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縣大目溪流域水體達標方案
1.1背景
大目溪為閩江下遊一級支流,發源於閩侯、古田兩縣交界的雪峰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經閩侯縣大湖鄉、洋裡鄉、白沙鎮,至白沙鎮溪口匯入閩江。2010年以來,受流域沿線畜禽養殖廢水、生活汙水、水利開發等影響,大目溪水質有所起伏、下降。
根據《福建省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閩政〔2015〕26號)的要求,為達到改善大目溪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體的目標,閩侯縣人民政府於2016年6月委託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按照《水體達標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環辦汙防函[2016]563號)的技術要求,編制《閩侯縣大目溪流域水體達標方案》。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接受任務後,經流域現場踏勘、採樣監測、收集相關資料,基本掌握了大目溪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汙染現狀、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成因,提出了大目溪流域水質達標的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方案的編制實施對改善大目溪的水環境質量、促進流域沿線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確保流域水安全,加快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2編制依據
1.2.1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 年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2008 年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98 年修訂
(4)《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2004 年修訂
(5)《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1996 年
(6)《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2005 年
(7)《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36 號
(8)《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管理辦法》,2001 年
(9)《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2013 年
(10)《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2002 年
(11)《福建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2011 年
(12)《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辦法》的通知,閩政〔2015〕4 號
(1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閩政[2015]26號);
(14)《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建省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閩政[2016]29號);
(15)《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榕政綜[2009]126 號
(16)《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州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榕政綜〔2015〕390 號
(17)《福州市重點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福州市環境保護局,2014年
(18)《閩侯縣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閩侯縣人民政府,2015年
(19)《閩侯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閩侯縣發展和改革局,2015年11月
1.2.2相關技術規範
(1)《福州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徵求意見本)》,2015 年
(2)《2010-2015 年福州市畜禽養殖汙染治理規劃》,2010 年
(3)《2011-2015 年福州市畜牧業發展規劃》,2013年
(4)《福州市畜禽養殖禁養區、禁建區劃定方案》,2010年
(5)《福州市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定方案》,福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
(6)《「十二五」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細則》,2011年
(7)《農業固體廢物汙染控制技術導則》,(HJ 588-2010)
(8)《全國水環境容量核定技術指南》,中國環境規劃院2003年
(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10)《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11)《水體達標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環境保護部,2016年3月
(12)《閩江流域水環境容量研究》,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2015年
1.2.3 整治範圍、工作目標與時限
(1)整治範圍與實施年限
整治範圍為大目溪流域,該流域主要分布在閩侯縣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轄區內,面積為192平方公裡。
編制整治方案的基準年為2015 年,根據《福州市重點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和《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州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整治期限分為2016-2017年、2018-2020年兩個階段。
(2)整治目標
2016-2020 年在大目溪流域採取深化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清理違章小企業、合理開發調度水資源、提升水環境監管能力等綜合措施基礎上,至2020 年保證大目溪各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 類水體功能區標準,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確保閩江流域安全。
分階段目標1:2016年-2017年,大目溪流域禁養區內畜禽養殖拆除完畢,建成綜合廢水處理設施和糞便綜合利用設施,廢水穩定達標排放;沿線主要鄉村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處置率提高。大目溪水質較基準年有改善,消除劣V 類水體斷面。
分階段目標2:2018年-2020 年,大目溪沿線鄉鎮汙水垃圾等環保基礎工程體系建設健全,河流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流域形成完備的環境監管體系,大目溪流域各斷面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 類水體功能區標準。
2.1流域沿線自然 環境概況
2.1.1大湖鄉
(1)地理位置
大湖鄉地處閩侯縣北部山區,東經1190,北緯26040',平均海拔670米。東北部與福州市晉安區接壤,西鄰洋裡鄉,南接荊溪鎮,西南部毗鄰白沙鎮,北以東梯嶺山峰為界與廷坪鄉接壤。
(2)地形地貌
大湖鄉巖石類型較為複雜,從基性、中基性到中酸性、酸性巖類均有出現。大湖屬鶩峰山脈東伸支脈,境內地貌類型多樣,地形多變複雜。北部、西北部、東北部是高海拔地區,形成一堵與洋裡、延廷、羅源相隔的天然屏障,東部和東南部是低海拔地區,中部有大湖—新塘盆地以及東姚、牆坪谷地。西部和西南部有後洋、後井盆地和雙溪、大坪、馬嫩、洋山谷地。
(3)水文
大湖鄉境內溪流發達,水網密布,大小不等、長短不一的溪流共有40多條,總長約200公裡。當地溪流屬於山區雨源型,水量豐富,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徑流豐枯變化幅度大等特點,溪水含砂量較小。
2.1.2 洋裡鄉
(1)地理位置
洋裡鄉位於閩侯縣西北部山區,東經1180 57',北緯260 21',東與大湖鄉毗鄰,南與白沙鎮接壤,西與閩清縣東橋鎮相連,西南緊鄰小箬鄉,北與本縣延坪鄉、閩清縣下祝鄉交界,是閩侯縣西北大門、商品集散重鎮之一,距離福州市70公裡,距離縣城50公裡。
