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根據案件數量確定法官員額,律師稱當庭宣判率明顯提高

2021-01-11 澎湃新聞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這一制度之下,法官擁有了「最大權力」。

       2015年伊始,有著城市、城郊、民族地區、農業地區等不同區域特徵的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法院、遵義市匯川區人民法院、貴定縣人民法院以及榕江縣人民法院,作為貴州四個試點基層法院,率先拉開了貴州司法改革的序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

貴州司法改革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案定員,即根據案件數量及特點、法官承辦案件能力等綜合因素,計算出各試點法院法官員額。

在縱向,科學設置法官員額進出機制,對案件數量、法官經驗、個體績效、信息化程度進行定期評估後,科學增減法官員額數。在橫向上,根據區域差別、案件類型、辦案時間、審判質效、難易係數等大數據反映的特點和趨勢,及時調配員額總數和崗位。

誰可以進員額

       4月底的一個周五上午,記者在貴定縣法院見到了該院民商事審判團隊法官楊先茂。剛開完庭的楊先茂顯得十分從容,作為改革前民二庭的庭長,他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行政事務上,司法改革之後,終於從複雜的行政工作中解脫出來。

       楊先茂表示,實行「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之後,誰的案子誰就是審判長,裁判文書誰籤字誰負責,法官們的裁判文書都不再需要他一一審過。過去僅校對裁判文書一項就佔了他日常工作的大量篇幅,現在徹底翻過了「校對」這一章節。

       如今審判團隊的格局,由助理完成一些輔助性的事務,更是讓楊先茂可以回歸到法官角色,把更多精力放在保證案件質量上。

       貴州是全國第一批改革試點省市中唯一一個以案定員的省份,改革啟動時即要求根據案件數量確定員額,改革運行過程中根據員額情況再印證以案定員的合理性,然後進行動態的員額調整,找出員額制的規律

,找出反映城市、城郊、民族地區、農業地區等不同區域的規律。

       四個試點的基層法院嚴格按照分配比例,通過一系列選任方式,選出新的法官。

       貴定縣法院由過去的53名法官減少到18名(預留9個名額為今後青年法官入額選任),這意味著,該院超過一半以上的法官只能被分流為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貴陽市花溪區法院由過去的61名法官降至29名;榕江縣法院從原有的30名法官減少到20名;即便是從建院以來就試行員額制的遵義市匯川區法院,仍然從原有的25名一線法官中遴選出19人擔任裁判法官。一個個精英化的團隊破繭亮相於司法一線。

       新任法官的遴選儘管目標一致,但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方式上又各有不同。匯川區法院以民主測評為主,其中群眾測評佔70%,領導班子測評佔30%。院黨組最終根據參加人員的測評總成績和「德能勤績廉」情況確定入額人選。

       貴定縣法院則採用民主推薦和民主測評相結合的方式,按班子成員、中層幹部、一般幹警三個層次分別佔比40%、30%、30%進行民主推薦,再由院黨組差額選任出入額法官擬任人選,並對入額法官擬任人選進行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和民主測評都當場投票、公示結果。

       榕江縣法院在選任裁判法官時還成立了由縣紀委、縣委政法委、縣委組織部等人員組成的選任裁判法官監督小組,保證裁判法官選任工作在陽光下進行。

       花溪區法院在遴選法官的要求中,還明確列出一條「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網上全程辦公辦案」。

       肖佳航是榕江縣法院最年輕的一名新任法官,這位不滿30歲的姑娘坦言,自己能有幸加入到法官隊伍中,既是一份認可也是一份責任。動態的員額制讓她也多少有些壓力,平時白天辦案,晚上還是堅持學習以保證自己的業務水平。

       而該院原來的辦公室主任彭絲絲則競爭到了審判輔助崗位。1986年出生的彭絲絲在2012年擔任辦公室主任時,是全縣最年輕的副科級幹部。在這次改革中,正在休產假的她也趕到院裡報名,但最終與員額法官失之交臂,成為了一名法官助理。面對由一院的「大管家」到助理的落差,彭絲絲笑著說還來不及感慨,每天都在調查案件、接待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中忙得不亦樂乎。

       4月15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孫潮到匯川區法院調研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時強調,員額制要以案定員,根據案件數量和法官業績的定期評估,建立員額的進出機制,不斷激發法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員額制的活力。

       這意味著,貴州未來的法官將不會只是一支固化隊伍,相對流動的模式既鞭策現任法官與時俱進,也讓暫時沒有進入法官隊伍的助理和書記員們可藏器待時。

入額法官幹得怎麼樣

       4月16日10時許,花溪區法院刑事第一審判團隊法官張德才已經開庭審理了兩個簡易程序的刑事案件。兩個案子庭審時間分別為20分鐘和10分鐘。事實上,這是在繁簡分流之後,張德才開庭時間比較長的案子。

