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這些書餵大的孩子,早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2020-10-30 棒仔媽媽

一位媽媽,妥妥的學霸,是知名外企的高級經理,經公司外派來到美國,與丈夫在紐約定居,原本幸福的生活剛開始。

可是,在她懷孕28周時,因為宮內感染,女兒早產。出生不到2斤重,手臂還沒有爸爸拇指粗。由於病毒感染出生時沒有自主呼吸,身體非常虛弱,醫生甚至還暗示了媽媽,儘早去看看孩子,因為可能會是最後一面。

孩子情況一直很糟糕,左右腦分別出現最高級別的出血,醫生詢問媽媽是否選擇放棄孩子,因為即使孩子在機器的維持下,艱難的存活下來,殘疾或者智力低下的可能性非常高!

媽媽不願放棄!

於是,在專業醫生團隊的幫助下,孩子4個月腸道手術出院後,又經過嚴重的胃食管返流、上肢肌張力低下、小腦囊腫等一系列的關卡,孩子堅強,緩慢的健康成長起來。

然而,早產兒家庭,需要面對的痛苦和承擔的煎熬,非一般家庭可以想像。

為了女兒,媽媽辭去了工作。從基礎的兒科開始學習,到孩子的早期大腦發育。看了40多本早期啟蒙專業書籍,聽了100多堂紐約大學教授的腦科學課程,和女兒的認知老師進行了近1000小時的一對一實踐。全面學習如何科學養育孩子,用盡全力陪著女兒一點點成長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媽媽的堅持努力下,女兒成長得非常好。

「當年醫生說,孩子有90%的可能會在輪椅上度過一生,如今她不僅站起來,還可以獨立行走。


當年語言評估師說,她有一半以上的機會吞咽不好,而且會出現嚴重的語言發展延遲,如今她是個「小吃貨」,還是個雙語寶寶。


當年心理評估師說,她的認知行為會比同齡孩子低很多,如今她不但趕上了同齡人,而且在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還略高於平均水平。「

這位了不起的媽媽就是大J,國際融合教育專家,她創辦的「大J小D」公眾號獲得百萬父母關注。大J擅長兒童全腦啟蒙, 分享最新美式育兒理念。女兒小D的故事還曾被《紐約郵報》報導過。小D的醫生說:「小D是個奇蹟,更是希望和意志力的奇蹟」。

奇蹟的背後是媽媽大J日復一日,1000多天的堅持。每天堅持「寓教於樂」,把康復訓練和認知發展融入遊戲中,養育女兒小D。

大J曾問過紐約著名兒童腦神經科大夫,從腦神經科醫生的角度來看,怎麼樣做才能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大J整理出來有這6點:

1,多元化的良性刺激

學齡前時期是人的大腦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因而也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齡前孩子的大腦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學齡前孩子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其中77%都位於大腦皮層,這個區域是負責處理語言、數學、記憶、注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這些神經元只要受到良性的外界刺激,就像種子得到了陽光、雨露,會茁壯地成長。「

說白了多元化可以理解為孩子不要「偏科「,早期進行」全腦「啟蒙,大腦的各個區域都要開發到。比如,提供種類豐富的玩耍環境,孩子的遊戲活動可以是動靜結合,孩子可以在外跑跑跳跳,進行各項運動,在家也可以靜下來畫畫,拼圖等。

「孩子的大腦有無限可能,不要過早地讓大腦的區域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情況,更不要因為父母的偏好或局限而給孩子設限。」

2,溫柔對待

「史丹福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當孩子感到壓力和害怕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有毒物質,損害記憶力區域的腦神經。」

也就是說打罵會讓孩子大腦「受損「,孩子感到安全,放鬆,大腦發育才會更健康。

3,多和人交流,少和機器交流

很贊同一段話,「比起追逐最新的網際網路科技,我更希望孩子們能多花點時間在情感塑造上。在人生的伊始就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領會自由、上善、共情的真正含義,這將比任何技術對人一生的影響更加意義深遠。」

手機,IPAD能讓父母有了片刻的省心,但始終取代不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4,吃得好

孩子的大腦和身體一樣,成長發育都需要充足的營養,孩子吃得好的同時,也別忘了少吃高糖、高鹽等垃圾食品。

5,多鍛鍊

孩子最好每天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提高專注力,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性格,如勇氣,自信,耐心等積極的品質。

