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大數據研究院供圖
人類文明的進步始終以科學技術的革新為標誌。人類社會歷經19世紀「蒸汽時代」到21世紀「大數據時代」的更迭,如今正在全球範圍內掀起顛覆傳統的新高潮,大數據與數字經濟已成為各國重塑競爭優勢的共同選擇。
5月12日,2019首屆天府大數據與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論壇現場發布了「世界人工智慧智商測試暨智慧型手機智商評測成果」和「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成都分中心)獲批」的消息,並舉行《國際信息技術和決策雜誌》與《數據科學年鑑雜誌》兩大國際大數據知名學術期刊編輯部總部揭牌儀式。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成果,《2018全球大數據發展分析報告》在當天正式發布。該報告對全球主要國家大數據發展情況及政府數據開放共享趨勢進行了深度分析,旨在呼籲各國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打破數據保護主義,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大數據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當前世界各國的大數據開放建設水平如何?《2018全球大數據發展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大數據市場總體價值約420億美元,韓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政府大數據開放建設程度排名靠前。而隨著全球海量數據的增長,大數據能否最終轉化為決策力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多國分「羹」420億美元市場紅利
就全球趨勢而言,2018年大數據市場總體價值約420億美元,其中大數據軟體市場價值約140億美元。該報告預估,大數據服務和硬體市場規模在經歷2016-2022年的快速增長後,將放緩增長趨勢,而大數據軟體市場規模仍將保持10年的高速增長。
隨著全球海量數據的增長,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大數據能否轉化為決策力都面臨著數據結構化以及系統建模分析等諸多難題。
與此同時,伴隨21世紀信息技術和網際網路的爆發式發展,世界各國無一不在覬覦著紅利可觀的大數據市場,但由於各國基礎實力、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差異,全球大數據發展正面臨不均衡的市場分布問題。
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政府大數據開放建設程度的分析,韓國、加拿大、美國、法國、印度、日本處於領先地位,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俄羅斯處於第二梯隊,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家開放數據程度與上述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各國分值呈現較大差距。
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雷伊·雷迪(Raj Reddy)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要更好地發揮大數據的經濟價值,有必要建立更多平臺來推動國家間數據的開放共享。
2011年9月20日,紐約市正式啟動的開放政府夥伴關係(OGP),政府大數據開放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行動計劃和承諾之一。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已有79個OGP參與國和20個地方政府作出了超過3100項承諾,佔OGP組織成員國總數的65.8%。
據天府大數據國際戰略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濤介紹,發布上述報告的目的之一,正是進一步呼籲各國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打破數據保護主義,促進數據流動以刺激創新升級,推動各國數據開放流動並展開對話合作,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後發趕超」 大數據人才佔全球總數59.5%
以全球大數據發展情況為背景,報告進一步分析到,中國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正處於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積極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政府開放數據的實施路徑是由地方政府數據開放為點,逐漸形成國家層面的數據開放。
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以美國和韓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基礎技術研究的投入更高,而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網際網路用戶數量巨大。中國憑藉近幾年「網際網路+」「大數據+」等融合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同時大數據價值創造應用已經滲透到政務、零售、交通、醫療、教育、公共治理等各個領域,實現了良好的人口及產業規模效應。
從具體數據來看,中國的大數據產業相關人才數量佔全球總數的59.5%,排名第一,其次為佔比22.4%的美國。另外,2018年中國大數據領域論文被引用次數和相關技術專利數量在全球比例均超過了美國,並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在此優勢之下,中國如何實現後發趕超?報告指出,政府掌握著70%左右的高價值數據集,因此,政府大數據匯聚共享開放將是實現數據全面共享開放、進而更好發揮其價值的關鍵。
以四川成都為例,該市在全國率先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下設大數據處統籌推進全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成都市政務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已接入部門總數73家,累計共享數據總量約203740.2萬條;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截至4月10日已開放604個數據集、30007253條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