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小「鯨靈」掀起汙染廢棄塑料回收「大變革」

2020-12-22 新華網

  外賣餐盒、奶茶咖啡杯、漢堡外包裝……這些被汙染的廢棄塑料是什麼垃圾?按浙江「四分法」是其他垃圾,按「豬豬」分類法是幹垃圾。但不論按哪種分類標準,這類垃圾似乎都被貼上了「不可回收」的標籤。

  據聯合國環境保護署評估,全球90億噸塑料垃圾中僅有9%被回收利用。觸目驚心的數字中不難看出,以被汙染的塑料製品等為主的難降解、低回收利用廢棄塑料垃圾處理,成了塑料汙染治理難以言說之痛。

  而在西子湖畔,塑料汙染治理有了破局新思路——「鯨靈回收循環巴士」項目,末端攻破技術,中端高效清運,前端全員參與,「三步走」掀起了一場「變廢為寶」的汙染廢棄塑料回收方式變革,受汙染廢棄塑料、紙張的「命運」正在被改變。

  末端「破題」 汙染廢棄塑料有了新去處

  汙染廢棄塑料末端分揀處置。

  要破解汙染廢棄塑料回收利用循環難題,重點難點在末端。

  「以前,大部分企業只能回收處理清洗並晾曬乾的一次性餐具,這使得汙染廢棄塑料的回收,在人口眾多的城市主城區很難實現。」西湖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過油漬、水分等汙染的廢塑料、廢紙,例如外賣餐盒、奶茶杯、塑膠袋等,之所以作為不可回收物納入其他垃圾渠道進行處理,其根本問題在於末端處置能力存在壁壘。

  為了證明汙染廢棄塑料回收利用這道難題有解,下定決心的西湖區城市管理局於2019年下半年開始在全市乃至全省撒網,並最終在杭州市富陽區找到了具備受汙染廢棄塑料、紙張資源化處置能力的企業——杭州富倫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雙方一拍即合,破題速度勢如破竹。列出受汙染紙塑廢棄物清單、制定分揀標準、擬定試點區域、討論清運模式……2019年11月,以西湖區屬國企西湖環境集團的「鯨靈回收」品牌為依託,浙江省第一條針對受汙染和一次性的紙塑類生活垃圾的清運專線——「鯨靈回收循環巴士」項目,在西湖區黃龍商圈的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連鎖企業約10家門店率先試點運行。

  每天,專門負責垃圾分類的店員會熟練地將本該倒掉食物殘渣後,放在其他垃圾的紙塑類包裝,放入藍色的「可回收物」桶,然後等待清運車上門清運。

  「原本擔心在既有分類基礎上再分出可回收的受汙染廢棄塑料,會增加人工成本,但現在看來,讓汙染廢棄塑料變得有價值,我們其實只需要多做小小的一步。」參與「鯨靈回收循環巴士」項目的門店負責人說道。

  而這關鍵的一小步,讓汙染廢棄塑料有了新去處,這些原本要被焚燒的餐盒、包裝,被運至末端企業後,經過資源化處理,成了可利用的紙、塑料粒及鋁粒……

  中端「答題」 清運方式有了新探索

  鯨靈循環巴士清運

  每天一早,印有「鯨靈回收」字樣的清運貨車就會在西湖區的快餐門店間穿梭,成為汙染廢棄塑料與後端處理企業之間的「鵲橋」。

  由於受汙染的廢棄塑料、紙張回收價值遠低於PET塑料瓶、紙板等高價值可回收物,且其仍附著一定油脂殘渣,對清運的規範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西湖環境集團突破原有廢品回收的渠道,專門組建了一支清運隊伍,對受汙染的紙塑回收物進行日產日清,通過小型壓縮車接駁、廂式貨車或大型壓縮車轉運的模式,建立了一條保障有力的受汙染紙塑廢棄物的清運專線,今年5月運行的第一個月,日均收運量約0.15噸。

  但因為項目初期覆蓋範圍不廣,收運量少,餐飲門店又較為分散,導致清運成本非常高。西湖環境集團曾算過一筆帳:收運量在1噸以下,如果投入車輛5輛,駕駛人員及工班6人,按1天計算,人員及車輛成本合計約在2100元。其中,除了目前末端企業支付的300元每噸的購買金額外(回收價格根據回收量成正比浮動),其餘部分都由集團承擔。

