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能動性」,是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基石」,要怎樣幫娃提高

2021-01-07 蜂蜜媽媽

文|蜂蜜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孩子課業壓力都很大,除了正常的學校學習,很多家長望子成龍,還會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但過於沉重的學習壓力卻總是讓孩子喘不過氣,反而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為了讓五歲的昊昊能夠在明年入學之前提前適應小學生活,昊昊媽媽給昊昊報了不少培訓班,像國學班、珠心算班、英語班等都是昊昊媽媽認為孩子應該在進入小學前需要掌握的課程。但是昊昊卻不這麼認為,當別的小朋友開心地和家人去遊樂場時,自己卻要坐在枯燥的課堂裡撥弄著算盤,聽著國學老師「之乎者也」,看著外教老師模仿猴子……

每個興趣班剛開始上的時候昊昊還有些興趣,但是逐漸加深課程以及繁多的課後作業讓昊昊開始厭煩,並且開始拒絕去上興趣班了。無論媽媽怎麼「哄騙」,昊昊就是不願意再去了。這天媽媽用冰淇淋騙昊昊來到了興趣班門口,昊昊突然反悔想要回家,開始在教室門口撒起潑來,看見逐漸看向這邊的家長和孩子們,昊昊媽媽只得先先帶情緒失控的孩子回了家。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上學,除了課業的壓力大、家長給的負擔重以外,大部分孩子都是因為不想主動去學習,覺得自己是被逼迫的,於是就開始反感學習這件事情了。這裡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高所致。

一、怎麼看待主觀能動性?

1.自主性、目的性

人們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先報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目標的,需要在開始行動之前先制定目標、計劃和進行的方式等,是有目的而為之的行為。同時在做這件事情之前也是主觀選擇的,而不是被迫接受的。

2.改造世界的可能

人類可以通過自己的意識指導自身去能動地改造這個世界,能夠把自己意識中想像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擁有無限的創造性。但是人的意識又和人體的生理過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充滿自信,精神煥發是可以使人奮進的;如果一個人喪失信心,萎靡不振自然就會變得悲觀、消沉,沒有挑戰他人的勇氣。

3.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

雖然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改造世界,但是在客觀規律面前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就喪失了作用。因為客觀規律是不能夠輕易改變的,只能夠依靠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的程度,利用客觀規律來將主觀能動性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與其痛苦地被逼著學習,不如將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讓孩子從「被迫學習」轉向為「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們真正地學習到知識,也能夠讓孩子努力朝著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去努力。

二、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能帶來哪些優勢?

1.讓孩子有目標意識

因為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做事之前通常都會先考慮好目標和目的是什麼,所以這樣的孩子在做事和學習之前就會先思考好自己做事或學習的目標首先是什麼?怎麼做才能夠達到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應該制定一個什麼樣的計劃……當孩子有了目標意識後,做事和學習的積極性也比之前更高了。

2.有自主學習的意識

人都是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窮追不捨」的,當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感興趣時,自然就會主動學習,並努力達到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當孩子學會了自主學習並且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後,就像打開了一個一扇暢遊知識海洋的大門,不需要大人的監督和催促,會由心底由內而外地散發出想要獲取知識和成功的渴望。

3.為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奠定基礎

終生學習是一種積極地生活態度,一旦孩子們開啟了自主學習的模式,便會將這種模式固定下來,最終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而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益,這樣的孩子對於知識的渴求和欲望比其他人更為強烈,因而不管這類型的孩子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和社會地位,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為他們加分不少。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會一味的要求孩子「多學」「學好」,卻忘記了孩子是否願意學。家長們總覺得讓孩子多學點沒什麼,反正是對孩子好,卻故意忽視孩子們的內心想法,給孩子包辦教育,讓孩子被迫接受教育而不是自主學習。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1.讓孩子產生興趣

父母們都會抱怨如果給孩子玩遊戲,孩子能夠玩上一天都不會厭倦,但是讓孩子學習就比登天還難,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不感興趣。如果孩子不愛主動學習,就努力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的興趣,讓孩子逐漸對學習這件事情感興趣,當孩子發現了學習的樂趣後,自然就能夠主動學習了。

2.給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環境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年紀小,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長幫忙,於是就擅自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權利。就好比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家長介入過多,孩子缺少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只會依賴家長幫助自己解答。長此以往孩子享受著家長監督作業所帶來的福利,自然就不願意獨自一個人完成作業了。

3.尊重孩子的選擇

主觀能動性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通過自己的意識來改造世界。作為孩子們來說是很享受自己的意願或者願望變成現實的過程和結果的,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尊重孩子行使自我「自主能動性」的權利,即便是選擇的結果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是也能夠豐富孩子們的社會經驗,讓孩子體會到不同的人生經歷。

4.認同和欣賞孩子

我們知道「主觀能動性」是需要好的生理特徵去引導的,如果孩子總是被打壓、強迫接受的話,孩子的興致和情緒就不高,沒有自信心的孩子是沒辦法獲得成功的。所以當孩子從家長那裡獲得足夠的認同和欣賞,孩子的積極性也會增加,就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了。

不管結局如何,孩子能夠享受自主選擇的這個過程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們需要冷靜地看待,不需要操之過急。應該在充分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生理髮育的特徵,循序漸進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而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更加重要。