(2)氣候特徵
洋裡鄉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溼潤,年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全年無霜期325天,適宜農業生產。災害性天氣主要是「三寒」(倒春寒、五月寒、秋寒)以及洪澇、乾旱等。
(3)地形、礦藏、土壤特徵
洋裡鄉境內群山環抱,地勢周邊高中低,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金、鐵、高嶺土、石英石等礦,尤以高嶺土礦貯量較豐富,可開發高嶺土資源,發展陶瓷業。山地土壤種類繁多,主要有紅壤、黃紅壤、黃壤、粒骨性紅壤、紫色土等。
2.1.3白沙鎮
(1)地理位置
白沙鎮位於閩侯縣西部,福州市西北部,閩江橫貫其南,距福州市區27公裡,東距閩侯縣城9公裡,是閩侯縣4大古鎮之一。東與荊溪鎮關西村、甘蔗鎮青岐村接壤,西鄰閩清縣,南連竹岐、鴻尾鄉,北接大湖、洋裡鄉,面積175平方公裡,其中耕地12.9平方公裡。
(2)地形地貌
白沙鎮地處閩浙丘陵山地東部。閩江橫貫其南,把境內分為南、北兩塊,且大部分在閩江北部。江北山地屬鶩峰山東伸支脈,山脈由閩清、古田進入閩侯境內,蜿蜒廷坪、大湖,然後折向西南,直抵洋裡,進入白沙境內,海拔800m以上。境內地貌類型多樣,地形變化複雜,由於火山運動所致,地殼隆起或沉降,山地高差懸殊,斷層地貌普遍而顯著,又受閩江衝積,形成四周陡峻而中央較平坦的盆谷地。
(3)氣候特徵
白沙鎮境內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閩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具有南亞熱帶氣候特徵。全鎮溫暖溼潤,雨量充沛,冬季短暫,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7℃,年日照2028小時,降水量在1259毫米-2153毫米。
(4)水文水系
白沙鎮水資源豐富,境內水系發達,水網密布。全鎮除閩江客水外,主要有大目溪和井下溪2條溪流。這兩條河溪均屬於山區雨源型,水量豐富,源短流急,河床比降較大。境內溪流為東北西南流向,與閩江成直角交匯,構成格子狀水系。全鎮地表徑流分布是北部多,而南部少。
(5)土壤
白沙鎮地帶性土壤為紅壤,在紅壤分布區嵌鑲有紫色土、水化紅壤等地域性土壤。白沙以山地丘陵為主要地貌形態,山地土壤垂直分布明顯,自下而上依次有紅壤、黃紅壤、黃壤、草甸土;平原地區多分布風沙土、衝積土和水稻土等。
2.2流域沿線各鄉鎮經濟社會概況
2.2.1大湖鄉
大湖鄉轄區面積327平方公裡,轄23個行政村,126個自然村,總人口3.38萬人。大湖以傳統的糧菜作物和林竹種植作為經濟支柱,2015年全鄉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7488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3256萬元。財政總收入939萬元,其中,國稅收入239萬元,地稅收入700萬元。
2.2.2 洋裡鄉
洋裡鄉轄區面積151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250萬畝,山地面積22.7萬畝,林地面積17.8萬畝,全鄉轄23個行政村,146個自然村,總人口3.07萬人。洋裡鄉農業以發展反季節蔬菜生產為主,目前已形成了六個千畝蔬菜生產基地和一個食用菌生產基地。2015年,全鄉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675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2985萬元。財政總收入964萬元,其中,國稅收入647萬元,地稅收入317萬元。
2.2.3 白沙鎮
白沙鎮轄區面積175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2.06萬畝,轄21個行政村和4個居民社區委員會,總人口3.39萬人。2015年,全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099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43734萬元。財政總收入10698萬元,其中,國稅收入8347萬元,地稅收入2351萬元。白沙鎮工業以工藝品產業為主導,農業資源豐富,盛產橄欖、龍眼、西瓜、臍橙等優質水果和體質米。
2.3流域水文特徵
大目溪為閩江下遊一級支流,發源於閩侯、古田兩縣交界的雪峰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經雙溪、大坪、大坑、靈峰至溪口匯入閩江,流域面積192平方公裡,河道全長33公裡,河道平均坡降為30.9‰。流域呈羽毛狀,形狀係數為0.18。大目溪主要有鄭溪、寶溪、三港口溪和白瀨溪等支流。
大目溪在雙溪以右支鄭地溪和左支寶溪兩條支流匯合形成大目溪幹流,大目溪幹流在大坪村及梧桐下村處有兩支流,分別為三港口溪和白瀨溪。三港口溪流域面積25.4平方公裡,河道坡陡流急,河道長5.86公裡。白瀨溪為大目溪下遊右岸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平方26.2公裡,河道全長9.38公裡,白瀨溪在院埕村附近有一支流山場溪由右岸匯入白瀨溪幹流。該流域上遊溪澗分散,至閩侯大湖鄉的雙溪、大坪村處溪澗匯集並形成一塊較為平坦的山谷盆地,盆地末端流域面積為132平方公裡,佔全流域的69%;盆地下遊為長約9公裡的峽谷,河流深切,岸坡陡峭,瀑布連綿,水流湍急,落差集中;至大目溪村上遊約1公裡處,河流漸趨平緩,至寶橋村公路橋附近水流平緩,閩江洪水常倒灌至此。該溪上遊雙溪口至大目溪口河道長約20公裡,天然落差510m,平均坡降25.5‰,其中上段(雙溪~大坪盆地段),坡降為6.8‰,中遊峽谷段河長約9公裡,天然落差約460餘米,坡降51‰,下遊河段坡降僅為2.7‰。雙溪至大坪攔水壩溪段,已開發建設縣一、二級水力發電站;白沙梧桐下村至溪口段,可通行船箋。
大目溪幹流及主要支流水系圖詳見圖2.1。本方案流域沿線行政區、匯水區及控制單元見表2.1。
表2.1 大目溪沿線主要鄉鎮行政區、匯水區及控制單元
行政區 | 主要控制單元 | 主要匯水區(主要支流) |
大湖鄉 | 大目溪幹流上遊 | 三港口溪、寶溪、鄭地溪 |
洋裡鄉 | 大目溪幹流中遊 | 洋頭溪 |
白沙鎮 | 大目溪幹流下遊 | 白瀨溪 |
圖2.1 大目溪流域水系圖
課題組主要開展了大目溪水資源利用現狀、汙染源排放現狀、水環境質量狀況調查。
3.1 水資源開發現狀調查
大目溪流域水資源豐富,現已開發大目溪幹流一級和二級水電站、寶溪支流的雙溪電站和寶溪水庫電站4個電站。
(1)大目溪流域水電開發現狀
大目溪流域水電開發始於1958年,閩侯縣於1960年和1982年先後建成低壩長渠道引水的大目溪一級和二級水電站,均屬徑流式電站。一級電站利用落差235.6m,設計裝機容量8640kw,保證出力680kw,設計年均發電量為3000萬kw.h,1982~2002年年平均發電量為3582萬kw.h;二級電站利用落差230m,設計裝機容量4×3000kw,保證出力670kw,設計年均發電量為4450萬kw.h,1982~1999年裝2臺3000kw機組,多年平均發電量為3285萬kw.h,2000年新增1臺2000kw機組,現狀總裝機容量為8000kw。兩級合計利用落差465.6餘米,設計總裝機容量20640kw,目前實際裝機16640kw。
(2)大目溪流域水電開發規劃
①大目溪幹流水電規劃
規劃推薦大目溪幹流水電開發採用一級開發低方案(短渠加長隧洞方案):對現有大目溪一、二級水電站進行技術改造,由兩級開發轉為一級開發(命名為「大目溪電站」),具體為:利用現有大目溪一級電站的滾水壩(壩址位於大坪村下遊峽谷中,壩頂高程494.5m,橡膠壩高1.5m,正常蓄水位496m),沿大壩右岸,先明渠、後通過約6.20km的壓力隧洞引水至下遊寶橋村附近規劃新建的廠房發電(廠址規劃位於現大目溪二級電站廠房下遊),尾水位18m,利用落差478m,年電能1.117億kW·h,裝機3.6萬kW,裝機年利用小時3103h。
此外,規劃考慮大目溪採用一級開發低方案後,尾水位為18m,與下遊寶橋村尚有9m的落差未被利用,建議遠期考慮在大目溪規劃電站尾水出口下遊建一低壩引水(渠道或隧洞)至寶橋村發電,利用落差9m,裝機容量500kW,保證處理215年kW,電能215萬kWh。
②寶溪支流水電規劃
★寶溪水庫電站
寶溪水庫電站壩址以上集雨面積30.5km2,裝機容量1000kW,多年平均發電量300萬kW ·h。該電站於1999年建成發電。
★雙溪水電站
雙溪水電站位於大目溪支流寶溪水庫下遊,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5km2,設計水頭72m,設計引用流量2.3m3/s,裝機容量1200kW,多年平均發電量400萬kW ·h,保證出力250kW,總投資454萬元,該電站已經建成發電。
③三港口溪支流水電規劃
三港口溪為大目溪右岸上遊支流,規劃建設三港口電站,水庫大壩設于洋頭口村下遊約700m中,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3.3km2,最大壩高35.0m,壩頂長度88.7m,為砌石雙曲拱壩。水庫總庫容282.4萬m3,調節庫容219.7萬m3,為年調節。擬在右岸建引水隧洞1780m和175m長的壓力鋼管從大壩水庫內將水引到廠房發電。發電廠房位於三港口溪口上遊約400m處,裝機容量2000kW,多年平均發電量546萬kW·h,裝機年利用小時數2730h。
經調查核實,大目溪流域綜合規劃中的三港口水電站改名為洋坪電站。該電站立項裝機容量500kW,於2005年11月動工,進行通路、通電等施工準備工作,但由于洋中村群眾反對用水和用地,無法協商,已停工數年。經調查,目前業主已表明放棄建設。
④白瀨溪支流水電規劃
白瀨溪為大目溪下遊右岸一級支流,其擬定開發方案如下:
★一級電站---石佛水電站
壩址位於下田村下遊約200m處,正常蓄水位720m,控制流域面積5.91km2;引水系統位於左岸,總長1450m,其中壓力管道長250m,引至文園溪匯合口處發電,發電尾水位570m。發電利用水頭150m,總裝機容量400 kW。
★二級電站---東洋水電站
