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哭鬧的孩子就是「不聽話的難管小孩」

2020-08-28 瑞德啟蒙教育

隨著20後的出生,越來越多的80、90後晉升成為寶爸寶媽,類似「三歲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的聲音越來越小,有的爸媽忙著自己看各種書籍或者課程,學著如何教育孩子;有的爸媽則會選擇直接聯繫早教團隊,找到高效的方法去培養自己的寶寶。畢竟,寶爸寶媽們可以再次選擇作為父母的身份,但是寶寶的童年卻只有一次。


今天小瑞想要跟爸爸媽媽們聊聊那些情緒不穩定的寶寶們,看看他們到底是不是家長口中的「壞孩子」呢?

寶寶的哭鬧和攻擊應該是所有爸爸媽媽們都很頭痛的問題了,就連小瑞的朋友們也會常常抱怨因為孩子情緒的不穩定而導致失眠、焦慮、從而對於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影響。如此惡性循環,真的是所謂「整個人都不好了!」那麼問題來了,寶寶的情緒到底來自哪裡呢?小瑞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想分享給大家,看看有沒有同樣經歷的爸爸媽媽們。


故事分享


一歲半的小艾本來是一個很乖的小女孩,平時都有乖乖的吃飯、洗澡。但是突然有一天,爺爺奶奶在給她洗澡的時候,她產生了不良的情緒,哭著鬧著不讓洗,這愁壞了爺爺奶奶,甚至認為是平日裡小艾媽媽的過度溺愛導致,認為她是一個「不聽話的難管小孩」。這讓小艾媽媽很難過,同時也產生了疑慮,為何小艾會產生如此的情緒轉變呢?

故事看到這裡,爸爸媽媽們會怎麼做呢?是去教訓孩子,說「寶寶不乖」之後強行給她洗澡?還是會去找爺爺奶奶問是不是沒有好好帶孩子,虐待孩子呢?讓我們繼續看故事。


在隨後的兩天裡,看到孩子還是堅決不洗澡的樣子,媽媽突然意識到是不是寶寶本身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帶女兒去到醫院,果然,寶寶生病了。而就在她從醫生那裡拿到診斷書的那一霎那,女兒不哭不鬧了。並且在之後的幾天,本來媽媽還擔心因為生病小艾會哭鬧,繼續不讓洗澡,意想不到的是小艾恢復到了往日的「乖巧寶寶」。這一刻,小艾媽媽意識到,她們之間建立了某種奇妙的連接,她們的心是相通的,因為媽媽懂得了寶寶,所以寶寶也懂得了她。

這個故事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的家長能夠像小艾的媽媽一樣真正體會到寶寶的需求呢?


父母就像一面鏡子,若是能夠及時的關注到孩子的需求,並給予積極正向的反饋,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34;,並且孩子也會回饋給正面的反應。


若是父母不能夠及時的關注到孩子的需求,甚至給予負向的反饋,孩子便看到了父母的「壞」,一方面可能會極度的附和討好父母,另一方面會將自身也分裂出「好與壞」的身份應對不同狀態的父母。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很有可能敏感多疑,或者情緒不穩定。


我們在教育一個孩子的時候或者說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從來都不是以「完全聽父母話」為前提的,而是能夠愛父母的同時有自己的想法。


看到這裡,爸爸媽媽們是否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到底有沒有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呢?如果有任何育兒方面的問題,都不妨留言分享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和解決!小瑞也會盡力來幫你解答!


當然,孩子的情緒除了與父母的情緒有關,與在成長過程中的發育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對於一些原始反射,爸爸媽媽們也要非常的關注。比如,在2-3周時,寶寶們會出現摩羅反射,意義是觀察嬰兒神經傳導路逕到骨髓的原始反射以及兩隻手的功能是否正常,但是在3-4個月時應當抑制,不然會出現害怕陌生人、有攻擊行為或過激的表現。

