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來的志願者立即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請戰書上,蘇大偉按上了鮮紅的指印
志願者:咱黨員就要衝在前面
1月29日一早,1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來到西一路街道辦事處報導。他們都是前一天看到西一路街道辦微信平臺發布的《抗擊疫情志願者招募公告》後積極報名的,當中年齡最大的64歲,最小的27歲。
志願者蘇大偉來自陝西中城衛保安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問起來當志願者的思量,他說:「我們黨支部本來人就少,不少人還不在西安,現在組織需要,咱在西安的黨員就要衝在前面,為社會出一份力!」
招募來的志願者立即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為了大家、捨棄小家,他們的身影是西一路街道最美的風景。」據西一路街道辦幹部劉海波介紹,因為地處老城區,街道辦老舊院落多、租戶雜,排查時間緊,疫情防控工作人手明顯不足。《招募公告》發出後,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志願者的上崗為當前防控工作注入了強大力量。
據悉,報導登記、測量體溫後,志願者們當即投身到了社區防疫一線。有人協助社區開展走訪宣傳,有人協助在老舊小區院落門口量體溫、做登記,有人根據統一安排開展其他疫情防控相關志願服務工作,用自己的付出保障轄區群眾的安心和健康。
李慶富和孫子李佳文爺孫檔,24小時在崗助力小區疫情防控
「夫妻檔」「爺孫檔」他們用行動樹起永不退色的旗幟
「我要求參加這次抗擊疫情的工作!」這是這幾日西一路街道黨建工作群中被刷屏的一句話。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西一路街道各基層黨組織積極動員,社區黨員主動請戰。紅會社區紅會巷一號院「夫妻黨員」「爺孫黨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主動承擔起門衛排查、消毒查殺等工作,深得院內群眾認可。
「不管疫情多嚴重,保證院子裡各家各戶供暖,才能在家坐得住,群眾才能穩下來。」正值大年初五,新城區西一路街道紅會社區紅會巷一號院老黨員王菊花和她愛人,主動請戰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為保證過年期間院落106戶家庭供暖,王菊花主動承擔起供暖工作,每天上午、晚上兩次到鍋爐房檢查水位、溫度,讓家家戶戶「溫暖」渡過此次疫情。「我們老兩口都是共產黨員,越是在關鍵的時候,我們就要出來出點兒力。」簡單的言語道盡了老黨員的淳樸底色和責任擔當。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防控疫情,紅會巷一號院還出了個「爺孫檔。」院子的家委會主任李慶富和孫子李佳文都是黨員,他們也主動參與到院子的值守工作中來,在院子門口設立防控桌,對進入院落的人員實名登記、不定時在大門噴灑酒精消毒,勸導身邊群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串門、不聚會、不聚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傳謠、不信謠、科學防控。「24小時必須有人,門口始終不離人。」簡簡單單一句話表明了爺孫倆的態度和決心。
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王菊花、李慶富、李佳文……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和醫務工作者一樣,也是這場戰爭中的「逆行者」,他們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樹起了「黨員」這面永不退色的旗幟。
為轄區坦尚尼亞籍租戶送上英文版疫情防控告知書
排查遇上外籍租戶 英文版告知書送到家中
「謝謝你們,我們一起加油!」29日,從新民社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特意「定製」的英文版疫情防控告知書,坦尚尼亞籍小夥感動不已。
原來,根據我市安排部署,西一路街道新民社區黨員志願者進行疫情逐戶排查時,發現轄區竟然有一戶坦尚尼亞籍租戶。新民社區黨委書記劉少波介紹,他們之前來了兩次,家裡都沒人。昨天早上第三次上門,家裡有人了,但開門一見發現對方是外籍。「我們趕快去派出所核查了一下這家的情況,小夥是坦尚尼亞人,八零後,目前在西安留學,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做實習醫生,因為咱社區距醫院比較近,就在這邊租了房子居住。」
排查首次遇到這種情況,劉少波他們上了心。「我們見面交流發現對方能說簡單的中文,在醫院工作對當前疫情也有所了解,但具體能掌握到啥程度咱也不知道。為了疫情防控無死角,我們街道辦組織建設科的幹部把咱的疫情防控告知書翻譯成了英文版專門給小夥子送了過來,還現場用英文向他宣傳了疫情防控的有關要求。」
西一路街道辦組織建設科幹部伍園園表示,社區疫情防控面向千家萬戶,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但只要夠負責夠耐心,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作為共產黨員,隨時聽從黨組織安排,有信心戰勝疫情。(本組稿件由記者劉雪妮採寫)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