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

2020-12-11 科學網

氮化硼和石墨烯片夾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非強非弱極化電場用於高效固氮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3:33:0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Jun Jiang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的研究使用氮化硼/過渡金屬原子/石墨烯薄片夾層結構的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固氮。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27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小組報告一個單個過渡金屬原子(TM)夾在六角氮化硼(h-BN)和石墨烯薄片(即BN / TM / G)作為一個高效的單原子催化劑(SACs)的電化學氮還原反應(NRR)。這樣的夾層結構實現了穩定且可控的界面極化場,使得過渡金屬原子向鄰近B原子提供電子而成為活性位點。因此,B原子的部分被佔據的pz軌道可以與N2的反鍵形成B-N 反饋π鍵, 從而削弱N≡N鍵。這個h-BN表面不強不弱的電場進一步促進N2吸附和活化。BN/TM/G體系的NRR催化活性與TM原子正極化電荷的程度具有很高關聯性。

特別的是,BN/Ti/G和BN/V/G被認為是有希望的NRR催化劑,具有高穩定性、提供優異能量效率以及抑制競爭產氫反應的性質。

研究人員表示,開發具有高效固氮作用的單原子催化劑(SACs)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缺乏一個有效的策略來控制單原子催化劑的極化電場限制了他們的活性和和選擇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Realizing a Not-Strong-Not-Weak Polarization Electric Field in Single-Atom Catalysts Sandwiched by Boron Nitride and Graphene Sheets for Efficient Nitrogen Fixation

Author: Shaobin Tang, Qian Dang, Tianyong Liu, Shiyong Zhang, Zhonggao Zhou, Xiaokang Li, Xijun Wang, Edward Sharman, Yi Luo, Jun Jiang

Issue&Volume: October 27, 2020

Abstract: Developing efficient single-atom catalysts (SACs) for nitrogen fix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hile remaining a great challenge. The lack of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control the polarization electric field of SACs limits their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Here, using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e report that a single transition metal (TM) atom sandwiched between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and graphene sheets (namely, BN/TM/G) acts as an efficient SAC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 (NRR). These sandwich structures realize stable and tunable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fields that enable the TM atom to donate electrons to a neighboring B atom as the active site. As a result, the partially occupied pz orbital of a B atom can form B-to-N π-back bonding with the antibonding state of N2, thus weakening the N≡N bond. The not-strong-not-weak electric field on the h-BN surface further promotes N2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The NRR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BN/TM/G system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ly polarized charges on the TM atom. In particular, BN/Ti/G and BN/V/G are identified as promising NRR catalysts with high stability, offering excellent energy efficiency and suppression of the compet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DOI: 10.1021/jacs.0c09527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9527

 

