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區「三券一員」 破解就業難

2021-01-15 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陳瑋 高新區(濱江)報導組 餘小平)日前,記者從濱江區政情通報會上獲悉,今年1-6月,該區新增就業崗位6846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1.3%;幫助失土失業人員實現就業4049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2 .5%;培訓失土失業人員3714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3.8%,全區已基本消除「零就業家庭」。

  失土失業人員就業難,一直是擺在許多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然而,高新區(濱江)卻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就接近或超額完成了全年各項就業工作指標,這不能不說令人驚嘆。在談及破解就業難的「秘籍」時,該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步順告訴記者,「這主要得益於我們多年來推行的『就業貨幣』制度。即通過發放職業介紹券、技能培訓券、用工補貼券,組織就業幫扶員隊伍的方式,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促進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合作,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就業機制。」

  職業介紹券 讓每個人都成為就業幫扶員

  在高新區(濱江),每一位失土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證時,同時還會領到三張「就業貨幣」——職業介紹券、技能培訓券、用工補貼券。其中,職業介紹券的發放始於2003年。失土失業人員每年每人一張,面值80元。任何機構和個人,只要幫助失土失業人員尋找到就業機會並籤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就可以憑失土失業人員支付的職業介紹券,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領取80元職業介紹獎勵費。

  介紹券的發放調動了社會中介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又從就業困難人員中聘請專人擔任「就業幫扶員」。這些人一方面負責宣傳就業再就業政策,收集空崗信息,為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用工信息;一方面聯繫社區(村)勞動保障室,了解失土失業人員的求職需求,幫助推薦就業。他們不拿工資,只享受職業介紹獎勵費。每成功介紹一人,便可通過失土失業人員手中的職業介紹券兌現獎勵費。據悉,近幾年來,「就業幫扶員」共幫助1200餘名失地農民、下崗工人、家村富餘勞動力重新上崗。其中,曹水鈿師傅自2004年加入「就業幫扶員」隊伍以來,共幫助300多位持有「職業介紹券」的失土失業人員重新上崗。

  為了擴大政策受益面,從2006年1月起,濱江區對職業介紹券進行進一步調整:每成功推薦一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給予120元的補貼,其他失業人員給予50元的補貼。

  技能培訓券 由「要我培訓」變成「我要培訓」

  文化水平低、沒有專業技術及技能,是失土失業人員就業難的主要問題。許多地方的政府為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出臺政策開設免費培訓,結果卻是門庭冷落。如何使失土失業人員變「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高新區(濱江)推出了「技能培訓券」。失土失業人員,凡經過培訓並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浙江省職業技能培訓結業證書》的,就可兌現手中的「技能培訓券」。

  「價值300元的技能培訓券領到手,政府的扶持政策不用解釋,我也明白了大半。如果不用,就是浪費錢。」一位首批使用技能培訓券的人這樣告訴記者。2006年,高新區(濱江)進一步提升了技能培訓券面值,並增加了培訓次數。即同一年度內參加不同工種或不同等次技能培訓分別給予補貼。參加初級工培訓取得相應培訓證書的,給予500元補貼,參加中級、高級工和技師培訓費用在3000元以內的,按實給予補貼,參加濱江區緊缺工種培訓的,給予全額補貼。對參加各類培訓後,在半年內實現就業的,再給予培訓補貼的50%作為實現就業獎勵。

  就業工作和扶持政策的貨幣化,調動了失土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同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又積極建立政府主導、校企參與的三方合作技能培養機制,通過「用人單位下單、培訓學校接單、政府機構埋單」的免費培訓方式,利用全社會的培訓資源共同推進「技術工人行動」。截至目前,高新區(濱江)已與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院校,及杭州大和熱磁電子有限公司等10家用人單位合作,建立了培訓、實訓和就業基地,提高了失土失業人員的培訓層次和就業率。

  「硬碰硬」的資金扶持和針對緊缺工種的培訓課程,扭轉了老百姓對技能培訓的觀念,越來越多的失土失業人員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課程,主動兌現手中「技能培訓券」,提升技能。據統計,幾年來高新區(濱江)已累計發放技能培訓券25500餘張,舉辦數控技術、高配電工、中式烹飪等技能培訓班301期,SYB創業培訓18期,累計培訓人員20266人。

  用工補貼券 獎在企業惠在失土失業人員

  企業用工追求高學歷,是失土失業人員就業難的一個因素。為鼓勵企業調整招聘「眼光」,支持失土失業人員再就業,高新區(濱江)政府還發放了「用工補貼券」,對錄用區內失土失業人員的企業進行補貼。

