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中則
「飯圈」,就是指粉絲的團體組成的圈子。
那麼,提到「飯圈」,大家會想到什麼?
是「互撕」,「謾罵」,「對立」,「控評」還是「人肉搜索」?
可以看到,各種與「飯圈」有關的負面新聞不斷地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使「飯圈」成了一個帶有負面意義的詞。
種種追星亂象,讓追星變了味。
01難道追星就是原罪嗎?
「飯圈」文化的形成有著諸多的因素,如商業因素與平臺因素等等。
很多時候,資本塑造明星的形象,只是為了帶來更多的收益。
然而,許多明星粉絲卻會為了偶像的資源問題進行「互撕」,更可怕的是,「飯圈」的這種行為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實際上,「飯圈」文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雖不是偶然,但也不是必然的。
只要偶像能夠積極進行正面的引導,同時,粉絲也能理性聽取偶像的聲音,在偶像與粉絲之間,就可能會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循環。
只是大家並沒有意識到,「飯圈」文化,對於明星粉絲們的積極影響,是可以大於消極影響的。
追星並不是原罪,相反,如果粉絲能從偶像的身上汲取向上的能量,反而是十分值得鼓勵的。
更何況,偏激的粉絲們只是粉絲群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但是,如果不對這一小部分偏激粉絲的行為加以糾正與引導,恐怕「飯圈」文化還會繼續向更畸形的方向發展。
有網友認為,偶像和粉絲之間是互相篩選的。
確實如此,優質的偶像會吸引優質的粉絲,而且,優質的偶像也可以發揮其正面的影響力,引導粉絲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02偶像的引導是關鍵
近日,有網友以「愛豆跟粉絲之間是否能夠傳播正向能量」為題,發起了討論。
在討論當中,有網友舉了不少正能量明星的例子,比如,「創造營」出身的偶像傅菁寫歌給粉絲,並在採訪中說道,喜歡對方是彼此的榮幸。
傅菁的發言讓粉絲們非常感動,粉絲們還特地畫了一幅畫送給她,畫上配文:「謝謝你,一直用力地發光發熱,點亮許多人心中的光。我們也會在各行各業努力地發光,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發光體。」
或許,對於「飯圈文化」的現狀,現在不是該討論誰對誰錯、誰該背鍋的時候,而是應該一起行動起來,改變現狀。
無論是粉絲還是偶像,都應該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就像傅菁的粉絲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發光體。」
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尊重,先學會愛自己,再去愛別人,相信當正面的例子足夠多時,戾氣自然會消失。
除此之外,黃子韜在寫給粉絲的歌中,歌詞也提到了要理性追星。
而蔡徐坤的粉絲們,更是製作了一個詳細的「行為指南」。
如今,許多明星正常的生活和社交都被汙名化了,甚至時刻面臨著大量的抹黑。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清醒並正確引導粉絲的偶像,都應該得到讚許。
03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是追星的初心和意義
隨著「飯圈」文化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正向引導的重要性,確實不能再放任「飯圈」向畸形的方向發展了。
可以看到,在已經被妖魔化的「飯圈」當中,許多粉絲雖然盲目,但熱情也是實實在在的。
這時,正確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其實,愛豆一直都是一個很美好的詞,「飯圈」也並不等同於烏煙瘴氣。
換個角度想,那些敢於正面引導粉絲的偶像,一定是發自真心希望粉絲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成為更好的人的,這才是偶像該有的自覺。
或許有的人會說,偶像並沒有義務做這些。
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帶流量的偶像,對粉絲群體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這也就註定了偶像們的身上,背負著傳遞給粉絲們正向信息,並引導粉絲們正向思考的責任。
更何況,無論偶像的發聲會不會收到成效,能出來引導,就已經非常值得讚賞了。
但有一說一,偶像的引導是一方面,另一方麵粉絲是否願意聽,是誰也保證不了的。
一個好的「飯圈」氛圍,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偶像的引導與粉絲的理性缺一不可。
如果偶像進行積極的引導,制止粉絲們對罵與「互撕」,並制止偏激的粉絲們在「飯圈」和社交平臺上造成不好的影響,長此以往,相信「飯圈」總有一天能實現改頭換面的。
不盲目也不偏激,互相尊重,互相成就,這樣才是最好的結果,不是嗎?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偶像願意去正向引導粉絲,這樣,「飯圈」文化自然就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了。
也希望追星的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追星不僅是要保護自己喜歡的人,也要讓自己能變得更好,粉絲與偶像一起發光才是真正美好的事情。
社交平臺的氛圍需要大家一起去維護,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掉了鏈子都不行,改善「飯圈」的氛圍,需要偶像和粉絲們的共同努力。
那麼,你認為偶像有引導粉絲的責任嗎?
(本文配圖為當紅流量,並非針對明星本人,請勿惡意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