相關焦點

  • 不獎不罰: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朋友家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每天都回家抱怨,「後排同學上課總是用腳踢他,用筆戳後背,還趁老師不注意用紙團扔別人腦袋」。朋友的孩子反擊,被不知情的老師批評,現在每天都不願意上學。顯然,調皮同學比新環境本身帶來了更大的困擾。朋友和同學媽媽溝通,對方回復心很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該懲罰的都試過了,但就是管不住啊!」
  • 3-5歲小孩哭鬧不聽話,家長學會這四招,能讓小孩快速長大
    為人父母的家長都知道:3-5歲孩子哭鬧不聽話是常有的事,已經是每個家長屢見不鮮的事了。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不同的家長卻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們的認識中,3-5歲孩子的特點就是隨天性,是允許其隨意忘形的。
  •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教導都沒用,父母的"這些訓練"到位了嗎?
    寶寶哭鬧任性不聽話是令我們家長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打寶寶捨不得,而且打了也沒有用。但隨著寶寶的認知發展,三歲以後如果寶寶還是哭鬧不聽話非常任性,那麼此時寶寶的任性就不能被輕易寬容了。他們哭鬧或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某些東西或者是獲取家長的同情。總之3-5歲的孩子甚至更大些的六七歲的孩子,如果還是這樣任性撒嬌不聽話。那麼我們家長就需要注意了。那麼我們該如何制伏孩子呢?
  • 孩子越來越難管?別生氣,「遊戲力」讓你輕鬆降服不聽話的孩子
    導讀:孩子越來越難管?別生氣,「遊戲力」讓你輕鬆降服不聽話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來越難管?別生氣,「遊戲力」讓你輕鬆降服不聽話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哭鬧有原因,這些安慰方式要摒棄,從此讓孩子乖巧聽話
    前言:若是形容不哭不鬧的孩子,想必「天使」在恰當不過了,因為他們在不哭鬧時,讓家人感受到的總是純真和可愛。但若是經常哭鬧,而且還屢勸不聽管束,那這樣的孩子必然是「惡魔」無疑了。雖然說孩子哭鬧是無可厚非的,但若經常用哭鬧要挾家長的話,這樣的方式就必須要制止並改正。當然最重要的還得要從原因開始說起,清楚他們哭鬧的原因之後,制定相應的規勸方式。那些錯誤的安慰方式,家長真的不能再嘗試了。
  • 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家長還這樣想就錯了
    我們都討厭這種情緒,所以每當孩子哭鬧或發脾氣時,我們都會嚴加制止。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連生氣的能力都沒有,他就會表現出自卑、懦弱、沒有意見,任由別人擺布。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博士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充滿活力的群體,其本質是伸展和探索。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會伸出情感的觸角去探索周圍的世界。
  • 不獎不罰怎麼管?——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不用說動手,懲罰都不行,好吧,那就放下所有身段,學著獎勵誇讚,不是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得,這回專家又發話了:不獎不罰。這屆父母徹底暈了,不獎不罰,佛系管娃,熊孩子怎麼辦?自控力難道會自動上身?這次由資深媒體人兼育兒專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寫作的這本《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給中國父母支了個大招兒。
  • 孩子難管不知如何是好?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你成功掌控孩子
    對于小偉的母親來說,特別不願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著小偉出去玩,每次出去玩孩子總是能夠惹一大堆事情給她。小偉只要上到街上,他的本性就會顯露,開始到處跑來跑去,還喜歡大喊大叫,有一次想要買一個玩具,小偉的母親沒有答應。誰能想到,小偉竟然敢直接拿著玩具就跑了出去,無奈小偉的母親只好付錢了。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他居然這樣對孩子說,真愧對「父親」兩字
    可是媽媽年紀大還有慢性病,只能勉強照顧孩子吃飯穿衣,其他還得靠他自己親力親為。可是他學歷有限,脾氣也不好,怎麼可能有耐心教育孩子?每每女兒調皮不聽話的時候,他吼過罵過甚至摔過東西,尤其是女兒貪玩對學習不怎麼用心時,他一看見女兒在玩兒不學習就氣從心頭起,大聲威脅女兒道:「你再不聽話好好學習,我就不要你了!」
  • 小孩不聽話,家長「破罐子破摔」,用對方式「乖寶寶」指日可待!
    家長和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學習成績有好,但是老師面對十幾個孩子能力有限,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照顧得到,很難做到絕對公平。所以在面對那些不好好學習比較難管的學生,老師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並非完全能盡到自己的責任。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無能」的孩子背後必有一個無能的家長
