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飯圈文化噁心了誰?

2020-12-12 派大星沒有pai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派大星沒有Pai」

2020.05.15

宜:八卦

忌:無腦追星

飯圈文化

今年2月底,肖戰粉絲因為不滿一部叫作《下墜》的同人作品將肖戰「女化」,於是大規模舉報該作品和刊登作品的平臺,導致平臺被封,對廣大的同人愛好者作者群體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一時間,兩個字母和四個數字連在了一起——肖戰、AO3、227,原本是小圈子之間的衝突,短短幾天之內就演變成了席捲整個中文網際網路的狂潮。

這也讓當前內地娛樂圈混亂的飯圈文化撕下了它的遮羞布,飯圈文化逐漸汙名化

因為粉絲們的無腦舉動,肖戰成了站在風口浪尖上的明星。儘管肖戰本人多次發微博解釋,但許多人並不買單,他們仍舊高喊著「肖戰必糊!」

許多人對肖戰好感度的降低是因為他沒有及時發聲制止粉絲,總是事後諸葛亮,導致粉絲們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而且他的團隊被質疑屢屢降微博熱搜、控評。

且不說肖戰的新歌《光點》的銷售額在粉絲的瘋狂追捧下迅速破億,創下記錄。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一位教師在上網課前給學生放了一首肖戰的《光點》歌曲,這時候有個學生在公屏上發了一句「肖戰必糊」,結果被老師臭罵:「滾出去,少把飯圈那一套帶到現實生活中來。」這個老師後來被停職停課寫檢討,當地教育局對校長進行了誡勉談話。

直到人民日報發文,肖戰才轉發表態: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

但是依舊引起了不少質疑。

無獨有偶,這件事發生後不久,網傳一位幼師在給王俊凱應援,此事再度引發熱議。

河南夏邑一幼師組織孩子們拍視頻,應援偶像王俊凱。視頻中幼師問學生:「佳佳老師男朋友是誰」,學生答:「王俊凱。」而在另一段視頻中,學生們大喊「王俊凱最帥」。

然而,這個視頻後來被發現是2017年的事情。於是網上又開始質疑肖戰的粉絲試圖拉王俊凱下水,來掩蓋他們的熱度。

至此,我們已經清楚地發現了一絲脈絡,肖戰的粉絲在近期進行的種種舉動不僅使肖戰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還使飯圈文化逐漸變得人人喊打。

「227」事件表明飯圈團體的破壞力是驚人的,甚至是不分敵我的,存在無差別攻擊性。因為這一團體雖然擁有高效的執行力,性格卻同時也具備不穩定性,一旦被「點燃怒火」,他們做起事來根本不考慮後果。

這不禁讓人疑惑:

這些粉絲是吃太飽了嗎?