  高成本並沒有導致「鯨靈回收循環巴士」清運服務「縮水」,反而做起了加法,清運方式越來越精準、智慧。

  「該車距離2.039KM,還剩1個收集點收運完成後到達。」西湖區必勝客文一路門店的工作人員手機收到一條小程序推送信息。這是西湖區自主研發的「掌上清運巴士」小程序,目前該小程序已在西湖區餐盒回收清運線的13個點位開展試運行。

  「突破原有汙損品無法進入回收渠道、無回收企業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收運處置的壁壘,勢必提高可回收物,尤其是低價值可回收物的收運量,增量降成本,我們都很有信心。」西湖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前端「解題」 汙染廢棄塑料回收成了新習慣

  清運收集檢查

  「在我們這裡,用過的一次性餐具是可回收的。」正是午餐時間,蔣村街道西溪銀座寫字樓裡,一名吃完外賣的年輕人,熟練地把餐盒裡的食物殘渣倒進綠色的「易腐垃圾」桶,然後將餐盒放入藍色的「可回收物」桶。藍桶的上方貼有一張提示:「倒乾淨的餐盒、飲料杯、外包裝、小票請放入藍色垃圾桶內。」

  今年6月,「鯨靈回收循環巴士」從快餐門店「駛」進了西湖區蔣村街道的寫字樓、綜合體;8月,蔣村街道針對居民小區也開闢了「鯨靈循環巴士」,餐盒收運量逐漸提升,汙染廢棄塑料回收利用從一處試點,變為多地開花

  截至12月10日,西湖區餐盒線收運點位154個,其中商務樓宇54個,小區25個,餐飲連鎖門店及其他單位75個,日收運量達到了1.2噸。

  「我們目前日處理能力是1000噸,日處理量300噸左右,仍有較大的需求空間。」在杭州富倫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看來,相比於企業在全國各地收運原材料相比,西湖區「鯨靈」模式原材料收運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提供了穩定且具有持續性的原材料來源,更顯著地為本地政府減輕末端處置壓力,實現循環減量雙贏。

  如今,西湖環境集團又算了一筆帳,從5月份的0.15噸到12月的1.2噸,隨著「鯨靈回收循環巴士」的不斷覆蓋,在未來,運量就將達到4-5噸,「鯨靈回收循環巴士」將在收支平衡後,進入盈利階段。

  「現在正是『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環境整治的攻堅時期,下一步,西湖區將持續發力,讓『鯨靈回收循環巴士』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為『美麗杭州』創建提供可複製的經驗,讓汙染廢棄塑料回收利用,真正成為西湖區市民的新習慣、新共識。」西湖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劉志媛)

  

