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月媽媽育兒記
父母將自己的孩子養大,付出了不少的辛勤與汗水,為了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父母會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等到父母歲數大的時候,生活不能自理,孩子應該烏鴉反哺,盡到自己做兒女的責任與義務。
「重男輕女」也是部分父母的思想,認為只有男孩子才可以繼承家裡的香火,女孩子長大終歸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陳舊的思想,不管兒子女兒,只要教育的好,長大了都孝順自己的父母。
薇薇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父母在薇薇出生不久之後,就將弟弟生了出來,農村的思想都是「重男輕女」,所以在小的時候薇薇什麼都會讓著弟弟,好吃的好玩的也要可弟弟先來,習慣了的微微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懂事,照實令人心疼。
等到薇薇高中畢業,父母就讓薇薇出門打工,由於自己的能力很強,薇薇沒多久就升職加薪,掙得也越來越多,但是每個月還要給家裡面寄一些生活費,父母從小就寵著弟弟,弟弟想幹嘛就幹嘛,給弟弟的所有東西都是挑著最貴的買。
等到弟弟長大成人以後,弟弟跟自己的父母要錢買車,父母沒有那麼多的錢,就跟薇薇要,謊稱自己生了大病,急需做手術,要用一大筆錢,然而薇薇最後得知了真像,卻失望之極,積攢多年的怨氣一下子爆發了出來,也發告訴父母:「以後不會再給你們寄錢,可以去法院告我,不會給你們養老的。」
面對女兒的堅決,父母也知道自己做的確實有點過分,但是一切都無法挽回了,當初對待自己的女兒都如此,何況怎麼能求得女兒的原諒,「不孝」的孩子都經歷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沒有天生就不孝的孩子,只有沒有教育好孩子的父母。
1. 年輕時不公平對待子女
有的家庭會有很多的子女,父母因為種種原因難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會造成子女有不同的意見,積怨已久會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會產生隔閡,等到父母老了,就會成為「皮球」一樣的存在,孩子們「踢來踢去」,最後不得不被送去養老院。
2. 子女的經濟條件有限
子女本身家庭條件就不是很好,在贍養老人的時候,就會考慮很多的問題,以及花銷問題,這樣就會讓老人被子女分配贍養,一個子女待上幾天,這樣不僅子女麻煩,老人也會受到一定的折騰,不利於身體的健康。
3. 沒有幫子女帶娃
有些心胸狹隘的子女,會認為老人沒有幫助自己帶娃,也沒有給自己幫什麼忙,所以就會比較「記仇」,等到考慮老人贍養的問題的時候,就會以此來作為藉口,認為自己沒有收到老人的「恩惠」,就沒有必要贍養老人,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
1. 以身作則
首先父母要對自己的長輩孝順,孩子才會對父母孝順,有些東西都是孩子潛移默化產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行為舉止都會讓孩子看在眼裡,孩子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辦事。
2. 對待孩子公平
家裡面孩子比較多的情況,就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受到的對待與其他的兄弟姐妹不同,父母也不能「重男輕女」,這些都是不對的想法,對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學會照顧父母?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