壩址位於文園溪匯合口下遊側峽谷中,控制流域面積7.37km2;水庫正常蓄水位接一級尾水位為570m,引水系統位於河道左岸,總長2420m,壓力管道部分長 880m,廠房位於東洋村西北小橋上遊,發電尾水位215m,發電利用水頭355m,電站裝機容量1200 kW。
★三級電站—邊坪亭水電站
壩址位於東洋村西北小橋上遊50m,控制流域面積9.78km2;水庫正常蓄水位接二級尾水位215m,引水系統位於河道左岸,總長1030m,其中壓力管道部分長460m,廠房位於邊坪亭,發電尾水位30m,發電利用水頭185m,電站裝機容量800 kW。三級電站總利用水頭690m,裝機容量2400 kW。
大目溪流域規劃各水電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見表3.1。
表3.1 大目溪流域規劃各水電站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一覽表
流域 | 大目溪 幹流 | 寶溪支流 | 三港口溪支流 | 白瀨溪支流 | ||||
項目 | 單位 | 大目溪 電站* | 寶溪水庫電站 | 雙溪 水電站 | 三港口 電站 | 石佛 一級電站 | 東洋 二級電站 | 邊坪亭 三級電站 |
流域面積 | km2 | 132 | 30.5 | 35 | 23.3 | 5.91 | 7.37 | 9.78 |
多年平均流量 | m3/s | 4.68 | 1.138 | 1.46 | 0.826 | 0.195 | 0.252 | 0.322 |
年徑流量 | 萬m3 | 1.48 | / | 4615 | 2605 | 615 | 796 | 1017 |
正常蓄水位 | m | 496 | 810 | / | 610 | 720 | 570 | 215 |
總庫容 | 萬m3 | 28.6 | 732 | / | 282.4 | / | / | / |
調節庫容 | 萬m3 | 20.5 | 610 | / | 219.7 | / | 16.4 | / |
調節性能 | / | 日調節 | 年調節 | 無 | 年調節 | 無 | 季調節 | 無 |
裝機容量 | kW | 3.6萬 | 1000 | 1200 | 2000 | 400 | 1200 | 800 |
年發電量 | 萬kwh | 11170 | 300 | 400 | 546 | 138 | 417 | 280 |
年利用小時數 | H | 3103 | / | / | 2730 | 3440 | 3476 | 3501 |
設計水頭 | m | 465 | 51 | 72 | 99 | 145 | 344 | 180 |
遷移人口 | 人 | 0 | / | / | 0 | / | / | / |
淹沒耕(林)地 | hm2 | 0 | / | / | 12.8 | / | / | / |
壩型 | / | 橡膠壩 | / | / | 砌石拱壩 | / | / | / |
靜態總投資 | 萬元 | 18950 | / | 454 | 2552 | 273 | 815 | 563 |
電站類型 | / | 引水式 | 引水式 | 引水式 | 引水式 | 引水式 | 引水式 | 引水式 |
主要功能 | / | 發電 | 灌溉、發電 | 發電 | 發電 | 發電 | 發電 | 發電 |
建設情況 | / | 技改 | 已建 | 已建 | 在建停工 | 規劃 | 規劃 | 規劃 |
備註:「*」大目溪電站為對現有的大目溪一級、二級電站的改造。 |
3.2 汙染源現狀調查
3.2.1點源汙染調查
大目溪流域工業源較少,僅有閩侯縣恆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汙水直排大目溪流域。流域畜禽養殖主要分布大目溪流域上遊的大湖鄉和中遊的洋裡鄉,畜禽養殖企業汙水排放濃度均可達到《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要求,福建省福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豬屠宰生產線汙水可達到《肉類加工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13457-1992)中表3畜類屠宰加工的一級標準。汙水排放量按照各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核定的排放量核算。
流域農村生活汙水除大湖鄉集鎮所在大湖村建有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人工溼地)外,其餘農村生活汙水經過三級化糞池處理後直接排放。經實地考察大湖鄉人工溼地,發現汙水被村民截留用於農田灌溉,未納入人工溼地處置。因此流域沿線不存在農村生活點源排放。大目溪流域主要點源排放情況見表3.2。
表3.2 大目溪流域點源汙染排放情況
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名稱 | 鄉(鎮) | 街(村) | 汙水量(噸/年) | 養殖量(頭/豬) | 汙染物排放量(噸/年) | ||
COD | 氨氮 | 總磷 | |||||
福建省福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洋裡 | 際兜 | 188718 | 43700 | 23.51 | 4.54 | 4.89 |
閩侯縣盛源農牧發展有限公司 | 大湖 | 後洋 | 19600 | 4500 | 7.84 | 1.57 | 2.07 |
福州市邑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大湖 | 新塘 | 25550 | 12000 | 10.22 | 2.04 | 5.51 |
恆順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 大湖 | 馬墘 | 6190 | 2200 | 2.48 | 0.50 | 1.01 |
福建光華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大湖 | 後洋 | 23360 | 28958 | 9.34 | 1.87 | 3.24 |
工業企業名稱 | 鄉(鎮) | 街(村) | 汙水排放量(t/a) | 汙染物排放量(噸/年) | |||
COD | 氨氮 | 總磷 | |||||
閩侯縣恆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 | 白沙 | 大目溪 | 2250 | 0.32 | 0.01 | 0 |
3.2.2面源汙染調查
流域面源汙染主要由農村生活面源和農業徑流排放構成。
(1)生活面源
農村生活面源主要以流域內各鄉村的人口數量和汙水排放係數測算。結合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用水量以及福建省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技術指南,確定流域農村居民人均用水量約100 升/人·天,選取農村生活汙水排放係數0.6,人均CODCr產生量20克/天、NH3-N產生量3克/天,用排汙係數法計算得到大目溪流域各村生活汙染物排放量,見表3.3。
表3.3 大目溪流域農村生活面源汙染排放情況(噸/年)
鄉名 | 村名 | 人口數(人) | 汙水排放量 | 汙染物排放量 | |
COD | 氨氮 | ||||
洋裡鄉 | 廷洋村 | 695 | 15220.5 | 5.07 | 0.76 |
洋裡鄉 | 洋頭村 | 2760 | 60444 | 20.15 | 3.02 |
洋裡鄉 | 田壋村 | 1636 | 35828.4 | 11.94 | 1.79 |
洋裡鄉 | 金田村 | 781 | 17103.9 | 5.70 | 0.86 |
洋裡鄉 | 際兜村 | 700 | 15230.2 | 5.08 | 0.77 |
大湖鄉 | 大湖村 | 1400 | 31200.2 | 10.12 | 1.42 |
大湖鄉 | 後洋村 | 953 | 20870.7 | 6.96 | 1.04 |
大湖鄉 | 新塘村 | 1960 | 42924 | 14.31 | 2.15 |
大湖鄉 | 馬乾村 | 1128 | 24703.2 | 8.23 | 1.24 |
大湖鄉 | 洋山村 | 1124 | 24615.6 | 8.21 | 1.23 |
大湖鄉 | 大坪村 | 1082 | 23695.8 | 7.90 | 1.18 |
大湖鄉 | 雙溪村 | 248 | 5431.2 | 1.81 | 0.27 |
大湖鄉 | 上苑村 | 438 | 9592.2 | 3.20 | 0.48 |
大湖鄉 | 嶺頭村 | 362 | 7927.8 | 2.64 | 0.40 |
大湖鄉 | 仙山村 | 798 | 17476.2 | 5.83 | 0.87 |
大湖鄉 | 珍山村 | 783 | 17147.7 | 5.72 | 0.86 |
大湖鄉 | 雪峰村 | 253 | 5540.7 | 1.85 | 0.28 |
大湖鄉 | 牆坪村 | 341 | 7467.9 | 2.49 | 0.37 |
大湖鄉 | 東姚村 | 420 | 9198 | 3.07 | 0.46 |
大湖鄉 | 蘭田村 | 441 | 9657.9 | 3.22 | 0.48 |
大湖鄉 | 嶺頭村 | 800 | 17477.0 | 5.83 | 0.87 |
大湖鄉 | 後井村 | 440 | 9594.6 | 3.20 | 0.48 |
白沙鎮 | 大目溪村 | 921 | 20169.9 | 6.72 | 1.01 |
白沙鎮 | 梧桐下村 | 1422 | 31141.8 | 10.38 | 1.56 |
白沙鎮 | 坑頭村 | 389 | 8519.1 | 2.84 | 0.43 |
白沙鎮 | 院埕村 | 901 | 19731.9 | 6.58 | 0.99 |
白沙鎮 | 聯坑村 | 778 | 17038.2 | 5.68 | 0.85 |
總計 | 23954 | 524949 | 175 | 26 |
(2)農業徑流汙染源
