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ES&T Engineering: 幾分鐘輕鬆製備Pd催化劑,推動水處理還原催化的技術進步

2021-02-15 環境人Environmentor

第一作者:高錦玉

通訊作者:劉晉勇

通訊單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化學與環境工程系

論文DOI:10.1021/acsestengg.0c00227


圖文摘要


成果簡

我們於2020年12月24日在 ACS ES&T Engineering上發表了題為 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s: A Facil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Implications to Reductive Catalysis Technology for Water Treatment的研究論文。我們報導了一種非常簡便的方法,不須任何加熱設備和複雜操作,10分鐘制出用活性炭、氧化鋁、二氧化矽負載的Pd催化劑。方法很簡單:先將Na2PdCl4 加入水中讓多孔材料吸附5分鐘,然後常溫常壓通入氫氣5分鐘,Pd催化劑就制好了。與傳統多步操作和高溫還原制出來的Pd催化劑相比,用新方法制出的催化劑在結構和活性上沒有明顯區別。由於催化劑製備變得非常便捷,我們快速探索了各種Pd含量的催化劑的活性和形貌,發現過去常用的5 wt% 並不是最優金屬含量,並且大幅優化了Re-Pd和Mo-Pd兩種催化劑的組分。將貴金屬的用量降低為原來的五分之一之後,仍然實現了相同的催化活性,這也影響到了之前對催化技術成本分析的結論。我們邀請廣大研究水處理還原催化的同學們試用這種新方法,大幅加快研究進度、充分優化催化劑組成、加速推進技術進步、早日發文畢業找到理想工作。有興趣的同學請直接查看論文,不確定或者想聽故事的同學可以繼續往下看:

1.【為什麼要研究Pd催化劑?這玩意兒在水處理領域有實用價值嗎?】

催化還原水中的有毒含氧負離子(硝酸鹽、亞硝酸鹽、溴酸鹽,高氯酸鹽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3年。早期的研究篩選過多個鉑系金屬,發現Pd在一些硝酸鹽還原特定指標上的表現最好,於是一直沿用下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金屬不好用)。還原催化特別適合於處理高氧化態的無機汙染物,因為此時氧化途徑無效。與其他金屬例如Cu, In, Sn, Re, Mo合用後,可以處理更難降解的硝酸鹽和高氯酸鹽。目前已有多個將Pd催化劑做成反應器處理硝酸鹽的深入研究。使用氫氣還原的最大優點是清潔,最大缺點是有燃燒爆炸的風險。但是,利用氫氣的生物反應器處理特殊廢水有小規模的應用,納米鐵的製備需要比氫氣更強的還原劑,使用中也放出氫氣,但已得到了一定規模的實際應用。另一個問題是Pd等金屬的成本高,傳統觀念認為不適合用於水處理。由於Pd廣泛用於化工生產和幾乎每輛汽車的尾氣催化劑上,我們認為主要壁壘在於技術突破和性價比。在這些問題解決後,用還原催化處理特殊廢水(例如富含汙染物的離子交換樹脂再生鹽水)具有獨特優勢。需要強調的是,廣義的「水處理「不等於在現成飲用水廠處理工藝中加入一個新的環節,否則當今幾乎所有的「水處理新技術」研究都失去了意義。

2.【這個偷懶的製備方法到底可靠嗎?】

可靠。標準的表徵(STEM,XPS,XRD)顯示這個方法制出來的Pd/C催化劑包含各種尺寸的Pd納米顆粒,全部是0價,衍射譜圖和文獻報導沒有差別(圖1)。我們也用熱氫氣流的傳統方法在相同的載體上製備了Pd/C催化劑(圖2)以及比較了一個我們自己用了多年的商業催化劑,表徵數據無明顯區別。幾種典型的催化反應也顯示新方法製備的催化劑效果最佳,或者說並不比商業催化劑差(圖3)。我們把顆粒γ氧化鋁載體磨成粉,以及用有機合成過柱子的多孔矽膠自製Pd/Al2O3和Pd/SiO2,也獲得了與商業催化劑類似的活性(更多數據請見原文)。

