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競合v.s.法條競合,傻傻分不清?三條教你搞定!

2020-12-16 甘肅中公法考

一、想像競合

想像競合犯,是指一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例如,行為人開一槍,將一人打死,將另一人打成重傷。

1.想像競合犯的特徵

(1)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

(2)一個行為觸犯了數罪。

(3)數罪名所在的數個法條之間在邏輯上不存在完全包容或部分包容關係。

2.想像競合犯的處罰原則

(1)原則:對於想像競合犯,應按行為所觸犯的罪名中的一個重罪論處。這是因為只有一個行為,如果定數罪,就等於對一個行為進行了重複評價。

(2)例外:《刑法》第204條第2款(逃稅罪、騙取出口退稅罪),納稅人繳納稅款後,採用假報出口等手段騙取所繳稅款,貌似騙取出口退稅,實為逃稅,定逃稅罪。如果騙取的稅款超過所繳納稅款,超過部分構成騙取出口退稅罪,與逃稅罪實行數罪併罰。這實際上是一個行為觸犯兩個罪名,屬於想像競合犯,但《刑法》規定在這種情況下,需數罪併罰。

二、法條競合

法條競合又稱為法規競合,是指由於法條之間本身就存在完全包容或者部分包容關係,導致一個行為同時符合數個法條規定的犯罪構成,但只能適用其中一個法條的情況。

1.法條競合的類型

(1)完全包容關係

例如,詐騙罪和貸款詐騙罪,貸款詐騙罪屬於金融領域的一種特殊詐騙犯罪,貸款詐騙罪的構成要素已經包含了詐騙罪的全部構成要素,此外還針對貸款領域增加了一些新的要素,因此,觸犯貸款詐騙罪必然會觸犯詐騙罪,二者是包容關係的法條競合。詐騙罪是普通法條,貸款詐騙罪是特別法條。類似的還有詐騙罪和合同詐騙罪,詐騙罪和金融詐騙犯罪一節的其他犯罪,如保險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等。

(2)部分包容重合關係

例如,重婚罪包括兩種行為類型:一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二是自己有配偶而與他人結婚。破壞軍婚罪包括兩種行為類型:一是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二是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結婚。破壞軍婚罪中的「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結婚」這種行為類型與重婚罪中的「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重合,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就是法條競合。

2.法條競合的處罰原則

(1)原則: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同一法律的普通條款與特別條款時,在通常情況下,應依照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論處。

(2)例外:重法優於輕法。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同一法律的普通條款與特別條款時,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時,應適用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即按照行為所觸犯的法條中法定刑最重的法條定罪量刑。

也有少部分學者主張,如果法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按普通條款規定定罪量刑,但對此也沒作禁止性規定,而且按特別條款定罪不能做到罪刑相適應時,按照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定罪量刑。

三、想像競合v.s.法條競合

(1)相同點:

①行為人都是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

②行為人所實施的一個犯罪行為都觸犯規定不同罪名的數個法條。

③兩者的法律本質都是一罪,而不是數罪。

④最終都適用一個法條並且按照一罪處罰。

(2)區別:

一個犯罪行為同時所觸犯的數個法條之間的關係不一樣。

法規競合是犯罪行為所觸犯的數個法條本身存在完全包容或者部分包容關係,是由法條設置造成的;想像競合犯觸犯的數個法條之間不存在這種關係,僅僅只是因為行為人實施的某個具體犯罪事實而使數個法條對該行為均具符合性,因此被聯繫在一起。

2020法考資料免費領

2020乘風破浪過法考!