責任編輯:徐樂靜

相關焦點

  • 有了鯨靈回收環保屋 廢舊物品家門口就能處理
    杭州西湖區翠苑街道翠苑一區社區4幢旁有一間藍白相間的小屋,走進屋裡,只見報紙、塑料瓶、衣物、家電等廢舊物品有序地堆放著,地上放置著稱重工具,牆上還掛著回收價目明細表,這裡是西湖環境集團打造的再生資源回收站點——「鯨靈回收環保屋
  • 阿迪、耐克、宜家、可口可樂……為什麼都在「搶」這種廢棄塑料瓶?
    積攢到一定量時,同一種類型的塑料瓶會被送入一個小型打包機,壓製成方便運輸的小磚包。這家多了分揀和初步打包等功能的回收店,是浙江綠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從今年1月開始的嘗試,最近,它剛剛完成試點的使命。也許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在杭州街頭看到更多類似的回收店。
  • 喝完的塑料瓶別亂扔 可口可樂、阿迪、耐克都在「搶」它們
    積攢到一定量時,同一種類型的塑料瓶會被送入一個小型打包機,壓製成方便運輸的小磚包。這家多了分揀和初步打包等功能的回收店,是浙江綠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從今年1月開始的嘗試,最近,它剛剛完成試點的使命。也許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在杭州街頭看到更多類似的回收店。
  • 一次性發泡餐盒無人回收 "白色汙染"或死灰復燃
    可怕的「白色汙染」是否會死灰復燃?  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對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地區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發現,因無利可圖,發泡塑料餐盒無人回收。  回收發泡餐盒為何不賺錢?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說,一方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生產過程中使用丁烷發泡劑,經發泡,使發泡餐盒本身具有體積大、密度低、質量輕等特徵,導致發泡餐盒的運輸及倉儲成本高,比如一個載重3噸的130貨車只能裝載200多公斤發泡餐盒,佔用空間大卻沒有利潤。
  • 廢棄塑料汙染如何破?四川生態環境廳又雙叒請院士來講課了!
    川報觀察記者 殷鵬你了解塑料汙染嗎?如何安全處理?這些疑問,都在一場講座中破解。8月31日,省生態環境廳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琪作2020年第五期「院士講座」,王琪表示,塑料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敵人,並推重點薦了一種利用率更高、碳排放更少的處理方法。在講座上,王琪以「高分子時代與廢棄塑料汙染防治」為題,從高分子時代和塑料的重要貢獻、廢棄塑料汙染與防治現狀、全方位全鏈條防治廢棄塑料汙染、主要結論和建議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地講授。
  • 如何防止塑料汙染,確保海洋經濟一個美好的未來?
    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海洋塑料汙染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增長三番。陶朗集團執行長史岱峰(Stefan Ranstrand)先生解釋了飲料包裝押金制和基於傳感的分選回收解決方案如何能夠化解這場危機。英國政府最近發布了新的「海洋未來預測(Foresight Future of the Sea)」報告,再次將海洋塑料汙染的危機呈現在世人面前,促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海洋面臨的危險,從而採取必要的行動來化解這一危機。該報告指出,廢棄塑料已經佔海洋垃圾總量的70%左右,從2015年至2025年的10年間,海洋中的廢棄塑料量將增長三倍。
  • 其他垃圾也能回收,杭州拱墅將受汙染的紙和塑料,做成了相冊和鑰匙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平帆 張毅喝完奶茶的塑料杯、吃完薯條的包裝紙袋……受汙染後的紙類和塑料,原來只能投入其他垃圾的灰桶。現在,它們有了新去處,會以全新的相冊、鑰匙扣的模樣與你重逢。我們設立這個網點,是希望分離出受汙染的紙類和塑料等,納入升級版的低價值可回收物專線,實現應分盡分、應收盡收。」湖墅街道公管辦吳晗蕙介紹道。每天上午,宸運小哥會將分揀完的低值可回收物運走,統一進行預處理後,作為再生紙類、再生塑料製品的原材料進行資源化再生利用。
  • 商南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塑料廢棄物統一回收,禁止汙染河道、田園
    為積極推進全縣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今年以來商南縣制定印發了《2020年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明確部門職責任務,紮實開展塑料汙染專項治理,營造全民治塑氛圍,呵護好商南這片淨土。一是對轄區所有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和使用塑料購物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生產聚乙烯農用地膜、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的企業和場所,開展了全面排查,掌握塑料製品基本情況、質量狀況、生產情況、銷售情況等信息,督促企業嚴格落實產品禁限主體責任。
  • 陸海環保——網際網路+廢棄包裝材料回收再生利用
    陸海環保搭建了一個R4B(Recycle ecosystem For Business )廢棄資源回收再生應用服務平臺,主要回收牛奶盒、飲料杯、咖啡袋等廢棄包裝材料,建成了自動化的紙塑分離、鋁塑分離、造粒、廢水回用等系統,年處理廢棄包裝材料量10.5萬噸,生產再生塑料、再生紙漿、再生鋁屑及木塑產品等。
