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管的小孩更有機會成大器!「好孩子」才應該擔心呢

2021-02-13 彩色斑馬


咱們先不說養娃,先把場景切換到公司。

假設你是老闆,新招了一個畢業生,你安排他寫方案。

新人嘛,寫得不合格,你把他叫過來,說這案子寫得不行要重寫。

然後,他說——

A:「啊?為什麼不可以?我不明白!」B:「哦,不行啊……我知道了……」


你喜歡哪種反應?

應該是A吧。

要追究「為什麼」才有提升的方向和進步的可能嘛。

好啦,鏡頭一轉,我們現在來到商場櫃檯,孩子說:「我想要這個~」

你拒絕了,然後孩子說——

A:「啊?為什麼不可以?我不明白!」B:「哦,不行啊……我知道了……」


你喜歡哪種反應?

咦,怎麼對下屬你喜歡A,換成孩子,你就喜歡B了?!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成就,也知道想在職場混得好,得有挑戰精神、溝通能力、意志力、執行力、能解決問題……換句話說,得有「生存能力」。

可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什麼樣呢?

聽話、懂事、誠實、守規矩、有禮貌……總之,要很好管。

哇,這是同一個人嗎?簡直是貨不對版、正好相反啊!

日本育兒專家太田敏正就說,日本的家長用「好孩子」的標準養娃,孩子與生俱來的生命力在幼年受到了壓抑,長大以後,家長卻又指望孩子在社會上有「生存能力」

其實中國家長不也這麼「雙標」嗎?

上學的時候,希望孩子努力上進、獨立有思想,孩子畢業了,又催著趕緊考公務員,希望孩子別折騰,有個穩定工作;大學畢業前一天還反對孩子談戀愛,一畢業就催婚……

太田敏正說,越是這種環境裡長大的所謂「好孩子」,長大後越容易出問題。

因為,「好孩子」已經養成了不給父母添麻煩的習慣,隱藏著自己的本性,持續忍耐。青春期或成人以後往往會集中爆發,反彈劇烈,步入社會再開始任性豈不是很可怕?又或者,長年壓抑下生機和衝勁不足,「生存能力」欠缺。

相比之下,倒是那些難搞定的牛脾氣、不聽話的搗蛋鬼們,因為對自己的意志一直有執行下去的決心和勇氣,長大後的職場表現往往更搶眼。

美國一項長達40年的追蹤調查就顯示,小學時偶爾會違反規定、違背父母的小孩,不但學業表現更好,成年後薪資也更高。

「固定式教養」是比較會壓抑孩子天性的教養方式。

這種教養方法會把作息、習慣都固定下來,按標準執行。

它的優點是,能妥善規劃時間,操作方便;缺點是,不能顧及孩子的成長變化、心理波動,缺乏應變和彈性。

奉行「固定式教養」的父母通常喜歡自顧自地按「平均值」生活,會把孩子的改變視為放縱,盡力去糾正孩子偏離作息的行為。

孩子不在規定時間起床,父母會覺得孩子懶;孩子吃飯少了,父母就懷疑孩子嫌飯菜不好吃,或者偷吃了零食……總之,父母不理解也不關心孩子行為的原因,只要不按作息生活,就會覺得失控沮喪,甚至發脾氣。

上了年紀的人帶小孩通常都是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對生活也容易有固定看法,身體和心理的適應能力都會比較差。

「彈性式教養」要好很多。

當然,所謂彈性並不是完全沒規矩,由著孩子操控生活,而是有固定的標準,也有浮動的空間,包含「彈性」和「固定」兩個部分。

比如,孩子應該有固定的休息和起床時間,但父母可以跟孩子商定一個浮動範圍,同時隨著生活的變化進行修正。

對脾氣倔、愛淘氣的孩子來說,「固定式教養」會引發強烈反彈,親子關係也會緊張,如果最終孩子順從了父母,那TA的生命力、創造性都會受損。

國際趨勢專家、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先後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工業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是《低智商社會》、《M型社會》等暢銷書的作者。

