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2021-01-08 科學網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2: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團隊報導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相關研究成果於2021年1月1日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空心框架結構在催化領域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們只由脊狀結構和內部空心組成,使得活性位點的可接近性達到最大程度。

該文中,研究人員製備了Pd–Pt空心框架結構,該結構通過主體對角線連接組成雙殼立方體結構,作為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催化劑其靈感來自於靈感來自立方體的4D類似物,表示為tesseract。蝕刻過程包括選擇性地去除鈀原子,然後重新排列剩餘的鈀和鉑原子。蝕刻法製備Pd-Pt納米立方體的成功之處在於初始Pd-Pt納米立方體中Pd/Pt比值的選擇。以不同比例的Pd–Pt納米立方體為模板,分別得到Pd–Pt八足結構、四維超立方體結構、納米框架結構。

在ORR過程中,Pd-Pt納米晶中,Pd-Pt結構四維超立方體的質量活度最高,為1.86A mg–1Pt。基於該機理,由於刻面效應和組分效應,Pd-Pt結構四維超立方體的高活性來源於最佳的氧吸附能。

附:英文原文

Title: Pd–Pt Tesseracts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uthor: Sheng Chen, Jiankang Zhao, Hongyang Su, Hongliang Li, Huili Wang, Zhenpeng Hu, Jun Bao, Jie Zeng

Issue&Volume: January 1, 2021

Abstract: Hollow frame structures are of special interest in the realm of catalysis since they hold only ridges and hollow interiors, enabl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active sites to the most extent. Herein, we prepared Pd–Pt hollow frame structures composed of double-shell cubes linked by body diagonals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inspired by the 4D analogue of a cube, denoted as a tesseract. The etch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selective removal of Pd atoms and the subsequent rearrangement of the remaining Pd and Pt atoms.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Pd–Pt tesseracts via etching lies in the selection of Pd/Pt ratio in the initial Pd–Pt nanocubes. With various ratios of Pd–Pt nanocubes as templates, we obtained Pd–Pt octapods, tesseracts, and nanoframe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ORR, Pd–Pt tesseracts exhibited the highest mass activity of 1.86 A mg–1Pt among these Pd–Pt nanocrystals. On the basis of mechanistic studies, the high activity of Pd–Pt tesseracts derived from the optimal oxygen adsorption energy due to the facet effect and composition effect.

DOI: 10.1021/jacs.0c12282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2282

 

