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講兩寫」:讓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2020-12-18 特色素質教育

「三講兩寫」:讓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內容摘要:語文學習是一項日積月累的工程,學好語文必須擁有良好的習慣,「三講兩練」對學生養成學習語文良好習慣具有一定成效,即通過「課前三分鐘演講」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通過「課中穿插講典故」來讓學生逐漸提高閱讀和積累、通過「課後講感受見解」來進行思考和創新能力訓練、通過每周「寫周記」來促使學生練筆和書寫情感、通過「寫練字」來夯實語文素養的基礎。

關鍵詞:課前三分鐘演講、課中穿插講典故、課後講感受見解、寫周記、寫練字

著名作家巴金提出:「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語文學習是一項日積月累的工程,學好它不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在語文學習的進程中必須擁有良好的習慣。培根也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能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謊言,都不如習慣有力。」由此可見,習慣在人的學習尤其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本文就從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的「三講兩練」,談談其對學生養成學習語文良好習慣的大力幫助和良好成效。

課前三分鐘演講——觀察、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第一,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第二,重視在日程生活中實踐。在我的語文教學中實踐的「課前三分鐘演講」就很好地貫徹了這一指導思想。

「課前的三分鐘演講」就是在語文課開始前三分鐘進行,每天按學號由一位學生上臺脫稿演講準備好的主題內容,演講結束後由另一位學生稍做點評,然後教師要對演講進行評析和評分。演講的內容設計主要源自於學生平時的日常生活,包括「你看到的最感人畫面」、「你參與的精彩班級活動(運動會,籃球賽、排球賽、文藝匯演等)」、「社會熱點新聞事件感悟(5.12大地震、三聚氫胺事件等)」、「最創意的廣告臺詞解讀」、「我眼中的……」等等。這一形式的課前演講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擁護,因為演講的主題與學生實際的生活非常接近,讓學生跳出了課堂和書本,走近了生活,學生只要對身邊的生活稍做觀察、提煉和理解,就能夠組織好演講的內容。通過這樣的「課前三分鐘演講」能較好地活躍課前氣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也吻合了「生活語文」的教學理念。

課中穿插講典故——閱讀、積累

如果說「課前三分鐘演講」培養了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而我所開展的「課中穿插講典故」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逐漸提高閱讀和積累。學生課外查相關典故也是作業的一部分,為了讓老師和同學見證自己去讀了這些書籍或資料,同學們都會較認真地準備,這也無形中促使學生穿插時間進行閱讀。

「課中穿插講典故」在文言文中運用最為合適,所以在我教文言文一些課文時都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積累成語、俗語典故,然後在課堂上適時而講給大家聽。例如,在學《五柳先生傳》時學生會講到「田園詩人」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經歷;在學習《醉翁亭記》時學生講到歐陽修之母「以荻杆畫地」、「二位舉子不知修(羞)」的故事;在學習《陳涉世家》時,學生會去查閱《史記》中的成語典故,於是課堂上有了「臥薪嘗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指鹿為馬」、「背水一戰」、「無顏見江東父老」等這些精彩的故事;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有了齊威王「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名言,這些故事不僅增加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而且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主人公、對典故人物、對歷史的成敗的認識。

課後講感受見解——思考、創新

「課前三分鐘演講」培養了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課中穿插講典故」讓學生逐漸提高了閱讀和積累,而「課後講感受見解」可以鍛鍊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語文學習不僅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更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一些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我會挑選一些比較適合辯論的問題讓學生課後去交流討論,然後在此基礎上把自己的觀點寫成作業給老師看。比如,學完《大道之行也》,學生會比較兩千多年前的「大同」社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和當今提倡的「和諧社會」之異同;在學習韓愈《馬說》的基礎上,學生會在課後去思考辯論「現實生活中,伯樂重要還是千裡馬重要?」在學習背誦《醉翁亭記》的基礎上,學生會對這位「醉情山水、樂民之樂」的地方官究竟是不是一位好官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學生會展開場景想像——「于勒如果發財了,會發多大的財,他會回來嗎?回來之後就一定是菲利普一家熱情迎接于勒的情形嗎?你如何看待?」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課後同學們自由討論、辨析和思考的開放式作業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發揮空間,這些問題都沒有固定的答案,無論語文成績的優劣,都可以隨意發表看法,在鍛鍊學生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也會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寫周記——練筆、情感

語文是富有情感、富有藝術生命力的學科,除了要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提高閱讀和積累、進行思考和創新能力訓練、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抒發,而每周寫周記是學生練筆和書寫情感的好機會。

