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之一,因為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他,這個世界就會替你狠狠教育他。就單單在吃飯問題上,我們的孩子就和美國、韓國、日本的孩子差了一大截。這真的不是在貶低我們自己,而是大眾的教育確實出了問題。
中國孩子在飯桌上絕對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爸爸媽媽都是為了孩子吃飯而服務。
如果還有老人在飯桌上,那就更不得了了。老人顫抖著雙手把好吃的菜夾到孩子碗裡,輕聲細語地勸孩子吃飯;孩子坐在客廳看電視,爸爸媽媽把盛好可口飯菜的碗端到孩子的手裡;
爸爸媽媽在飯桌上反覆督促孩子多吃。而孩子們有的草草扒幾口飯菜隨便應付一番,有的滿臉不耐。
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動勺子時,父母就不會再給孩子餵飯。
孩子喜歡吃什麼,美國父母只是提出建議,至於最終孩子是喜歡是肉還是吃蔬菜,美國父母是從來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飯,父母更不願意再管。在美國的眼裡,孩子已經開始可以為自己負責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韓國的爸爸媽媽更加像是一個老者,在家裡最小的孩子要在每次吃飯之前都要在飯桌前按先老後幼的順序給家裡的人裝飯。吃完之後還不可以三心二意,要畢恭畢敬的對餐桌上的父母說:"謝謝你們給我這一頓豐盛的飯菜!"
日本有很強的尊卑感,每當家裡開飯的時候,家裡面最小的孩子也會幫忙,裝飯時也是先裝長輩的那一份然後依次排好,還會說"我開動啦!"
在餐桌上更加體現了孩子們的修養,韓國孩子的感恩,美國孩子的獨立,日本孩子懂得感恩和勞動。生活處處皆教育,生活行為正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時機。韓國父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
美國父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要學會獨立和承擔。中國父母在飯桌上教會了孩子什麼呢?當然,我並不認為中國家庭的孩子要像別的國家的孩子那樣吃飯,而是提醒父母,不要忽略了在生活行為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應當重在"教化",而不是口頭教育。
許多中國家庭教育的失敗不在於家長不會"說",而是家長不懂得如何"教化"。吃飯等生活行為是家庭教育最經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許多中國家庭在這些方面是缺位的。
我們許多家庭在飯桌上缺乏的是對孩子的"教化"。我們在飯桌上只是關注的是孩子是否吃飽吃好。恰恰是這種沒有教化的"教化",正在傳送給孩子是一種錯誤的信號:因為你是孩子,所以我們必須無條件為你服務。
結果,孩子認為家長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但我們卻忽視我們本可以通過教化告訴孩子,我們對你的關懷,不僅是因為你是孩子,而是因為我們對你的愛。更重要的是,本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給你的愛是讓你知道,你要學會回報他人,學會愛他人。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裡,爸爸忙於工作,往往由媽媽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一個孩子,只要媽媽伴隨成長曆程,那麼,媽媽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則、思想……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不得不說,教育孩子,媽媽的作用排在第一位。
"一個優秀的母親勝過100個教師"喬治.赫伯特曾如是說,我認為媽媽應該關注孩子學業以外的一切,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很多時候,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關鍵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人格心靈的健康健全,媽媽們應該要著重培養孩子做個有禮貌有原則的人,做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
如果媽媽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妨看看這幾本書學習一下,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不再是難事。
這套書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好媽媽系列叢書,著筆於四個我們生活中讓媽媽頭疼的問題-學習、頂嘴、撒謊和不吃飯,教媽媽們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孩子掌握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會與孩子講道理,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
在吃飯這件事上,很多媽媽不僅操碎了心,但大多數媽媽都用錯了方法,這本書教會你讓孩子擁有食物的自主權,好好吃飯不再是難題。我身邊有深受孩子不吃飯困擾的朋友我都是給他們推薦了這套書,才讓她們降服住自己家的「小猴子」的。
朋友們都反饋說這套書真的很不錯,所教的方法非常有效。想把自己變成帶娃小能手的你可能恰恰需要這一套書。
而且這套書現價154元,用如此優惠的價格就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改變,真的是很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