一路讀到博士的他,兩個兒子都沒大學畢業,小兒子更是連高中都沒讀。

這麼驚心動魄、碰壁失敗的父職經歷,讓大前研一寫了本書——

《教出孩子的生存力:大前研一給父母的24個教養忠告》。




大前研一說,他個人從來不認為學校教育有多大價值,所以,從來沒逼過兒子們「快去念書,快寫作業」。

結果,兩個孩子都在十幾歲的時候,從多數人走的路徑脫軌了。要知道,在封閉保守的日本社會,名人子女輟學是很沒面子的。

大兒子是考上大學後輟學的,小兒子就更誇張,從小愛玩電玩,中學時又迷上了編程,初二就要退學。

當時,小兒子上的是早稻田的附屬中學,只要不退學就能直接進大學,但大前研一知道兒子們都很倔,並沒有逼迫,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父子倆商定初中畢業退學。

然後,小兒子自己去了美國學電腦,後來倒是進了一所名校,可大前研一沒高興幾天,兒子又說學不到東西,決定輟學。

現在,大兒子自己創業,開了一家有幾十個員工的網際網路公司。小兒子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還兼任一家大公司的日本區總監,很有成就。

大前研一回顧自己做爸爸的經歷說:

「兩人雖然在學生時代繞了不少遠路,但看來似乎都堅強地在這個嚴苛的時代生存下來了。『大前家的教養之道』就算沒有一百分,至少也能拿到及格分數吧。對於這點,我得以悄悄發出安心的嘆息。」

作為一個已經考試交卷的父親,大前研一回顧自己的經歷和表現,給出的中肯心得是,培養孩子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不要用既定思維來思考孩子的未來,而是要與孩子一起找出他們的拿手本事。每個人至少要有一、兩項過人之處,以及自己值得推銷的地方,這在今後會愈來愈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都是衝突的:長期目標想讀書、健身、有成就,短期目標想睡覺、追劇、刷手機,最終,長期目標在日復一日的拖延中,越退越遠。

養娃也一樣,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健康、幸福、有「生存力」。

只有看著目的地,每一次孩子頑皮搗蛋,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正向的應對,不會被一時的情緒左右,也不會因為計劃打亂而抓狂。

因為你知道,你教養的大方向在哪裡,你在正確的路上,朝著目標前進。

彩色斑馬

「2017 詩·畫」手帳

1發 售 中 !

