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成都中小學生閱讀系列活動掀起第一波
兒童文學作家把脈讀書之惑寫作之難
2014年12月28日《成都晚報》第04版
冬日,暖陽。遠道而來的家長和學生,把場內場外包裹得嚴嚴實實。昨天,一場讀書的盛會——「來吧!我們一起深閱讀——2014成都中小學生閱讀系列活動」,在東郊記憶正式拉開大幕。此次活動由成都市關工委、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成都晚報社承辦。在活動現場,娃娃們大聲誦讀經典,一起深閱讀,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邱易東先生面對面傳授「讀書心經」,讓整個活動高潮不斷,精彩紛呈。
現場〈〈〈
娃娃化身「詩人」
大聲朗誦經典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昨天上午9點30分,來自建設路小學的學生們以一場精心準備的朗誦節目《月思》打頭陣,他們通過朗誦一系列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句,帶領大家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娃娃們精彩的朗誦,也贏得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隨後,來自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的主持人黃琦妮和劉鈞洋宣布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活動現場高新濱河學校的同學們帶來國學經典誦讀節目《讀唐詩》。20多名學生對唐詩的大聲吟誦,帶領現場老師和同學一起進行一場傳統文化的「體驗之旅」。
稚嫩的童聲,絕美的詩詞佳句,飄蕩在活動會場內外,現場的師生也和他們一起「憶經典」「誦經典」,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也使得深閱讀的氣息撲面而來,久久迴蕩。
〉〉〉講座
愛看漫畫不看經典作文「假大空舊抄」
為什麼孩子不會讀和寫?
「每當孩子提筆寫媽媽,千篇一律的都是『媽媽很愛我,我生病了,媽媽送我去醫院』;寫冬天,那都是『冬天很冷,雪花飄落……』」
「當下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很多痼疾,比如寫作文,要求重視開頭結尾,點題並突出中心,堆砌好詞佳句;對於閱讀,要求先劃分段落,然後歸納中心思想……」
在啟動儀式之後,「來吧!我們一起深閱讀——2014成都中小學生閱讀系列活動」第一場「對話名作家共享深閱讀」的首場講座正式開講。知名兒童文學作家邱易東先生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為了寫作的閱讀」的主題講座。脫下帽子,頭髮斑白,雖已年過六旬,但邱易東先生見到場下的孩子,激動不已。他放棄了原本安排的座位,一個跨步,跳下了主講臺,直接走到學生中間,開始了「零距離」的講座。
中小學生寫作怪象:「假大空舊抄」
「中小學生閱讀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不只是中小學生面對的問題,也是一個全社會的問題。」邱易東說,關於閱讀,家長和孩子都應該關心。閱讀和寫作密不可分。一個寫作的怪象,常常包裹在孩子身邊——「假大空舊抄」。「每當孩子提筆寫媽媽,千篇一律的都是『媽媽很愛我,我生病了,媽媽送我去醫院』;寫冬天,那都是『冬天很冷,雪花飄落……』」
邱易東直言,當下中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存在很多痼疾,比如寫作文,主要集中在重視開頭結尾,點題並突出中心,堆砌好詞佳句;而對於閱讀,首先是把文章讀通透,劃分大體段落,歸納中心思想。在實際中,這些痼疾就導致了很多中小學生不知道該怎麼閱讀,以致寫作水平不高、寫作能力低下。
書中有「顏如玉」也有「灰太狼」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我想說,書中還有灰太狼。」他解釋道,這不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灰太狼」,而是書籍中也有「灰太狼」,有些書籍適合孩子讀,有些書籍不適合孩子讀,因此,家長和老師必須「把好關」,要注意甄別作品,不要讓一些低俗的作品,進入孩子的閱讀範圍。
「父母應該關心孩子心靈的成長,而一個人的心靈的成長,又和閱讀分不開。」邱易東說,閱讀是一面鏡子,鏡子裡的是美、醜,還是高尚、卑劣,通過讀書這面鏡子就能照出來。此外,父母自己看書的內容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身上。邱易東回憶道,曾經有一個學生給了他一大堆武俠小說看,但這個孩子為何小小年紀就寫武俠小說呢?原來,經過邱易東了解,孩子的爸爸喜歡讀武俠小說,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孩子還是應該寫自己的所見和所想。」
「當前最暢銷的書,並非都是好作品,連《紅樓夢》都排不上榜單?」邱易東認為,真正的作家,好的作品,有時容易被忽視,有些雖然不被關注的經典文學作品,還是值得去讀。
提倡「深閱讀」觸及閱讀的本質
邱易東說,現在的圖書種類繁多,而當年自己在鄉村學校教書的時候,「書籍很少,但卻有大量的時間讀書,當時很多文學作品也都讀不懂,我是硬著頭皮讀下去。讀書,是一個愉悅的享受過程。我喜歡深閱讀,深閱讀這個提法很好,很好地觸及到了閱讀的本質。」
對於學生來說,更有必要進行深閱讀,需要堅持課堂讀書。以《媽媽不要送傘來》這篇課文為例,傳統的語文老師做法是,學生先讀一遍,劃出生字,歸納中心思想這些步驟。作為《媽媽不要送傘來》的作者,邱易東認為,這篇文章並不需要歸納中心思想,孩子通過深閱讀,腦袋裡面就應該呈現畫面。
互動〈〈〈
如何閱讀?怎麼寫作?想當作家?
