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S分析技術:多群組分析的調節效應檢驗功能

2021-02-25 生活統計學

基礎準備

前面草堂君介紹過如何利用Amos軟體進行多群組分析,這裡的群組指的是,根據分類型變量的水平,將樣本總體分成幾個群組。例如,對於同一個結構方程模型,根據性別,將所有數據分成兩個群組(男性數據和女性數據),然後分別用於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得到兩套模型擬合結果。如果需要回顧以上內容,可以點擊下方文章連結回顧:

如何利用Amos的多群組分析進行調節效應檢驗是今天草堂君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多群組分析進行調節效應檢驗比上面介紹的純粹的多群組分析更進一步,需要對模型參數和輸出結果進行設定。

調節效應及檢驗方法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調節效應的概念:調節效應,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或幾個調節變量在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起到調節作用,使得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效果改變。

如上圖所示:某高中的高考成績與該校的師資力量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好的師資力量能夠正向影響學校的高考成績;與此同時,學校的高考成績也會受到生源質量的影響,生源質量好的學校,成績也會相應較好;明顯的,師資力量影響高考成績時,好的生源質量能夠使得師資力量對高考成績的提高更加顯著,因此,生源質量在師資力量和高考成績中間起到調節變量的作用。事實上,師資力量在生源質量和高考成績間也是調節變量。

在文章數據分析技術:調節效應及其檢驗方法介紹中介紹過,調節效應檢驗的實質是檢驗自變量與調節變量在交互後,是否對因變量有顯著性影響,這個檢驗邏輯是清晰的。複雜之處在於,隨著自變量與調節變量的數據類型不同,調節效應檢驗的方法也不同。

根據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的數據類型不同,交互作用檢驗使用的方法也有差異,這是由不同數據類型的特性決定的。下表是不同數據類型的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組合進行調節效應檢驗方法的總結:

Amos多群組分析用於調節效應檢驗的方法,適用於自變量是連續型數據,調節變量是分類型數據的情況。當然,檢驗的模型可以是完全由測量變量組成的路徑分析模型;也可以是完全由潛在變量組成的結構方程模型;也可以是由測量變量和潛在變量組成的混合模型。如下圖所示:

多群組調節效應檢驗原理

與純粹的多群組分析相比,多群組分析用於調節效應檢驗需要對不同群組模型的參數進行限制,如下圖所示,根據學歷情況(高中及以下、本科和研究生),將模型數據分成三個群組,然後分別用這三個群組的數據對模型進行擬合。

將三個群組對應的模型回歸係數分別用W11/W12/W13,W21/W22/W23,W31/W32/W33來命名。在多群組分析的調節效應檢驗中,需要限定W11=W21=W31,W12=W22=W32,W13=W23=W33,根據調節效應的定義,如果調節變量學歷不存在調節作用,那麼上述限定後,三個模型的擬合結果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反之,可以認為不同學歷對應的模型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學歷的整體調節效應存在。

案例分析

某社會學者研究人生規劃、生活適應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他根據其它社會學者已經發表的相關論文成果,結合自己的調查研究,建立下圖的結構方程模型。人生規劃、生活適應和生活滿意度都為潛在因子,其中,人生規律對應的測量變量為經濟計劃和生活計劃;生活適應對應的測量變量為社會適應、心理適應和生理適應;生活滿意度對應的測量變量為日常生活和理想實現。分析者需要分析年齡變量在模型中是否存在整體調節效應。

下圖是上述模型對應的SPSS數據,草堂君將用年齡作為調節變量介紹如何進行群組分析的調節效應檢驗。數據集總共包含468份有效數據。

(Amos模型文件和Spss數據文件都分享在QQ群:134373751)

分析步驟

1、群組名稱設置。如下圖所示,雙擊群組框的空白處,跳出右側的對話框,在Group Name中輸入群組名稱,然後點擊【New】,建立新群組。

2、限制性模型建立。首先建立無限制模型(不作任何模型參數限定),用於對比;其次建立限制性模型,限定W11=W21=W31,W12=W22=W32,W13=W23=W33,完成參數限定。

3、模型數據選擇。設置完群組和模型之後,點擊【數據選擇】按鈕,會發現跳出的對話框中出現了剛才我們設置的三個群組名稱,然後分別對三個群組選擇數據。然後依次點擊Grouping Variable和Group Value按鈕,選擇分組變量和對應的數值。

4、點擊【數據變量】按鈕,然後將變量框中的變量拖入模型圖相應的矩形框中,完成變量數據的導入過程。

5、點擊【分析性質】按鈕,點擊Output頁面,選中如下圖所示選項。其中,選中Critical ratios for differences,會在結果中顯示不同群組間模型對比的結果。

