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女人坐月子的時候往往很需要照顧,不過這個階段也容易積累婆媳矛盾。如果矛盾積累下來了沒有及時解除,反而對婆媳雙方的關係都不太好。
寶媽小張和婆婆就是如此,當初小張在生孩子時,婆婆嫌棄小張生了個女兒,便藉口自己身體不好回了鄉下休養。
當時丈夫要忙著工作照顧一家人的生計,自己身體虛弱還要支稜起來做家務、帶孩子,冬天還要忙著洗衣服做飯。因為在月子裡沒好好休養,最後得了月子病。
還是孩子外婆心疼自己的女兒,過來幫寶媽帶了半年的孩子,才能寶媽的身體得以慢慢休養。
後來由於公公去世,婆婆也搬入了現在的房子共同生活。但她依然不願意給家裡幫忙,家裡的家務還是寶媽下班後忙著做。
現在孩子也到上小學的年紀,需要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寶媽就打算讓6旬婆婆進養老院生活,一是因為家裡的空間實在狹小,住不下這麼多人;二是因為婆婆總是嚷嚷著自己身體不好,去養老院有專人照顧更省心。不過婆婆肯定想要跟兒子在一起,兒媳這樣做就等於把婆婆趕進養老院。
而婆婆也委屈哭訴:「月子仇,你要記一輩子嗎?我知道就因為這件事,你要把我趕走!」寶媽對婆婆感到失望,冷漠地回應道:「沒錯,我就要記一輩子!」
1、婆媳之間生活習慣不同
很多婆婆和兒媳之間的觀念差距太大,比如婆婆會遵循一些傳統的育兒習慣,而兒媳比較認同現代更加科學的育兒觀念,這也會使得二者之間產生一定的矛盾。雙方生活習慣的不同,也難以讓婆婆和兒媳相處愉快。
2、婆婆重視孩子忽視了兒媳
在月子期兒媳的身體本就處於比較虛弱的階段,最需要得到家人的關心和照料。而這段時間往往家人們都被孩子奪走了注意力,孩子的一舉一動婆婆關心不停,但兒媳的身體狀況卻無人關照,這也使得兒媳的內心產生失望不滿等情緒。
3、婆婆重男輕女
還有一種情況是婆婆比較重男輕女,看到兒媳生了女兒之後,直接在一家人面前表示嫌棄的態度,並且不願意主動照顧兒媳。這樣的態度也會讓兒媳感到心冷,雙方之間的矛盾可能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日益不斷加深。
1、婆媳之間要相互尊重
只有婆婆和兒媳之間都各自平等地對待雙方,雙方才能繼續和平相處下去。如果始終只有一方退讓,比如說兒媳在出於孝道的考慮下,每次都尊重婆婆的意見,然而婆婆卻對兒媳的退讓並不領情,反而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這樣一方尊重、另一方無所謂的態度,終究會讓主動尊重的那方感到心涼。所以要想讓婆媳雙方變得和睦起來,首先兩方都得學會尊重對方的感受。
2、雙方多溝通多交流
有時候兒媳需要婆婆幫忙,比如坐月子時需要婆婆幫忙照顧孩子,就需要直接和婆婆溝通,詢問婆婆的意見。很多婆婆並不是不願意幫兒媳照顧孩子,她們或許認為和兒媳相處不來,所以沒有直接說明自己的意願。
這時兒媳如果能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向婆婆保證自己會好好和她相處,那麼婆婆也能放下自己一直以來的心結,心甘情願地來照顧自己的兒媳。
不管婆婆和兒媳的關係如何,進了一家門就意味著這輩子就是一家人。希望婆媳之間有什麼矛盾都能通過溝通的方式解決。如果婆婆能夠在月子期好好體貼兒媳,兒媳就不可能會跟婆婆鬧矛盾。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