一本會講畫、講詩、講故事的日曆

一首詩  一幅畫  一段故事

全年53堂藝術課

一千年來的不同流派

十幾個國家的藝術風格

70位藝術大師、著名詩人

106個詩畫藝術經典



▲   點擊上方動圖了解手帳詳情

四季變化為序

打破時空界限

詩情畫意 融會貫通

平行世界的大師和傑作 彼此相遇

外文詩歌配有原文及翻譯

高檔環保紙墨印刷,符合食品包裝要求

▲   點擊上方動圖了解手帳詳情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所以妄想憑藉家長權威來壓制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不現實的,甚至常常引發悲劇。早早立規矩,才是避免解決"青春期孩子難管"的最佳手段那家長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解決青春期孩子難管這一問題呢?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進入社會,而社會則有大量的默認規則,如果孩子沒有養成守規矩的習慣,別說青春期容易叛逆,就是以後走上社會,也會有很多苦頭等著他。3歲前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佳時期,錯過它孩子只會更難管規矩一:不能說髒話第一個要讓孩子遵守的規矩,就是不能講髒話。
  • 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能成大器呢?
    你總是那麼善解人意,你是阿姨見過的情商最高的孩子,儘管你才10周歲!在你們家寬敞明亮的客廳,我們坐在沙發上,阿姨問你現在還有感覺嗎?你說,我先是拼命用腳蹬,用手推,用頭撞,但後備箱就是打不開,慢慢地,我覺得害怕極了,我擔心自己會死在可恨的後備箱裡!你躺在單人沙發上,邊說邊手舞足蹈,竭力模仿當時的樣子。阿姨忍住心痛,繼續問,那你在擔心自己會死後,有沒有放棄努力呢?
  • 誰說哭鬧的孩子就是「不聽話的難管小孩」
    寶寶的哭鬧和攻擊應該是所有爸爸媽媽們都很頭痛的問題了,就連小瑞的朋友們也會常常抱怨因為孩子情緒的不穩定而導致失眠、那麼問題來了,寶寶的情緒到底來自哪裡呢?小瑞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想分享給大家,看看有沒有同樣經歷的爸爸媽媽們。
  • 不獎不罰: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不獎不罰》的作者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原本是美國一位獨立記者,當她成了三個孩子的媽媽後,在養育孩子的實踐思考中讓她轉換了跑道,成為家庭培育師。她共建了家長學習社群,在互幫互助間找到更科學的孩子養成的途徑。她的《不獎不罰》也成為網站上有史以來閱讀量最高的文章,美國學校社團和讀書俱樂部的「共讀書」。
  • 沉住氣,成大器!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要急,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就應該沉住氣、靜下心,記住一句話:沉住氣,成大器!事實上,真正成大器的男人,總能沉住氣,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錯不了;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以下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 現在的孩子,說教不行,打罵不得,那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經常聽到很多爸爸媽媽吐槽:現在的娃兒難管啊,給他講道理吧,他不聽,打他吧,成了家庭暴力,唉,真是一大煩惱吧。說出了很多寶爸寶媽的心聲啊,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成龍成鳳,你說不管不顧吧,孩子哪有自制力,你說管吧,孩子又不領情。爸爸媽媽一說多了吧,就成了嘮叨,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更產生了逆反心理,那爸爸媽媽到底應該怎麼做呢?保持距離。
  • 孩子喜歡做這些「窩囊事」,將來也許能成大器,家長別急著讓改
    文/小熊育兒日記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大器,有大出息。所以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不希望孩子活得「太窩囊」。因為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身上的這些「窩囊」行為,會阻止孩子成大器。如果你的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有非常清晰的道德底線的話,那就說明孩子有成大器的潛質,如果好好培養的話,是一定會做出一番成就的。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難管?其實是父母的方法不對,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上了中學之後,成為了大人特別無解的一個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實在是太不好管了,他們有很多的心事都不願意跟家長說,而且如果你問的太多了,還會讓孩子覺得很煩躁,認為你是根本就不相信他,因此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而且這個階段也是特別容易出問題的,有不少的父母覺得只要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
  • 陰曆哪個吉日出生的孩子,聰明伶俐,乖巧懂事,註定能成大器
    導語: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是家庭成員們的期盼。如果孩子未來有出息了,家人也不用操心煩惱,註定有快樂幸福的生活。每個新生的孩子都是這個家庭的希望,他們承載著整個家庭的美好期望與未來,是整個家中的掌上之寶。每個家庭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期許。