圖1. 新方法製備Pd/C的基本表徵

圖2. 催化劑製備方法,新方法是Method A綠色部分

圖3. 各種方法製備的和商業Pd/C對三種離子還原的活性比較。高氯酸鹽還原活性的差異解釋請見原文3. 【為什麼要開發這個新方法,傳統製備方法我用的也很好啊?】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解決了一個基本問題:到底Pd的含量多少是最優的。之前大量的研究或者自己製備、或者購買5 wt% Pd催化劑,但對於這個5 wt%到底是不足還是過量,長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傳統的製備方法是多步操作,首先有多種方法將Pd前驅物分散到載體中,然後100攝氏度乾燥,400度以上煅燒,再用200度以上的熱氫氣流還原。由於多步操作都有升降溫過程,整個一套操作下來至少要一天。很多實驗室並沒有全套的設備(或者買來設備沒處放),製備研究一套各種Pd含量的催化劑,實驗計劃可以制定的很全面,但如何順利開展完成則是個現實問題,因為時間和資源都很寶貴。因此,我們正式推出了這個新的製備方法。新的方法可以往水中加入任意量的Pd前驅物和任意量的多孔載體,Pd迅速分散到載體上,通氫氣後幾分鐘變為零價顆粒,馬上可以加入汙染物測試催化活性。通過使用這個新方法,我們在兩周之內就完成了從0.25 wt% 到20 wt% Pd的幾十個不同催化劑組分的測試,得到了一系列明確的結論。對於意義不大的Pd含量,試過一次採集數據即可,不必像傳統製備方法那樣需要加入足夠量的粉末材料,測試一次後剩下的催化劑既不想再次使用又捨不得丟棄,變成雞肋。為什麼傳統的催化劑製備一般需要高溫煅燒和熱氫氣流還原?一種解釋是在氣相或者有機催化中,Pd鹽的其他組分例如硝酸鹽、醋酸鹽、氯離子等會抑制催化劑活性或者汙染產品,必須經由高溫反應除去。而水處理過程中氯離子無處不在,如果使用Na2PdCl4作為原料,完全沒有必要用高溫或者洗滌除掉製備時帶入的那一點氯化鈉。

4. 【你這方法只是降低了溫度,反應原理其實是一樣的,新意在哪裡?】

製備Pd金屬顆粒催化劑可以用熱氫氣流,也可以常溫用硼氫化鈉還原,或者用有機物水熱還原,還可以加電還原,甚至還有前幾年火了一段時間的微生物細胞內生成Pd金屬顆粒。原理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Pd(II) 獲得電子變成零價金屬。我們見到大量文獻使用獨特的載體材料和獨特的加熱溫度及處理時間,不同文獻的結果無法交叉對比總結規律。從應用角度來說,常溫原位製備催化劑可以極大簡化操作,讓每一個有興趣的人都輕鬆製備、研究、和使用Pd催化劑,還可以將交叉比較不同工作、總結規律變得更容易。一個值得強調的問題是為什麼Pd(II)可以在常溫就被氫氣還原為零價金屬顆粒。在納米研究火爆的今天,不少研究者認為有某種微觀納米結構或者載體-金屬的相互作用幫了大忙。實際上Pd(II)只要遇到氫氣就會自動還原,類似的現象在1985年甚至更早的一些蘇聯文獻上有過報導,我們小學時讀過的《十萬個為什麼》化學第二冊也提到過相似的信息。我們在Supporting Information中展示了Pd(II)的水溶液和固體藥品遇到常溫常壓的氫氣後就自動還原變黑的照片。5.【說來說去只是一個製備方法,你們用這個方法如何推動催化劑開發?】當我們能用這個新的製備方法隨意改變Pd的含量後,我們用實驗數據快速確定了什麼樣的含量能夠最大程度利用Pd的活性。1 mg Pd可以負載於各種質量的活性炭上,比如 10 mg,100 mg,或者 400 mg的活性炭對應10 wt%,1 wt%,和0.25 wt% 的Pd含量。我們發現最高的活性是負載於200 mg活性炭上(0.5  wt%)。如果少用活性炭,Pd的活性不能充分發揮;多用活性炭,催化劑活性沒有提高,浪費載體材料。我們進一步將這個發現擴展到兩種雙金屬催化劑的優化上。Pd/C負載Re可以有效還原高氯酸鹽(ClO4−),負載Mo可以高速還原氯酸鹽(ClO3−)。但我們過去的研究也是按照「習俗「,直接使用了5 wt%的商業Pd/C,Re和Mo也是默認添加5 wt%。當我們將這些催化劑中貴金屬(Pd,Re)的含量降低90%變為0.5 wt%之後,發現活性只降低了一半而不是90%。因此我們把整個催化劑(金屬+載體)的投量增加一倍,就獲得了和原來一樣的活性,也就是只使用了五分之一的金屬就達到了相同的效果(圖4)。由於這一研究領域長期被攻擊成本高不實用,我們期待廣大研究者使用類似的辦法快速優化催化劑組分,排除幹擾,繼續推進,做出各種有趣和有意義的研究。