農業徑流汙染源以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中各類土地面積,化肥施用量等數據為基礎,根據區域年均降雨量、各類土地的徑流係數等指標進行計算。統計過程中,把旱地耕地、保護地和園地的面積都歸為旱地,水田耕地面積作為水田,選取不同的修正係數。農田徑流汙染物的排放量參照標準農田的汙染物排放量,標準農田源強係數為CODCr 10kg/mu·a,NH3-N 2kg/mu·a。根據統計的農田基本情況,參照標準農田,按照坡度、農田類型、土壤類型、化肥施用量、降水量進行修正。汙染物排放量計算公式:
CODCr排放量(噸)=0.01×(水田耕地面積×1.5+旱地耕地面積)×1.2×1.4×1.1
NH3-N排放量(噸)=0.002×(水田耕地面積×1.5+旱地耕地面積)×1.2×1.4×1.1
大目溪流域農業徑流汙染源排放情況,見表3.4。
表3.4 大目溪流域農業徑流汙染排放情況
鄉(鎮) | 旱地面積(畝) | 水田面積(畝) | COD排放量(噸/年) | 氨氮排放量(噸/年) |
白沙鎮 | 3831 | 2931 | 152 | 30 |
大湖鄉 | 18939 | 13200 | 716 | 143 |
洋裡鄉 | 4907 | 3990 | 201 | 40 |
合計 | 27677 | 20121 | 1069 | 213 |
3.2.3汙染物入河量
汙染物排放後經過不同途徑輸送進入河流,受微生物降解、地表植物的滯留等影響,進入河流的汙染物濃度會有所降低。本方案參考相關文獻來確定各類汙染源的入河係數,並計算流域汙染物入河量。大目溪流域汙染物入河係數見表3.5,大目溪流域汙染物入河量見表3.6。
表3.5 大目溪流域汙染物入河係數
排放類型 | 汙染源名稱 | 入河係數 |
點源 | 規模化畜禽養殖 | 1.0 |
工業 | 1.0 | |
面源 | 農村生活面源 | 0.7 |
農業徑流 | 0.05 |
表3.6 大目溪流域汙染物入河量
排放類型 | 汙染源 | 入河汙染物排放量(噸/年) | |
COD | 氨氮 | ||
點源 | 規模化畜禽養殖 | 53.39 | 10.51 |
工業 | 0.32 | 0.01 | |
小計 | 53.71 | 10.52 | |
面源 | 農村生活面源 | 122.5 | 18.2 |
農業徑流 | 53.45 | 10.65 | |
小計 | 175.95 | 28.85 |
大目溪流域的COD和氨氮總入河量分別為229.67噸/年和39.37噸/年。主要汙染來源是農村生活面源和規模化畜禽養殖,COD和氨氮的入河量佔流域的COD和氨氮總入河量的77%和73%。其次是農業徑流源,COD和氨氮的入河量佔流域的COD和氨氮總入河量的23%和27%。工業源COD和氨氮的入河量約佔總入河量不足1%,對流域汙染影響很小。
圖3.1 大目溪流域主要畜禽養殖、工業汙染源分布圖
3.3地表水環境現狀質量調查與評價
3.3.1 近年來大目溪水質
目前大目溪流域設有一個常規省控監測斷面,位於白沙鎮上溪口,溪水經上溪後匯入閩江。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水域功能標準分類以及閩侯縣城市環境規劃,大目溪上溪口監測斷面水質執行地表水Ⅲ類標準。
閩侯縣環境保護監測站逢單數月份取樣監測,全年共六期,課題組收集了2010-2015年上溪口設置水質監測數據。從幾項主要水質指標情況來看,2012年上溪口段面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兩項指標均出現超標現象,水體水質為Ⅳ類水;其餘年份水質可達Ⅲ類標準。詳見表 3.7。
從年度變化趨勢看,高錳酸鹽指數(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三項指標的年均濃度值呈現上升趨勢;溶解氧(DO)年均濃度值2010-2013年呈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濃度和2013年保持一致,2015年濃度值有所升高。總體來看,近年來大目溪流域水質有所下降。詳見圖3.2。
表3.6 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標準值(節選) 單位:mg/L
指標 | PH | 高錳酸鹽指數 | BOD5 | 溶氧 | 總氮 | 總磷 | 氨氮 |
Ⅲ | 6~9 | ≤6 | ≤4 | ≥5 | ≤1.0 | ≤0.2 | ≤1.0 |
Ⅳ | ≤10 | ≤6 | ≥3 | ≤1.5 | ≤0.3 | ≤1.5 | |
Ⅴ | ≤15 | ≤10 | ≥2 | ≤2.0 | ≤0.4 | ≤2.0 |
表3.7 大目溪2010-2015年水質監測結果(單位:mg/L)
監測時間 | CODMn | BOD5 | NH3-N | DO |
2010年1月 | 3.5 | 1.5 | 0.290 | 6.7 |
2010年3月 | 3.9 | 3.5 | 0.270 | 6.5 |
2010年5月 | 3.6 | 1.1 | 0.330 | 5.8 |
2010年7月 | 3.9 | 3.3 | 0.740 | 5.1 |
2010年9月 | 3.2 | 1.1 | 0.410 | 5.3 |
2010年11月 | 3.9 | 1.5 | 0.520 | 6.6 |
2011年1月 | 2.8 | 2.4 | 0.600 | 6.8 |
2011年3月 | 3.5 | 2.9 | 0.670 | 6.7 |
2011年5月 | 4.1 | 1.4 | 0.980 | 6.2 |
2011年7月 | 4.8 | 2.3 | 0.380 | 5.5 |
2011年9月 | 3.2 | 1.0 | 0.781 | 5.8 |
2011年11月 | 3.8 | 1.8 | 0.720 | 5.9 |
2012年1月 | 5.6 | 2.0 | 0.907 | 5.9 |
2012年3月 | 3.9 | 4.0 | 1.100 | 6.9 |
2012年5月 | 5.0 | 3.9 | 0.990 | 6.2 |
2012年7月 | 4.4 | 4.0 | 1.000 | 5.7 |
2012年9月 | 4.8 | 4.0 | 0.710 | 5.1 |
2012年11月 | 5.8 | 4.6 | 0.930 | 5.8 |
2013年1月 | 4.0 | 3.7 | 0.860 | 5.6 |
2013年3月 | 3.9 | 3.9 | 0.970 | 5.5 |
2013年5月 | 5.8 | 2.8 | 0.980 | 5.6 |
2013年7月 | 5.4 | 3.4 | 0.800 | 5.3 |
2013年9月 | 5.9 | 3.0 | 0.979 | 5.0 |
2013年11月 | 5.7 | 3.6 | 0.997 | 5.0 |
2014年1月 | 5.9 | 3.1 | 0.968 | 5.2 |
2014年3月 | 4.6 | 3.9 | 0.861 | 5.1 |
2014年5月 | 5.1 | 3.9 | 0.540 | 6.1 |
2014年7月 | 4.4 | 3.8 | 0.941 | 5.2 |
2014年9月 | 5.8 | 4.0 | 0.937 | 5.0 |
2014年11月 | 5.9 | 4.0 | 0.708 | 5.2 |
2015年1月 | 5.1 | 4.0 | 0.950 | 9.8 |
2015年3月 | 5.8 | 4.0 | 0.855 | 5.0 |
2015年5月 | 5.8 | 4.0 | 0.860 | 6.6 |
2015年7月 | 5.8 | 3.7 | 0.993 | 5.4 |
2015年9月 | 5.1 | 4.0 | 0.801 | 5.1 |
2015年11月 | 4.5 | 3.9 | 0.924 | 7.8 |
圖3.2 大目溪2010-2015年水質變化圖
3.3.2 大目溪水質現狀調查
為全面了解大目溪的水質現狀,課題組對大目溪流域內各水系周邊環境現狀進行了現場考察,並2016年5月27日對各水系主要斷面進行了採樣監測。斷面布設上,在省控斷面上溪口、大目溪幹流的上遊、中遊及主要支流匯入處均設點監測。
(1)監測時間與頻次
監測時間為 2016年5月27日,監測頻次為一期一次。
(2)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
監測項目:水溫、PH、BOD、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總磷、氨氮、總氮共計8項。
監測斷面具體位置詳見表3.8和圖3.3,分析方法見表3.9。
表3.8 監測斷面位置一覽表
編號 | 斷面名稱 | 斷面性質 | 經緯坐標 |
1# | 雪峰村 | 幹流源頭 | 26°23'56.25"北,119° 2'27.17"東 |
2# | 雙溪電站 | 寶溪匯入幹流後處 | 26°21'5.01"北,119° 2'43.17"東 |
3# | 寶溪水庫 | 支流寶溪上遊 | 26°22'8.75"北,119° 4'35.12"東 |
4# | 洋頭村 | 支流三港口溪上遊 | 26°19'19.30"北,118°59'58.58"東 |
5# | 後洋村 | 支流匯入幹流前處 | 26°19'46.37"北,119° 2'17.98"東 |
6# | 大坪村 | 大目溪中遊 | 26°18'59.59"北,119° 1'47.93"東 |
7# | 梧桐下 | 大目溪下遊 (白瀨溪匯入前) | 26°14'2.37"北,119° 0'5.86"東 |
8# | 白瀨溪 | 支流白瀨溪上遊 | 26°15'25.93"北,118°59'36.13"東 |
9# | 上溪口 | 省控斷面 (入閩江處) | 26°12'53.89"北,119° 0'1.15"東 |
表3.9 水質監測項目與分析方法一覽表
序號 | 監測項目 | 分析方法 | 標準或方法來源 |
1 | 水溫 | 水質 水溫的測定 溫度計或顛倒溫度計法 | GB/T 13195-1991 |
2 | pH | 水質 pH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 | GB/T 6920-1986 |
3 | 高錳酸鹽指數 | 水質 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 | GB/T 11892-1989 |
4 | DO | 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碘量法 | GB/T 7489-1987 |