    可是媽媽年紀大還有慢性病,只能勉強照顧孩子吃飯穿衣,其他還得靠他自己親力親為。可是他學歷有限,脾氣也不好,怎麼可能有耐心教育孩子?每每女兒調皮不聽話的時候,他吼過罵過甚至摔過東西,尤其是女兒貪玩對學習不怎麼用心時,他一看見女兒在玩兒不學習就氣從心頭起,大聲威脅女兒道:「你再不聽話好好學習,我就不要你了!」
  • 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嗎?算是好事,可也要引起父母警惕
    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嗎?算是好事,可也要引起父母警惕。為什麼說「父母不在時小孩就聽話」是好事呢?首先,意味著孩子有分寸感。父母在場,自己無論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會有父母保護,孩子可以鬧可以不聽話。可是,父母不在,自己一些過分行為可能會引起別人不滿而被教訓,因此,孩子表現出聽話,可以看出他在面對外界的一些行為是有分寸感的。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追求的目標就是孩子聽話,好好吃飯 好好睡覺 好好學習,聽話 ,這個聽話是指聽家長的話,以家長的意願為導向,就在寫下這些字時,我剛對6歲的女兒說 「聽話,好孩子,快去洗刷.......」
  • 孩子哭鬧不聽話,怎麼辦?李玫瑾: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
    孩子不聽話,頭疼!建議三歲前後就開始對孩子說不行,到十二歲之後,你發現你管不了他了。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給孩子立好規矩,超過十二歲以後就更難管了。孩子不聽話,處理時要注意這幾點:1、一對一等沒有其他人在場的空間,一對一的,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媽媽,最好是跟誰鬧脾氣誰就管孩子。
  • 孩子哭鬧、不聽話?家長做到這4點,再不聽話的孩子也能變好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孩子小的時候所有的事情不是自己代勞,就是自己說寶寶照著做,但自從過了三歲以後,寶寶逐漸開始不聽話,你說東他往西,你說白他非說黑,總是和你對著幹,有時候還被氣得火冒三丈,但又無計可施。
  • 讓孩子聽話懂事,掌握這三種方法,家長不再犯難
    前言:人人都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由於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大人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導致他們有很多事都不能在一個頻率上。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爭吵不斷。鄰居家的小孩木木,是小區內出了名的搗蛋鬼。不是欺負別人家的小孩了,就是自己爬這爬那磕傷腿了。這可把木木媽媽為難死了,他每天都要跟在木木後邊解決各種問題,所以最近逢人就會抱怨孩子難管。
  • 原來叛逆期「難管」「不聽話」只是叛逆期的副作用,真是漲知識了
    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兩歲左右的寶寶叛逆期,6~8歲的兒童叛逆期,還有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與生理特點。叛逆期的孩子相對來說比較難管,愛唱反調,什麼事情都愛和你對著幹。家有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往往也比較頭疼。
  • 「硬核奶奶」火了,專治孩子哭鬧,網友:薑還是老的辣
    也正是因為一次比一次的強硬,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難管,到最後甚至就不吃你這一套了案例:這一天我們在地鐵上看到了這一場景,有一位奶奶帶著自己的孫子在坐地鐵,這個孩子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直接就大哭了起來,一開始奶奶還是特別和藹可親的在安慰孩子,可是對於奶奶的安慰行為,孫子完全不搭理,繼續自己的哭鬧行為。
  • 「感統課堂」孩子不聽話,感統訓練如何培養規則意識?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場漫長的旅程,途中家長會遇到許多育兒的困難,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其中最難解決的路障。關於孩子的教育,聽到最多家長吐槽的話就是:孩子哭鬧耍賴皮、對人不禮貌、難管不聽指揮。其實很多都是不遵守規則的表現,說明孩子缺乏一定的規則意識。人的一生中需要遵守各種規則,小到孩子平時的行為準則、學校的制度,長大後還會面對社會規則、法律法規,因此幫助孩子理解、遵守生活中可能會接觸到的規則是很有必要的。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他現在雖小,沒有能力反駁你,但是等他慢慢長大,有能力反駁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這個爆發很可怕,到時候你會覺得孩子為什麼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所以我想學習科學育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也只是借鑑而已,並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希望結合自己家小孩性格,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家小孩的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