相關焦點

  • 大型單原子催化劑綜述:用於氧還原反應的單原子催化劑的分子設計
    然而,陰極氧還原反應緩慢限制了燃料電池的發展,這就需要使用Pt作為催化劑,因此增加了電池的總成本。近年來,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均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反應(ORR)活性的非貴金屬單原子催化劑(SACs)已經被認為是替代燃料電池中Pt的有效的替代物。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多種嘗試來進一步提高SACs的ORR活性,其中包括調節金屬中心的配位結構,富集金屬中心的濃度,以及設計基底的電子結構和孔隙率等等。
  • 原子級石墨烯實現可控摺疊,科學家怎樣獲取石墨烯?
    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疊,這一成果今天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石墨烯是現代材料科學熱潮的鼻祖,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單一發明之一,石墨烯是如何被研究出來的?
  • 北京林業大學王輝教授課題組JHM:單原子Fe催化劑原位電生成和活化H2O2高效去除水中氯黴素
    該項研究針對非均相類Fenton過程中所面臨的選擇性反應性受限等問題,開發出在原位H2O2生成中具備更高選擇性和催化活性的單原子Fe催化劑。通過催化劑表現暴露的Fe單原子位點與碳基體中摻雜的N、O缺陷的共配位實現調控陰極氧還原反應選擇路徑的目的。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ACS Catalysis綜述:單原子電催化劑-配位結構的影響
    當單原子以配位鍵錨定在基底,就會形成一種強金屬-基底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可以被用來調控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然而,很多單原子材料都是熱解碳材料等方法製備的,這樣會使得材料中有很多複雜的配位結構,而解析這些結構又是了解進而操縱活性的關鍵。
  • 普渡大學開發出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
  • 如何定義單原子催化劑?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0462473/abstract Site-isolated heterogeneous catalyst 「Site-isolated heterogeneous catalyst」是指單獨分離的金屬有機配合物組成的非均相催化劑
  • 耶魯大學Jae-Hong Kim團隊ES&TE:單原子催化劑的環境應用與展望
    這項至關重要的綜述建立在對單原子催化劑基本性質,合成方法和應用實例全面討論的基礎上,深入評估了單原子催化劑作為環境修復領域的新型前沿材料(納米材料以外)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引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納米技術無疑引領了催化材料和工藝的科學發展。納米材料相對於塊狀材料最明顯的優勢是其更大的表面積和更多的催化位點。
  • 【文獻解讀024期】量子力學:從量子力學的角度闡述鎳單原子催化劑上CO2還原的反應機理和動力學
    近年來,單原子催化劑(SACs)已成為一種有效的策略,用於製備具有最高原子效率和對特定催化反應高選擇性的新型電催化劑。原子分散的金屬在合適的基底上表現出獨特的電子性質,在電催化CO2還原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特別是石墨烯,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載體。它具有大的表面積、高的導電性、高的穩定性,以及通過與客體原子形成強化學鍵來調整電子性質的能力。
  • 大連化物所實現單原子催化劑配位環境調控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王愛琴、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發展了一種乙二胺絡合-惰性氣氛快速熱處理的單原子催化劑製備新方法,在不改變單原子分散的前提下,可以精細調控單原子中心的配位環境,從而建立了單原子配位環境、電子結構和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01 單原子催化劑的結構調控和支撐偶聯效應 單原子催化劑(SACs)集成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劑的優點,並在近些年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 ...氦舶科技」率先切入高性能電子印刷化學品、單原子催化劑市場
    Hyperion氦舶科技關注的另一個方向是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發和生產。在工業催化領域,單原子材料被譽為未來催化材料的發展方向。材料在催化過程中能夠擁有接近100%的原子利用率,且擁有極高的催化選擇性。但單原子催化材料的研究多處於學術階段,Hyperion氦舶科技是首家具備穩定規模化生產單原子催化材料能力的公司。
  •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無金屬異質原子摻雜碳、高活性無定型RuCu納米...
    01 新興的金屬單原子 能源轉換和存儲應用需要高度穩定和有效的電催化劑/電極來促進電化學反應,但是這些材料通常遭受嚴重的原子浪費,且性能低於理論水平,無法滿足綠色原子經濟日益增長的需求,從而限制了它們的進一步實際發展
  • │Fe-N-C催化劑中Zn原子對電催化性能的影響
    北航材料學院2017級博士生李永成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尚家香教授和水江瀾教授為本工作的通訊作者。參與此項工作的還包括王福合教授、博士生胡日茗、陳志斌、萬鑫。尚家香教授從事材料微觀機理研究工作,包括利用第一原理和分子動力學方法進行電子結構和原子結構的材料研究工作。在金屬及合金的表面、界面氧化以及二維材料的電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結果。
  • 西工大李賀軍院士團隊《AFM》綜述:石墨烯和MXene基高性能吸波材料...
    對於「薄,寬,輕和強」的MA材料,二維納米材料(尤其是石墨烯和MXene)無疑是首選,因為它們的長徑比大,有可調節的電性能和豐富的官能團。與其他納米材料相比,當將它們用作製備吸波材料的填料填充到基體中以時,這些特性有助於它們以較低的含量貢獻更大的導電損耗和更大的極化損耗。
  • 又是魔角石墨烯!又一次顛覆傳統認知
    當具有相似晶格常數的兩個單層石墨烯垂直堆疊且略微未對準時,則會呈現出周期性莫爾圖案,從而改變材料的電子態和相變,產生新穎的物理性質。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PabloJarillo-Herrero課題組(曹原在MIT的博士生導師)在~1.1°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
  • ...超薄羥基氧化物納米片、異質結層狀納米棒、多殼二硫化物、塑形...
    01 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用於電化學還原CO2 CO2RR可由可再生能源驅動,從而生產出珍貴的化學品和燃料,而此過程的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低成本和高效電催化劑的開發。最近,一系列含有非-貴金屬(與資源豐富的元素配位)的非均相、潛在具有低成本優勢的單原子催化劑(SACs)潛在地能夠進行CO2RR。不幸的是,真正的催化活性中心和控制這些SACs催化性能的關鍵因素仍不明確。
  • 一種「異常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困在C12A7晶體中的單個鉑原子可作為穩定和有效的催化劑催化硝基芳烴的氫化,而硝基芳烴是生產多種精細化學品的重要過程。他們的方法可能成為開發適用於廣泛工業應用的其他單原子催化劑的通用方法。
  • 中國科大取得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基於單原子催化劑,從電子最高佔據態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屬-載體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