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 殷鵬
你了解塑料汙染嗎?如何安全處理?這些疑問,都在一場講座中破解。8月31日,省生態環境廳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琪作2020年第五期「院士講座」,王琪表示,塑料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敵人,並推重點薦了一種利用率更高、碳排放更少的處理方法。
在講座上,王琪以「高分子時代與廢棄塑料汙染防治」為題,從高分子時代和塑料的重要貢獻、廢棄塑料汙染與防治現狀、全方位全鏈條防治廢棄塑料汙染、主要結論和建議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地講授。
王琪透露,2019年,中國塑料製品產量8184.2萬噸,世界第一,但同時也產生廢棄塑料6300萬噸。截至目前,全球廢塑料累計高達63億噸,僅9%被回收再利用,12%被焚燒處理,79%被填埋或累積在自然環境中,具體到中國,廢棄塑料回收率也僅達到30%。
「儘管如此,現代社會不可能退回到原始社會,塑料是人類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王琪介紹,時至今日塑料已不可或缺,在農業、包裝、醫療等諸多領域發揮作用,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防護目鏡都含有塑料。中國固體廢棄物年產生總量超100億噸,但廢棄塑料僅佔到了0.6%左右,廢棄塑料對環境的汙染,是人類錯誤的使用和處理方式造成的。
該如何處理?王琪重點推薦了高分子態回收利用的廢棄塑料處理方法。通過這種方法,1噸廢塑料可以產出0.98噸塑料,相較焚燒發電、裂解煉油,利用率更高、碳排放更少。
生物可降解塑料也被特別提及。這種材料在一定條件和時間內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土壤不會造成二次汙染。「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可生產所有生物降解塑料品種的國家。」王琪介紹。
此外,王琪還表示,結構件、功能件佔到了塑料製品總量的60%,而受到較多關注的包裝製品僅佔25%。為此,她提醒大家重視結構件、功能件的回收利用價值。而對於包裝製品,她表示不能搞一刀切,要高效合理分類。
院士名片
王琪,四川大學教授,現任國際聚合物加工學會中國代表,《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期刊主編,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等。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等;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45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38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