作家為小夥伴一一解答
「真正的閱讀一是讀書的分析、研究、比較和體會;二是閱讀者和作者的共鳴。」
「寫作的『秘訣』——多觀察、感悟,並在實踐中體會。」
「學會在自己的時空裡,觀察、把握、組合自己的形象,堅持到底,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
讀出「味道」才能深閱讀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閱讀呢?邱易東認為,閱讀需要讀出「味道」,才能深閱讀。以李白的作品為例,寫月亮寫得最多的是李白,1/3以上的作品都寫月亮,但是每一個月亮又有不一樣的味道。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但李白筆下月亮卻並不重複,因為李白感受的月亮不一樣。通過誦讀「花間一壺酒、對飲成三人」,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體驗,只有讀出對生命的感受和體驗,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邱易東認為,我們只有抓住了生活中的一個時間、空間,才能創作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作品。結合自身多年的讀書經驗,邱易東也分享了他的讀書心得。「我家裡的藏書有2萬多冊,我自己也非常喜歡深度閱讀。」邱易東認為,真正的閱讀一是讀書的分析、研究、比較和體會;二是閱讀者和作者的共鳴。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學會怎麼樣去閱讀,才能逐步解決寫作中的問題,提高寫作水平和能力。這樣,書籍也才能真正成為人類進步的階梯。
寫作需要多觀察、感悟
邱易東表示,自己十分喜歡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今天的孩子到底需要讀什麼樣的書?他借用王國維的原話——「真感情真景物者有境界」來告誡家長和老師,要用「真境界、真感情」去選書。他建議當下的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多讀包含作家真情實感的好作品。通過這些閱讀,讓孩子喜歡閱讀,培養孩子深閱讀的好習慣,讓閱讀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為一名知名作家,邱易東也傳授了寫作的「秘訣」——多觀察、感悟,並在實踐中體會。「寫作是在實踐中體會出來的。」在講座現場,他說,「現在是冬天嗎?你們堆雪人、打雪仗沒有,沒有堆雪人、打雪仗,沒有去感觸冬天,怎麼能將冬天寫好呢?這值得反思。」邊講他邊將自己的手,讓小學生觸摸,「我的手是不是涼涼的,只有摸了才有感覺,是吧?這就是寫作需要有體驗和感觸。」
學會觀察生活更要堅持寫作
在互動提問環節,有一位家長問道,孩子們該如何從自己的生活場景出發,進行重視時間、空間、形象的寫作?邱易東先生表示,孩子們在平時的閱讀中,要注意作品中的時間、空間和形象,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重視生活場景中的時間、空間和形象。也許有人認為,孩子們的生活閱歷不夠,書看得太少,因此寫不出好的作品,但是太陽亙古不變地東升西落,時間一直在流逝,它是一位偉大的創造師,只要抓住了時間,就能進行絕妙的創造。
參與講座的一位孩子說自己以後想成為一名作家,並向邱易東先生討教取經。邱易東表示,不管任何年齡段的孩子,如果想成為作家,關鍵在兩個字——堅持,從現在開始,堅持做一個所有大作家都曾做的練習——多寫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學會在自己的時空裡,觀察、把握、組合自己的形象,堅持到底,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還有孩子問,自己平時愛看漫畫,不愛讀文學作品,邱易東先生建議在閱讀文學作品時,保持形象化思維,關注時空中的形象,這樣書中的文字就能變得立體起來,讀起來也能津津有味。
〉〉〉花絮
身懷六甲的媽媽
帶女兒來感受「深閱讀」
在昨天原本只能容納100人的活動現場,來了近200名的家長和孩子,把活動現場圍得「水洩不通」,在眾多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孩子中,有一位懷孕的母親分外引人注目。這位懷孕的媽媽名叫袁春秀,是陪同自己的女兒前來參加活動的。袁女士的女兒名叫劉媛,現就讀於建設路小學,是三年級2班的學生。為了參加講座,昨天早上7點多,袁女士和女兒就起床了,洗漱完畢吃完早飯後,8點左右的時候,袁女士帶著女兒,從聖燈路一個小區出發,由於離活動地點比較近,因此她們花20分鐘走到了活動地點。這周是袁女士懷孕的第37周,下個月13號就是預產期,由於孩子的爸爸要工作,這個講座又對女兒非常有幫助,因此袁女士再辛苦也要帶著女兒參加,同時也讓肚子裡的小傢伙,提前感受一下「深閱讀」的氣息。活動期間,袁女士聽一會兒講座,就會在活動地點附近走一走,藉此來緩解長時間保持不動的不適感,就這樣挺著8個多月的孕肚堅持到了講座結束,沒有一絲的抱怨,臉上儘是陪伴女兒成長,以及迎接新生命的滿足與幸福。
