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論壇]王偉華:文化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020-12-2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偉華做演講

&nbsp&nbsp&nbsp&nbsp荊楚網消息(記者 趙莎莎)12月15日,在全國首屆鄉賢論壇上,湖北省村鎮建設協會理事長、湖北博克景觀藝術設計工程公司董事長王偉華做了《新鄉村崛起——「四位一體」現代鄉村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實踐》的主題演講。

&nbsp&nbsp&nbsp&nbsp「中國傳統鄉村的社會結構、經濟體系、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是四位一體的。文化改變命運,只有把農村建設上升到文化振興高度上,激活鄉村內生活力,鄉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王偉華認為。

&nbsp&nbsp&nbsp&nbsp從文化角度看,梁漱溟先生說過,「中國文化的根本就是鄉村,鄉村是根本,都市是末,鄉村原來是人類的家。」中華文明幾千年不間斷的歷史也已證明,鄉村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建立在文化根底基礎之上。

&nbsp&nbsp&nbsp&nbsp從社會角度看,鄉村是以血緣、族親為圈子的社會結構,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需要由鄉賢引領,並發動群眾的力量。

&nbsp&nbsp&nbsp&nbsp從市場角度看,中國傳統文化在鄉土的存在,體現在傳統經典、民風民俗、生活方式與田園風光。而當今的城市普遍有生存壓力,存在心靈不安定、環境汙染、食品安全危機、人文教育危機等城市病。「鄉土的價值在於它是治理城市病的處方和藥方,鄉村產業的發展應該圍繞城市的精神危機展開,鄉村最大的價值是『文化的價值』。」

&nbsp&nbsp&nbsp&nbsp那麼,如何開展鄉建呢?王偉華提出首先要堅持一個理念,即堅持自治激發活力,產業創造價值,文化改變命運。在鄉建中,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自治型的社區組織建設為引領,完成以清潔衛生為抓手的宜居村莊建設;第二階段,以鄉土味的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完成以汙水治理為抓手的美麗鄉村建設;第三階段,以增值性的產業策劃為手段,完成以產業運營為抓手的小康鄉村建設。

&nbsp&nbsp&nbsp&nbsp梁漱溟先生曾提出「中國國家之新生命,必於鄉村求之。」「他告訴我們,鄉村建議的意義關乎於國家和民族,我們每一個鄉建工作者,應該具有一種情懷、責任和擔當。」王偉華表示。