5 | BOD5 | 水質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測定 稀釋與接種法 | HJ 505-2009 |
6 | 總磷 | 水質 總磷的測定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 GB/T 11893-1989 |
7 | 氨氮 | 水質 氨氮的測定 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 HJ 535-2009 |
8 | 總氮 | 水質 總氮的測定 鹼性過硫酸鉀消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 | HJ 636-2012 |
圖3.3 大目溪水質現狀監測斷面圖
(3)監測結果
水質監測結果見表3.10。
表3.10 大目溪流域水質現狀監測結果一覽表
編號 | 斷面名稱 | PH | 高錳酸鹽指數mg/L) | BOD (mg/L) | 溶氧 | 總磷 (mg/L) | 總氮 (mg/L) | 氨氮 (mg/L) |
1# | 雪峰村 | 6.62 | 2.06 | 0.7 | 5.40 | 0.046 | 0.662 | 0.155 |
2# | 雙溪電站 | 6.73 | 3.68 | 1.4 | 5.56 | 0.262 | 1.294 | 0.952 |
3# | 寶溪水庫 | 7.01 | 3.07 | 0.9 | / | 0.045 | 0.542 | 0.048 |
4# | 洋頭村 | 6.54 | 2.51 | 1.1 | 5.60 | 0.170 | 0.657 | 0.369 |
5# | 後洋村 | 6.42 | 5.74 | 1.8 | 5.44 | 0.339 | 1.741 | 0.646 |
6# | 大坪村 | 6.58 | 3.39 | 1.1 | 5.54 | 0.185 | 1.190 | 0.404 |
7# | 梧桐下 | 6.66 | 3.76 | 2.6 | 5.66 | 0.312 | 2.796 | 0.468 |
8# | 白瀨溪 | 6.45 | 3.03 | 1.4 | / | 0.029 | 0.560 | 0.085 |
9# | 上溪口 | 6.84 | 4.12 | 1.8 | 4.80 | 0.237 | 2.448 | 0.328 |
(4)評價方法
採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進行評價,即:
式中:Si-第i種汙染物的標準指數;
Ci-第i種汙染物的實測值(mg/L);
Cs-為第i種汙染物的標準值(mg/L);
DO的標準指數:
DOj≥DOs
DOj<DOs
式中:-溶解氧的地表水水質標準,mg/L;
-點的溶解氧,mg/L;
-飽和溶解氧濃度,mg/L;
pH的標準指數:
式中:pHj-j取樣點水樣pH值;
pHsd-評價標準規定的下限值;
pHsu-評價標準規定的上限值。
Si值越小,水質質量越好,當Si超過1時,說明該汙染物濃度已超標。
(6)評價結果
水質現狀監測結果評價:
pH:大目溪各監測斷面監測值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水質標準要求,達標率100%。
BOD5:大目溪各監測斷面的評價指數均不超過1,達標率100%,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水質標準要求。
溶氧:大目溪各溶解氧監測斷面的評價指數除上溪口斷面超過1外,其餘監測斷面均不超過1,達標率為85.7%,溶解氧最低濃度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Ⅳ類水質標準要求。
高錳酸鹽指數:大目溪各監測斷面的評價指數均不超過1,達標率為100%,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水質標準要求;
總磷:大目溪中的雙溪電站、後洋村、梧桐下、環保監測斷面的評價指數超過1,其餘監測斷面均不超過1,達標率只有56%。氮最高濃度已超過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Ⅳ類水質標準。
氨氮:大目溪各監測斷面的評價指數均不超過1,達標率100%,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水質標準要求。
總氮:大目溪中雙溪電站、後洋村、大坪村、梧桐下和上溪口斷面的監測斷面的評價指數均超過1,達標率僅為44%。總氮最高濃度已超過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Ⅴ類水質標準。
綜上所述,根據本次水質監測結果,大目溪流域出現了超標現象,超標項目為總氮、總磷、溶解氧,大目溪部分斷面水質為劣Ⅴ類水質。
水質評價結果見表3.11。
表3.11 地表水環境現狀評價結果(Si值)
水系 | 編號 | 斷面名稱 | PH | 高錳酸鹽指數 | BOD5 | 溶氧 | 總磷 | 總氮 | 氨氮 |
大
目
溪 | 1# | 雪峰村 | 0.38 | 0.34 | 0.18 | 0.96 | 0.23 | 0.66 | 0.15 |
2# | 雙溪電站 | 0.27 | 0.61 | 0.35 | 0.90 | 1.31 | 1.29 | 0.95 | |
3# | 寶溪水庫 | 0.01 | 0.51 | 0.23 | / | 0.22 | 0.54 | 0.05 | |
4# | 洋頭村 | 0.46 | 0.42 | 0.28 | 0.89 | 0.85 | 0.66 | 0.37 | |
5# | 後洋村 | 0.58 | 0.96 | 0.45 | 0.94 | 1.69 | 1.74 | 0.65 | |
6# | 大坪村 | 0.42 | 0.57 | 0.28 | 0.91 | 0.93 | 1.19 | 0.40 | |
7# | 梧桐下 | 0.34 | 0.63 | 0.65 | 0.87 | 1.56 | 2.80 | 0.47 | |
8# | 白瀨溪 | 0.55 | 0.51 | 0.35 | / | 0.14 | 0.56 | 0.09 | |
9# | 上溪口 | 0.16 | 0.69 | 0.45 | 1.16 | 1.19 | 2.45 | 0.33 |
3.4 社會經濟發展預估
根據《閩侯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期間,閩侯縣將在著力構建「一心兩翼」發展格局的同時,加快沿江現代服務業發展帶。大目溪沿線的3個鄉鎮即位於「兩翼」的北部山區。根據規劃,北部山區為都市發展依託區,在福州都市區中承擔都市農業和生態服務功能,「十三五」期間重點圍繞都市農業和休閒農業,完善農業服務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生態服務價值和農產品生產價值。
涉及到白沙鎮、洋裡鄉、大湖鄉的現代農業重點項目主要如下:
(1)農業設施: 白沙鎮、洋裡鄉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閩侯縣洋裡知青農場、大湖老區新特果林場、大湖鄉遵越果林場、大湖鄉興發果場;
(2)特色農業:榕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大湖、洋裡油茶良種繁育基地、高優糧油豐產示範基地和精製茶油加工基地;
(3)休閒農業:「十裡長廊(孔元-新坡)-白沙灣-梧桐下-大目埕-朝陽農場-湯院溫泉」、洋裡鄉農林生態觀光園;
(4)現代農業:閩侯福豐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
「十三五」期間,閩侯縣還將繼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閩侯縣宜居環境建設實施方案(2014—2018年)》,抓好美麗鄉村生活環境、農村汙水等「三整治」,持續推進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農村河塘綜合整治、農村垃圾專項整治,加快農村垃圾無害化進程,加大農村汙水處理和改廁力度,改善基礎條件,提升農村面貌。
3.5主要水環境診斷和識別
3.5.1畜禽養殖場廢水不能穩定排放
歷史上(2015年前),大目溪流域劃為禁養區的畜禽養殖場共有216 家,總存欄生豬4.5 萬頭,這些養殖場廢水多數採用沼氣池或魚塘等簡易處理後排放,這是導致大目溪水質近年來下降最為主要的原因。從2015年起,經大力整治,大部分小規模畜禽養殖場得以拆除,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也安裝了汙水處理設施及糞便尿得到有效利用。大湖鄉目前僅剩的四家規模化養豬場中,後洋的光華、盛源,新塘西宅的邑豐廢水處理後均流入大目溪。調研中有群眾反映部分養殖場仍存在廢水偷排、漏排現象,雨天尤甚。此次水質現狀監測時,課題組亦發現此類現象。
3.5.2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基本未建
大目溪流域沿線的行政村中僅大湖鄉政府所在地的大湖村建成鄉鎮汙水處理站,其餘鄉村均未建設汙水處理設施,這些居民生活汙水未經有效處理最後匯入大目溪。而從2016年5月的現狀調研來看,僅有的一座大湖村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的運營也不正常,汙水未能納入設施處置。
同時,流域內各村莊也未建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居民生活垃圾或採用簡易填埋處理,或直接傾倒池塘、溝渠,對大目溪水體造成一定影響。
3.5.3小型工業企業廢水影響
大目溪流域工業企業數量不多,主要有小型鑄造、廢棄塑料再生等加工企業,水電站的存在將導致水體流動性變差,自淨能力減弱;而鑄造企業的冷卻水和廢棄塑料再生企業的清洗水如果未經有效處理與循環回用,對其下遊水體均會造成一定汙染。此外,存在著未經工商、環保批准建設的違章小企業。
3.5.4 水電開發對流域水生態影響
