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起訴侵權,OPPO稱反對以訴訟為工具不合理磋商

2020-12-1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一鳴)3月10日,針對夏普提起的智慧型手機通訊技術相關專利侵權損害訴訟一事,OPPO回應觀察者網稱,該公司反對不當高價、以訴訟作為工具等不合理磋商行為,不排除通過法律手段捍衛自身利益的權利。

OPPO強調,其尊重和保護自身以及第三方的智慧財產權,多年來,已與高通、諾基亞、愛立信等業界頭部廠商締結了深度的智慧財產權合作協議。

OPPO還表示,自身一向注重智慧財產權積累,截至2020年2月29日,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43000件,授權數量超過16000件,發明專利數量中國企業排名第三。

此前,夏普公司稱已經於3月6日在慕尼黑一區法院和曼海姆區法院正式對OPPO提起專利侵權損害訴訟;夏普還於3月6日和9日在東京地方法院對OPPO日本公司(位於日本東京)提起了專利侵權損害訴訟。

夏普聲稱,OPPO和OPPO日本公司侵犯了其智慧型手機通訊技術相關的WLAN專利。

實際上,今年1月就有外媒報導,夏普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針對OPPO日本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並提交了一份要求法院針對OPPO日本公司發布臨時禁制令的請願書。

隨後今年2月,OPPO對夏普提起兩起訴訟。

一是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夏普違反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談判中的「公平、合理、無歧視」義務;二是向日本東京法院起訴夏普侵權閃充技術相關專利。

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布的5G專利報告顯示,夏普在5G專利申請方面的排名為世界第9位,而OPPO為第十一位,雙方的5G專利在同一水平。

在日本市場,夏普手機仍佔有一席之地,根據IDC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4-6月)日本手機市場出貨量報告(包括傳統手機),報告顯示,在日本出貨的707.3萬臺手機中(包含傳統手機),蘋果iPhone排名第一份額高達37.1%,夏普排名第二,市場份額15.5%;三星第三,份額9.5%。

