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暨第二屆「治理現代化」論壇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
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並將「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姜斯憲表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普遍性意義和特殊性要求,既要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少走彎路」,又要依據自身歷史文化、特色定位等找到適合自身的治理之路,實現「彎道超車」。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治理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豐富了目標內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關於「治理現代化」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上海市重點智庫(市委黨校)首席專家李琪教授認為,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簡稱「政府治理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與行政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新發展格局對加速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經濟治理——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第二,政治治理——要促進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第三,行政治理——要完善行政體系,提升效率和公信力;第四,社會治理——要加強基層治理和提升應急能力。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劉世軍認為,城市治理現代化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改革開放40多年來,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城市治理現代化之路。這條道路就是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法治德治相結合,自治共治智治相統一,把我們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城市治理的領導之力、主體之力、法治之力、民主之力、科學之力、人文之力,匯聚成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不竭的強大動力。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建南指出,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全面提升數字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數字中國建設將邁入提質加速的新階段。從上海政務服務和城市治理的角度來說,重點就是做好「兩張網」(「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的建設。「兩張網」的本質,就是實現從治理到善治。所謂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其整體思想是一種參與式的治理體制,核心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當代中國城市的善治理念,就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其實現方式就是數位化轉型。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兩張網」建設要加速融合,最終實現「一網善治」。
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秘書長羅峰教授認為,「治理現代化」的實現需要明晰治理的主體。在當今中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社會穩定的力量,也是規劃發展、整合社會等不可替代的治理主體。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黨的全面領導的落實與落地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執政黨通過黨組織網絡的全面鋪設,實現對社會的「全面覆蓋」,從而為實現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支撐。特別重要的是,通過「先鋒隊」的性質定位、「初心」「使命」的喚起與踐行等,破解了西方學術話語體系下的「集體行動的困境」問題,這是理解黨的全面領導有效性的具體機理。
本次會議由上海市改革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政府治理研究院主辦。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