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心事」有人管 長龍鎮以鄉賢文化推動鄉村德治善治

2021-01-08 上遊新聞

本網訊(記者 楊棟)頌「古賢」、引「今賢」、育「新賢」,近年來,墊江縣長龍鎮充分發揮鄉賢文化在涵養文明鄉風、加強社會治理、助推鄉村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助力鄉村實現「德治 善治」。

工作中,長龍鎮將新鄉賢定位為黨委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村幹部身邊的「好助手」,老百姓心裡的「公道人」,村民們學習的「好榜樣」。 以「新鄉賢轉村風、用村風促民風」的工作理念,通過院壩會、微宣講、夢想課堂等活動,開展學鄉賢、用鄉賢活動;同步建設「龍田翰林廣場」、舉辦「龍田翰林大講堂」、開辦「高橋壩老周說理堂」……,致力讓崇文尚德的好傳統浸潤群眾生活、紮根群眾心中。今年以來,長龍鎮又推選出了8名奮發有為的「青年鄉賢」和30餘名品學兼優的「小鄉賢」。

「用老百姓的辦法,解老百姓的結,用身邊的事,教化身邊的人。」長龍鎮高橋社區新鄉賢老周說,經他化解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不少,不管是哪一種都需要發揮鄉賢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助力參與鄉村治理。

長龍鎮黨委書記楊瓊介紹,鄉賢的影響不是來自行政權力,而是來自與人格感召力,貼近百姓,潤物無聲,該鎮將持續挖掘鄉賢的作用優勢,促進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融合,助力鄉村實現「德治 善治」。