文案 COPYWRITING :憶君故

相關焦點

  • 畸形的飯圈文化何時休
    近日,湖南衛視回應正在調查有關情況,一同被推到輿論風口浪尖上的還有應援與飯圈文化。  應援的概念來自日韓,泛指粉絲為偶像加油助威的各種表達方式,包括揮舞螢光棒、穿統一的服裝、送禮物、組織線上線下活動等。近年來,很多明星的粉絲群體逐漸規模化,應援尺度也受到質疑。年初,有教師組織學生為明星應援、粉絲團體強迫成員購買明星專輯和代言產品,已經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 畸形的動漫飯圈,我終於明白我們討厭的是什麼了,不合常理是元兇
    在熱血戰鬥番、男女戀愛番中刷腐女向彈幕,在戰鬥劇情中刷著cp站對的彈幕,當看到動漫好不容易渲染到了一觸即發的戰鬥氣氛的時候,飄來一句「好可愛」、「小天使」的彈幕,任誰都會有種吃了蒼蠅一般的噁心,我們厭惡的不是飯圈言論,不是大家對於角色熱愛的表現,而是在不合時宜的地方,刷著對於角色狂熱的喜愛的彈幕。
  • 飯圈文化的畸變與歸正
    【摘要】當前,依附於偶像文化發展起來的飯圈文化滋生出畸形樣態,主要表現為偏執性的偶像崇拜、被扭曲的推廣營銷以及有組織的口水戰爭。究其原因,既與偶像明星的失聲、把關人機制不健全有關,也與粉絲價值觀的迷失有關。
  • 王嘉爾犀利吐槽飯圈縮寫,這股歪風何時能停止?
    不僅路人網友難以理解這些縮寫,甚至連被「追」的明星本人也相當費解,近日王嘉爾就因犀利吐槽飯圈縮寫而登上熱搜。事實上,「縮寫」僅僅是畸形飯圈文化裡的一種。自成一派的飯圈文化有著相同特性的人聚到一起,會形成一種文化,譬如漢服文化、耽美文化和飯圈文化。縮寫僅僅是「飯圈文化大家庭」裡普普通通的一員,此外還有控評、撕逼、應援、做數據等。
  • JOJO都快飯圈化了,該反對動漫飯圈嗎?你討厭的真是動漫飯圈嗎?
    直到前段時間肖戰飯圈事件出來之後,我才第一次了解到了飯圈粉的可怕,也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飯圈文化正在逐步吞噬我們的生活,一步步向各個領域靠近,連我最喜歡的動漫領域都被飯圈化了!最真實的表現就是當我在看JOJO這部熱血冒險番時,都能被無數的飯圈粉包圍,搞得我連彈幕都不敢開了!那麼,動漫飯圈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它對動漫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討厭的真的是動漫飯圈嗎?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 如今的「飯圈」戾氣這麼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實際上,「飯圈」文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雖不是偶然,但也不是必然的。只要偶像能夠積極進行正面的引導,同時,粉絲也能理性聽取偶像的聲音,在偶像與粉絲之間,就可能會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循環。只是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飯圈」文化,對於明星粉絲們的積極影響,是可以大於消極影響的。
  • 飯圈文化畸形,毒唯現象嚴重,被坑的永遠是自己的偶像
    事實上,肖戰粉跟AO3的衝突更像是導火索,直接引燃了普通網友跟飯圈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理智點的表達,用微博大V蕎麥chen的話來說,就是以此為契機,跟粉圈攤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提起明星要用字母代替,網友客觀的評論也會招來一堆粉絲的謾罵,網絡暴力無處不在。
  • 警惕「飯圈」病態文化肆意蔓延
    這些年,「飯圈」文化風生水起,粉絲與偶像的互動模式不斷進階,「養成系」日趨流行。這樣的大背景下,「追星」已不再滿足於收藏周邊,而是要求全心全意應援,甚至要為偶像爭取市場資源。在一些狂熱粉絲眼裡,讓「愛豆」得到最多關注,才算「入圈」「稱職」。為此,刷分者有之、拉票者有之、屠榜者有之,不惜拉踩他人者亦有之。
  • 「飯圈」文化的成長與省思
    飯圈文化形成了「愛」的自組織結構,發揮出有限權力強制力,但其群體決策權、所有權、控制權旁落,娛樂資本主導地位沒有改變。因此,要使飯圈文化步入主流文化,不僅需要擁有獨特的話語表達和行為風格,還需具有吸納形塑更廣泛社會群體的理性、規則,以及實現共同價值目標的資源與能力。