相關焦點

  • 「多元力量與鄉村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側記
    11月26日下午,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2020 年會·平行論壇「連接和創新:多元力量與鄉村可持續發展」在仁和莊拉開帷幕。來自中國扶貧基金會、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上海杉樹公益基金會、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韶關市鄉村振興公益基金會、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福建青創、福建省正榮公益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及當地政府等各方代表在這裡論鄉村振興,共商社會力量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之計。
  • 鄒城唐村:鄉賢文化改善鄉村治理
    這些鄉賢群體,正成為鄉村振興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從2016年起,唐村鎮啟動「儒風唐韻」新鄉賢文明行動,各村都設立了鄉賢工作室,以鄉情和文化為紐帶,充分發揮鄉賢的作用,傳家風、轉民風、保平安、促發展、惠民生,推動鄉村治理再上臺階。
  • 浙江「鄉賢文化」與鄉村治理的採訪和思考
    鄉賢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是探尋文化血脈,張揚固有文化傳統的一種精神原動力。上虞鄉賢研究會在研究發掘和整理積累區域文史資料、搶救當地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聯絡走訪鄉賢遊子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  王志良推崇的「鄉賢文化的上虞現象」,正是紹興實施的「基層治理現代化試驗區建設」計劃所期望的。
  • [鄉賢論壇]建設美麗鄉村,做大自然的收銀臺(圖)
    荊楚網消息(記者周三春 通訊員詹學峰)12月18日至19日,第二屆鄉賢論壇開幕。在當日「智慧與鄉村對話」的分論壇上,嘉賓們各抒己見,圍繞鄉村建設分享實踐經驗。鄉村旅遊策劃師、遠方網創始人陳長春在現場講到,有的人表示做大自然的搬運工,而我覺得我們能做大自然的收銀臺。建設美麗鄉村,可以讓城裡人為星光、為綠植買單,為大自然買單。
  • 惠城蘆洲:「鄉賢講堂」開講!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上青村民,要傳承發揚老祖宗的勤勞、講大局的優良傳統,不要為一些小事過於計較眼前利益、個人得失,從而影響集體利益,甚至阻礙村裡的發展大計。「「村幹部要以身作則,埋頭實幹,做好鄉村規劃,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農業產業。同時整治好環境,引導村民樹立文明鄉風,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 鄉賢文化凝聚鄉愁 椒江聚合致富鄉賢反哺鄉村振興
    椒江鄉賢文化氛圍濃厚:老人、年輕人、小孩子在閒暇時光「泡進」鄉賢共建的「和合書院」;用先賢人物、致富帶頭人、專家學者、身邊好人、基層勞模、孝老愛親等真實事跡來引導和教誨村民;打造解決鄰裡矛盾的「老娘舅」組織,妥善化解糾紛,弘揚鄰裡和睦的傳統美德……  鄉賢致富反哺鄉村振興  提到「信質電機」(2017年更名為「長鷹信質
  • 獅子樹村「我和我的家鄉」論壇召開,百名鄉賢共話家鄉新發展
    12月19日,在成都蒲江天府農創園裡,一位位鄉賢代表敞開了「話匣子」,將心中的疑問拋向鶴山街道辦事處城鄉融合發展專班主任楊議和源素輕旅產業集團董事長李彪。當日,成都市蒲江縣鶴山街道「我和我的家鄉」2020鄉村振興論壇——獅子樹村鄉賢論鄉村活動在天府農創園舉辦,百餘名鄉賢代表齊聚一堂,為家鄉下一步如何實現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 曾家鎮:美德文化「沁潤」鄉村心靈,鄉賢文化「涵養」鄉風文明!
    美德文化「沁潤」鄉村心靈從2014年起,曾家鎮虎峰山村連續舉辦4屆以「弘揚傳統美德」為主題的農民文化周活動,通過覓跡鄉村美德故事、開展趣味運動會、評選「最美媳婦」、「和美家庭」,傳播優良家風家訓,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薪火相傳。
  • ...煩心事」有人管 長龍鎮以鄉賢文化推動鄉村德治善治
    本網訊(記者 楊棟)頌「古賢」、引「今賢」、育「新賢」,近年來,墊江縣長龍鎮充分發揮鄉賢文化在涵養文明鄉風、加強社會治理、助推鄉村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助力鄉村實現「德治 善治」。工作中,長龍鎮將新鄉賢定位為黨委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村幹部身邊的「好助手」,老百姓心裡的「公道人」,村民們學習的「好榜樣」。
  • 讓鄉賢能人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5月22日,秭歸縣「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座談會在歸州鎮白果園村召開,縣委書記盧輝參會並講話,縣領導徐本禹、廖良龍、宋俊華,白果園村新選聘支部名譽書記、產業發展顧問、文明新風使者及特邀嘉賓,各鄉鎮黨委書記,部分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歸州鎮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白果園村「兩委」幹部及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參加會議。
  • 臨海:「鄉賢+」模式助力鄉村建設
    基於鄉賢「視野」和「資源」優勢,永豐鎮明確了鄉賢以「輸入者、指導者、驅動者」的身份定位參加鄉村治理,發揮「補位、輔治」作用,構建了以「發展、民主、法治、和諧」為主要內容的鄉村善治體系,開創了「依法治村、以德治村、自我治村」的新局面。  該鎮浦葉村換屆選舉工作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本次換屆,鄉賢李達慶像以往一樣,放下手頭的生意,當起調解員,引導、調解各方矛盾,推動了選舉工作順利進行。