老一輩語文教育家早就說過,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對於學生來說,寫作是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在作文中創造並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他們也在作文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發展。作文是學生的精神家園,是自己的人生『史記』。因此,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是學習做真人的一種歷練。」 周記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抒情舞臺,如果說作文中難免有應付之嫌,那麼周記更多是學生的心靈之聲,學生們的喜怒哀樂可以較好地在周記中呈現,特別是作文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周記是提高學生寫作和構架師生溝通橋梁的絕佳方式。在我要求學生的周記中,除了自由書寫之外,有時會圍繞一些主題,如「教師節」、「中秋節」、「母親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或者「校運會」、「籃球賽」等校園文化活動,或者「奮鬥目標」、「自我反思」等激勵成長性的主題。這些周記不僅很好地分擔了作文練筆的任務,更多為學生的心靈成長開啟了一扇窗。

寫練字——基礎、起點

隨著社會進入「電腦時代」,許多辦公或考試都越來越「無紙化」,一些學生產生了寫字並不重要的思想,其實寫字不僅是能力的體現,也是個人文化修養的丈量。因此,學生在構建觀察、表達、閱讀、思考、創新這些能力大廈的同時,還需要「寫字水平」這一堅硬的基石來夯實語文素養,否則會給這座語文高樓大廈的形象大打折扣。

我接手的語文教學班級會強調練字、寫字對整個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因此,練字成為每周的例行作業,一般是每周規定好多少任務量必須完成上交,學生可以分配課餘的時間安排完成。每周堅持這樣練字對學生的字跡糾正和提高是比較有效果的,每周作業中,我也會挑選字跡非常出色的同學作為榜樣展現給全班同學看,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我還會安排一些寫字比賽,讓學生能看到自己寫字的進步,並找到日復一日練字的成就感。另外,我會每周安排學生抄寫課外的一些成語、優美句、優美段,這其實是語言積累和練字的結合訓練,讓學生在無形中為語文素養添磚加瓦。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我相信,在我教學中開展的「課前三分鐘演講」、「課中穿插講典故」、「課後講感受見解」、每周「寫周記」、「寫練字」正是對以上語文教學要求的積極實踐和有效探索,也能夠很好地促使學生養成觀察、閱讀、思考、寫作等語文學習的好習慣,而一旦擁有了這些良好的習慣,學生學起語文來將會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相關焦點