大目溪流域存在一定的水資源管理問題。在目前實施的水力發電規劃下,在洪水期間,常因為各電站缺乏統一調度,庫區沒有及時洩洪,使庫區上遊城鎮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而在枯水季節,由於各電站缺乏統一管理,不能保證最小下洩流量,常使梯級之間部分河段脫水或減水,對大壩下遊的流水生境、水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均造成破壞,進而影響水質。調研中發現,寶溪支流上的雙溪電站、寶溪水庫電站,均未設置最小下洩流量裝置,水庫壩下存在脫水段。
3.5.5 水環境監管能力尚待加強
閩侯縣環境監測站標準化能力建設水平相對較低,難以滿足重點流域水環境系統管理要求。常規監測斷面少,目前僅有位於下遊的上溪口,且監測指標尚未全覆蓋,不能完全反映流域水質,難以滿足環境精細化管理要求。流域環境保護信息化能力建設相對滯後,信息共享與協作聯動機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實現汙染源管理與水質管理動態響應。流域環境信息公開與社會監督制度尚需完善,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渠道較為單一化。
本方案以流域水質目標為約束,通過對流域水質達標分析和水環境容量計算,定量分析流域水體達標情況,並提出流域在現行汙染源分布情況下的汙染源允許排放量分配方案,為流域達標方案的各項任務提供科學依據。
4.1水體達標系統分析主要內容
本方案選取數學模型法對流域主要超標項目進行水體達標系統分析,本課題選取超標項目為COD、氨氮。
水質達標分析和水環境容量計算主要分成以下幾部分內容:
(1)基礎資料的收集和初步分析:收集相關流域特徵參數、水環境功能目標、流域監測數據、汙染源調查數據、河流水文數據、流域高程數據等。基於流域水係數據、高程數據等繪製流域水系圖,提取流域以及重要支流的匯水面積;根據流域汙染源數據,分析調查流域主要排汙口以及位置。
(2)流域控制斷面的選取:根據流域水系圖、水環境功能區劃和汙染源分布情況,重點關注水動力條件忽然變化處,較大支流匯入處、較大排汙口處、水質常規監測斷面處等關鍵節點,作為流域控制斷面,控制斷面間對應的匯水區即為對應的計算單元。
(3)計算模型的選取和相關模型參數的確定:根據河流水體類型、水文特徵、汙染類型等實際情況,採用零維、一維或二維等相應的水質模型,分析模型需求,在對各類數據資料進行一致性分析基礎上,確定模型各項參數。
(4)水質達標分析和水環境容量計算:應用設計的水文條件和上下遊水質標準進行水質模型計算,測算相應條件下控制斷面水質達標情況,並測算相應的水域理想水環境容量。
(5)流域汙染允許排放量分析:在理想容量計算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環境容量分析核定,得到可被環境管理利用的剩餘水環境容量值;而對超標水體,要以斷面水質達標為控制條件,在流域現狀汙染源分布不變的情況下,考慮對超標斷面的汙染源進行削減,達到流域控制斷面的水質要求,得到流域各汙染源允許排放量。
4.2流域控制斷面的選取
大目溪流域控制斷面的選取主要根據流域汙染源、流域水文特徵、水質常規監測斷面設定。大目溪流域汙染分析可知,大目溪流域汙染物排汙以農業面源和畜禽養殖源為主,其中畜禽養殖源主要分布在大湖鄉的新塘、馬墘和後洋,洋裡鄉的際兜;大目溪中遊存在大目溪一級和大目溪二級電站。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本方案設定4個控制斷面,分別是雙溪斷面、洋頭溪與大目溪幹流的交匯口下遊、梧桐下橋、上溪口,以及3個支流斷面包括洋頭溪、三港口溪、白瀨溪。
流域面積的提取方法和測算:利用ARCGIS軟體將河流控制斷面坐標導入GEOWAY工程,根據水系、等高線、河流斷面的位置等要素,矢量化該匯水流域,對矢量化後的數據進行拓撲錯誤檢查,數據屬性錄入,機算拓撲面面積,大目溪流域面積為192 km2,流域各斷面對應的面積,見表4.1。
表4.1 大目溪流域各斷面對應單元面積
斷面 | 單元面積(km2) |
雙溪斷面 | 83 |
洋頭溪交接 | 25.4 |
梧桐下橋 | 47.9 |
上溪口 | 2.4 |
白瀨溪支流 | 14.5 |
洋頭溪支流 | 13.2 |
三港口溪支流 | 7.9 |
4.3計算模型的選取和相關模型參數的確定
4.3.1河流水質和水環境容量模型的選取
常用的水質模型可以分為零維水質模型、一維水質模型和二維水質模型。一維水質模型假定汙染物濃度僅在河流縱向上發生變化,主要適用於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河段:(1)寬淺河段;(2)汙染物在較短的時間內基本能混合均勻;(3)汙染物濃度在斷面橫向方向變化不大,橫向和垂向的汙染物濃度梯度可以忽略。
大目溪流域屬於我省典型的小流域,流域在枯水期河流寬度較小(遠小於200米),汙染物在短時間內能混合均勻,可忽略其橫向和垂向的離散作用,河流COD和氨氮等常規汙染物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降解規律,本方案選取河流一維穩態的水質模型作為研究的水質模型,模型如下:
式中:
X——排汙口到下斷面間的距離,km;
u——設計流量下河段平均流速,km/d;
K——汙染物綜合降解係數,1/d;
C1——排汙口所在斷面汙染物混合後濃度,mg/L;
C2——排汙口所在斷面未排入汙染物河流的本底濃度,mg/L;
C3——排汙口排放的汙染物濃度,mg/L;
qi——i排汙口的汙廢水排放量,m3/s;
Q——單元(河段)的設計流量,m3/s;
河流水環境容量模型按照水質模型的複雜程度,依次劃分為零維模型、一維模型和二維模型,本方案選用國家環保部推薦的一維環境容量測算解析公式法測算環境容量。在入流水質Co、水質目標Cs的條件下,由汙染物平衡可知河段的水環境容量計算模型為:
式中,W——計算單元(河段)的水環境容量,t/a;
Cs——單元(河段)的水質目標值,mg/L;
Co——單元(河段)上一計算單元的水質目標,mg/L;
X1——排汙概化口至下遊控制斷面的距離,km;
X2——排汙概化口至上遊控制斷面的距離,km;
α ——不均勻係數;
31.536——g/s轉化成t/a的轉化係數。
該模型在不考慮混合過程的基礎上,考慮了現有排汙口的實際狀況,如位置、廢汙水量等對納汙能力的影響,並在具體計算時對排汙口的位置進行了概化,反映了計算單元(河段)在一定的排汙口分布、汙水量和設定的水文、水質條件下,所具有的納汙能力。
4.3.2模型參數的選取
(1)水文條件
鑑於水文站水文資料條件,本方案選用的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作為設計流量。鑑於溪源溪與大目溪均位於閩侯縣境內,有相似的降雨、匯水等條件,本方案根據溪源溪水文站的控制流域面積和設計流量值採用水文比擬法測算大目溪流域相關斷面的設計流量,計算單元平均流量的測算公式如下:
其中: Q 『——水文參考站流量,m3/s;
S1——計算單元上遊斷面匯水區面積,m2;
S ——水文參考站匯水區面積,m2;
收集並整理閩侯溪源溪水文站近10年(2001年-2010年)月平均流量數據,統計每年最枯月所在月份及流量,計算溪源溪水文站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見表4.2。
表4.2 溪源宮水文站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
年份(年) | 最枯月份 | 最枯月平均流量(m3/s) |
2001 | 11月 | 0.47 |
2002 | 3月 | 0.92 |
2003 | 11月 | 0.14 |
2004 | 1月 | 0.14 |
2005 | 1月 | 0.15 |
2006 | 10月 | 0.53 |
2007 | 11月 | 0.66 |
2008 | 12月 | 0.53 |
2009 | 1月 | 0.54 |
2010 | 12月 | 0.77 |
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 | 0.485 |
溪源宮水文站控制面積為142 km2,採用水文比擬法,計算得到的大目溪流域斷面的設計流量,見表4.3。
表4.3 大目溪流域斷面和支流的設計流量(m3/s)
斷面 | 單元面積(km2) | 控制面積(km2) | 流量(m3/s) |
雙溪斷面 | 83 | 83 | 0.283 |
洋頭溪交接 | 25.4 | 116.3 | 0.397 |
梧桐下橋 | 47.9 | 177.4 | 0.606 |
大目溪口下 | 2.4 | 194.3 | 0.664 |
白瀨溪面積 | 14.5 | 14.5 | 0.050 |
洋頭溪支流 | 13.2 | 13.2 | 0.045 |
三港口溪 | 7.9 | 7.9 | 0.027 |
河流各斷面設計流速採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V=Q/A
式中:V——設計流速,m/s;
Q——設計流量,m3/s;
A——過水斷面面積,m2。
本方案通過實測河寬,而斷面水深根據相關經驗公式測算,斷面面積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A=W×H′=
H=0.34Q0.341
式中:W——設計流量下的平均河寬,m;
H——設計流量下的平均水深,m。
大目溪各斷面和支流水文參數設計見表4.4。
表4.4 大目溪流域斷面和支流的設計流速(m3/s)
單元 | 斷面 | 流量(m3/s) | 河寬(m) | 河深(m) | 面積(m2) | 流速(m/s) |
G1 | 雙溪斷面 | 0.283 | 6.25 | 0.22 | 1.38 | 0.20 |
G2 | 洋頭溪交接 | 0.397 | 7.95 | 0.25 | 1.97 | 0.20 |
G3 | 梧桐下橋 | 0.606 | 10.89 | 0.29 | 3.12 | 0.19 |
G4 | 大目溪口下 | 0.664 | 15.04 | 0.30 | 4.45 | 0.15 |
Z1 | 白瀨溪支流 | 0.05 | 3.02 | 0.12 | 0.37 | 0.14 |
Z2 | 洋頭溪支流 | 0.045 | 3.10 | 0.12 | 0.37 | 0.12 |
