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七號橋碉堡旁,革命烈士雕像屹然挺立,那堅挺的身影仿佛仍在呼吸,仍在戰鬥。
那是三月的一個陰雨天,乍暖還寒,空氣中有股凝重的氛圍。我前往閔行文化公園,去尋找七號橋碉堡的遺蹟,向門衛問了遺址的大致方向,他一邊朝裡指了指,一邊頗為驚訝地看著我:「現在很少有人來看七號橋碉堡了。」
因玉蘭花盛名在外,這個時候來閔行文化公園的人多數是為了踏青賞花,鮮有人特意去園內的碉堡遺蹟處追思過往,緬懷英烈。這多是因為大部分人不了解七號橋碉堡的歷史,也未曾聽說過關於它的那些人和事,就算是影視劇,留給我們的也只是一些片段回憶。
「
即便如此,那些歷史——關於七號橋碉堡的往事不應該被忘記。
」
七號橋所在的這片土地原有個古村落——號上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寇在這裡設下「檢問所」,為「清鄉」封鎮的重要關卡,來往行人均需接受檢查盤問,稍有不慎,即遭暴行。七號橋成為當地百姓的一道「鬼門關」,也是日寇侵華罪行的鐵證。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又在七號橋東堍北側構建三層鋼筋水泥碉堡,即「七號橋碉堡」。作為當時七寶蒲匯塘一線及鎮郊眾多子碉堡的母堡,它成為解放七寶、進軍上海必須要攻克的一道防線。1949年5月,解放軍27軍81師239團奉命對七號橋一線陣地發起攻擊。這些鋼鐵戰士抱著攻在必克、志在必得的決心,日夜激戰,血染沙場,終於攻佔了七號橋陣地。
「金湯」失守,碉堡被佔,兵克敵軍,弭兵息戰,七寶鎮宣告解放,通往解放上海的西南大門最終被打開。然而,數百名解放軍戰士卻為此壯烈犧牲,僅安葬在七寶地區的將士就達37名,他們為贏得戰鬥的勝利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為七寶解放的史冊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如今,號上村已經消失,村落原有的土地變成了閔行文化公園,而七號橋碉堡的水泥外殼上也已布滿青苔,如它自身的顏色一般,不動聲色。
♮
♮
♮
♮
♮
♮
♮
♮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風雨中,似乎仍能聽到漫天炮火的聲音,令人心顫,不由產生一種敬畏之情。七號橋碉堡旁,革命烈士雕像屹然挺立,那堅挺的身影仿佛仍在呼吸,仍在戰鬥。這是可以觸摸的歷史,可以追尋的往事,更是值得我們紀念和思考的一段不可忘卻的記憶。
七號橋碉堡
七號橋碉堡位於七寶鎮漕寶路七號橋東堍北側。1949年1月,國民黨守軍湯恩伯部為固守上海,與近郊修築碉堡防禦體系,七號橋子母堡為西郊一重要據點。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上海,先頭部隊之一81師239團4營指戰員與敵堡守軍3晝夜,終克敵碉堡。
內容載自:《誰不憶江南》,作者:徐曉彤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鐵馬冰河伴雨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