  •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中英語水平差異明顯,在芸芸眾生中,總有那麼一些學生的英語水平鶴立雞群,讓老師目驚口呆,讓學生羨慕不已。稍作調查了解,便會發現,這些同學之所以「鶴立雞群」,完全緣於他們已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平時注意多看、多聽、多讀、多說、多記、多寫。
  • 母語學習,從良好的習慣開始
    「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行為的領導者」(愛默生),也是「人類生活最有力的嚮導」(休謨)。自小就養成的習慣不僅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甚至也會影響到一生的事業與成就。語文學習的長期性、潛移默化性,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從小就養成的良好的聽說讀寫和廣泛涉獵的習慣。這些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依賴家庭的薰陶和學校的培養,那麼哪些行為習慣會促進母語學習,以利於語文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呢?
  • 小升初銜接,初一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正確掌握四個細節
    小升初銜接,初一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正確掌握四個細節小升初的銜接很重要,因為初一的學習成績幾乎能決定初中三年,在初一年級領先一步,初中三年才會步步領先。有很多原本在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到了初中就開始掉隊,這是由於小學和初中的學習內容是分離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差別很大造成的。初一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正確掌握以下四個細節。一、掌握適合自己的初中學習方法初中的每一個科目的難度都較之小學有了一個提升。
  • 良好學習習慣養成記
    良好的學習觀念是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觀念主動學習是為學習產生價值的動力。是堅定意志的基礎。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推動以後的學習歷程,從小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學習基礎,對以後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正確的學習觀
  • 閱讀能力是語文的根本,注重語文學習能力培養,養成閱讀習慣
    例如:有的學生看書,圈圈點點做筆記,十分認真,但是到最後都還是說不清楚書裡講的什麼,其實就是因為缺乏閱讀能力,導致不能夠清晰的歸納總結出重點。 同樣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孩子,寫作文也是猶如流水帳一般,沒有重點。 而語文培養的就是「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所以邏輯思維能力就是拉開成績的關鍵。
  • @新手家長,這份一年級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攻略,拿走不謝
    而且對孩子身心發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剛上小學的孩子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益終身"這樣一來對後續的學習與生活上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今天,一起聽香城小學何敏、>程曦、王爽、吳莉四位老師給我們分享~本課堂以「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為主題,由香城小學一年級的四位班主任老師,從四個不同的方面細細道來,送給大家一份「一年級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攻略」。
  • 語文老師的忠告:四年級前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升入四年級以後,不少同學開始覺得語文更難學了,走過「兵荒馬亂」的「三年級現象」,本以為能夠穩妥地來到四年級後,在語文學習成績上再努努力,結果發現,課文更長了、理解更難了、老師的要求更多了、家長更煩了。
  • 在生活評比中,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助孩子成長
    學校開展習慣養成教育,有利於正確地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地成長,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筆者從以下四大方面談了鄉村小學該如如何開展養成教育:以教師為榜樣,引領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影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日常生活和各種評比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中,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 告訴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做優秀學生
    心理學上說,習慣是人類的第二個上帝。習慣對人的影響僅次於上帝對人類的塑造。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一位老師就總結了自己發現好學生的通常具備的六個習慣。 家長們快來了解一下,想要成為好學生,有哪些必備的學習習慣吧。
  •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一要提出要求,具體指導。要求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課本、專心聽講、認真審題、認真分析、質疑問難、仔細計算、書寫整潔、自覺檢驗、更正錯題等良好習慣,對每一種習慣要提出具體要求,進行具體指導。二要常抓不懈,嚴格訓練。
  • 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
    養成良好的習慣 成就更好的自己——從「為什麼」開始引言: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共同探討關於「幼小銜接」的話題。我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從「為什麼」開始》。孩子上小學,家長們心情也是特別激動興奮的,我們一般會思考,準備要做什麼,或者該怎麼去做,而在這裡卻提出從為什麼開始。
  • 老師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引領者
    結合小學生年齡特徵來看,模仿是其學習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在學生習慣的養成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我們經常教導學生要友善待人,若部分教師由於工作繁忙而在面對學生、他人的時候表現出一些不耐煩的情緒。
  • 初中生應養成的學習習慣
    習慣比聰明重要,你知道嗎?習慣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人們通常只把習慣和人的一些行為舉止聯繫在一起, 而卻很少把習慣和成功關鍵連在一起。但是,當你去了解許許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時,你會發現習慣幾乎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有些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些習慣是在後來學習、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
  • 原來他們是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講什麼新的內容,他都是手到擒來。相信許多人小時候也羨慕過那種門門考試都是100的學生吧!面對這種所謂的尖子生,在小時候的我們往往只能投過去羨慕的目光。難道我們真的是比這些尖子生智商低嗎?他們的智商真的是那麼高嗎?還是說這些尖子生的能力就是比我們強。其實都不是,這些尖子生與普通學生的區別就是他們有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
  • 小學生學習的重點,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
    小學生學習的重點,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好習慣能讓人終身受益,而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時間段。小學生注意力較為分散,學習缺乏獨立性,學習的重點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作息時間,懂得奮發向上。
  • 養成良好習慣從小抓起
    作者:孫魁通過母愛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就是指母親以言傳身教引導孩子養成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工作的好行為、好傾向、好風尚,努力做到生活上克勤克儉、學習上勤奮刻苦、工作上愛崗敬業。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各種習慣對孩子影響特別深遠,孩子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複製並影響其一生。
  • 初中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數學學習習慣包括課堂習慣、作業習慣、考試習慣,下面就來詳細說說這三個習慣:   一、課堂習慣   課堂學習是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課堂效率也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課堂上,要做到「四會」,即:會思考、會提問、會筆記、會「發現」。   會思考:就是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就能讓數學知識更加有條理,也更容易接受。
  • 訪談丨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如何養成?大師們有話說
    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英語學習亦是如此,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少學生覺得學習英語費時費力且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貫中西的大師們是如何闡述英語學習習慣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大師們怎麼說。關於學習習慣一、培養正確發音的習慣。
  •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家長是不是都做過以下努力?比如:花費很多時間陪著孩子寫作業,給孩子設定考100分的目標,還許諾他要是取得好成績,就給他一個大大的獎勵。這麼做在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長期下去孩子和家長都會很累。那麼,怎麼輕鬆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 在家上網課的利與弊,教你解決學生作業難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讓家長們頭疼的是自己家的孩子,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去學校上課,學習,除了高三,初三要升學的學生也才剛剛陸陸續續開學,還有一部分低年級小學生,幼兒園的學生沒辦法開學,在家上網課,很多家長表示抓狂。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的學生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試卷,在家裡拿一塊白板,鋪上透明的油紙書寫,這樣可以擦拭,反覆利用,不得不覺得,上網課也有很多弊端。在家上網課,家長們要培養孩子養成主動學習,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很重要。一般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堅持下去,日積月累就會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