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許資訓牆前,遙想當年風光

2020-12-25 澎湃新聞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許資訓牆前,遙想當年風光

2020-12-22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召稼樓,有不少精美的建築。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資訓堂,而最令人遺憾的,也是資訓堂。

在不少關於召稼樓的史料中,都曾說資訓堂堪稱「浦東第一樓」,這不禁使我對這棟素未謀面的建築多了幾分好奇之感。沿著老姚家浜河一路往西,便到了資訓路,更有著資訓橋連接復興港分隔開的仁善街。沿著資訓路往南不遠處,只見一道孤零零的券門立在那荒蕪的空曠之中,卻始終不見資訓堂,內心愈發焦灼起來。

直到我走近券門下方,看到碑文的記載,才恍然大悟。原來,當年浦東地面上最摩登的一道風景,早已在一場大火中煙消雲散了。

資訓堂原為浦東望族奚氏後人奚松所建,清光緒初年(1875),從西方學成歸來的他,把當時的西方文化也帶回了家鄉,出於對西洋建築的欣賞和對中國傳統民居文化的深厚情感,建起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宅院。在當時來說,這可以算作是開地方中外合璧建築之先河。

建築坐北朝南,佔地約3190平方米,為三進三院式,7開間帶兩邊廂房,且廣泛應用中西木雕、磚雕、陶雕、石雕工藝,雕工精良,題材豐富,或雕刻著中式的梅、蘭、竹、菊,象徵著主人的雅趣與風霜高潔;或雕刻著法式的玫瑰與百合,象徵著主人的浪漫與典雅。這不能不使人讚嘆,淡雅的民族韻味與濃烈的異國情調竟能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令人遺憾的是,民國九年(1920),建築南院失火,使得資訓堂盡遭焚毀。當時,奚松早已辭世,而他的後人缺乏足夠的財力修復,便只得在僅存的第三進天井處圍以磚牆,在圍牆正中建造了一座以中式為主、中西融合的門樓。和原來的西洋大門樓相比,雖然小了許多,但仍不失精緻和優雅。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連門樓也沒能逃掉被拆賣的命運。經此兩遭毀滅,僅殘存一西券門。2009年12月,召稼樓修復改造之時,西洋門樓殘垣被保留了下來,但在原三進院舊址上建了新樓,牆南造起了戲臺,勉強多了幾分生氣。

10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資訓堂早已不復存在,立於這清水紅磚的西洋門樓前,僅這一道牆,便足夠後人遙想當年的風光與熱鬧,驚嘆於昔日能工巧匠們的精雕細琢。觸摸著牆體上的一道道紋路,青磚灰瓦間的縫隙,道不盡歷史的滄桑與百轉千回。