  據了解,自2003年起,濱江區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經錄用備案,籤訂勞動合同並參加社會保險滿一年的,給予用人單位每人每年4000元的用工補貼,如第二年起繼續聘用的,每滿一年給予用工補貼每人每年5000元,其中對招用女45周歲及以上、男55周歲及以上,第一年給予用工補貼每人每年5000元,續用的,從第二年起,用工補貼每人每年增加600元。2006年1月起,該區再次擴大用工補貼享受範圍,即用人單位招用城鎮失業人員的,第一年給予用工補貼每人每年1500元,續用的,從第二年起,給予用工補貼每人每年2000元;招用農村富餘勞動力,第一年給予用工補貼每人每年1200元,續用的,從第二年起,給予用工補貼每人每年1500元。

  高新區(濱江)政府已連續三年對46家招用本區失土失業人員數量大、為就業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區內企業給予獎勵,總額達520萬元。用工補貼券獎在企業,惠及的卻是廣大失土失業人員。據悉,幾年來該區區內企業招用本地失土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共計4125人,其中穩定就業率達85%。

相關焦點

  • 泰州養老服務「三張券」破解困難失能老人照護難
    泰州養老服務「三張券」破解困難失能老人照護難 發布日期:2018-04-04 17:27 來源:泰州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為解決泰州市區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照護問題根據人員類別和能力等級狀況,領取養老服務「三張券」的經濟困難失能老人可以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家庭養老三種方式中選擇需要的服務。領取「機構託養券」的老人,就近入住區民政部門確定的集中供養失能老人的託養機構,託養機構提供包括醫療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在內的養老服務。
  • 三倍券 太難搞
    蔡英文21日到新竹市花三倍券,買了美式拼盤、泰式料理等。(陳育賢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倍券正式上路一周,問題陸續浮現,最令商家頭痛的是市面上可能已經有假券流通,而且因為當初的防偽設計不統一,讓業者莫衷一是,非常擔心拿到偽券會造成權益受損。
  • 大學生就業難需破解「有業不就」
    【論教】 大學生就業難中存在「有業不就」現象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用人單位招聘帶來衝擊,也打亂了畢業生求職和就業的節奏。單從數字上看,2020屆高校畢業生面對的崗位需求還是可以保障的,可以說絕大部分畢業生並不缺少就業機會。然而現實中還是有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時仍未落實就業,處於待就業狀態。由此,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除了繼續擴大崗位供給,給予學生更多崗位選擇之外,還需要特別關注「有業不就」的問題,探究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就業難」。
  • 濱江區政府板塊:熟了
    這是2001年7月13日本報對濱江區土地拍賣的報導。  這三塊地就是後來的江南豪園和錢塘春曉,正對著濱江區區政府,它們目前的市場售價已超過2萬元/平方米。這也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濱江區出讓的唯一一塊非工業土地。這塊位於西興的地,離濱江區政府尚有幾公裡之遠。  10年時間,濱江區的地價漲了好幾倍。尤其是濱江區政府一帶,由於集中了該區優質的配套,成為炙手可熱之地。
  • 泰州市區養老服務「三張券」下月發放
    此次面向泰州市區(包括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和醫藥高新區)符合條件的老人發放養老服務「三張券」,旨在全力破解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的照護難問題。  泰州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說,養老服務「三張券」是為解決市區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照護問題而專門定製的政府購買服務的憑證,分為「機構託養券」「社區照護券」和「鄰裡互助券」三種。
  • 破解大學生就業難!濱海新區出實招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就業形勢相對嚴峻,「高校畢業生保就業」任務艱巨。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新區拿出了實招。通過成立新區人力資源服務聯盟、聯合20餘所高校舉辦校園雙選會、鼓勵企業招用大學生、加大事業單位對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力度、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吸納就業、提供專項就業困難幫扶等多項舉措,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截至目前,線上線下招聘提供崗位2萬餘個,在新區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達到4536人。
  • 濟南市濟陽區發布用工崗位4000餘個,破解招工就業「兩大難」
    2月10日下午,家住濟南市濟陽區曲堤鎮溫店村的溫明波收到了山東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2月11日體檢、12日上班的通知,他高興地對記者說:「俺能夠在疫情期間找到工作,多虧了咱的政府牽線搭橋,外地去不了了,家門口就業是最好的選擇。」