  • 一次性塑料汙染嚴重 包裝減負問題已迫在眉睫
    不可忽視的白色汙染  由於塑料的難降解性和目前較低的回收率,這些塑料垃圾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  「當前,我國塑料包裝總產值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長,而80%的塑料包裝在使用一次後即被廢棄。」
  • 全產業鏈協同發力 加快治理塑料汙染——塑料汙染治理論壇在北京...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塑料汙染治理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論壇主題是「全產業鏈協同發力 加快治理塑料汙染」。塑料製品生產、使用、回收處置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權威專家、龍頭企業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健全多方協作機制、治理塑料汙染的有效途徑。
  • 山東英科掘金快餐盒等廢棄白色塑料 花10年研究垃圾
    隨著人們對產品外包裝重視度的提高,白色泡沫使用量急劇上升,殊不知這些白色泡沫對環境汙染之惡劣。近日,全國7家科研院所及多位業內權威專家來到山東省淄博市齊魯化學工業園,參加由工信部組織、在山東英科環保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科環保)舉行的「廢棄泡沫塑料增密、再生、製作仿木線材技術與裝備」科技成果國家級鑑定會。
  • 新版「限塑令」升級 外賣塑料汙染何時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進一步界定外賣塑料汙染主體責任。作為塑料製品使用大戶的外賣行業受到影響。與外賣食品一同增加的還有外賣餐盒、餐具、包裝袋等塑料垃圾。「一份訂單內包含材質各異的餐盒、餐具、包裝袋,除產生固廢汙染排放,也存在水、大氣等其他環境介質的汙染轉移。所以儘管行業包裝物總體重量在生活垃圾總量中佔比不大,仍需要格外關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張宇婷認為,外賣垃圾環境影響特徵複雜,但目前還缺少明確高效的替代和解決方案。「目前外賣包裝廢棄物正規回收利用比例不足,大部分隨生活垃圾進入環衛系統進行焚燒填埋處理。
  • 廢棄利樂包可利用市民到哪找回收點
    編輯同志:  最近,我聽說牛奶、飲料包裝袋盒(我們稱它為利樂包的包裝)是可回收利用的資源,有很好的利用價值。如果確實能將數量可觀的廢棄利樂包回收利用的話,既可減少垃圾汙染,又能使有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真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
  • 廢棄塑料在荷蘭獲得「重生」
    時尚的嬰兒車、漂亮的襪子、精美的錢包……日前在上海舉行的荷蘭「廢棄塑料的重生之旅」展覽上,如果不知道展覽名稱的話,你很難想到這些展品居然都是由廢棄塑料製成的。 如今,我們已無法想像一個沒有塑料製品的世界,然而廢棄塑料該如何處理也一直困擾著我們。據統計,只有9%的廢棄塑料被回收利用,約12%被焚燒,而高達79%的以不同形式存在於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另一組數據顯示,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威脅著超過500種海洋生物的生存。去世的鯨魚體內發現塑膠袋,海龜因被漁網纏繞而死去……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
  • 蘇伊士亞洲首座塑料回收設施 致力於解決塑料汙染危機,緩解氣候變化
    這是蘇伊士在亞洲的第一座塑料回收再造設施,凸顯蘇伊士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仍致力於改善環境和建設更可持續發展社會的雄心。該項目每年把在泰國收集而來的3萬噸塑料包裝廢料轉化為消費後可回收(PCR)塑料,作為解決塑料汙染危機的長期方案。此外,設施的水回用率達到94%,是泰國當地水回用率最高的同類回收設施之一,每年可避免3.5萬噸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種植150萬棵樹。
  • 塑料汙染解決方案,真真假假如何辯?
    塑料垃圾的解決方案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議題,除了傳統的垃圾回收、焚燒等,近年來還出現了諸如「生物塑料」「零廢棄」等概念。面對目前嚴峻的塑料垃圾問題,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解決辦法,需要面對怎樣的挑戰?人們對這些問題的認知是否有偏差?今天我們通過生物塑料、垃圾回收、垃圾出口、零廢棄等方面,和大家聊聊塑料問題解決方案的探索與挑戰。
  • 用廢棄塑料吸管挑戰製作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拼圖
    當研究人員解剖其屍體試圖探尋其死因時,竟驚人地發現它的胃裡裝滿了重達4公斤的塑料垃圾。」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王小波在參加「遠洋樂堤港千園幼兒拼圖世界紀錄挑戰賽」啟動儀式現場時,再一次將這個真實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海洋科學家提醒公眾,人類任何的微小舉動都會在海洋裡掀起大風大浪。我們應該遏制亂扔垃圾的行為,保護海洋環境。
  • 回收材料食品級利用 減少浪費應對塑料汙染
    摘要:從明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及一次性塑料餐具等。近年來,國際上在塑料回收、減量和替代以及材料再生利用等方面有不少創新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