您家孩子有厭學的時候嗎?您通常都是怎麼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請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我是蜂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長注意這4點,幫娃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這三個問題基本能反映出娃是存在「缺覺」情況的,家長要在這方面十分注意了。怎樣幫娃養成良好健康的睡眠習慣?2)固定作息時間平時就幫娃養成幾點睡覺幾點起床的習慣,形成固定的作息時間害怕時間不足還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幫娃把書包收拾好,要穿的衣服褲子準備好,整理好,這樣第二天起來也不至於手忙腳亂,也能安心出發。
  • 家長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家長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於自身和孩子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家長而言,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有利於豐富精神世界、充實家庭生活,同時也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為孩子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起到良好的指引和帶動作用。1.
  • 良好學習習慣養成記
    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推動以後的學習歷程,從小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學習基礎,對以後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正確的學習觀若要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家風很重要。一個家庭中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養成閱讀的習慣。當發現孩子遇到問題時,你可以在他視線範圍內去做與這件事相關的事情,這樣不僅默默的教會孩子怎麼去做這件事,而且還鍛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一舉三得。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稍作調查了解,便會發現,這些同學之所以「鶴立雞群」,完全緣於他們已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平時注意多看、多聽、多讀、多說、多記、多寫。多看了,才能胸有成竹,了如指掌;多聽了,才能一聽即明,反映神速;多讀了,才能發音飽滿,字正腔圓;多說了,才能脫口而出,語驚四座;多記了,才能心有乾坤,信手拈來;多寫了,才能下筆如神,一揮而就。那麼,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呢?
  • 生活習慣養成不是小事,抓住這6個關鍵點,幫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孩子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他無疑將終生受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生活習慣養成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說是最基礎的習慣養成。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為更好地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良好生活習慣到底包括哪些內容。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開學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奠定成功的基石。
    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其實就是培養習慣。」新的學期馬上開始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學習就會步入正軌,學習就會成為一種半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孩子的學習就會像開了掛,對孩子將來的人生、事業、生活起著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習慣,就像人存放在自身這個銀行裡的「道德資本」,會使人終身受益。所以,培根也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
  • 怎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人之所以能不斷完善、不斷發展,就在於能不斷地學習。除了自身實踐外,我們主要通過閱讀書本來獲取知識。另外在嚴肅的中考和高考考場上,閱讀題分值的日益提高,使得閱讀能力低下和閱讀習慣不好的同學只能「臨時抱佛腳」,其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平時的閱讀習慣就將決定閱讀的效果。 一、養成有目的閱讀的習慣 有目的閱讀主要包括選擇讀物和閱讀文本的目的性強。
  • 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需要鼓勵和誇獎,還要經歷4個時期
    分到一個怎樣的班級?會遇到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很多家長對這些都萬分在意,卻偏偏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如何讓你的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
  • 老師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引領者
    教育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育人細節,細節是教育工作中特別要重視的一個方面。結合小學生年齡特徵來看,模仿是其學習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在學生習慣的養成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由此可見,教師要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要認識到自身對於學生的模範榜樣作用,嚴格積極踐行身正為範的師訓,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小事做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實現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有效引導。根據上文所述,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我們要求教師要從細節、小事做起,做好。
  • 「三講兩寫」:讓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講兩寫」:讓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內容摘要:語文學習是一項日積月累的工程,學好語文必須擁有良好的習慣,「三講兩練」對學生養成學習語文良好習慣具有一定成效,即通過「課前三分鐘演講」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通過「課中穿插講典故」來讓學生逐漸提高閱讀和積累、通過「課後講感受見解
  • 養成良好習慣從小抓起
    作者:孫魁通過母愛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就是指母親以言傳身教引導孩子養成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工作的好行為、好傾向、好風尚,努力做到生活上克勤克儉、學習上勤奮刻苦、工作上愛崗敬業。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各種習慣對孩子影響特別深遠,孩子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複製並影響其一生。
  • 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大膽實踐法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生理、心理和思維發展的特點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規律,結合一日活動中及各學科教學特點,從小事抓起,打好基礎。一是在課堂上,教師抓住每一個活動環節,促進幼兒多想、多說、認真聽、細心看。幼兒說的時候引導幼兒說出是「怎樣想……」就是要求幼兒知其然;二是提供機會,激發興趣。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讓其終生受益。然而,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為了讓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父母都是竭盡所能,下了不少苦功夫。習慣的養成亦是如此,只有喚醒孩子天生的「內驅力」,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實,有一種教育方法,一直在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便是蒙臺梭利教育。
  • 孩子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
    ​家長們常常抱怨孩子沒有一個好習慣,比如做事不專心,學習馬虎,作業潦草……,也常羨慕行為習慣好的孩子。的確,孩子的習慣的好壞關乎其一生的學習、工作,甚至事業是否能夠成功。對於孩子的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培養,養成教育。
  • 葉聖陶: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更需要孩子堅持不懈地努力,這樣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慣。有了好習慣,就可以用慣性去學習,孩子會發現學習越來越輕鬆,考試成績也會越來越好。父母一定要經常和孩子交流,不要忙得將孩子扔在一邊傻玩不管,聽一聽孩子對同學、老師和學校的評價,從側面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利於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快樂、健康的成長。
  • 5-18歲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18歲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對於如何才能教育自己孩子養成正確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很在意,那麼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一起看看吧?  5-18歲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包括: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 國旗下演講丨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
    好習慣能讓我們受益終生。她在演講中倡議大家依照教育局頒發的「十個好習慣」進行自我約束,成為舉止得體,優雅大方的禮賢學子。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七班的郭瀟楊,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 》。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因為他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著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於習慣。」那就是說,倘若我們改掉壞習慣,並且堅持好習慣,我們至少在人生路上就能得90分。
  • 小學生學習的重點,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
    小學生學習的重點,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好習慣能讓人終身受益,而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時間段。小學生注意力較為分散,學習缺乏獨立性,學習的重點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