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計劃書中, 我們會通過分析競爭對手來向投資人展示自己的競爭優勢和機會,明確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幫助制定自己的商業戰略。
那麼,競爭分析應該怎麼做呢?我們給你支3招:
1、組合矩陣分析
組合矩陣分析的基本目的是讓企業了解所有業務活動,各業務之間的關係,並幫助企業決定投資於哪些業務,哪種業務屬於現金流型,而哪些業務需要出售,哪些需要關閉。
利用組合矩陣分析法進行競爭對手分析的作用之一就是,確定每個競爭對手在矩陣圖中的位置,並與本企業的位置加以比較,以發現哪些競爭對手在全國或全球競爭中處在優勢的地位。
特別是當本企業正在尋求國際擴張機會和優勢地位時,而行業中的競爭者並沒有真正取得全球化地位,相互之間也不太了解,並且還未在市場上相遇時,用這種方法作分析競爭對手是非常有益的。
2、價值鏈分析
要診斷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需要確定它在特定行業競爭中的價值鏈。
價值鏈產生於企業中各自獨立運作的業務活動之中,如產品的設計、生產、市場營銷、送貨和支持活動。所有這些經營活動都會對企業產生相應的成本,為相互的差異建立基礎。
一個企業應該有五種工作範疇,即內部物流、生產運作、外部物流、市場開發、銷售、服務。這五方面的工作,無論哪一個,都有很大的潛力為顧客提供各自的價值,並幫助企業建立競爭優勢。
做競爭對手分析時,深入理解競爭對手的價值鏈,是企業制定競爭戰略的一個有益和有效的方法。
3、標杆法
標杆法經常用於競爭對手分析中的經營業績標準的評價。標杆法是察看一個企業取得比另一個企業更好的績效時所採用的流程,和將彼此的績效進行比較的方法。標杆法包括如下6要素:
● 確定標杆的內容是什麼;
● 確定把誰作為標杆;
● 對本企業關心的方面做研究;
● 對作為標杆對象的企業的相關方面做研究;
● 把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 制定自身企業的改進方案。
標杆法的應用主要側重於企業運作流程層面,主要是將本企業儘可能多的業績指標與競爭對手的業績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標杆法是企業培養競爭優勢的有效方法之一,也能用於企業內部流程各環節的業績對比和評估。
以上,就是商業計劃書中競爭分析的3個方法,也是3個不同的分析角度,不同的角度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我們在實際書寫中,可以根據自己想要達到的結果,來選擇不同的方法,或者三者結合來用。
我們能為您做什麼?
編寫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節能報告;
安評報告;環評報告;
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評估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商業計劃書;
工程預結決算、工程審計、投標預算;
房產/地產/財產評估;
建築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