Z3 | 三港口溪支流 | 0.027 | 2.01 | 0.10 | 0.20 | 0.14 |
(2)排汙口概化
在計算同一計算單元內水環境容量時,對單元內排汙口進行了概化。當排汙口汙水流量較大時,作為獨立排汙口;汙水流量較小時,採用權重法簡化成概化排汙口。
概化方法是以排汙口、支流口排放汙染物的等標負荷為權重進行計算,找出河段的排汙重心,並計算出汙染重心到上、下斷面和水功能保護敏感點的距離。具體計算示意圖,如圖4.1所示,計算公式如下:
X1=(q1C1x1+q2C2x2+…qiCixi)/(q1C1+q2C2+…+qiCi)
(1)
圖4.1 排汙口概化示意圖
式中:x1,x2,…xi——排汙口、支流口及農灌退水口到計算河段下斷面的距離;
q1, q2…qi——排汙口、支流口及農灌退水口廢水排放量;
C1,C2…Ci——排汙口、支流口及農灌退水口汙染物排放濃度。
根據以上概化計算方法,大目溪各排汙口概化結果見表4.5。
表4.5 大目溪流域排汙口概化結果
排汙口 | 單元 | 單元河流長度(m) | 距離下斷面長(m) | 汙水排放量(噸/年) | COD排放濃度(mg/L) | 氨氮排放濃度(mg/L) |
邑豐 | G1 | 8.4 | 3.2 | 25550 | 400 | 80 |
恆順 | G2 | 4.8 | 2.4 | 6190 | 400 | 80 |
恆榮 | G3 | 12.3 | 1.1 | 2250 | 142.1 | 2.44 |
福豐 | Z2 | 5.3 | 4.2 | 188718 | 124.6 | 24.1 |
盛源 | Z3 | 3.4 | 2.5 | 19600 | 400 | 80 |
光華 | Z3 | 3.4 | 2.7 | 23360 | 400 | 80 |
4.4斷面水質濃度和水環境容量測算
按照汙染位置測算大目溪流域各個計算單元在設計流量下的面源汙染物入河量見表4.6,大目溪流域點源入河量見表4.7。
表4.6 計算單元在設計流量下的面源汙染物入河量
計算單元 | COD入河量(噸/年) | 氨氮入河量(噸/年) |
G1 | 51.67 | 8.77 |
G2 | 25.97 | 4.23 |
G3 | 28.72 | 4.79 |
G4 | 8.20 | 1.27 |
Z1 | 13.53 | 2.27 |
Z2 | 36.63 | 5.85 |
Z3 | 6.94 | 1.14 |
表4.7 計算單元在設計流量下的點源汙染物入河量
計算單元 | COD入河量(噸/年) | 氨氮入河量(噸/年) |
G1 | 10.22 | 2.04 |
G2 | 2.47 | 0.49 |
G3 | 0.32 | 0.01 |
G4 | 0 | 0 |
Z1 | 0 | 0 |
Z2 | 23.50 | 4.53 |
Z3 | 17.18 | 3.43 |
根據選定的水質預測模型和環境容量計算模型,結合設計條件和汙染源入河量,測算得到各個控制斷面的汙染物濃度見表4.8,大目溪流域各計算單元環境容量見表4.9。
表4.8 在設計流量下單元斷面汙染物濃度預測值
單元 | 控制斷面 | 起始斷面水質(mg/L) | 控制斷面水質(mg/L) | ||
COD | 氨氮 | COD | 氨氮 | ||
G1 | 雙溪斷面 | 7.62 | 0.15 | 13.54 | 1.28 |
G2 | 洋頭溪交接 | 13.54 | 1.28 | 19.01 | 2.39 |
G3 | 梧桐下橋 | 19.01 | 2.39 | 13.04 | 1.69 |
G4 | 大目溪口下 | 13.04 | 1.69 | 11.93 | 1.56 |
Z1 | 白瀨溪支流 | 7.62 | 0.15 | 15.08 | 1.50 |
Z2 | 洋頭溪支流 | 7.62 | 0.15 | 47.06 | 7.09 |
Z3 | 三港口溪支流 | 7.62 | 0.15 | 34.48 | 5.34 |
表4.9 計算單元環境容量
編號 | 斷面 | 單元河長km | 理想環境容量(噸/年) | 剩餘環境容量(噸/年) | ||
COD | 氨氮 | COD | 氨氮 | |||
G1 | 雙溪斷面 | 8.40 | 138.91 | 7.83 | 77.01 | -2.98 |
G2 | 洋頭溪交接 | 4.80 | 13.38 | 1.20 | -15.07 | -3.53 |
G3 | 梧桐下橋 | 11.50 | 129.97 | 6.80 | 100.93 | 2.00 |
G4 | 大目溪口下 | 3.50 | 57.76 | 2.53 | 49.56 | 1.26 |
Z1 | 白瀨溪 | 5.80 | 25.59 | 1.43 | 12.07 | -0.83 |
Z2 | 洋頭溪 | 5.30 | 22.87 | 1.28 | -37.27 | -9.10 |
Z3 | 三港口溪 | 3.40 | 13.10 | 0.75 | -11.03 | -3.84 |
總計 | 401.58 | 21.82 | 176.21 | -17.03 |
按照地表水Ⅲ類標準,COD應小於20mg/l,氨氮應小於1mg/l。在現有的汙染排放條件下,在10年最枯月設計流量條件下,大目溪幹流中各斷面COD水質均能穩定達標,洋頭溪交接斷面COD濃度較高為19.01mg/L;但是流域幹流各斷面氨氮濃度均超標,大目溪口下斷面氨氮濃度達Ⅳ類標準,梧桐下橋斷面氨氮濃度達到Ⅴ類標準,雙溪斷面和洋頭溪交接斷面均為劣Ⅴ類。三條支流氨氮均超標,白瀨溪達到Ⅳ類標準,洋頭溪和三港口溪氨氮為劣Ⅴ類;白瀨溪COD可達標,但洋頭溪和三港口溪COD為劣Ⅴ類。
在10年最枯月設計流量條件下,大目溪流域COD和氨氮的理想環境容量分別為401.58噸/年和21.82噸/年,COD和氨氮剩餘環境容量分別為176.21噸/年和 – 17.03噸/年,流域總體氨氮剩餘環境容量超標17.03噸/年。大目溪支流中,白瀨溪氨氮輕微超環境容量,而洋頭溪和三港口溪支流氨氮超過環境容量;洋頭溪和三港口溪COD超過環境容量。
以水質達標為核心,系統推進控源減排、合理開發水資源、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環境監測與監察等措施,將每項任務措施分解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和排汙單位。
5.1 深化畜禽養殖汙染整治
2016年底前,徹底清除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大湖鄉、洋裡鄉、白沙鎮政府要加強連轄區內巡視,按照鄉鎮幹部分片聯村「一鄉一組」的形式,建立網格化動態巡查機制。堅決打擊違建養殖場行為,防止非法畜禽養殖回潮。農業服務部門要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引導養殖戶充分利用拆除補償款轉產轉業。
調整優化養殖業布局,加快落實生豬養殖場標準化改造任務,進一步提高規模化養殖場廢水處置、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效率。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途徑,全流域推進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嚴格按照《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工程技術規範》(HJ497-2009)與畜禽養殖總量減排核算相關要求制定並實施治理方案,實現養殖工藝幹清糞、養殖糞便生產有機肥以及廢水深度處理整治目標,從源頭上減少排入大目溪的養殖廢水。畜禽養殖場應備足畜水池,防止降雨時廢水未經處理排入大目溪。
推行畜禽清潔養殖,採用幹清糞、墊草墊料、雨汙分流等措施,淘汰高耗水、高排放的水衝糞、水泡糞等養殖方式。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面配套糞便汙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實施節水改造、糞汙貯存、固液分離、厭氧發酵、深度處理等減排工程。分類推廣種養平衡的生態養殖模式,鼓勵支持養殖場、其他單位和個人建設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的有機肥廠,鼓勵支持畜禽糞便處理利用設施建設。
5.2加快汙水垃圾處置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全面覆蓋的大目溪流域農村汙水處理設施網絡。因地制宜採用集中處理或分散處理或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方式,建設汙水處理系統並定期維護。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廁、改廚、改圈相結合,鼓勵人口集聚和有條件區域建設有動力或微動力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逐步提高汙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合理選址,儘量利用群眾房前屋後公用的閒置土地,避開徵地問題。統籌考慮設施經濟性和後期運行維護問題,在汙水處理工藝設計時就要統籌考慮後期運行維護成本問題,在工藝選擇上應儘可能傾向無動力或微動力處理工藝。兼顧廢水處置效率與設施外觀,要儘量選擇地埋式,有配套溼地處理的,溼地植物不僅要考慮滿足汙水處理需求,而且要兼顧觀賞性與經濟型。
加快農村垃圾收集、轉運或就地處置工程建設。根據人口、地理位置等,沿線流域鄉鎮、村莊可選擇不同的垃圾處理模式。白沙鎮地處大目溪下遊,距閩侯縣城較近,運輸條件相對便利且經濟條件好,該鎮區下轄的村莊可納入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處理,構建「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置體系,將垃圾轉運至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處理,實現縣統籌鎮、鎮統籌村。大湖鄉、洋裡鄉位於大目溪上遊、中遊,交通相對便利的村莊,其生活垃圾也可收集後送至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處理;部分村莊地處偏僻農村,人口密度低、居住點分散,離縣城垃圾處理設施較遠,可就近幾個村莊共建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處置)設施,各個村莊建設垃推廣應用機械微生物發酵、太陽能堆肥發酵、自然堆肥等工藝,做好可堆肥垃圾的資源化處置。