6,重視數學啟蒙

數學啟蒙中,常見的就是邏輯思維的應用。比如,通過事物之間的關聯,尋找它們的規律,推論出結果等。

多鼓勵孩子對生活中的東西進行歸類,比較、分析,比如大小、形狀、長短、顏色、方位等,這些簡單的抽象概念,有助於刺激孩子的腦部發展。

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孩子以後學習數學、計算機等其他學科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聯合國公布的7大類基礎學科,數學和邏輯學排前2位。

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通過訓練進行加強,學齡前兒童就可以開始訓練了。邏輯思維能力該如何培養?

《一玩就會的邏輯思維遊戲》遊戲書幫你輕鬆解決,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一點也不難。

這套書共有八本,分別是《嗨,色、形、數!》《哇,我的家!》《嗚,去遠方!》《喂,大自然!》《數與量》《形、色與空間》《觀察與記憶》《推理與發現》。專為3-6歲孩子設計,8冊遊戲書,96個遊戲,1套獨創遊戲創作板。

玩法新穎有趣,題目豐富、內容全面,包含:點數、集合比較、序數、等量代換和置換、測量、對應圖形、對應顏色、比較大小、鏡像、對稱、三維形狀識別和組合、分辨方位、空間關係、運動方向、時間概念、三山試驗、記憶位置、形狀分類、按功用分類、找規律、分類與歸納、整體與局部、發散思維……

培養孩子逆向思維

培養孩子觀察、專注力

培養孩子分類、歸納能力

培養孩子抽象思維

市面邏輯思維的書,幾乎都是關於數理邏輯和數學思維的。比如,對應數量、對應顏色、對應圖形等。而這套全新的《一玩就會的邏輯思維遊戲》呢,不僅有數理邏輯,還有普通邏輯。

什麼是數理邏輯?

數理邏輯是數學和科學學習的基礎,以及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論。請看書中題目:

【加減運算】

【量的比較】

什麼是普通邏輯?

普通邏輯是幫助我們學會運用已有知識進行邏輯推理,獲得新知識。是提高作文、演講、思考、溝通等能力的基本方法論。請看書中題目:

【整體與局部】

【推理】

數理邏輯+普通邏輯,才能更科學的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這套書共8本,原件99元,頭條活動價,現在只需要49.9元,帶孩子玩一次遊樂場的價格,就能輕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更加聰明,更加優秀。