相關焦點

  • 大型單原子催化劑綜述:用於氧還原反應的單原子催化劑的分子設計
    然而,陰極氧還原反應緩慢限制了燃料電池的發展,這就需要使用Pt作為催化劑,因此增加了電池的總成本。近年來,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反應(ORR)活性的非貴金屬單原子催化劑(SACs)已經被認為是替代燃料電池中Pt的有效的替代物。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多種嘗試來進一步提高SACs的ORR活性,其中包括調節金屬中心的配位結構,富集金屬中心的濃度,以及設計基底的電子結構和孔隙率等等。
  • 用於甲醇氧化反應的一維高效納米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用於甲醇氧化反應的一維高效納米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俞書宏教授課題組實現了一維超細四元PtPdRuTe
  • /C用作酸性介質中高效穩定的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目前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的研究熱點聚焦於單原子Fe-Nx/C材料。該工作首次報導了熱解型Cr/N/C顯著的氧還原催化性能,確認了一種穩定的新型活性位點,並為徹底探究熱解型M/N/C中M-Nx的催化機理引入了新模型。
  • 黃延強&劉彬Angew:鎳單原子催化劑模型揭示二氧化碳還原反應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黃延強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一種通用的兩步法來構建具有均一配位結構的單原子催化劑(SACs)模型。本文中,研究者設計了一種結構均勻、清晰的單原子催化劑,並在導電碳載體上對其進行了研究。在近邊緣結構吸收光譜、拉曼光譜和近環境X射線光電子能譜研究的基礎上,發現Ni單原子催化劑中的Ni+是通過Ni2+原位還原所產生,並對反應物CO2的活化表現出很高的活性,Ni+是CO2還原反應(CRR)真正的催化活性位點。此外,通過與動力學研究相結合,確定CRR的控速步驟為*CO2-+H+→*COOH。
  • 還原型Heck反應研究進展
    Heck 反應的催化循環是圍繞鈀中心而展開的, 循環中所需的活性鈀(0)一般是由鈀(II)前體在反應中原位產生,  如Pd(OAc)2被PPh3還原為Pd(0)(PPh3)2(1)進入催化循環, 同時PPh3則被氧化為Ph3P=O. 循環中,  首先是零價鈀物種1 與滷代烴氧化加成,  鈀插入到滷-碳鍵中而被氧化為Pd(II).
  • 專題02 氧化還原反應概念、規律
    【命題方向】該考點為高中化學的常考點,試題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確定產物,另一種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確定某物質含量。本內容與能量變化、電化學基礎有很強的關聯性,和它們一起進行綜合考查的可能性較大。利用氧化還原反應滴定原理測定物質的組成及有限定條件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的命題趨勢較強。
  • 天津大學劉慶嶺課題組ACB:Pt-Co/HZSM-5催化劑催化氧化二氯甲烷:單原子Pt、Co3O4和HZSM-5的協同作用
    研究表明,Co3O4能夠有效錨定Pt原子,實現Pt的單原子分散;而單原子Pt又增加了Co3O4表面氧空位,從而增強其氧化還原性能。在DCM催化氧化過程中,DCM吸附在HZSM-5表面的酸性位點上並解離,然後在Pt和Co的協同作用下完全氧化。適宜的氧化還原性、恰當的酸位點和充足的氧空位使Pt-Co/HZSM-5催化劑展現出了優良的DCM催化氧化性能。
  • Nature報導迄今為止還原性最強的有機光催化劑,還原能力堪比金屬鋰!
    隨著近幾年光化學的深入研究,通過光催化的氧化還原方法來還原芳基滷代物受到關注,因為該方法條件溫和、底物兼容性好且方便後續的轉化,但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挑戰:芳基滷代物,特別是芳基氯代物(部分溴代物)和芳基氟化物的還原電勢過高(通常它們的還原電勢要達到Ered> -2.5 V),再加上芳基上有給電子取代基(EDG)時,很少有光催化劑的還原電勢能夠達到-2.5V,導致該類型的底物在光催化氧化還原中應用極少
  • 新型乙烷氧化脫氫制乙烯催化劑問世
    由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轉化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催化劑,該催化劑可以更有效地將乙烷轉化為乙烯,可大大降低乙烯生產成本,並將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87%。
  • 耶魯大學Pfefferle & Batista團隊JACS:三氧化二鐵對催化甲烷氧化反應及過程中間體和反應機理的研究
    為了了解反應機理,我們設計了同位素氧示蹤劑實驗,以研究晶格氧和氣相氧的各自作用,我們發現反應過程與Mars van Krevelen(MvK)型氧化還原機理相一致。此外,在具有較大表面積的二維赤鐵礦催化劑上進行了原位DRIFTS表面研究,表面中間體的振動特徵表明,隨著溫度升高,反應路徑從甲氧基演變為橋聯雙齒甲酸鹽,單齒甲酸鹽,最後到CO2。
  • 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應用:在化學方程式中標出各物質組成元素的化合價,只要有一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即可說明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口訣:升失氧氧還原劑,降得還還氧化劑(化合價上升,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得到氧化產物,在反應中做還原劑;化合價下降,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得到還原產物,在反應中做氧化劑)。
  •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說課對於有廣大考生來說並不陌生,它是向考官表達傳遞自己的課程理念和設計思路的一種方式。以下為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的講師為大家提供的說課稿範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指導。,學生會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發生了氧化反應,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由此我會提出,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就把這樣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學習。
  • 《氧化還原反應》-備考指導
    課文來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備考建議:①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學習了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因此在導入本節新課的時候可以採用溫故知新的導入方式。②通過讓學生分析有得失氧的氧化還原反應,觀察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無變化,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 丙烷燃燒的高活性Pt/BN催化劑:載體和反應物誘導的活性位點演變的作用
    在其他具有不同Pt負載量的催化劑上也證實了反應物對Pt氧化物的還原作用(圖4)。相反,反應前的預還原2Pt/BN催化劑含有70.3%的Pt0和29.7%的Pt2+,而Pt0的相對濃度則略微降低至68.7%。應當指出,還原催化劑中Pt2+種類的存在也可能是由於Pt表面上吸附的表面原子引起的,但不一定是由於完全氧化的PtO引起的。
  • ACS ES&T Engineering: 幾分鐘輕鬆製備Pd催化劑,推動水處理還原催化的技術進步
    我們報導了一種非常簡便的方法,不須任何加熱設備和複雜操作,10分鐘制出用活性炭、氧化鋁、二氧化矽負載的Pd催化劑。方法很簡單:先將Na2PdCl4 加入水中讓多孔材料吸附5分鐘,然後常溫常壓通入氫氣5分鐘,Pd催化劑就制好了。與傳統多步操作和高溫還原制出來的Pd催化劑相比,用新方法制出的催化劑在結構和活性上沒有明顯區別。由
  • 第四章 氧化還原反應與氧化還原滴定法教案
    2.掌握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一、氧化數氧化數是某元素一個原子的荷電數,這個荷電數可由假設每個鍵中的電子指定給電負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 [專題輔導]氧化還原反應的習題常見錯誤
    [正確解答]1)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氧化劑得到電子被還原,而還原劑失去電子被氧化;2)置換反應不僅有單質參加,而且有新單質生成,反應過程中一定有電子轉移,因此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3)電解質導電過程,實質就是電解的過程,而電解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4)陽離子得到電子生成單質時,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而陰離子轉化為單質,因失去電子而被氧化。本題正確選項為B、C。
  • 高中化學說課稿:《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反應類型,是研究化學反應的一個重要課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學好元素化合物、電化學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在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中屬於C級要求。由於其內容多、涉及面廣,思維抽象,它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 化學知識點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失去電子的反應;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的反應。  3、氧化產物:還原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後被氧化而形成的生成物;還原產物:氧化劑在反應中得到電子後被還原而形成的生成物。  二、概念聯繫  1、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  應的聯繫  a、置換反應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  b、複分解反應全部是非氧化還原  反應;
  • 王春生:P2型層狀鈉離子氧化物中陽離子、陰離子氧化還原反應研究
    對高能鈉離子電池的實際需求,促進了對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正極中高能氧化還原化學反應過程的深入研究。但是,大多數帶有氧還原反應的層狀正極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電化學反應,導致容量的快速衰減和潛在的O2釋放。近日,美國馬裡蘭大學王春生教授等人報導了具有強電負性的銅元素以穩定缺鈉的P2-Na2/3Mn0.72Cu0.22Mg0.06O2相,從而實現陽離子和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硬X射線和軟X射線吸收光譜表明,所有的Mn3+/Mn4+,Cu2+/Cu3+和 O2-/(O2)n- 在鈉離子脫出和插入後均參與氧化還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