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大廣州!
今天(12月28日),
廣州的十四號線一期、
二十一號線增城廣場至鎮龍西段、
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
3條地鐵同時開通!
其中,十四號線一期、
二十一號線增城廣場至鎮龍西段
在今日中午12:28提前開通。
驚不驚喜!
廣州從此步入區區通地鐵時代!
十四號線一期
今日,廣州地鐵十四號線一期的開通試運營,標誌著從化區迎來地鐵時代。14號線將首次採用「快慢車」運營模式,乘客搭乘快車最快38分鐘可從東風站到達嘉禾望崗。
超高顏值的廣州地鐵14號線。(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駱昌威)
14號線開通後,共設12個站點(14號線新和站與知識城線新和站算1個站),隨著從化一舉告別沒有地鐵的歷史,廣州也實現了區區通地鐵的目標。
在十四號線一期和知識城線的快車停靠站通過電子導引設備公布快車時刻表,乘客可以預先知道快車開行時間。列車PIDS、列車廣播提示本次列車是否為快車,同時車載LED顯示屏也會做出提示,當顯示為綠色的時候則此趟為快車。
十四號線一期:
全線單程最高票價:10元
車站首班車班車
嘉禾望崗6:0022:50
東風6:0022:35
這些站點值得打卡
太和站
太和站將動態的LED顯示屏融入文化牆設計中,實時展示站外的天空變化,將日出日落、四季輪迴等美景,在顯示屏上不斷滾動變化呈現,與前面的立體山、村落形成互補,動靜結合。
新和站
超美!航拍的新和站經過的快慢車。(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駱昌威)
從化客運站車站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駱昌威)
從化客運站車站採用石材以及電子屏幕等材料相結合的形式,在「山川林泉」主題下,配合整體車站小清新的裝修風格,挖掘從化相關文化元素。
圖為流溪河。(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贊)
在「鄉村振興號」首發列車上,處處能見從化山川林泉,特色標誌,不少人爭相與車廂合影留念。
一位來自廣州的林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經常接觸旅遊行業,「從化有著很豐富的資源,但過去受制於交通,很多來自市區的老街坊很難自行前往。」她說,現在「市區的老人只要搭上地鐵,可以直接來玩,這對從化鄉村旅遊的順暢度來說是很大提高。」
說起從化,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溫泉。上圖的年輕小夥和他的朋友告訴記者,正是趁今天天氣好,開通了14號線,準備去從化泡溫泉。
東風站
東風站現場非遺展示。(廣州日報全媒體 駱昌威)
快車只停四個站
圖為嘉禾望崗站。
想要搭乘14號線的市民要注意,嘉禾望崗至東風的快車僅停靠嘉禾望崗、新和、從化客運站和東風四座車站,嘉禾望崗至鎮龍的快車僅停靠嘉禾望崗、新和與鎮龍三座車站,乘客可留意站臺提示信息以免搭錯列車。
二十一號線
(鎮龍西至增城廣場段)
廣州地鐵二十一號線,全長約61.6公裡,起點於天河區員村,途經增城區中新鎮、朱村街、荔城街,終點為增城廣場。今年開通的二十一號線增城廣場至鎮龍西段,約26.2公裡,其中地下線長17.1km,地上線長9.1km。共包含9個車站,分別是鎮龍西站、鎮龍站(屬14號線)、中新站、坑貝站、鳳崗站、朱村站、山田站、鍾崗站、增城廣場站。
二十一號線增城廣場~鎮龍西:
單程最高票價:7元
車站首班車末班車
增城廣場6:0022:35
鎮龍西6:1022:55
增城廣場站
車站集中展示了荔枝文化,用綠色的天花鋁板和牆面玻璃創造舒適的氛圍。
閘機處佇立的紅色柱子成為了視覺中心,特殊設計的荔枝圖案和詩句如墨般潑於柱體上,猶如在山水間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融入特色的荔枝紅。
此外,增城廣場站的母嬰室配有淨水機、嬰兒尿布交換臺、嬰兒保護座等。還設有3個哺乳間,哺乳間內配有小桌小凳和腳踏板。
二十一號線全線各站均設有洗手間,為特殊人士專設了無障礙洗手間。真是細心貼心的服務!
山田站
高架車站山田站則採用三層雙島式站臺設計,以明黃為主打配色,車站周邊西南側為增城區旅遊生態公園盈園,是觀景風光最佳的車站。
朱村站
朱村站採用四層雙島式站臺設計,裝潢以黃色與綠色的撞色為主,車站周圍多為住宅區,當地最有名的菜式為朱村雞飯。
吃貨走起!
廣佛線
(燕崗至瀝滘段)
此前,廣佛線開通的新城東至燕崗段,約32公裡,共22個車站,單程全程54分鐘,最高票價7元。今日通車的燕崗至瀝滘段全長5.4公裡,設石溪、南洲、瀝滘3座車站。
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票價3元
全線單程(新城東~瀝滘):最高票價:8元
車站首班車末班車
瀝滘6:0023:00
新城東6:0022:30
如何換乘
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設石溪、南洲、瀝滘3座車站。其中,南洲、瀝滘都是換乘站,分別換乘2、3號線,接駁這兩條日均百萬人次以上客流量的線路。目前,廣佛線日均客流量約35萬人次,線路全線開通後客流量預計可達到50萬人次。
現在佛山人去廣州會更方便
廣州人去佛山也更方便了~
不說不知道
原來瀝滘還是個值得打卡的地方!
趁著新線路的開通
跟洋洋一起「探秘」吧
「未有河南,先有瀝滘。」——900年老村
瀝滘牌坊
廣州名村瀝滘有近900年歷史。外貌平平的瀝滘早在清代就是一個「五百年祖德,十三代書香」的所在,是文人墨客嚮往之地。
衛氏大宗祠儀門上的「燕子鬥拱」據說是皇親國戚才有資格建造的。
人文底蘊深厚的瀝滘在當地人的改造下,不僅極富自然風光,人工景觀亦豐富多彩,極具詩意。瀝滘先輩們看好這裡,興建了廣州第一座「天后宮」、大宗祠,並豎立廣州市界碑於此,固一方之元氣,利村民之往來。
新線開通,
一起打卡廣州各站點,
留下珍貴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