圖4. 使用雙倍的活性炭載體與0.5 wt% Pd和Re(相當於原來用量的五分之一),催化活性基本不變。

主要作者介紹

第一作者:高錦玉,2014年於鄭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17年於浙江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UCR) 化學與環境工程系博士生,致力於開發還原催化劑和反應機理的研究。

通訊作者:劉晉勇,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UCR) 化學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2014年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取得博士學位,2015年至2016年在科羅拉多礦業大學做博士後,2016年7月起就職於UCR。目前研究領域是水中汙染物的降解技術開發和化學過程研究,汙染物包括各種含氧負離子和全氟烷基化合物,方法包括非均相催化、金屬配位化學、光反應。相關領域的研究發表在 ES&T, ES&T Letters, ACS Catalysis, Inorganic Chemistry, Water Research等期刊上。實驗室主頁:https://chem-environ.weebly.com/,聯繫郵箱:jinyongl@ucr.edu

來源:CAPEES。投稿、合作、轉載、進群,請添加小編微信Environmentor2020!環境人Environmentor是環境領域最大的學術公號,擁有近10W活躍讀者。由於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請大家將環境人Environmentor加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後點擊頁面下端的「在看」,這樣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我們每日的推文!環境人Environmentor現有綜合群、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請群、留學申請群、各研究領域群等共20餘個,歡迎大家加小編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們會儘快拉您進入對應的群。

ES&T主編/副主編:我的論文為啥未送審就被拒稿?