相關焦點

  • 調查報告|王傑等:鄉村善治可持續的路徑探索與理論啟示:來自「楓橋經驗」的思考
    其次從治理方式視角出發,探討善治路徑。新時代鄉村善治,應構建鄉村共同體、培育共生文化、發展共享經濟,持續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張小軍等,2018)。以制度嵌入、規則嵌入、行動嵌入加強法治建設(陳寒非,2019;許源源等,2019)。既吸取德治的優秀傳統經驗(喬惠波,2018),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提升德治水平(李元勳等,2019)。
  • 鄒城唐村:鄉賢文化改善鄉村治理
    這些鄉賢群體,正成為鄉村振興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從2016年起,唐村鎮啟動「儒風唐韻」新鄉賢文明行動,各村都設立了鄉賢工作室,以鄉情和文化為紐帶,充分發揮鄉賢的作用,傳家風、轉民風、保平安、促發展、惠民生,推動鄉村治理再上臺階。
  • 臨海:「鄉賢+」模式助力鄉村建設
    去年以來,臨海市深入開展「千名鄉賢幫百村活動」,以鄉情為紐帶,推行「鄉賢+」模式,引導鄉賢反哺家鄉,實現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人才回鄉,助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鄉賢+治理 開創善治新格局  臨海市永豐鎮成立於2002年,由10個鄉逐步撤併而來。建鎮時間短,鎮域面積大,地域認同感低,社情複雜,成為了制約該鎮發展的主要障礙。
  • 江蘇「1+4+1」模式推動有效治理 實現鄉村善治
    悅來鎮是海門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鎮,目前已在39個村居建立矛盾糾紛評議團,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形成「悅月評」品牌。經村民代表大會確認通過,一些老黨員、老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能人等被聘為村居評議團成員,前三季度開展公開評議39場。疫情防控期間,海門區近兩萬名志願者參與信息排查登記、卡口值守、代買服務等,解決實際問題超15萬個。
  • 以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實現鄉村善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風俗習慣等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勇於實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紮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推廣鄉村治理創新性典型案例經驗。
  •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治理的困境和對策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保障性要素和關鍵性環節。打鐵還需自身硬,鄉村振興有國家政策支持之外,更需要鄉村自身增強治理能力。因此,要走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就必須要夯實鄉村治理根基,把握好鄉村治理關鍵環節。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無鄉村善治,必無鄉村振興。
  • 以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人民時評)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實現鄉村善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風俗習慣等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勇於實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紮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推廣鄉村治理創新性典型案例經驗。
  • 浙江臨海「鄉賢+」模式嶄露頭角 塑美麗鄉村新圖景
    中新網台州8月10日電(記者 奚金燕 實習生 孫佳琦)古城浙江臨海豐厚的歷史文化,哺育出眾多鴻儒碩彥,也孕育了深厚的鄉賢文化。近年來,臨海巧打「鄉情牌」,推行「鄉賢+」模式,引導鄉賢反哺家鄉,助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據了解,臨海市現已聘請1536名鎮村鄉賢,對接合作意向項目560個,其中回歸項目232個,預計投資達38.8億元。
  • 三治融合:讓新時代臨海特色善治樣本體現「乘數效應」
    沿江鎮新興村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中,積極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一約一會、兩團十員、協管聯動」的「三治融合」機制,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新格局,成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典範,「三治」成善治,新興更振興!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面對鄉村社會多重的矛盾問題和複雜的治理生態,引入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其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的優勢是解決鄉村「治理失靈」,實現鄉村善治的治本之策。  (一)傳統鄉村治理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要求  鄉村治,天下安。開創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治理新局面是新時代對鄉村治理提出的總體要求。
  • 讓文化善治融合社會善治
    鄭莉娜9月29日,第八屆浙江孝賢頒獎典禮暨中華文化善治論壇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開幕。「浙江孝賢」是「最美浙江人」的系列活動之一,今年的「浙江孝賢」活動從「孝」文化出發,探討如何發揮孝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加強法治建設、德治建設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孝與賢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當中。
  • 看,鄉村善治中的文化力量
    重新審視和發掘根植於傳統農耕文化中的積極元素,並邀請其走進當下鄉村生活現場,對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弱化乃至消除不同階層間的隔閡,推動民眾與政府的合作,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看戲在讓農民身心得到放鬆的同時,也在形塑著鄉村社會關係。除了傳統文化活動,當代新興的群眾文化活動也在鄉村善治中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如廣場舞、鄉村春晚等。廣場舞以其魔性的方式「佔領」了中國絕大多數村莊。表面上看,廣場舞是基層群眾在公共空間中展示自己的文娛活動,他們以此為媒,建立起一種新的具有公共屬性的社會關係。進一步討論會發現,其中包含著與社會的深層互動。
  • 鄉賢文化凝聚鄉愁 椒江聚合致富鄉賢反哺鄉村振興
    椒江鄉賢文化氛圍濃厚:老人、年輕人、小孩子在閒暇時光「泡進」鄉賢共建的「和合書院」;用先賢人物、致富帶頭人、專家學者、身邊好人、基層勞模、孝老愛親等真實事跡來引導和教誨村民;打造解決鄰裡矛盾的「老娘舅」組織,妥善化解糾紛,弘揚鄰裡和睦的傳統美德……  鄉賢致富反哺鄉村振興  提到「信質電機」(2017年更名為「長鷹信質
  • 曾家鎮:美德文化「沁潤」鄉村心靈,鄉賢文化「涵養」鄉風文明!
    >曾經的曾家鎮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自2002年以來,曾家鎮借力大學城建設、綜合保稅區B區及重慶大學城科技產業園研發創新基地,推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鄉村振興的活力之路。美德文化「沁潤」鄉村心靈從2014年起,曾家鎮虎峰山村連續舉辦4屆以「弘揚傳統美德」為主題的農民文化周活動,通過覓跡鄉村美德故事、開展趣味運動會、評選「最美媳婦」、「和美家庭」,傳播優良家風家訓,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薪火相傳。
  • 浙江「鄉賢文化」與鄉村治理的採訪和思考
    鄉賢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是探尋文化血脈,張揚固有文化傳統的一種精神原動力。上虞鄉賢研究會在研究發掘和整理積累區域文史資料、搶救當地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聯絡走訪鄉賢遊子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  王志良推崇的「鄉賢文化的上虞現象」,正是紹興實施的「基層治理現代化試驗區建設」計劃所期望的。
  • 雲南曲靖跑出共治善治「加速度」
    「霑益區在社會治理上找準問題,對症下藥,圍繞『平安霑益』目標,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人民為中心,以法治為保障,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全區群眾安全感、獲得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 福州連江長龍華僑農場座談共謀鄉村振興
    福州連江長龍華僑農場座談共謀鄉村振興
  • 惠城蘆洲:「鄉賢講堂」開講!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活動採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邀請外出鄉賢回鄉開講堂,傳遞鄉風文明正能量,破解了農村群眾思想教育新難題,打通了基層理論宣講「最後一公裡」。據悉,這是蘆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今年重點打造的一項品牌系列活動。惠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慧儀,上青村鄉賢楊德勝、楊觀全,蘆洲鎮青年志願者和上青村村民代表等近60人參加了本次宣講活動。
  • 2021福建事業單位申論範文:完善治理體系 實現鄉村善治
    2021福建事業單位申論範文:完善治理體系 實現鄉村善治 事業單位考試中,寫作部分的答題技巧十分重要。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然而,在鄉村治理中還面臨治理理念滯後、治理手段陳舊、治理方式單一等諸多「中梗阻」。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要以問題導向,從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轉變治理理念,完善黨建,堅守服務人民理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是完善基層治理的根本保障。
  • 從德治法治並重傳統中汲取治理智慧
    到隋唐時期,「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的德治法治並重模式日趨成熟。古代中國的德治法治並重模式具有鮮明特徵。為政以德關乎能否服眾,一旦失德,就是有違天命,政令、刑罰就會失去正當性。德治法治並重是一種建立在共同價值取向基礎上的秩序追求,即以價值共識、道德教化、禮制規範以及一定的國家強制,實現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的善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