一波福利資料來襲~

《瘋狂背考之民訴法》

關注「中公法考」回復「民訴法」免費領取

相關焦點

  • 【探討】淺析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區分
    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如何區分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在學者們對如何區分兩者討論得熱火朝天時,有學者另闢否認區分兩者的必要性的蹊徑,提出大競合論。誠然,兩者的區分標準的討論結果呈現出向想像競合靠攏的趨勢,模糊了兩者間的界限。但是如果從兩者在構造上的本質區別出發,正確認識想像競合的明白記載功能,可以發現大競合論的論據站不住腳,應當對兩者進行區分。
  • 必備考點|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區分
    貝林認為,兩個法條處於中立關係時,既可能出現法條競合,也可能出現想像競合。這種觀點也是德國當今刑法理論 的通說。在中立關係的場合,由行為觸犯兩個法條的通常性來決定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 區分。詳言之,一個行為通常同時觸犯A罪與 B罪時,A罪與 B罪就屬於法條競合;不具 有通常性時,則成立想像競合乃至數罪 (實質競合)。
  • 【拓展】淺析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關係
    ,為此今天我們集中對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進行分析,讓我們能夠對該知識點有個清晰的了解,在考試中輕鬆應對。(三)處理辦法:原則上的處理辦法為特別法優於一般法,即合同詐騙罪優於詐騙罪、盜竊槍枝罪優於盜竊罪。(一)概念:想像競合是由三段論的反覆推理造成的。一個行為(小前提,案件事實)同時符合多個罪名規定(大前提,法律規定),但因為只有一個行為,只能定一罪。(二)舉例:例如張三開了一槍,卻打死了一個、重傷了另一個,打死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而重傷的又構成傷害。
  • 【學術討論 】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關係之探討
    一、楊沛霆——想像競合和法條競合區分必要性討論楊沛霆同學的講解分為四個部分。首先,其通過學界多種學說的碰撞交鋒著手,提出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是否存在區分必要性的問題。隨後,楊沛霆同學簡述了學界的五種學說,但認為上述區分標準都存在局限性,此時就不必要區分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
  • 行政處罰中的法條競合和想像競合
    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類似於刑法中的「法條競合」和「想像競合」的情形,由於法律並未對此類現象的處理作出明文規定,行政管理部門在實踐中通常的做法是參照使用刑法中想像競合理論實施行政處罰
  • 知識點總結: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分
    新浪微博:@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頻道            微信公眾號:i-winsk           司考輔導微信號:iwinsk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分1、從實質上說,法條競合時,只有一個法益侵害事實,而想像競合時,則有數個法益侵害事實。
  • 法律小知識 || 法條競合和想像競合
    1.交叉關係與想像競合如前所述,兩個法條之間可能存在交叉關係。張明楷:《刑法原理》(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464頁。只要承認想像競合的明示機能,就不能承認交叉關係屬於法條競合,只能認為交叉關係屬於想像競合(招搖撞騙罪、詐騙罪)。
  • 法條競合犯和想像競合犯之異同
    想像競合與法規競合具有四個共同特徵:其一,一個犯罪行為;其二,觸犯規定不同罪名的數個法條;其三,兩者的法律本質都是一罪,而非數罪;其四,最終都適用一個法條並且按照一罪予以處罰。  想像競合與法規競合之間存在顯著或根本的差別。具體而言可歸納為:第一,想像競合犯是犯罪行為或犯罪行為所觸犯的不同罪名的競合,屬於犯罪數之單復的形態;法規競合是法律條文的競合,屬於法條之關係的形態。
  • 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別
    與之不同,想像競合採取從一重罪處罰的原則。第二,即使對於法條競合的其他關係(如補充關係、吸收關係)適用重法條,但法條競合時只能適用一個法條,其他法條被排斥適用。與之相反,想像競合時並不是只適用一個法條,而是同時適用行為所觸犯的數個法條,在判決中應當明示被告人的行為觸犯數個罪名,只是按其中最重的犯罪量刑而已。
  • 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區別
    【法碩】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區別 一、法條競合與法條競合犯1.法條競合,指刑法中有一些條文之間在內容上存在重複或交叉的情況
  • 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備考:淺析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關係
    下面為大家分享2019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備考:淺析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關係。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在考試過程中,我們會預見刑法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如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為此今天我們集中對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進行分析,讓我們能夠對該知識點有個清晰的了解,在考試中輕鬆應對。
  • 法條競合及其法律適用原則
    法條重合但規定了不同的行政執法主體的,法條本身對適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從其規定;無明確規定且相關行政執法主體都有管轄權的,實行「分別適用但同種處罰不重複」原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林維教授認為:如果把每一個法律規範的內涵想像成一個圓圈,那麼這兩個法律規範或者說這兩個圓圈之間的邏輯關係,就競合而言基本是兩種關係。
  • 解析 | 想像競合犯
    我國刑法理論上一般將一罪分為三類:一是:實質的一罪,包括繼續犯、想像競合犯、結果加重犯;二是:法定的一罪,包括結合犯、集合犯;三是:處斷的一罪,包括連續犯、牽連犯、吸收犯。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普及的是實質的一罪中的想像競合犯的法律規定,今天的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 2019甘肅選調生考試備考:淺析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關係
    在考試過程中,我們會預見刑法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如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為此今天我們集中對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進行分析,讓我們對該知識點有個清晰的了解,在考試中輕鬆應對。一、法條競合(一)概念:所謂的法條競合是指一個行為適用兩個法條的情形,但是只能選擇一個法條適用。這是由法條的設置造成的。
  • 行政法 丨 法條競合
    二者的區別在於競合犯觸犯的法條之間是否存在重合或交叉關係,存在重合或交叉關係的是「法條競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關係的是「想像競合」。想像競合所觸犯的數個罪名沒有必然的聯繫,法條之間不存在相互包容和交叉的關係。例如:行為人用槍枝射擊的方法故意殺人,子彈擊中被害人後又射進某博物館,損毀了國家級文物。
  • 法條競合與罪名的確定
    儘管會發生法條競合,但對於一個犯罪行為來說,卻不可能同時構成幾種犯罪。因此,為了穩、準、狠地打擊犯罪分子,更好地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合法權益,對法條競合的條文如何確定罪名這一問題,頗有研究的必要,本文試就這個問題作一探討。
  • 法律小課堂|法條競合?想像競合?
    (2)補充關係:基本的法條與其補充的法條競合時,依基本規定優於補充規定的原則,只應受基本規定的支配。(3)吸收關係:乃一犯罪事實之內涵,當然包含另一犯罪事實之內涵者,則後者已包含於前者,故為前者所吸收。吸收之情形如下:a:實害行為吸收危險行為。
  • 法條競合時只侵犯了一個法益
    只要承認犯罪的本質是侵害法益,並且法條競合時適用一個法條就可以充分評價行為的不法內容,而想像競合時只適用一個法條不能充分評價行為的不法內容,那麼,首先就必須承認法益的同一性是區分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一個實質標準。
  •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淺析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的關係
    在考試過程中,我們會預見刑法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如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為此今天我們集中對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進行分析,讓我們能夠對該知識點有個清晰的了解,在考試中輕鬆應對。一、法條競合(一)概念:所謂的法條競合是指一個行為適用兩個法條的情形,但是只能選擇一個法條適用。這是由法條的設置造成的。
  • 法條競合犯與觀念競合犯對比研究
    法條競合犯是指某種行為同時符合數個具有重合關係的犯罪構成的犯罪形態。[1]刑法學界一般不稱法條競合犯,而常用法條競合的概念。法條競合是從靜態角度去分析刑法條文之間的競合關係,單獨論之並無實際意義;法條競合犯則把具體的犯罪行為與刑法具體條文聯繫起來,從動態角度去揭示刑法條文之間的競合關係,法條競合只有體現在具體的犯罪行為中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