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莊曉丹
2015-06-18 08:49 來源:澎湃新聞
當幼兒園搬進了老人院,會有什麼奇妙的故事發生嗎?
據ABC新聞報導,
在位於美國西西雅圖的一間老人院裡,有一個隔代學習中心(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Center)。每周有5天的時間,孩子們和住在這裡的老人們一起進行著各種活動,比如一起跳舞、畫畫,一起吃午飯,一起講故事或者就只是看望這些老人。這裡的故事被西雅圖大學的兼職教授埃文·布裡格斯(Evan Briggs)在2012-2013學年裡拍成了一部名為「現在完成時」(Present Perfect)的電影。這部電影從資金的籌備到拍攝都由她一人完成。目前,她為了完成這部影片的剪輯,在在線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發起了一項眾籌項目,目標是在15天內籌得5萬美元。
布裡格斯認為,住在這裡的老人們因為孩子們的出現而完全改變了。「在孩子們來之前,有時候這裡看上去只有一半的人是『活著的』,有時候看上去都在睡覺。一幅沉悶的場景。只要孩子們來了,無論是他們在這裡畫畫、跳舞、為流浪漢做三明治或做其他什麼事情,這裡的老人就『活了過來』。」
布裡格斯說,孩子們面對這一切泰然自若。
她談起了她電影預告片裡的一幕,當一個名叫馬克斯(Max)的小男孩遇到老人約翰(John)時,約翰反覆地問馬克斯的名字,並把馬克斯叫成麥克、馬特和麥奇。
「實際上,這一場景遠比你在預告片裡看到的要長。但是馬克斯是那麼有耐心,他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他的名字。」布裡格斯說道。
有趣的是,這些孩子的家長因為考慮到自己和老年人相處的經歷,因此最初並未將孩子送去這個隔代學習中心。但是這裡有很好的聲譽,也有很好的老師,一些家長在了解了之後對布裡格斯表示,他們看到了這種模式的益處。布裡格斯說道,「一個孩子的父親和我說,他看到自己的父母正在變老,尤其深有感觸。」
而將電影命名為「現在完成時」是有一定意義的,布裡格斯表示,這個電影的名字反映了學齡前兒童和養老院裡老人的現狀。學齡前的孩子們幾乎沒經歷過「過去時」、有大把未來,而這些老人們有著豐厚的人生經歷,但是他們的未來已經所剩無幾,這兩代人在人生中,幾乎只有幾年的重疊時光。
「這也與活在當下有關。」布裡格斯表示,「而有時候這正是現在的成年人正在糾結的問題。」她說,在這裡,兩代人相處的時候,「有溫馨、有尷尬、有趣味,所有都讓他們印象深刻,也令人心碎。」
布裡格斯希望這個電影能在美國開啟有關老齡化的話題。她在Kickstarter網站上寫道,「拍攝這部電影並把自己嵌入養老院的環境裡,可以讓我用新的視角來看待幾代人之間的隔離。」她認為這樣的學前教育是一個非常「天才」的想法,「是讓我們融入老年人社區的一個很好的範例。」
美國藝術博客網站Boredpanda.com在文章中寫道,在這個隔代學習中心裡,居住著超過400名老人,在這裡可以讓5歲前的孩子們與這些老人進行互動。
隔代學習中心這一項目旨在幫助孩子們了解老人,具體來說就是讓孩子們了解正常衰老的過程,接受殘疾人,幫助孩子們減少對老年人的恐懼,並接受和給予無條件以及無限的愛與關心。43%的老人正在經歷著社交孤立。將幼兒園放到養老院裡,孩子們能了解人類正常衰老的過程。在這裡可以讓孩子們與超過400名老人一起學習並進行互動。孩子們和這裡的老人一起跳舞、畫畫、吃飯、講故事或是只是來看望他們。這增強了孩子們和所有年齡層的人進行頻繁互動的機會。來到這個中心的孩子們有機會從這些老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孩子們在這裡可以學習接受殘疾人。孩子們可以學習和隔著兩代甚至三代的人一起相處。孩子們可以成為一個大家庭的一部分。這個中心能幫助孩子們減少他們對老年人的恐懼。孩子們在老人院裡可以去接受和給予無條件以及無限的愛與關心。參與活動的老人在與孩子們的頻繁互動中有受益。老人和孩子們一起玩拼圖。布裡格斯認為這樣的學前教育是一個非常「天才」的想法布裡格斯希望這個電影能在美國開啟有關老齡化的話題。兩代人相處的時候,「有溫馨、有尷尬、有趣味」。這裡的老人們有機會去感受到孩子們為他們的居住環境帶來的活力。布裡格斯為了完成這部影片的剪輯,在在線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發起了一項眾籌項目。(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養老院,幼兒園,老齡化社會,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