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運管資金整合。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逐步引入專業化、市場化運管機制,探索納入城鎮環衛運轉體系、委託第三方運營、成立專業化管理公司等模式。採取財政和村集體補貼、住戶付費、社會資本參與的投入運營機制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探索多元化運管資金投入機制。
健全農村生活汙染處理長效運管機制。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汙染處理運行管理模式,落實縣、鄉(鎮)政府和村委會責任。建立村莊保潔制度。縣級人民政府加強資產登記管理,建立農村生活汙染治理設施資產管理制度,按照「一設施一檔案」,定期向社會公布設施管理相關信息。組織開展監督性監測,設計日處理能力大於20噸汙水處理設施設置的,開展水量、COD和氨氮等常規監測。
5.3 加強小微企業管理
開展流域汙染源摸排工作,加強日常環境監督管理,嚴厲查處未批先建、違反環保「三同時」以及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等各類水環境違法行為。督促工業企業按照國務院2015 年4 月公布的《水汙染防治計劃》,對生產工藝或配套的水汙染處理設施進行技術升級或改造,實現節水和循環利用目標。
5.4深化農業面源汙染防治
逐步實現化肥和農藥「零增長」。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重點推進設施作物、蔬菜、果樹、茶葉等作物測土施肥,不斷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廣高效新型肥料,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推行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建立農藥使用安全風險監測和再評價體系、病蟲監測預警體系,扶持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大規模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
開展循環經濟和農業面源汙染防治試點。合理處置農藥廢棄包裝物、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推廣可降解或易降解農地膜,加大秸稈養分還田力度,開展秸稈還田和廢棄農膜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開展農業面源汙染防治試點,提升農田、農村集水區河段濱岸植被面源汙染截留功能。
5.5合理開發調度水資源
建立大目溪流域管理機構,實行流域統一管理,建立有效的大目溪流域綜合開發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分水方案和調水機制。根據大目溪流域多年平均流量和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相對穩定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上級和地方政府監督執行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確保用水的公平性。實施嚴格的取水許可和水質監管制度,經濟生產用水可逐步引入市場調節機制,通過水資源的有償使用,提高其空間配置的合理性。
嚴格限制在流域內新建水電項目。三港口溪支流三港口電站(洋坪電站),因電站建設涉及農田淹沒問題,建成後脫水段佔河道比例大,對河道生態健康影響大,不予推薦。對於規劃新建的白瀨溪支流石佛一級電站、東洋二級電站邊坪亭三級電站,因與《福建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中第十八條規定「嚴格限制在流域內新建水電項目」的精神不符,不予推薦。
各級水電站應確定最小下洩流量的工作閘門,並在壩下設置水位、流量在線自動監測儀器和電子系統掌握閘門開閉,實行電子自動、輔以人工切換洩水閘門開閉的控制系統。同時安裝電子探頭和監控系統觀察記錄壩下河道水位、流量和洩水閘門開閉情況。在水電站大壩下遊設立自動流量水位井覆核水電站下洩流量,將信息接入水電站水情測報系統。各水電站的水情測報系統與市水文局水文信息系統聯網運行,及時通報有關部門,適時掌握下遊河道流量信息。
寶溪支流上的雙溪電站、寶溪水庫電站,應設置流量下洩設施,保證河道最小下洩流量,確保流域水量安全。水利部門要督促大目溪水電站嚴格執行最小下洩流量規定,維護大目溪生態安全,並加大對河道亂佔亂建、亂排亂倒、亂截流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5.6 提升水環境監管能力
加強環境監察、監測標準化能力建設。結合環保系統垂直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強化執法監督,配足配強閩侯縣環境執法監管隊伍,提升環境監察信息化水平。加強環境監測與環境執法聯動,實現汙染源監督抽測與環境監督執法密切配合。
拓展流域水質監測斷面。根據全面覆蓋性、空間代表性、歷史延續性、滿足管理需求的原則,重點在主要支流的小支流河口、行政區交界處增設監測點位。結合大目溪水流域的特點,建議在位於大目溪中遊的大湖鄉大坪村增設1個常規水質監測站位,定期採樣監測分析,以利於環保部門全面掌控流域水質,判斷支流對大目溪幹流的水質影響。
本次大目溪水體達標方案涉及的重點工程主要包括畜禽養殖汙染防治、鎮村生活汙水治理、生活垃圾收集與轉運、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工業汙染源整治、河道生態治理、流域生態保障建設等方面,總投資7690萬元。
表6.1 大目溪流域水體提升重點建設工程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內容 | 所需資金 (萬元) | 實施年限 | 責任單位 |
1 | 禁養區內小規模畜禽養殖場拆除 | 將流域沿線禁養區尚存的違章、小規模畜禽養殖場拆除 | 500 | 2016年 | 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人民政府 |
2 |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汙水處置、糞便綜合利用提升改造 | 閩侯縣宏興農業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場(洋裡鄉廷洋村)標準化改造,項目目標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沿線其他規模化養殖場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 190 | 2016-2017年 | 各畜禽養殖場 |
3 | 鎮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設施 | 大目溪幹流、寶溪支流、白瀨溪支流、港口溪支流兩側的16個村莊,應因地制宜地設置汙水處理設施,分兩期建設。 | 1600 | 一期:2016-2017年 二期:2018年 | 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人民政府、閩侯縣住建局 |
4 | 鄉鎮垃圾轉運站 | 白沙垃圾轉運站:規劃用地10畝,主要建設框架結構壓縮式垃圾轉運站一座(日處理垃圾100噸) | 2000 | 2016年 | 白沙鎮人民政府、閩侯縣住建局 |
5 | 村莊垃圾收集設施建設與完善 | 大目溪幹流、寶溪支流、白瀨溪支流、港口溪支流兩側的16個村莊,分兩期建設 | 800 | 一期:2016-2017年 二期:2018年 | 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人民政府、閩侯縣住建局 |
6 | 實施河流清淤、清障保潔等綜合整治工程 | 對淤積嚴重、生活垃圾佔用的河道進行保潔。 | 500 | 2016-2018年 | 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人民政府、閩侯縣水利局 |
7 | 沿線工業企業綜合整治 | 對沿線工業企業生產工藝或配套的水汙染處理設施進行技術升級或改造,實現節水和循環利用目標,拆除違規建設企業 | 500 | 2016-2017年 | 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人民政府、各企業 |
8 | 農業面源控制工程 | 做好農業徑流面源控制,做到合理施肥與平衡施肥 | 500 | 2016-2020年 | 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人民政府、閩侯縣農業局 |
9 | 水土保持建設工程 | 對水土流失較嚴重與沿幹流兩側農田較多的子流域進行面源控制工程。 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km2,期末水土流失控制在2.9km2。 | 1000 | 2016-2020年 | 白沙鎮、大湖鄉、洋裡鄉人民政府、閩侯縣水利局 |
10 | 協調上遊水庫增加下洩流量 | 寶溪支流上的雙溪電站、寶溪水庫電站,未設置最小下洩流量裝置,水庫壩下存在脫水段,應設置流量下洩設施。各電站安裝電子探頭和監控系統。 | 100 | 2016-2017年 | 大目溪一二級電站、雙溪電站、寶溪電站、閩侯縣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