5家長組團聽講
與孩子一起「深閱讀」
記者發現,在許多陪同孩子前來的家長中,有五個家長全程坐在一起,並且很專注地在聽講座,時不時還會做筆記,記錄下對自己有啟發的內容。這五位都是鹽道街小學東區學生的家長,在晚報官網上得知了這個消息,因此帶著孩子一起來參加講座。他們還成立了一個準英才父母家長沙龍,創始人趙芳芳告訴記者,自己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成都市教科所工作,對孩子教育一直比較關注。在女兒學校的一次「家長開放日」上,趙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贏得了很多家長的贊同,準英才父母家長沙龍也成立起來了。通過家長建立的QQ群,他們經常開展交流活動,也參加各種公益講座,這次一起參加講座,也是通過家長沙龍溝通的。「知道了好的閱讀方法,並能相應地提高寫作水平,讓孩子更喜歡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作為家長,也能和他們一起深閱讀,共同進步。」
〉〉〉聲音
老師:講座讓家長重視孩子的閱讀
建設路小學三年級2班的班主任龔理平老師向記者表示,這次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啟發了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能讓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培養閱讀的習慣。不過,在龔老師看來,此次活動對家長的意義更大:平時,孩子的父母大多忙於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關注孩子的閱讀,但是,閱讀對於一個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及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這次的活動,讓家長去重視孩子的閱讀,知道什麼是好的作品,為孩子挑選適宜的作品閱讀。
「我們班的整體氛圍是比較重視閱讀的,作為老師,我挑選了曹文軒的《草房子》作為集體閱讀作品,以家庭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每天回去,必須要閱讀一部分,閱讀時間至少在半小時以上。為了督促孩子,我還會用讓孩子講故事的方式,來抽查他們的閱讀情況。以此幫助他們培養閱讀的好習慣。」龔老師說。
學生:受益匪淺今後要「深閱讀」
參加完昨天的深閱讀活動後,孩子們的反響十分熱烈。建設路小學三年級2班的劉燕潔同學說,自己能見邱爺爺本人真是太高興了,邱爺爺在講座分享了他多年的讀書心得,對自己的學習幫助特別大。邱易東先生提倡形象化地去閱讀和寫作,運用這種思維捕捉到畫面感,能更好地去寫作。「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知道了該怎麼表達想法,並把這種想法寫到作文中。」
韓瑜玲同學也表示,從邱爺爺的講座中,自己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和快樂,知道該怎麼專心地去閱讀,也學會了怎麼在寫作中寫出好詞好句。「今後,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經典。」
家長:讓孩子多讀經典養成深閱讀習慣
有一位老人是陪同自己的孫女來的,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孫女快9歲了,平時愛看漫畫書,很少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這次帶她來參加活動,就是希望能提高她閱讀的興趣,讓她多讀一些如《紅樓夢》《西遊記》等這樣的經典著作。邱易東先生的講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在的小孩子很聽老師的話,如果經常在學校開展讀書類的活動,就能讓孩子們養成深閱讀的習慣。」
成都晚報記者 譚立鵬 實習生 曾凡曌 攝影 王浩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