       據統計,第一季度,該院第一審判團隊平均開庭用時僅8.45分鐘,法律文書平均製作用時21分鐘,當庭裁判率達89.6%,平均審理天數10.2天。

       在本次司改中,該院對刑事案件實行簡繁分流,第一審判團隊專門審理簡易程序類的案件。通過簡繁分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保障了其他兩個團隊能夠集中精力審理疑難案件。對於審判的高效,一位拿著判決書的當事人還不「適應」地說:「我還沒來得及打電話找人,就下判了啊。」

       同樣,榕江縣法院也在今年推行了案件簡繁分流。兩名合議庭法官和兩名獨任庭法官主要負責審理簡易程序案件,全院案件辦案周期由去年的57天減少至24天。

       花溪區法院民事第二審判團隊法官劉永喜手上的案子呈井噴式的增加,但是他的團隊還是能做到幾乎不加班。原因就是大家分工明確,銜接有序,加之很多案子無需上審委會,相對減少了工作量。不過組織庭前會議是劉永喜認為工作最有效的一個環節。60%的工作在庭前就已經完成,既可以在開庭時找到重點,也更有當庭宣判的底氣和勇氣。

       據統計,該院第一季度有60.2%的民商事案件未經開庭即在庭前會議中以調解或撤訴方式結案。2014年12月21日至2015年3月20日,該院不含舊存案件的當庭宣判率達77.23%,而2014年全年的當庭宣判率僅27.8%。

       作為案件參與者的律師又有怎樣的感受呢?每年在花溪區法院代理幾十件案件的貴州黔鷹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妞說,

變化是非常明顯的,過去很少有案子可以當庭宣判,現在的當庭宣判率提高較為明顯。

       陳妞還表示,案子進行的任何一個步驟,法院都會及時告知律師和當事人,案子進展到哪個階段她都非常清楚,明了的時間表讓她能更好地把握工作節奏。

如何用好「最大權力」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這一制度之下,法官擁有了「最大權力」。那麼如何保障這一權力得以實現?又如何監督這一權力不會逃出「制度籠子」?

       匯川區法院規定,司法改革之後,審委會除明確規定的情形外,原則上不再討論個案。貴定縣法院推行署名留痕表,對審委會的意見,法官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採納。花溪區法院第一季度641件案件的所有法律文書全部由主審法官籤發。

       主審法官的獨立審判權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配套的監督措施也尤為重要。

       花溪區法院司改辦主任謝彪介紹,目前該院從立案到審判,再到執行都有時間表,辦案系統中可以直接顯示時間節點。超過一定時間後,會對主審法官進行約談,如果屢次超期將會對其誡勉談話。

       另外,還會定期進行電話回訪,當事人和律師對主審法官的意見會直接影響該法官的評測結果。結案後,先要評查再歸檔,目前正在將這項工作從人為的抽查轉為100%信息化,信息化可以做到內部完全公開透明,方便相互監督。

       匯川區法院建立了案件電子檔案,每個案件從立案到歸檔都能通過網絡全程監督,並形成審判質效評估數據。該院還通過法官聯席會議,強化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監督制約和辦案質量的指導。