6、點擊【擬合計算】按鈕,擬合模型。

結果解釋

1、模型擬合結果。如下圖所示,無限制模型和限制模型前面的XX都變成OK,說明模型擬合成功。下圖顯示的是55歲以下群組的限制模型結果,該模型的卡方值為75.442,p值小於0.05,表示假設模型與實際數據之間存在限制性差異。

2、點擊【View Text】按鈕,觀看模型結果。因為本篇文章主要介紹多群組分析用於調節效應檢驗,因此其它模型擬合結果的解釋省略,大家可以回顧:AMOS分析技術(導航頁)了解其它模型擬合指標的結果意義。如下圖所示,在Model Comparison中,P值等於0.820,大於0.05,表明三個模型(三個年齡層)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此外,NFI/IFI/RFI/TLI的絕對值結果都小於0.01,表明模型參數變化非常小;綜上所示,年齡變量的總體調節效應不顯著。

平臺的文章都是一文一例,所有例題的數據文件都已上傳到QQ群(群號:134373751),需要對照練習Amos數據分析技術的朋友可以前往下載。

溫馨提示:

數據分析課程私人定製,一對一輔導,添加微信(possitive2)諮詢!目前推出的一對一課程:《問卷分析與分析思維培養》課程

生活統計學QQ群:134373751,用於分享文章提到的各種案例資料、軟體、數據文件等。支持各種資料的直接下載和百度雲盤下載。

生活統計學微信交流群,用於各自行業的數據研究項目及其成果交流分享;由於人數大於100人,請添加微信possitive2,拉您入群。

數據分析諮詢,請點擊首頁下方「互動諮詢」板塊,獲取諮詢流程!