剎那間,瞥見牆底不知名的花草在奮力生長,死亡與新生在這裡一同上演。

內容來源:《誰不憶江南》

作者:李步青

原標題:《【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許資訓牆前,遙想當年風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東街訪古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東街訪古 2020-12-10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鐵馬冰河伴雨來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鐵馬冰河伴雨來 2020-11-30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詞,盡顯江南之美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青年時代曾漫遊江南,後又先後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對江南風光十分了解,江南也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十餘年後,當他回到洛陽時,時常感懷於江南的好,寫下了三首《憶江南》,抒發對江南的懷念之情。
  • 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成了蘇州和杭州最好的代言詩
    在唐朝弘仁十三年,也就是822年,白居易任命為杭州刺史,他在這裡度過了美好而不平凡的3年,825年又任蘇州刺史。幾年的江南時光,使得白居易感受這裡的人傑地靈,以至於在白居易回到洛陽10年後,依舊忘不了江南的美好。在一個初夏時節,白居易又想起了曾經在蘇州和杭州為官的歲月,於是寫下了《憶江南三首》。
  • 白居易《憶江南》,寫盡江南景色美風物美女性之美,讓人心馳神往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豔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第三首詞描繪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憶念與嚮往。
  • 醉江南,念江南,憶江南
    作者:木子堂(本文系原創,請標明作者,轉載需經同意,謝謝)【寫在前面】本文中詩作,均系本人「斜眼瞄堂詩」系列原創作品,今天刊發的幾首詩作,都是「憶江南江南風光,自不必多說,請直接看詩作。詩作一:《念江南》——獻給電影《長燈歌》中的薔萍公主食不思,夜不眠,魂不守舍念江南。念江南,橋半圓,隔窗猶聽水似彈。
  • 34首美妙的「江南組歌」,感受極致的「江南」之美!
    有人說她是一幅水墨畫,也有人說她是美的畫廊……總之各種各樣的溢美之詞,無窮盡地用在描寫江南的春夏秋冬,人文風情,春雨、夏荷、秋意、冬景、風柔、花海、雪漫、月色,那個美卻是人間非人間!而我作為一個江南人,對這些已習以為常,在其中品味她淡淡的濃,離開了回味無窮!打開我兒時的記憶,有數不盡與她交融共生的快意,留在我心中的是那不朽歲月!
  • 白居易《憶江南》:人人難以割捨的江南情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憶江南》本是一個詞牌。
  • 「誰不憶江南」文化展陳:帶民眾體驗江南文化韻味
    「誰不憶江南」文化展陳展覽舉行。 王亞東 攝 展覽帶著人們品味有韻味的江南生活。 王亞東 攝 展品帶著特有的時代氣息,勾勒出江南文化的生動線條。
  • 何人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你更喜歡哪一首?
    憶江南(其一)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其二)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憶江南(其三)白居易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 [小馬學詩詞]憶江南
    【小馬學詩詞】第四節 憶江南【簡介】始於唐代詞體之一,也稱「謝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中間兩句七言,或用對偶,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
  • 《憶江南》春光無限,但作者白居易的這兩首詞更勝一籌!
    能不憶江南?<注釋>①憶江南:一種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叫《《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謝秋娘》。②諳(ān):熟悉。白居易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自己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在自己的審美意識裡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不騙人不吹牛的好。
  • 遙想盛京旗袍秀 今看沈城風光美
    時隔近30年,瀋陽故宮鳳凰樓再次向遊人開放 遙想盛京旗袍秀 今看沈城風光美 作者:陳鳳軍 劉海搏 2019-05-22 10:13   來源:瀋陽日報
  • 白居易的這組《憶江南》,為什麼說體現了他高超的藝術寫作技巧?
    今天聊一聊他描寫江南的一組詞作《憶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他曾在江南呆過,先後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在他青年時期,漫遊江南的蘇杭二地,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江南這個地方也十分的了解。後來白居易因病卸任了蘇州刺史,回到了洛陽數年之後,寫下了這組詞,將江南的景色之美描繪在世人面前。第一首,總體寫了對江南的回憶。春天到來,日出之時,把江邊的花朵照耀的比火還要紅,江水碧綠,勝過了藍色。這樣的美景怎麼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 感知著名畫家豐毅油畫《憶江南》
    編輯:墨笑導語:著名畫家豐毅先生油畫《憶江南》入展第七屆世界軍運會很多人會感到意外、震驚,其實,了解豐毅先生的人都會認為勢所必然。數十年來,豐毅先生初心不移,臨池不輟,拜摹名家,師化自然,求學專訓,融古開今,貫通中西,夯實了雄厚的理論與實操基礎,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體系與畫風。豐毅先生妙筆生花,墨出神秀,當在情理之中,油畫《憶江南》僅為其畫作之一斑而已。
  • 最美不過江南春,讓優美的詩句,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江南風光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在詩人的春天裡,往往會品讀到我們看不到的風光。杜牧的這首《江南春絕句》,以輕快的文字,將江南明媚的春色描繪出來,千裡江南,鶯歌燕語;水村山郭,酒氣傳香;僧侶呢喃,誨人經語,風雨樓臺,歷史醉人。詩人杜牧就像一個電影剪輯大師,將這無窮的江南春色定格在一個鏡頭之下,讓人流連忘返。「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閔行馬橋文化展示館正式開放
    前幾天,閔閔為大家帶來了有關誰不憶江南——「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發布的相關報導,(點擊此處閱讀原文)5本新書中,《三岡水長》以詳實的史料和富於文學性的表達,圍繞馬橋遺址、馬橋文化,展示了馬橋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和豐富的歷史文脈。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組詞,把江南的美寫得淋漓盡致!
    古詩詞中描寫江南的詩詞有很多,但如果說誰最能夠體現出江南的美,誰把江南的美寫得淋漓盡致,那一定少不了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憶江南三首》是白居易的經典組詞作品。第一首描繪了江南的春意盎然;第二首描繪了杭州之美;第三首描繪了蘇州之美。
  • 舊夢憶江南
    【舊夢憶江南】作者:清夢星河那一世的江南盡有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之意,人人都在說著江南的好,而我只想在江南慢慢的靜靜的老去,置身於江南的水邊,恍若一眼便是一世,小生前世總為圖得功名傳世,卻不知錯過了多少世俗外的淨幽之美。
  •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白居易在杭州的為政與詩歌創作
    這首《憶江南》是白居易六十七歲在洛陽回憶年輕時在蘇杭一帶生活、做官的三首組詩之一,雖然他一生漂泊,宦海浮沉,但在他的心中,對江南特別是他生活過的杭州,總有著一份割不斷的情愫。他還有一首《憶江南》更為膾炙人口:「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