       榕江縣法院採用格式化評測的方式,剔出瑕疵案件,如發現重大問題,則啟動第三方評查機制。目前,該院正考慮瑕疵案件與法官退出機制掛鈎。

       貴定縣法院成立了案件質量評查小組,通過小組抽查、評查結果公示,以及申請覆核等程序,來保證法官的辦案質量。

       孫潮在貴州高院舉行的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上要求,在法院的審判流程運行中,要推廣和運用信息化,法官及輔助人員的工作要在辦案系統上全面留痕,辦案系統還要向當事人和社會公開,讓審判權在陽光下運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北京正在研究提高法官待遇 法官助理發展待明晰
    (資料圖片)京華時報記者歐陽曉菲攝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建立有別於普通公務員的薪酬制度,不過目前,試點法院的法官待遇尚未提高。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正在研究提高法官待遇的方案。同時,在試點員額制的過程中,部分昔日法官變為了如今的法官助理,一些庭長、副庭長也脫去了舊日光環,成為一名普通法官。這種改變給一些法官帶來了心理落差,而法官助理們則期待自己今後能夠有更明晰的晉升渠道。
  • 我省基層法院法官應邀到國家檢察官學院授課
    這是我省基層法院法官首次為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員授課。 課上,鄭敏法官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福清經驗介紹」及「認罪認罰在涉黑案件中的運用」為題,結合近年來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圍繞發揮簡案速審功能、實行認罪認罰協商、強化律師法律幫助、創建認罪認罰審查、完善配套保障措施等方面講解了福清法院試點工作的經驗和創新的作法。
  • 王教生:員額制精簡法官檢察官隊伍 提高司法質量和效率
    在談到員額制試點時,王教生說,已經注意到了「案多人少」的說法。對此他表示,實際上,案多人少的矛盾是相對的,與真正在一線、能辦案的人員不足密不可分,可以通過實行規範科學的員額制度,把業務能力強的法官檢察官最大程度地聚集到辦案一線崗位,從而提高司法質量和效率,推動解決案多人少問題。
  • 從律師、 法學專家中選拔員額法官很難?這裡有錦囊妙計
    從目前法院系統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選拔員額法官的情況看,一方面,法官公開選拔工作在理想和現實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吸引的律師、 法學專家數量有限, 有的甚至無法達到招考人數比例以致於無法開考, 優秀律師、 法學專家對法官隊伍建設的增益作用發揮不明顯。另一方面,平添了不穩因素。為了增加對優秀律師、 法學專家的吸引力。
  • 基層法院當庭宣判率不高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發現當庭裁判率較低。特別是在近年來強調「調判結合」,促進社會和諧的大環境下,在民事案件方面,法官通常在庭審後會不遺餘力的為當事人做調解工作,盡最大努力化解糾紛矛盾,故多數案件未進行當庭裁判。  4、不能勇於承擔責任。法院制定了錯案追究制度,案件上訴後被發回重審或者有重大改判也在被追究之列。向庭長、院長、審委會層層匯報,可使責任層層上推,使被追究的概率越來越低,自我安全保護越來越高。
  • 河南靈寶:員額制度下培養法官專業化
    (二)審判業務工作數據及分析從案件數量的角度分析:靈寶法院每年案件的受理數、結案數以及員額法官結案數呈逐年穩步增長態勢,在立案登記制和法官員額制度的雙重影響下,「案多人少」的矛盾日趨明顯,42名員額法官每年消化1萬多起案件,且該數字每年還在不斷上升,化解該矛盾極為迫切。
  • 法官員額制改革後院庭長是否還會對案件監管
    法官員額制改革是近幾年司法改革的成果,通過員額制改革改變了原有的案件結果需要經過院庭長層層審批的局面,達到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的結果。員額制改革的初衷只為了減少對司法案件的幹預,讓審理者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裁判,在賦予裁判者權利的時候同時又要求裁判者對其所裁判的案件負責,甚至可以終生追責。這樣在放權的同時又給員額法官套上提個緊箍咒,不讓其濫用權力。可是在司法實踐中,員額制改革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員額制改革放權給了員額法官其實就是限定院庭長的權力範圍。
  • 貴州貴陽:庭審網上辦 法官「雲」斷案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作者:李宇  當法院庭審搬上雲端會發生什麼?  2020年3月,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審理了一起涉及兒童撫養糾紛案件。與眾不同的是,開庭當天,庭上僅有承辦法官、書記員等人在場,而雙方當事人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到場參加庭審,而案件審理便通過用一塊塊的屏幕將所有人聯繫到了一起。
  • 女法官當場發飆!深圳男子起訴離婚當庭撒謊,律師被罰款2萬元