  • 大學生就業遭遇最難一年,破解需從五個角度發力,鼓勵創業行不通
    年年都能聽到最難就業季,不過2020年要明顯更難,但是與之後數年相比,也許還不是最難。2020年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再次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加上各類回國的留學生近60萬,兩項合計就高達934萬人。就業難,源自擴招。當年的大學畢業生可以視為精英,而今天卻因太多淪為普通,一些單位招聘更是直接設定985、211院校的門檻。就業難,就在於經濟增長沒有能力全面消化擴招後的大學生,沒有創造出相應的崗位和滿意的福利待遇。
  • 漏洞難補! 「振興三倍券」被網友酸「三振券」
    振興三倍券終於要上市了,但漏洞百出,被網友戲稱「三振券」,與馬英九時期消費券最大不同,是納入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臺灣Pay、街口、LINE Pay等)與信用卡,倉促上路,仍有3大漏洞未能解決。
  • 濱江區圖書館請來院士做講座
    上周六杭州有家長就帶2歲奶娃去杭圖科技分館暨濱江區圖書館聽了郭光燦院士的量子奇異特性與量子信息技術課。  郭光燦院士是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開創者、奠基人,提出的「量子避錯編碼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是全球量子科學界的「大牛」。這樣的「大牛」,到一家區級圖書館做一堂科普講座,尚屬生平第一次。
  • 「黔十條」,硬核破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
    就業創業深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如何破解?3月17日,貴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措施》,提出了切實解決這一難題的具體對策和路徑。剛一發布,立即引發關注,被網友贊為「硬核黔十條」。「黔十條」為何硬核?
  • 【網連世界】疫情籠罩畢業季 各國如何破解「就業難」
    今年各國的畢業季註定不平凡:疫情阻礙返校畢業,而經濟下行和疫情的雙重影響更使就業「雪上加霜」。為破解就業困局,各國政府、企業紛紛出臺舉措為畢業生排除萬難,保就業,穩就業。高校也通過「雲」畢業的方式舉辦典禮,讓青春不留遺憾。
  • 濱江區剛需族的選房糾結症 如何破解?
    | PART 2 |200萬內,濱江剛需的選擇邏輯濱江區200萬預算剛需選擇點狀分布在杭州全城各地,距離濱江核心路程存在過遠的缺陷,那麼濱江區門檻剛需選擇應更加偏向具有良好交通優勢的板塊與樓盤,如7號線直達的大江東核心區及6號線延伸段的富陽銀湖一帶
  • 多措並舉,這個鎮讓「歸雁」就業不再難
    為吸引南翔大學生回鄉就業破解南翔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南翔鎮在前期走訪調研的基礎上,通過促進大學生在家門口就業的「雁歸」等行動,為大學生就業保駕護航。>日前,滬上最大的城市綜合體南翔印象城MEGA開業,提供了超過5000個崗位,成為南翔鎮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 郴州中院:「三統一」執行管理模式助力破解執行難
    郴州中院:「三統一」執行管理模式助力破解執行難 2020-07-24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 代表委員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
    代表委員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支招  874萬就業大軍如何突圍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中,「就業」一直是熱門話題。今年,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74萬,同比增長40萬。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就業形勢雪上加霜。最近,如何讓大學生順利找到工作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 就業難須破錯位的就業觀
    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智聯招聘相關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眼下,2020屆畢業季已經過去,2021屆秋招又將到來。《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
  • 聚焦「就業難」與「用工難」並存難題,常州新橋鎮有了「連心橋19...
    揚子晚報網4月24日訊(通訊員 黃霏 記者 馬奔)4月23日,常州市新北區新橋鎮「連心橋19:00議事廳」第一次議事活動順利開展,新橋鎮政協工委、黨政領導、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當前「就業難」與「用工難」並存的結構性難題集思廣益,協商討論,積極尋找破解難題的方法。
  • 三倍券(一周熱詞)
    三倍券,是民進黨當局為了紓困經濟、刺激消費推出的代金券。顧名思義,即臺灣民眾支付1000元(新臺幣,下同)現金,可以換3000元的代金券。商家收到三倍券後,可以兌換現金。
  • 不倫不類的「振興三倍券」
    圖源:Facebook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2日得意洋洋地召開「三倍券」記者會,自吹自擂「好領、好用、好刺激、最溫暖」,叫人啼笑皆非。振興券7月15日才會上路,許多商家、攤商早已撐不下去,等7月中再倒一片,三倍券恐怕沒那麼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