相關焦點

  • ACS Macro Letters丨自緩衝機制有機催化製備交替共聚聚酯
    研究了t-BuP1催化聚合機理,提出了自緩衝聚合機制。有著明顯的活性聚合特徵,分子量隨著進料比的增加線性增加並保持較低的分子量分布,可以輕鬆的進行擴鏈,以及利用一鍋法可以製備出結構明確的P(PA-alt-PO)-b-P(PAalt-EO)-b-P(PA-alt-PO)和PLLA-b-P(PAalt-EO)-b-PLLA 聚酯和交變聚酯基聚氨酯,利用季戊四醇引發可以合成出結構明確的四臂星狀P(PA-altEO)聚酯。
  • 耶魯大學Kim團隊ACS ES&T Eng. | 單原子鉑在TiO2基底的選擇性位點負載以促進其光催化氧化和還原性加氫脫氟效果
    這項研究通過將單原子鉑(Pt1)選擇性負載於TiO2的(1 0 1)晶面上,促進光生載流子分離,有效提升Pt1/facet-engineeredTiO2的光催化氧化效果。同時,Pt1的負載還可以促使活性氫原子的產生,進而提升材料的光催化還原效果,實現對難降解全氟化合物PFOA的加氫脫氟處理。
  • 耶魯大學Jae-Hong Kim團隊ES&TE:單原子催化劑的環境應用與展望
    該論文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的理化性質、合成製備、表徵技術、能源與化工應用、環境應用與展望,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綜合論述。該成果對於開拓單原子材料在環境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對採用新興催化材料處理目前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具有指導意義。全文速覽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催化材料和工藝的科學進步。
  •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2: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團隊報導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 天津大學林法偉ES&T:氯苯臭氧/氧氣催化氧化的對比研究及SO2氣氛的影響
    含氯有機物的治理技術包括冷凝、吸收、吸附、膜分離、熱化學法、光催化、生物法、等離子體等技術。相比之下,熱催化氧化法由於其多汙染物的適應性、高轉化率和礦化率等優勢最受關注。然而,Cl的存在導致催化劑容易中毒失活,這主要是由於Cl沉積造成孔堵塞、Cl侵蝕造成活性位點流失等原因。此外,催化活性溫度窗口高、轉化率不理想、礦化率低、副產物多成為亟需突破的問題。
  • ACS Catalysis綜述:單原子電催化劑-配位結構的影響
    當單原子以配位鍵錨定在基底,就會形成一種強金屬-基底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可以被用來調控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然而,很多單原子材料都是熱解碳材料等方法製備的,這樣會使得材料中有很多複雜的配位結構,而解析這些結構又是了解進而操縱活性的關鍵。
  • QuantumATK應用:催化機理與催化劑篩選(一)
    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是研究化學反應的能壘和速率受到其他物質影響的學科。通常在異相催化過程中,催化底物(反應物)是在催化劑的表面上發生反應的,這其中涉及了一系列吸附、輸運、化學反應、脫附等過程。在還原電位下,I2分子更傾向於垂直構型(I2V)而不是平行構型(I2P),這導致了I原子在隨後解吸的單個I原子上的不對稱電荷積累而順序還原的連續機制。此外,我們還為催化活性評價提供了新的令人信服的描述因子,還原過程與代表部分還原能力的電場強度之間的線性關係斜率,以及完全還原所需最小電位的閾值電場。
  • 論文解讀 | ACS ES&T Eng.宏量製備生物質@MOFs衍生C/Co納米纖維用於高級氧化環境修復
    一些相應的技術手段,例如吸附、高級氧化、生物降解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實際應用。基於硫酸根自由基高級氧化過程(SR-AOPs)降解有機汙染物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汙染物去除手段。在非均相催化過程中,鈷基催化劑通常會展現出較強的過硫酸鹽活化能力。然而,納米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易團聚、難回收、難以大規模製備等特點制約著其更為廣泛的應用。
  • 浙江大學&耶魯大學ES&T:耦合自由基降解與膜分離過程
    .0c06086圖文摘要為了提高高級氧化過程中催化劑的回收率,人們開發了各種芬頓/類芬頓非均相催化劑,但其催化位點的原子利用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作者製備了富含吡啶氮位點的聚吡啶高分子基底,吡啶氮為金屬鈷前驅體的吸附提供了豐富的位點,球差電鏡和同步輻射數據證明鈷在製備後的催化劑中呈單原子分散狀態,與基底中四個吡啶氮結合。要點2.
  • GO/CuMoO4固載Pd-Co-Ag納米合金的製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
    2020.00.005GO/CuMoO4固載Pd-Co-Ag納米合金的製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萬正睿,  楊婕妤,  張淑娟,  張翊青,  莫  晗,  劉紅英,  周立群(湖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 有機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有機功能分子合成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湖北 武漢 430062) 摘  要:為了製備出較好的新型複合催化劑,為工業醇類燃料電池的開發和應用提供新途徑,採用水熱與煅燒法合成出氧化石墨烯/鉬酸銅(GO/CuMoO4)片層結構複合型載體,再通過浸漬還原法成功地將