  • 若媽媽在家中是這個地位,孩子將來難成大器,過來人的說法很靠譜
    文|好孕姐一般來說,媽媽在家中地位最高,孩子其次,爸爸最低這種家庭組合最幸福。畢竟,媽媽包攬家中事務最多,對孩子付出也最多,能有較高的地位,對一家人都好。但是,若媽媽在家中是這個地位——最低地位,那麼孩子將來難成大器。
  • 考試結束,別人家的孩子又來了!不被比較的孩子才有機會做自己
    有時候,我們是否想過,在教育方式上,我們是不是管得太過嚴實了,越是比較,越容易挫傷孩子?不被比較的孩子才有機會做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父母的培育,不應成為我們理想中的自己。那麼,如何培養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孩子呢?
  • 現在的小孩為什麼越來越難管呢?
    現在的小孩為什麼越來越難管呢?答:那是什麼小孩子難管。無論什麼時代,無論哪個國家,也無論什麼樣的家庭。之所以出現小孩子難管的事,孩子沒有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人類是一種健忘的動物。每個成年人,一旦長大了,就會忘掉小時候的糗事,更不會記得3歲前的事。所以,當一個人做了父母,往往不會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往往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約束孩子。
  • 以下幾種家庭,容易養出成大器的孩子,跟家裡有錢無錢沒關係
    而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比留下龐大的家產對孩子更有意義。一般來說,以下幾種家庭,容易養出成大器的孩子,跟家裡有錢無錢沒關係。 哪些家庭更容易養出成大器的孩子呢?
  • 孩子越大越難管?培養自控力,智慧家長才不會「胡蘿蔔加大棒」
    那麼,如何才能科學、有效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經過豐富的實踐經驗,她將所見所得匯總成《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本人也成為2018年「35名35歲以上優秀新作家」得主,讀者追捧的熱門作者。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為什麼現代社會管孩子這麼難,以及如「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這一世界級難題吧。03 為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
  • 能吃這五種苦的人,將來必成大器,有你嗎
    那些最終成大器的人,都是經過以下五種苦的歷練,才修到正果的。看看這五種苦你能不能,就知道自己將來能不能成大器了。這五種看起來一點都不難,但是真的要去吃的時候,還真的需要更多的付出呢:一、現實的磨難---會讓你變得更強大經歷現實的磨難就不會讓自己成長,也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只有經歷了這種苦,才會讓你更有機會成大器。畢竟只有改變現實的人,才是最有可能踏上頂峰的人。所以這種苦你不能逃避,只能面對,否則永遠都不會出人頭地,成大器!
  • 能成大器的孩子,大多擁有這「2個力」,跟學習成績沒多大關係
    一、「眼力」不安於小成,然後足以成大器;不誘於小利,然後可以立遠功。——方孝孺這裡所謂「眼力」指的是眼界和格局,一個人看得夠不夠長遠才是關鍵。就是在給你講述寒門出貴子的機率太小,僅僅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完成了逆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2017年的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話(下圖)給出了答案。當時他的一句「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他表示現在那些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那種!
  • 這三種人,在領導的監督下,必成大器
    因為職場上存在著被領導懟過的三種人,早晚必成大器的說法。關於這種機會被你遇見了,沒有好好的把握住,對你來說豈不是沒有面子更令人難受的事情嗎?所以你有必要知道哪三種人被領導懟過之後才會成大器,今天就告訴你答案,趕緊對照一下吧:一、馬虎但上進的人---更容易會獲得領導的認可有些夥伴會覺得不可思議,那是因為你把重點放在了馬虎之上,忽略了上進。你不妨好好想一想,誰在工作上不馬虎呢,又有誰能夠在工作上一直保持上進呢?明白了這個問題,你就知道這種人為什麼會成大器了。
  • 能成大器的孩子,多半都有這「3個力」,跟學習成績沒太大關係
    一個能成大器的人,往往在某個方面,或者各個方面有著極為突出的優勢。一些家長常常會認為,自己孩子學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對他們的成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事實並非如此,孩子是否能成大器和跟學習成績沒太大關係,反而是這「3個力」決定的。
  • 孩子應該怎麼吃糯米才好呢?
    孩子應該怎麼吃糯米才好呢?糯米確實能起到補中益氣的效果,但糯米食物不好消化,家長也容易給孩子吃錯法、吃過量,使糯米有益的部分發揮不出來,反而拖累身體。比如,元宵節的時令食品湯圓、元宵,端午節的粽子,甚至不少地區早餐常食的燒賣,都是用大量糯米做的傳統食物。我總提醒家長,給孩子吃這些食物必須慎之又慎,3歲以下,消化不太好的孩子,能不吃就不吃。那孩子應該怎麼吃糯米才好呢?
  • 真正有大格局、能成大器的男人,往往懂得八種包容的智慧,錯不了
    真正有大格局、能成大器的男人,往往懂得以下八種包容的智慧,錯不了;一個男人,懂得這八種包容的智慧,也是有大格局的體現,早晚必成大器。一、能夠包容別人的男人,更容易成就自己給他人空間,往往是給自己機會。包容的空間越大,最終贏到的會越多。一個男人,要想有大格局、成大器,就應該明白:「善用人者為高,善容人者為貴。」你比別人的出身更好,只能表明你運氣不錯;你的能力和才幹比別人出眾,只能表現你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