  • 治理「飯圈」文化靠什麼?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王四新說:「飯圈內部劃分等級是人類社會在飯圈文化裡的反映。人類社會一直存在著各種不同形式的等級文化,所以在飯圈裡面的成員也自然根據自己與明星親近的程度,對明星了解的程度以及擁有相關資源的程度,把粉絲劃分為不同的等級。這種不同的等級也是飯圈內構建秩序的一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飯圈內部的穩定性。」
  • 問題出在飯圈畸形的...
    領域:趣商業 | 趣智能 | 趣文娛 欄目:商業創新 | 品牌營銷 | 消費者說 誰能想到,娛樂圈「老好人這句玩笑的背後,也揭出了娛樂圈和飯圈一些已習以為常的事情:當藝人去參加節目錄製時,藝人的粉絲就會給主持人送「應援禮」。其中不乏奢侈品牌。希望讓主持人在節目中多關照一下。 這事在一些圈外人士看來,甚至直接將此事跟「受賄」等行為聯繫在一起。
  • 文匯時評|送保溫杯到「上」金條——誰來叫停畸形「應援」之風
    應援,原從日韓流行文化產業舶來,意指粉絲為自家偶像加油打氣、接應援助。在理性範圍內,表達欣賞喜愛是粉絲個體的權利;在個人承受範圍內,購買專輯、支持票房也是明星藝人獲得正面反饋並更為積極投入創作的動力之一。可在「飯圈文化」盛行的當下,應援已逐漸變了味兒。送禮式應援、浪費式應援、攀比式應援甚至暴力應援等畸形應援,都已成為演藝圈眾所周知的秘密。
  • 孟威丨「飯圈」文化的成長與省思
    飯圈是青少年最真實的一種生活方式,呈現出基於年齡要素而產生的差異文化的特點,因而,可將其視為一種當代青年亞文化。飯圈文化形成了「愛」的自組織結構,發揮出有限權力強制力,但其群體決策權、所有權、控制權旁落,娛樂資本主導地位沒有改變。
  • 因勢利導推動「飯圈」文化健康發展
    結合此次調查,《半月談》記者又採訪了眾多熱衷追星的粉絲、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發現部分青少年粉絲群體容易受到操控利用,「飯圈」文化中存在的互撕、網絡暴力等現象,容易對青少年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飯圈」,原本是由追星粉絲自發組成的文娛社群,但隨著娛樂文化的發展,逐漸演變成為有組織、專業化的亞文化圈層。
  • 飯圈文化「入侵」英雄聯盟
    今年S10總決賽之際,拳頭將娛樂精神發揮到極致,在飯圈文化的「入侵」下,英雄聯盟迎來了第二春。8月28日,英雄聯盟旗下「K/DA」帶著全新單曲回歸大眾視野。昨日晚間,該女團再度發布全新單曲《MORE》的MV。
  • 娛樂圈「飯圈文化」,讓未成年人的主流價值觀悄然改變,誰之過?
    日前,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文化產業中等職業學校副校長和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在兩會山東代表團舉行的小組會議發言中,重點介紹了「飯圈文化」。建議整頓娛樂圈不良風氣,引導演藝明星成為「正能量偶像」,肩負起引導未成年人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
  • 吳亦凡打榜、肖戰粉絲事件……飯圈文化是如何一步步畸變的?
    這兩天,微博上有一條關於「飯圈」熱搜:大家別緊張,這次不是飯圈互撕。微博博主@寶藏大婊哥飯了語文、數學這些學科作業,把飯圈文化引入了「作業界」,搞笑了一把。小姐姐一本正經的搞笑,讓我們也體驗了一把飯圈文化。
  • 看看讓你細思極恐的「飯圈文化」!
    儘管這檔節目播出後反響平平,但節目組對哥哥們的飯圈文化大考察卻全是亮點。面對「炮姐」、「站姐」、「私生」、「打投」、「毒唯」等一系列飯圈文化的「黑話」,一眾「哥哥」集體撲街:其實很簡單,如果某一個明星或者組合的粉絲們形成了一個粉絲團體,團體內分工明確,這就是「飯圈」的定義。
  • 歸途與出路:霓虹光影下的飯圈文化
    我並不反對飯圈或粉絲文化,但「追尋夢想」並不是飯圈的全部,「追星一直都是一場戰爭,」朋友這樣與我說。雖然大家對這些「you-know-what」的事情心照不宣,似乎都不願意說得更多,因為是「上不得臺面」的東西。事實上,偶像產業在資本裹挾下生發出的陰暗面不僅涉及粉絲,也有關偶像自己,他們既是受害者、也是受益者、甚至是煽動者。
  • 飯圈背後都有誰?
    事實上,飯圈背後是錯綜複雜的利益網,不僅有貪婪的資本、罪惡的黑產,還有想趁虛而入分一杯羹的網際網路平臺……國家出手整治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2018年《偶像練習生》開播便火爆全國,該節目由全民票選出優勝9人,組成偶像男團出道,這種競賽規則再次將全國觀眾帶入「全民票選」時代,開啟中國偶像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