  • 【新鄉賢 新作為】安吉上墅鄉集鄉賢之智,凝聚鄉村發展共識
    ,以鄉賢參事會為平臺,暢通本土和在外鄉賢的溝通渠道,進一步聚鄉賢之智,凝發展共識。把本土力量納入鄉賢參事會,共商發展大事。今年來上墅鄉把老黨員、老幹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等一些本土力量納入鄉賢參事會,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廣泛性和實效性。
  • 宜城凝聚鄉賢力量 助推鄉村振興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李勤)12月20日,在宜城市南營辦事處南洲村村幹部的帶領下,該村鄉賢們集中參觀了村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聽取了鄉村振興特別是鄉村建設行動思路,大家紛紛暢所欲言,為家鄉建設建言獻策。「在外這麼多年,始終牽掛著家鄉,建設家鄉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福清:鄉賢成鄉村振興「助推器」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福清探索建立「村兩委+鄉賢促進會」基層治理模式,藉助鄉賢力量參與經濟、文化和美麗鄉村建設,這種模式是福清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大特色。春節期間,福清不少鄉賢紛紛返鄉,捐資公益事業,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  春節期間,三山鎮各村舉辦鄉賢座談會,在聯絡鄉情的同時,各村鄉賢還累計捐款1300多萬元用於各村公益事業。
  • 【鄉賢工作】富陽永昌鎮:「4+4」鄉賢工作法,助力鄉村振興
    「5+2」鄉賢組織架構、充實鄉賢「百人計劃」、建立「點對點」聯繫機制、創新「4+4」鄉賢工作法,凝聚鄉賢力量,助力家鄉發展。新鄉賢主要來源於三大領域,一是創業工作在外的優秀年輕人;二是引進企業或項目負責人,作為永昌的新鄉賢;三是聘請知名人士作為永昌鎮鄉村振興發展顧問,聘請5名高端人才作為永昌新鄉賢,拓寬「以賢引賢」渠道。
  • 鄉賢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進程中,一些在鄉村社會建設、風習教化、鄉裡公共事務中貢獻力量的鄉紳或鄉賢之士,也都被稱為「鄉賢」,由此而形成了鄉賢文化。鄉賢文化是根植於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它曾為中國社會的穩定、中華文明的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建設鄉村、改善民生、謀利桑梓等方面的群體追求和故鄉情懷。
  • 554【肥東一中•文華】第399期 張國松:讓鄉賢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引領。其中,鄉賢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一條連接故土、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是探尋文化血脈、張揚固有文化傳統的一種精神原動力。對於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積極引導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振興,特別是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 2020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專家學者共話「文化創意與可持續發展」
    本屆論壇期間,將舉辦多場平行論壇,其中,平行論壇——「守正創新 2020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在12月4日下午舉行。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圍繞「文化創意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各抒己見,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討論。本場對話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向勇主持。
  • 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和睦親善的人際關係,使這個美麗海島的小鄉村富有內涵、靈氣和生命力,為人們留住了根源,也記住了鄉愁。 凝聚振興合力,凸顯「鄉賢」文化「鄉賢」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時代動力。結合時代需要構建「鄉賢」文化,重視發揮「鄉賢」文化的示範引領作用,為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這一點明塘村基本做到了。明塘村的文體廣場是新寮鎮文體廣場示範點,也是該村打造生態宜居環境的一大亮點。文化廣場的左右兩邊各安放著一塊大石頭,分別雕刻著:「厚德載物」「博學篤志」,字體蒼勁有力,飽含著對後輩的期待。榕樹下,大理石長椅上幾位老人在拉家常。
  • 浙江臨海「鄉賢+」模式嶄露頭角 塑美麗鄉村新圖景
    中新網台州8月10日電(記者 奚金燕 實習生 孫佳琦)古城浙江臨海豐厚的歷史文化,哺育出眾多鴻儒碩彥,也孕育了深厚的鄉賢文化。近年來,臨海巧打「鄉情牌」,推行「鄉賢+」模式,引導鄉賢反哺家鄉,助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據了解,臨海市現已聘請1536名鎮村鄉賢,對接合作意向項目560個,其中回歸項目232個,預計投資達38.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