  • NSC系列10篇,JACS 6篇,催化前沿每周精選丨1021-1027
    :簡便方法製備的金單原子催化劑,100%選擇性催化甲醇自偶聯成甲酸甲酯為了獲得最大的原子效率,近年來單原子催化劑成為了熱門研究。將有機金屬均相催化劑錨定在表面上會產生聚集和活性降低的問題,而開發用於在氧化物載體上製備原子分散的貴金屬的技術通常很複雜。
  • 南京理工大學李健生教授課題組ACS ES&T Eng. | 宏量製備生物質@MOFs衍生C/Co納米纖維用於高級氧化環境修復
    一些相應的技術手段,例如吸附、高級氧化、生物降解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實際應用。基於硫酸根自由基高級氧化過程(SR-AOPs)降解有機汙染物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汙染物去除手段。在非均相催化過程中,鈷基催化劑通常會展現出較強的過硫酸鹽活化能力。然而,納米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易團聚、難回收、難以大規模製備等特點制約著其更為廣泛的應用。
  •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0:53 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團隊通過動力學控制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
  •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球磨法合成固體酸催化...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養殖業汙染防治創新團隊採用機械球磨法合成了一種固體酸催化劑,並應用於生物質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5-羥甲基糠醛的催化反應中。高效催化劑的開發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技術之一。固體酸因具有綠色環保、可循環利用等優勢受到廣泛關注。傳統固體酸製備多採用濃硫酸磺化法、有機溶劑接枝改性等,需要大量有毒有害溶劑,且條件苛刻(如高溫)。本研究基於機械化學原理,以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富含矽鎂元素的黏土為載體,巰基類化合物為前驅體,採用球磨法合成了一種磺酸基固體酸,其製備條件溫和、綠色友好(常溫常壓、無有機溶劑)。
  • 【催化】Ni-Si/ZrO2催化劑上CO2重整甲烷的低溫催化研究
    現任四川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應用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綠色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工學會理事。主要從事研究方向:1、生物質轉化:(1) 原生生物質催化轉化製備生物油和化工產品(2) 生物質純組分催化熱化學轉化生產精細化學品(3) 生物柴油及高品質燃油的製備研究2、C-H鍵活化:(1) 雙氧水一步選擇性氧化甲苯等取代苯的研究(2) 苯酚和苯胺的綠色合成
  • 失活SCR脫硝催化劑處理技術進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為控制燃煤鍋爐煙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技術被大量推廣應用,該技術的核心在於SCR脫硝催化劑的性能。對於活性降低但滿足再生條件的SCR脫硝催化劑可以通過再生處理後進行循環利用。對由於不同原因失活的催化劑,可採用不同的或複合再生技術。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
  • QuantumATK應用:催化機理與催化劑篩選(二)
    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是研究化學反應的能壘和速率受到其他物質影響的學科。通常在異相催化過程中,催化底物(反應物)是在催化劑的表面上發生反應的,這其中涉及了一系列吸附、輸運、化學反應、脫附等過程。本工作不僅開發了一種高效的HER催化劑,而且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異質結構催化劑的構效關係。實例4:3R-delafossite-CuGaO2光催化劑的製備與表徵Zhao, Q.-M.; Zhao, Z.-Y.; Liu, Q.-L.; Yao, G.-Y. & Dong, X.-D.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在生物材料的設計中結合使用催化反應和生物質衍生的原材料將促進環保技術和可持續材料的發展。作者公開了用於工程木質素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的包括氧化脫羧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催化的兩個催化循環的組合(組合催化)。受生物啟發的設計模仿了自然中海洋貽貝採用的鄰苯二酚化學。所得的多功能可持續水凝膠(1)堅固而有彈性,(2)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3)粘附於皮膚組織和各種其他表面,並且(4)能夠自修復。進行了系統的表徵,以充分闡明和理解簡便有效的催化策略和隨後的多功能材料。
  • ACS Catal.:OER電催化反應,更準確的描述符
    和金屬催化劑相比,由於氧化物催化劑的電子結構更多的體現出局域性,因此通過計算化學篩選氧化物催化劑有較大難度,同時用於替代複雜DFT計算的更加合適的反應活性描述符比較缺少。有鑑於此,慕尼黑工業大學Mie Andersen等報導了通過描述界面性質的相關代數表達式描述符,用於預測摻雜型RuO2、IrO2催化劑在OER催化反應中間體種的吸附焓。構建的描述符的準確性、計算消耗好於以往的描述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