(編輯:尹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家屬起訴醫院5年前侵權 超過訴訟時效被駁
    原告老李和老劉訴稱,其女兒小劉於2013年3月因左肝膽細胞病變前往被告醫院治療。因被告醫院的診療行為嚴重違反常規,導致小劉死亡,被告醫院應當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被告醫院辯稱,不同意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 三安光電起訴華燦光電侵權 LED兩巨頭從價格戰打到專利戰
    9月21日,有媒體披露,三安光電起訴華燦光電專利侵權一案,已被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儘管兩家上市公司至今都沒有公告,但訴訟仍引起了市場各方的廣泛關注。「經公司初步分析,華燦光電生產的相關產品不存在侵犯三安光電所擁有相關專利的情形。」
  • 深圳中院就OPPO訴夏普案作出裁定:首次確認對標準必要專利全球許可...
    FRAND聲明、未經充分協商單方面發起訴訟突襲、以侵權訴訟禁令為威脅逼迫原告接受其單方面制定的許可條件、過高定價等行為,原告保留在訴訟過程中針對兩被告其他FRAND義務或者誠信原則的行為進行追訴的權利;二、請求人民法院就被告夏普株式會社擁有並有權作出許可WiFi標準相關標準必要專利、3G標準相關標準必要專利以及4G標準相關標準必要專利在全球範圍內針對原告的智能終端產品的許可條件作出判決,包括但不限於許可使用費率
  • 淺析專利侵權訴訟時效
    該判決書中具體記載如下: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若被控侵權行為處於持續狀態,專利權人起訴被控侵權人行為構成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並不受二年訴訟時效的限制;只在計算賠償數額時適用「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的規則。 也就是說,專利權人知道或應該知道,超過兩年沒有起訴的,並不一定導致超過訴訟時效,但一定會導致計算賠償數額時從起訴之日向前推算二年。
  • 夏普怒告康寧私通中企!糾紛背後有何秘密?
    最典型的「互毆」發生在2008—2009年,2008年3月,夏普在美國起訴三星侵犯其四項專利,經過21個月的庭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於上月裁定夏普勝訴。三星展開「反攻」,並於2009年12月3日,正式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了對夏普公司的起訴,指控後者侵犯其液晶顯示器設備相關專利權。
  • 疑案探析|淺析商標侵權糾紛中訴訟時效的認定
    浩宏公司曾以侵害商標權糾紛為由以則義五金店為被告,於2018年12月4日向法院提起訴訟,後撤回起訴,又於2019年9月10日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則義五金店停止侵權並賠償。則義五金店答辯認為該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浩宏公司申請公證的行為表明其在當時便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則義五金店存在涉案侵權行為。
  • LED晶片兩大龍頭「打起來」了 三安光電起訴華燦光電專利侵權
    根據媒體報導,三安光電起訴華燦光電專利侵權一案的最新進展是,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出具了受理通知書顯示:「經審查,符合法理條件。」9月3日,三安光電對華燦光電及其下屬公司提起兩起專利侵權訴訟。三安光電要求華燦光電立刻停止製造、許諾銷售和銷售侵犯上述專利的應用包括電視背光、消費顯示背光、車載顯示背光、顯示和照明領域的LED晶片,銷毀全部用於生產侵權產品的設備以及相關模具,並賠償三安光電經濟損失共8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件專利其實並非三安光電原創,其原始申請人是夏普公司。
  • 夏普指控康寧將10代線產玻璃基板出售給疑似中國企業
    夏普和日本康寧自從2009年就一直合作,11年的合作夥伴,卻要對簿公堂,可見這個問題一定不是剛發生的,而是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應該是雙方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最後難以達成一致,才不得已進行起訴。由此猜測,日本康寧已經連續幾個月將日本產的玻璃基板售往中國(假如夏普的指控屬實)。 液晶顯示用玻璃基板尺寸大、厚度薄、精度高、較脆弱、潔淨程度要求高,遠途運輸肯定是不得已而為之。
  • 初創公司起訴杭州巨星專利侵權
    初創公司起訴杭州巨星專利侵權 2020-05-29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傳音控股證實被華為起訴索賠2000萬,稱可採取措施消除訴訟案件影響
    傳音控股10月8日公告,公司在9月29日收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關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公司」)起訴公司及子公司深圳傳音製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泰衡諾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埃富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智訊拓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傳音科技有限公司的《民事起訴狀》等相關材料,訴訟案件在9月23日立案,目前尚未開庭審理。
  • 商標侵權賠償的訴訟時效?商標侵權訴訟費由誰來承擔?
    如有涉及商標侵權情況,那麼商標侵權賠償的訴訟時效?商標侵權訴訟費由誰來承擔?下文由河南煥廷律師整理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商標侵權賠償的訴訟時效商標侵權賠償的訴訟時效商標侵權的訴訟時效,是商標侵權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合法權利的法定期限。商標侵權的原告起訴必須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進行。1、商標侵權的訴訟時效—兩年。
  • 小小噴槍「噴出」判賠300萬元商標侵權訴訟
    然而,就是這個小小的設備引發了一起高達300萬元判賠額的商標侵權訴訟。欲知案件詳情,請往下讀。 在汽車維修市場,噴漆槍(即噴槍)是必不可少的設備。然而,就是這個小小的設備引發了一起高達300萬元判賠額的商標侵權訴訟。
  • ...以合同之訴起訴被駁回後 又以侵權之訴起訴是否構成重複起訴
    【以案說法】以合同之訴起訴被駁回後 又以侵權之訴起訴是否構成重複起訴 2020-07-08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與《WH報》名譽侵權訴訟實錄
    《新WH報》和記者盧H應該承擔侵權責任。《新WH報》和盧H故意違規報導司法機關沒有結論的案件,利用輿論工具幹擾司法機關工作,是故意對恆泰公司及其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名譽損害,違反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有關規定,其侵權行為是故意的。
  • 法律顧問服務之代理商標侵權訴訟
    作為商標侵權訴訟的代理方,可著重從證據收集、起訴書製作和訴前禁令三個角度完善訴訟服務,最大限度地保障己方當事人的利益。一、代理商標侵權訴訟之證據收集商標侵權的證據主要可通過公證購買和行政投訴兩種方式進行收集。首先,就公證購買而言,需銘記「先摸底,後取證」的原則,且摸底和取證需採不同的生面孔,以防店家起疑。
  • 河圖創意 | 圖片侵權訴訟時效
    在我國,圖片侵權作為一般的侵權行為,應適用於一般訴訟時效,具體訴訟時效需根據侵權行為的發生時間來判定。這是因為我國的《民法總則》做過更改,如果說,侵權行為發生在2017年10月之前,根據當時的《民法總則》的規定,圖片侵權訴訟時效為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起,2年內都在訴訟有效期內。如果侵權發生在2017年10月之後,則適用《民法總則》中規定的3年訴訟時效,起算日期為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開始。
  • 駁回起訴與駁回訴訟請求
    只要當事人提供的有關材料,表面上能反映出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係,人民法院即應受理,而不宜把立案的門檻定得過高,無形中剝奪當事人的訴權,所以立案時所掌握的「本案」的含義,應當明確為:訴稱事實,而不是經訴訟程序所確認的案件事實。所謂「有直接利害關係」是指原告在其訴稱事實所反映的民事法律關係中享有權利或負有義務,反之,則不具有原告資格。
  • 商標被侵權,先別急著起訴
    後來王女士一查,南京的這家&34;皮包店並沒有註冊過商標,於是覺得他們侵犯了自己的商標權益,連忙找到我們,希望能通過訴訟手段維護權益。3、 商標侵權,需要有實際損失產生不僅是商標,在所有侵權案件中,都需要證明有實際的損失發生,否則並不構成侵權。在商標案件中,許多商家或許忿忿不平,覺得自己的創意被盜了,但實際上或許兩家銷售的產品完全不同,壓根沒有任何影響,既沒有搶市場,也不會造成混淆,更沒有營業額減損,此時就難以認定其構成侵權。所以只有確實因商標類似造成了損失發生,才有可能構成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