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法善治」的標準
要改變人民形式上有權實質上無權的悖論局面,就必須通過法治建設,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權利落到實處,保障人民的實質性權力和權利。 要把法治內化,把法治的外在約束化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否則,法治的外化與法治的內化相脫離,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
《善治成都》開欄語
近年來,成都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綜合實力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人口規模急劇膨脹、市民利益日趨多元、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也讓這座城市面臨挑戰。面對城市轉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特大城市現代治理的時代之問,成都作出了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場域發展治理一體推進的時代答卷。
-
社科評論|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三個價值維度
善治,是對良好的或理想的社會治理狀態的描述,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徵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一種新型關係。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推動我國社會治理走向「善治」,就要探索多元治理、和諧治理的新路徑,從構建和諧有效的社會秩序、激發創新治理的社會活力、培育凝聚民心的公共精神三個方面理解和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價值維度。
-
怎樣「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簡而言之
在講話中,他特別指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是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的要求。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在新時代應怎麼進一步實現良法善治呢?簡言之,良法,即符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規;善治,即優良的治理,也就是要實現我國治國理政的最佳狀態。
-
...煩心事」有人管 長龍鎮以鄉賢文化推動鄉村德治善治
本網訊(記者 楊棟)頌「古賢」、引「今賢」、育「新賢」,近年來,墊江縣長龍鎮充分發揮鄉賢文化在涵養文明鄉風、加強社會治理、助推鄉村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助力鄉村實現「德治 善治」。工作中,長龍鎮將新鄉賢定位為黨委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村幹部身邊的「好助手」,老百姓心裡的「公道人」,村民們學習的「好榜樣」。
-
2019年「人工智慧善治倡議」發布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雲從科技「AI公共應用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19年「人工智慧善治倡議」。據悉,這是國內首份人工智慧領域的善治倡議。在人工智慧熱潮中如何避免盲目,此次發布的「人工智慧善治倡議」提出: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第二,服務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目標;第三,創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會效益;第四,加強技術發展的全方位風險防治;第五,完善研發應用的全流程自我約束:應明確自身發展人工智慧的原則和底線;第六,履行社會應用的立體化社會責任;第七,深化聯盟多方的交流合作;第八,探索產教領域的多方融合
-
三治融合:讓新時代臨海特色善治樣本體現「乘數效應」
沿江鎮新興村在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中,積極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一約一會、兩團十員、協管聯動」的「三治融合」機制,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形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新格局,成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典範,「三治」成善治,新興更振興!
-
古代中國追求「良法善治」的六個面相
其實,歷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是一種「良法善治」。它的標誌性語詞,便是孟軻夫子的「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古代之「良法善治」追求,大致有六個面相:以「禮法」為良法善治之「治法」,以「中道」為良法善治之治道,以「君子」為良法善治之「治人」,以「德政」為良法善治之善政,以「鄉治」為良法善治之基礎,以「祥刑」為良法善治之利劍。這一治國方略之統稱,謂之「禮法之治」。
-
「善治」要在讓群眾「心氣順」 ——青島社會治理的一大看點
探討青島社會治理的標杆價值,一言以蔽之,就是「讓老百姓心氣順」——準確把握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的精髓,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多元化治理模式。在青島,「讓老百姓心氣順」,既是社會治理的手段,更是社會治理的目的,最終一矢雙穿地落腳為「溫情善政」與「治理良效」疊加的青島「善治」。
-
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 | 「善治」沙漠化
但我國牧區地理環境複雜,民族眾多,文化多元,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各種政策性資金投入較少,牧民依靠政策和有限資金支持轉變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生產生活方式面臨的挑戰較大,「一刀切」式的退牧還草政策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
-
在政社關係之中探尋善治之道
35年來,他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聚焦政治文化、行政改革、治理與社會組織等議題,悉心研究政社關係規律,努力為國家善治之道探求理論支撐。 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反思善治文化基礎 政治哲學是馬慶鈺學術研究的始點。
-
看,鄉村善治中的文化力量
除了傳統文化活動,當代新興的群眾文化活動也在鄉村善治中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如廣場舞、鄉村春晚等。廣場舞以其魔性的方式「佔領」了中國絕大多數村莊。表面上看,廣場舞是基層群眾在公共空間中展示自己的文娛活動,他們以此為媒,建立起一種新的具有公共屬性的社會關係。進一步討論會發現,其中包含著與社會的深層互動。
-
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目的在於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善治
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並將「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姜斯憲表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
調查報告|王傑等:鄉村善治可持續的路徑探索與理論啟示:來自「楓橋經驗」的思考
要鼓勵社會群體參與鄉村治理。新鄉賢作為新生力量,儘管實踐中尚存困境(吳蓉等,2019;王文龍,2018),但是藉助創新「經紀機制」(原超,2019),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效能逐漸顯現(胡鵬輝等,2017;劉玉堂等,2019;梅繼霞等,2019)。其次從治理方式視角出發,探討善治路徑。新時代鄉村善治,應構建鄉村共同體、培育共生文化、發展共享經濟,持續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張小軍等,2018)。
-
椒江這24個村「躋身」省級善治示範村,有你老家嗎?
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關鍵,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省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著眼全面建設「黨建統領、人民主體、三治融合、四防並舉、共建共享」的浙江特色基層治理體系,繪就了鄉村善治的壯美圖景。
-
新華社評論員:以良法推動善治
順應時代發展,回應社會關切,就要求制定好慈善法,為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規範和保障,讓慈善組織依法運行,從而更好調動全社會力量扶危濟困,推動慈善事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立法的核心在於提高立法質量。全國人大在慈善法草案起草過程中,多次召開研討會、徵求意見會,廣泛徵集各界意見,政府相關部門、學界、慈善組織等多方參與,民間參與立法積極性空前高漲。
-
以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
當前,我國農村正處於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之中,鄉村治理面臨著許多需要破解的挑戰和難題,強化實踐探索、總結成功經驗,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建立鄉村治理的應急機制,湖北宜都交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湖北保衛戰的「宜都答卷」;在浙江寧波鄞州區,點開基層公權力智管平臺
-
以基層善治增進百姓福祉
原標題:以基層善治增進百姓福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2019年AI安全應用和科學善治如何開展?人工智慧高端研討會給出答案...
中國警察網訊 12月11日,「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技術的治理創新和智慧未來」高端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對2019年人工智慧的安全應用和科學善治作出 此次研討會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應急管理部、中國警察網、中國發展網、正義網、雲從科技、北控三興、大唐移動、威特龍消防集團、奧地智慧等專家參會,針對人工智慧在社會安全、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和跨界融合展開充分研討
-
民法典中小區善治規則的解讀及法律適用
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制網、央視頻發揮各自資源優勢,6月9日--7月19日期間聯合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活動分別圍繞民法典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解讀及法律適用展開,同時兼顧大眾關注的法律問題講解,計劃講授21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