    法官給人的感覺總是冷冰冰的,一般情況下,只有極為複雜的糾紛才會選擇起訴,這就要求法官要時刻保持理性。只有理性的法官才能保證以客觀的視角對事實進行判斷和評價,很少有法官會在庭審時出現情緒波動,除非當事人的行為足夠顛覆三觀。
  • 北京研究提高法官待遇 法官助理上升空間有待明確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建立有別於普通公務員的薪酬制度,不過目前,試點法院的法官待遇尚未提高。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正在研究提高法官待遇的方案。同時,在試點員額制的過程中,部分昔日法官變為了如今的法官助理,一些庭長、副庭長也脫去了舊日光環,成為一名普通法官。這種改變給一些法官帶來了心理落差,而法官助理們則期待自己今後能夠有更明晰的晉升渠道。
  • 深圳法官協會與律師協會聯合舉辦司法改革論壇
    第一個發言的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代理審判員唐國林對深圳的法官職業化改革作了總結:一是法官身份的去行政化,實施法官單獨序列管理,與之相關聯的是去地方化,也就是省一級法院垂直管理;二是法官的職業保障機制,包括待遇與行政級別脫鉤而改與法官等級掛鈎、適當提高工資等;三是法官精英化和法官員額制,以及法官選任委員會等;第四就是法官的監督機制,包括法官懲戒委員會等。
  • 「包頭王永明案」公訴人李書耀被查 律師當庭指其索賄30萬
    被當庭舉報索賄30萬 公訴人李書耀被查7月11日,「包頭王永明案」當事律師襲祥棟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與另外幾位辯護律師,當庭舉報公訴人李書耀收受被告人家屬30萬元,並要求在庭上播放李書耀向被告人家屬索賄的錄音證據。合議庭阻止了辯護律師播放證據,審判長決定將辯護律師提出的線索移交紀檢部門。
  • 司法改革:法官隊伍「大洗牌」 反腐「鞭子」高懸
    其中,珠三角5個地市案件量佔全省近70%,員額佔全省比例達65.56%。未能入額的法官有的成為法官助理、合議法官,有的負責審理簡易案件,還有部分退休、調離或辭職。  廣東省佛山中院民三庭未能入額的法官吳媛媛說,改革前只要通過司法考試和培訓就可以成為法官,改革後法官要走精英化、職業化的道路,門檻提高了,有利於提高法官素質,樹立司法權威和法官形象。
  • 法官薪水試點比普通公務員高43%,怎麼定的?
    法官究竟該拿多少薪水,無論是之前人們對中央改革方案中薪金單列的關注,還是近來媒體所渲染的所謂法官檢察官「辭職潮」,都凸顯出這一話題的極度敏感性。   改革的核心就是利益調整。法官薪水的確定不僅關係法官隊伍的安穩,影響今後司法對於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同時也關係到社會對法官的職業認同。上海擬定高於普通公務員43%的標準,想必是經過認真調研和核算才得出的。
  • 員額法官買別墅向律師索要5萬元,另受賄7萬元獲刑
    當事人郭某某與姚鐵山之弟姚青山系生意合作夥伴關係,郭某某遂請託被告人姚鐵山將其引薦與案件承辦法官見面並提交一份解除超標保全申請。期間,又為當事人郭某某打探案情、居中說情,兩次收受請託人郭某某現金7萬元。案發後贓款已收繳。(二)2015年8月19日,被告人姚鐵山利用擔任寶雞市金臺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第一庭庭長職務上的便利,以購房缺少資金為由,向其主辦案件的代理律師劉某某以借款為名索要人民幣5萬元。
  • 「網際網路+」賦能300起案件一上午審完
    速裁法官一上午完成300餘起案件開庭和宣判,律師立案環節省時三分之二,當事銀行一年能節約路費、列印費用幾十萬元,作為2020年市南區法院專門為轄區企業量身打造的線上定向訴訟平臺,金融e審平臺高效智能令人眼前一亮。該平臺是如何實現金融類案件全流程、智能化、高效化在線審理的呢?
  • 「網際網路+」賦能 300起案件一上午審完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珍 王洪智速裁法官一上午完成300餘起案件開庭和宣判,律師立案環節省時三分之二,當事銀行一年能節約路費、列印費用幾十萬元,作為2020年市南區法院專門為轄區企業量身打造的線上定向訴訟平臺,金融e審平臺高效智能令人眼前一亮。該平臺是如何實現金融類案件全流程、智能化、高效化在線審理的呢?近日,半島記者走進市南法院,詳細了解這個金融類案速裁的「法寶」。
  • 31歲員額法官濫權受審,數十名法官默默旁聽!
    黃志國,31歲,南寧興寧區法院二級員額法官通報顯示:2016年至2019年,興寧區人民法院執行庭原員額法官黃志國利用職務便利,為涉及陳某(「套路貸」涉惡犯罪團夥首要分子)利益的執行案件提供幫助,多次收受陳某給予的「好處費」,合計
  • 法律界首場「一對多」人機競賽開打,AI律師合同審核超越人類
    AI律師的出現,使得合同審核的自動化成為可能。達摩院AI已練就庭審記錄、助理審判、文書質檢、合同審核等近十項法律技能。2019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與達摩院合作,實現了從立案到裁判文書生成的全流程智能化審判系統,有效分擔了法官工作量,試點單位當庭宣判率提升至90%,結案時間從40天縮短到50分鐘。
  • 毅然辭去法官公職,追求更熱愛、更具有挑戰性的律師行業!
    何帆律師專訪本期採訪的是來自貴州商築律師事務所的何帆律師。有很多人會因為追求更高的挑戰和理想而離開自己工作多年的崗位,何帆律師就是其中一員。何帆律師曾在貴陽法院系統工作多年,長期擔任法官職務,審理及執行幾千餘案件,具有豐富的審判及執行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