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房地產空前火爆,很多開發商也順勢炒作,在房價不斷上漲的時候通過各種手段來進一步抬高房價,或者讓很多購房者陷入盲目購房的境地。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房產銷售時常見的幾種「忽悠」手段,希望有購房意向的朋友能夠理性判斷。
一、假客現場
很多樓盤為了衝刺業績,會在售樓處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來營造氣氛。但很多時候那些在活動中「順利」買到房子的人並不是購房者,而是「群眾演員」。所以,應不應該在售樓處搞活動時抓住時機,還需要購房者理性對待。
二、誇大價值
在購房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銷售人員不負責任的誇大周邊樓盤的配套和產品價值等來促成交易,但銷售人員的口頭描述是無法律效力的,如果購房者很看重周邊配套的某一項的話,可以要求銷售人員寫下書面承若,以備日後維權。
、
三、避重就輕
一些銷售人員在回答客戶的問題時,經常避重就輕,揚長避短,先「洗腦」,後報價,增加購房者的購買意向。比如有些價格偏高的話,銷售人員就會先從質量、配套、物業等方面先讓購房者有一種「物超所值」的感受,最後再報價,這樣客戶更容易接受高價位。
四、美化樓書
開發商利用修圖、光影等效果來美化樓書,但是正常情況下大家都知道,顯示中的房子再好也達不到沙盤的效果,而正常情況下樓書中的圖片只表明開發商的意願,並沒有法律依據。但很多購房者就會被美化後的廣告所迷惑,進而買下房子。
五、折扣底線
大部分樓盤內部都有一個不會公開的底價,在購房者有購房意願但覺得房價太高時,銷售人員可能會假裝去找領導「說情」,但實際上可能只是出去抽了根煙再回來給客戶說領導終於同意了,讓客戶覺得自己買到了比其他人更低的價位,其實這點優惠根本不用特別申請。
以上這些小伎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但並不是讓大家去揭穿,而是心裡有個底就行了,畢竟所有的行業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