽媽既不用在家裡呆著刷手機,同時你也能放鬆一下心情,這也是個不錯的主意。而且,當你提出這個想法,你必須對自己說的話負責,這樣你就不能磨磨蹭蹭地不寫作業了,也間接提高了自己寫作業的速度。所以也是個不錯的想法。
你有什麼想法呢?試著寫一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