草堂君的統計基礎導航頁文章已經整理發表,可以前往任意電商網站購買

相關焦點

  • 調節效應分析,逐圖詳解!
    不過麻煩在於調節效應中,往往涉及到的是連續變量而不是分類變量,所以對於調節效應的分析容易讓人頭暈。下面我們就來理一下在SPSS裡如何分析它。這裡的例子是在分析年齡,對住院總費用的影響中考慮住院天數是否存在調節效應,這三個變量都已經進行了對數變換,以使其分布接近正態。
  • SPSSAU教程07:中介調節效應分析解讀
    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是一對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他們都與回歸分析有關,相比自變量因變量,中介變量和調節變量都屬於第三變量。研究者需要結合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對兩種關係進行分析。中介效應分析步驟第1步是數據標準化處理(對X,M,Y需要分別進行標準化處理,有時也使用中心化處理)(SPSSAU的「生成變量功能」)第2步和第
  • Process實操教程 | 中介效應檢驗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如何用amos進行中介調節效應檢驗(Amos實操教程 | 中介效應檢驗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下平常更常用的,也更簡單的操作,如何使用spss中process插件進行中介效應檢驗。以上我們介紹了下如何用spss裡的process插件做簡單中介效應檢驗,接下來給大家在介紹下如何用process做多重中介效應檢驗。
  • SPSS調節效應分析插件 v1.1.1
    安裝完畢後,會出現在「分析→回歸」菜單下:3 主要功能提供連續自變量與連續調節變量的調節模型,可設定X為具有二次效應或者Mo具有二次效應,可自動對X與Mo中心化或者對X、Mo與Y標準化,可輸出-1SD、Mean和+1SD的簡單斜率,也可自定設定Mo值求取簡單斜率,可設定進行分層回歸
  • AMOS結構方程教程,調節效應分析操作與結果的詳細解讀 ——【杏花開生物醫藥統計】
    今天詳細講解如何在AMOS中繪製調節模型圖,以及用AMOS分析調節變量的調節效應,請看以下案例:
  • 如何分析調節作用?
    因此根據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的數據類型,可以將調節作用分為四種,分別是:其中,當自變量X和調節變量均為定類數據時,使用【進階方法】中的【雙因素方差】進行分析。當交互項有顯著性時,則說明具有調節效應。另外三種情況均可使用【問卷研究】-【調節作用】進行分析。
  • 中介效應分析的Sobel檢驗怎麼做?
    因此論文中新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明顯已經沒有Sobel檢驗了,取而代之的是bootstrap法。但是目前仍有讀者在諮詢Sobel檢驗的做法,咱們先不管這是不是妥當,先就Sobel檢驗給出具體的操作方案。介紹一下案例,要研究管教方式U在學生違紀行為X與同伴關係Y間的中介作用,先採用傳統回歸分析三部曲,依次檢驗回歸係數c、a、b及c撇的顯著性。
  • SPSSAU如何分析調節作用?
    因此根據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的數據類型,可以將調節作用分為四種,分別是:*定量數據與定類數據的區分:基本概念其中,當自變量X和調節變量均為定類數據時,使用【進階方法】中的【雙因素方差】進行分析。當交互項有顯著性時,則說明具有調節效應。進階方法-雙因素方差另外三種情況直接使用【問卷研究】-【調節作用】進行分析。
  • 元分析:自閉症執行功能存在缺陷嗎?
    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2018年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期刊上,探討的是自閉症的執行功能缺陷。元分析非常適合於探討特殊被試的認知功能和大腦缺陷,這樣的文章一般也比較好發表。元分析可以增加統計檢驗力,所得結果更具可靠性。所以,如果你對特殊被試感興趣,可以考慮元分析這種方法哦!如果你想學習元分析,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元分析」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 AMOS分析技術:驗證性因子分析介紹;信度與效度指標詳解
    在上面這個模型中,草堂君標註了兩個注意點:1、內容評價、功能評價和用戶感知價值相互之間高度相關,說明能夠被同一個潛在變量解釋,因此內容評價、功能評價和用戶感知價值三個潛在變量在這個關係中是因變量,箭頭指向它們。
  • 潛在調節/交互作用分析
    就想著寫一篇有關潛在調節/交互作用分析(Latent Moderation/Interaction Analysis)的文章。*本文中,調節=交互,兩詞一個意思。潛變量交互效應結構方程: 分布分析方法. 心理學探新, 33(5), 409-414.
  • 心理學等研究領域中的中介與調節效應
    除了這兩種變量外,還有其他類型的變量,如中介變量(mediator)和調節變量(moderator),兩種類型的變量在回歸分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本章我們將在回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的框架下討論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使用複雜的統計模型研究心理學領域中複雜的變量關係。
  • 蝌蚪互娛|群組分析Cohort Analysis:提高用戶留存率的關鍵
    推薦你用群組分析Cohort Analysis方法,用來幫助你提高用戶留存率。你該如何找到用戶流失的準確原因?你該如何找到用戶流失的節點並優化它們?你該如何挽回即將流失或已經流失的用戶?以上三個問題,通過這篇文章會給你答案——運用群組分析Cohort Analysis.一、什麼是群組分析Cohort Analysis?
  • 2021年註冊會計師考試備考知識點:戰略群組分析及鑽石模型分析
    2021年註冊會計師考試備考知識點:戰略群組分析及鑽石模型分析 2021年註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了,為了幫助各位考生能夠更好地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準備了2021年CPA《公司戰略》備考知識點及練習題
  • Stata:圖示交互效應-調節效應
    期刊論文中的調節效應圖2. 如何繪調節效應圖 ?2.1 在excel中繪出交互圖2.2 在 Stata 中繪出交互圖3. 呈現調節作用的其他方式 實證分析中,交乘項的使用非常的普遍。期刊論文中的調節效應圖一般我們在檢驗調節(交互)作用的時候,得到回歸結果之後往往需要在文章中附上調節作用圖,能夠直觀的從圖形上觀察到調節效應。示例 1: Li, J., & Tang, Y. (2010).
  • 化工分析與檢驗、食品加工與檢驗專業介紹
    在全區同類學校中開辦時間較長、師資力量較雄厚、實訓條件較完善、培訓鑑定功能較齊全,專業建設水平居全區中等職業學校前列。【培養目標】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主要面向石油化工行業,兼顧金屬冶煉、環保、造紙等相關行業,培養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分析檢驗工作和化驗室的組織管理工作,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專門人才。
  • SPSS分析技術:卡方檢驗;問卷(試卷)信度分析原理
    基礎準備非參數檢驗框架介紹,請回顧:數據分析技術:非參數檢驗;梁山好漢排座次今天介紹的是卡方檢驗
  • 三種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及操作步驟
    Baron和Kenny(1986)提出,其檢驗步驟分為三步:第一,分析X對Y的回歸,檢驗回歸係數c的顯著性(即檢驗H0:c=0);第二,分析X對M的回歸,檢驗回歸係數a的顯著性(即檢驗H0:a=0);第三,分析加入中介變量M後X對
  • 元分析: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
    下面是對元分析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的介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元分析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元分析」。兩種常用見的元分析統計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在固定效應模型下,我們假定在納入分析的所有研究存在一個真實的效應量,並且觀察效應量的所有差異均歸因於取樣誤差。雖然我們遵循將其稱為固定效應模型的做法,但更具描述性的術語將是共同效應模型(common-effect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