有需要的家長,點擊以下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坦言:被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這句話也正是宣布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那麼大語文都代表著什麼呢? 為什麼古詩文會突然得到重視,溫儒敏教授對此表示古詩文是學好大語文的關鍵所在,被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 從小用這類書「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這套書延續了他一如既往通俗易懂的風格,凝注了其20多年研讀精華,能夠讓孩子讀起來真正的融入書中。這套書共分為4冊,貫穿了中國「唐、宋、明、清」4個朝代,熟知這4個朝代的歷史,對於孩子學習語文和歷史都會起到一個很好的助推作用。
  • 溫儒敏:用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語文時代來了我國原先的傳統語文更加注重的是孩子的成績,但是改革之後的語文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孩子文學修養的要求。針對於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來一個全面性的提升。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了語文的涉獵範疇,其中包括了歷史、文學、詩詞、歌賦、藝術等等各種領域。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現在的幼兒教育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家長們從小要求自家的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皆全。能拿高分,能書善畫。每個周末逼得孩子們奔波於各個培訓班,生怕落了一點點功課。每個家庭卯足全力,都要贏在起跑線上。你家孩子英語詞彙量3000個,那我家的孩子英語詞彙量就要5000個。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首先可以去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切的學習都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就都會變成空談。所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從小培養孩子對運動的熱愛,對於孩子今後的學習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 用歷史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高考起跑線
    一個從小用歷史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高考起跑線上!這套書厚厚四大本,以全景圖的模式展現唐、宋、明、清四個朝代從興至衰的浩蕩歷史進程,剖析四朝興亡背後的原因。於小細節處探真相,在大歷史中讀人心,洞見歷史深處複雜的人性,這些也是孩子歷史考試的重點部分。
  •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時代,當前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而知識和技能在競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兒童從進入幼兒園開始有目的的系統學習,但是在這些繁雜的學習內容中,哪些是比較重要的呢?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取得學業的成功呢?1. 身體與健康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
  • 學習藝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剛需,學畫畫的孩子早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3歲學員作品學習藝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剛需,從小學畫畫的孩子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如果說以前孩子學習藝術是培養一項特長,而現在則變成了一種剛需。孩子學畫畫的好處有很多,可以讓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鍊。創造力:畫畫本身就是創造的過程,從小畫畫的孩子長大後創造能力更強。這些能力不能讓孩子在各方面優於同齡人,更能讓孩子幸福感更高。
  • 從小用這類書「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8歲+孩子適讀
    這套書延續了他一如既往通俗易懂的風格,凝注了其20多年研讀精華,能夠讓孩子讀起來真正的融入書中。同時,書中通過新意的選題角度,將整個社會風貌的演變呈現在孩子面前,帶給孩子一些教科書上沒有展現的歷史知識。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你真的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在中國家長群體中很盛行的說法,由此也引發了街頭巷尾各種學前班、興趣班、神童課、小天才培訓等等的大行其道。
  • 如何真正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國家長對孩子的早教問題越來越重視,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眾人中的佼佼者,因此關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可謂是在每位父母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生長。那麼,如何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自己的孩子能能成為優秀的人才呢?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培養這些是關鍵
    但說句大實話,能讓人賺錢的「斜槓」,它其實已經是具有一定水平的「斜槓「了,不是你隨隨便便就能學會的。學會一項能力需要多久?學以獲利又需要多久?拉德威爾《異類》的一萬小時定律,能給你一些啟發。大人已經」廢了「,但我們卻不能坑了孩子。
  • 贏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讓孩子不堪重負的一句話,應該嗎
    「贏在起跑線上」「笨鳥先飛」等古俗語,讓現在的父母們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只是一個口號,變成了每天都要掛在嘴上的行為準則,這句口號也確實讓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從小就奮戰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導致孩子們從記事起,不是在上幼兒園就是上興趣班。
  • 被這些書餵大的孩子,早已贏在格局上,7-14歲必讀.
    我認為:藉助一些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的閱讀中,培養大語文能力,同時感悟成長的智慧。早前的時候,這套樹立孩子人生價值觀的《奇想文庫》系列第一輯,當時也獲得很多媽媽們的喜愛。正是這些真實的故事存在,才讓這套書更耐讀、更接地氣,更擊中人心,也更正面的引導孩子。⊙比如《格蒂的超級大任務》就是關於一本自律,心靈成長之書。在這個故事裡,小女孩格蒂用自己的行動,完美地為孩子做了詮釋,堪稱楷模和表率。故事中格蒂,她要成為全班、全校、全世界,乃至全宇宙最優秀的五年級學生!只為了媽媽因為她的優秀不再離開。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爸,罵我請用古詩詞」,被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這個小女孩被爸爸批評了,但是受批評的時候小女孩對爸爸只會「嗷嗷叫」的教育方式很不滿,便反過來「教育」家長該怎麼教育孩子。「你看是不是有很多家長的小孩也和我一樣,很調皮但是很聰明?他們的父母是不是也像你一樣打孩子然後罵孩子,他們的孩子怎麼樣了?是不是變笨了?被罵笨了?」
  • 自學,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網課。時間一長,他忽然開始說起了一個詞語「無聊」,這個現象讓我思考,讓他做什麼他才不無聊呢?後來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小視頻,教畫狗的。要想學畫,觀察力很重要,你得仔細去看種種細節,明暗、角度、輕重……只有把這些工作做到位,你才可能畫得像。普通家長注重的可能是畫得像不像,他們在乎的是結果;而我注重的是怎麼才畫得像,我注重的是過程。我這樣寫不是要強調我比別人強,我只是從孩子的收穫來看問題,我在乎的是孩子的觀察能力。一個能夠觀察細節的人,我認為是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因為他能見人所未見,察人所未察。
  • 常閱讀這些經典的孩子,早就贏在了人生起跑線上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觸:給孩子們買書並不難,難的是給他們挑一本書。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孩子花費時間去閱讀,家長只有從質量參差不齊的書中,挑選出最適合孩子的,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和益處。而經常閱讀經典的孩子,人生格局已經從小開始培養,自然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