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們小學的時候,每天晚上8點多就準備睡覺了,每天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基本上到家半小時就寫完了,剩下的時間就是玩耍。
當時不覺得這有多幸福,現在看來,我們那個時候真的是太幸福了。
現在的孩子,晚上10點睡覺都是早的,光是寫作業可能就要到凌晨11點、12點的樣子,早上基本上都是7點以前睡覺,這樣算來,現在的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
兒子晚上12點睡,早上6點起,爸爸看不下去了
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爸爸看只有8歲的兒子每天晚上要學習到12點,而早上6點就要起床準備上學。
嚴重的睡眠不足,導致兒子的精神越來越差。
這位爸爸認為延長學習時間,對孩子的學習並沒有好處,而且長期睡眠不足,一定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一個8歲的孩子,才上二年級而已,哪裡需要加班加點寫作業呢?到底是有多少知識要學?
這位爸爸在家長群裡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緊接著很多家長負荷,稱孩子每天就像個學習機器,建議老師少布置作業。
孩子減負為什麼不成功?
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孩子的壓力太大,對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好事。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實行「給孩子減負」的行動。
可是結果卻並不樂觀,很多地方,比如說南京,給孩子減負的行動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給孩子減負這麼困難?到底是誰在從中阻攔?
知道真相後,不禁表示愕然,可是這似乎又在預料之中。阻擋「給孩子減負」計劃步伐的,竟然是那些孩子的家長。
孩子減負失敗,全因為家長有這幾種心態:
1、 我家的孩子減少了學習量會落後
如果我家的孩子減少了學習量,別的孩子學習任務沒有改變,那豈不是眼睜睜看著孩子落後嗎?如果我們的城市給孩子減負了,別的城市依然給孩子安排大量的學習任務,那以後孩子升學的壓力會不會很大?
這是很多家長的心思。
因為生怕孩子最先慢下來,被遠遠甩在後頭,所以拒絕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 你們都減了,我的孩子照舊,我的孩子就有優勢
如果別的地區的孩子減負了,我的孩子依然安排大量的學習任務,那麼我的孩子學習上就有了優勢。
這也是家長拒絕減負的一個心理。
3、 家長的攀比心理
即使學校減負成功,孩子也很難達到真正減負的目的,因為家長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被「落下」,會爭先恐後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輔導班。
別人家孩子上了,我家孩子當然要上,家長的這種攀比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減負的艱難性。
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真的是靠延長學習時間嗎?
在家長們攀比著給孩子加大學習壓力的時候,經常忽視一個本質的問題:孩子的學習時間延長了,學習成績真的可以提升嗎?
事實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
真正學習好的孩子,一定是掌握了知識的精髓,懂得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而不是要死記硬背,賣力刷題的結果。
不眠不休刷題,或許可以短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長遠來看,對孩子並沒有益處。
而孩子們只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課下溫習一番,花上一兩個小時訓練,就足夠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延長時間學習,只是在不斷重複。
我們經常以為學霸一定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每分每秒學習,而實際上,真正的學霸興趣愛好很多,尤其是中學業任務沒有那麼繁重的小學和初中時代,孩子的學習時間並沒有那麼長。
學習應該追求的是效率,長時間學習而沒有效率,不如花費一個小時百分之百投入其中,研究那些知識點來得有效果。
想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我們應該從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培養孩子的思索能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