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韓國孩子、日本孩子:這是教育差距

2020-12-15 小屁孩的好媽媽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之一,因為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他,這個世界就會替你狠狠教育他。就單單在吃飯問題上,我們的孩子就和美國、韓國、日本的孩子差了一大截。這真的不是在貶低我們自己,而是大眾的教育確實出了問題。

中國孩子在飯桌上絕對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爸爸媽媽都是為了孩子吃飯而服務。

如果還有老人在飯桌上,那就更不得了了。老人顫抖著雙手把好吃的菜夾到孩子碗裡,輕聲細語地勸孩子吃飯;孩子坐在客廳看電視,爸爸媽媽把盛好可口飯菜的碗端到孩子的手裡;

爸爸媽媽在飯桌上反覆督促孩子多吃。而孩子們有的草草扒幾口飯菜隨便應付一番,有的滿臉不耐。

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動勺子時,父母就不會再給孩子餵飯。

孩子喜歡吃什麼,美國父母只是提出建議,至於最終孩子是喜歡是肉還是吃蔬菜,美國父母是從來不管的,孩子吃多少飯,父母更不願意再管。在美國的眼裡,孩子已經開始可以為自己負責了,他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韓國的爸爸媽媽更加像是一個老者,在家裡最小的孩子要在每次吃飯之前都要在飯桌前按先老後幼的順序給家裡的人裝飯。吃完之後還不可以三心二意,要畢恭畢敬的對餐桌上的父母說:"謝謝你們給我這一頓豐盛的飯菜!"

日本有很強的尊卑感,每當家裡開飯的時候,家裡面最小的孩子也會幫忙,裝飯時也是先裝長輩的那一份然後依次排好,還會說"我開動啦!"

在餐桌上更加體現了孩子們的修養,韓國孩子的感恩,美國孩子的獨立,日本孩子懂得感恩和勞動。生活處處皆教育,生活行為正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時機。韓國父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

美國父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要學會獨立和承擔。中國父母在飯桌上教會了孩子什麼呢?當然,我並不認為中國家庭的孩子要像別的國家的孩子那樣吃飯,而是提醒父母,不要忽略了在生活行為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應當重在"教化",而不是口頭教育。

許多中國家庭教育的失敗不在於家長不會"說",而是家長不懂得如何"教化"。吃飯等生活行為是家庭教育最經常、有效的教化,然而,許多中國家庭在這些方面是缺位的。

我們許多家庭在飯桌上缺乏的是對孩子的"教化"。我們在飯桌上只是關注的是孩子是否吃飽吃好。恰恰是這種沒有教化的"教化",正在傳送給孩子是一種錯誤的信號:因為你是孩子,所以我們必須無條件為你服務。

結果,孩子認為家長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但我們卻忽視我們本可以通過教化告訴孩子,我們對你的關懷,不僅是因為你是孩子,而是因為我們對你的愛。更重要的是,本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給你的愛是讓你知道,你要學會回報他人,學會愛他人。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裡,爸爸忙於工作,往往由媽媽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一個孩子,只要媽媽伴隨成長曆程,那麼,媽媽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則、思想……都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不得不說,教育孩子,媽媽的作用排在第一位。

"一個優秀的母親勝過100個教師"喬治.赫伯特曾如是說,我認為媽媽應該關注孩子學業以外的一切,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很多時候,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關鍵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人格心靈的健康健全,媽媽們應該要著重培養孩子做個有禮貌有原則的人,做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

如果媽媽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妨看看這幾本書學習一下,做一個合格的好媽媽不再是難事。

這套書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好媽媽系列叢書,著筆於四個我們生活中讓媽媽頭疼的問題-學習、頂嘴、撒謊和不吃飯,教媽媽們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孩子掌握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會與孩子講道理,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

在吃飯這件事上,很多媽媽不僅操碎了心,但大多數媽媽都用錯了方法,這本書教會你讓孩子擁有食物的自主權,好好吃飯不再是難題。我身邊有深受孩子不吃飯困擾的朋友我都是給他們推薦了這套書,才讓她們降服住自己家的「小猴子」的。

朋友們都反饋說這套書真的很不錯,所教的方法非常有效。想把自己變成帶娃小能手的你可能恰恰需要這一套書。

而且這套書現價154元,用如此優惠的價格就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改變,真的是很超值!

相關焦點

  • 飯桌上美國孩子、日本孩子、韓國和中國孩子的表現:教育差距明顯
    不同的國家無論是在經濟文化方面,還是在思想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因為文明的不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距可能很明顯。由於眾多因素的不同,各個國家的教育差距也很大。舉個最好的例子來說,在飯桌上,中國孩子、美國孩子、日本孩子和韓國孩子之間的差距就很明顯。美國孩子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不像中國父母那樣,對孩子唯唯諾諾,關心孩子吃不好去給孩子夾菜,他們的表現更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動勺子時,父母就不會再給孩子餵飯。
  •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韓國孩子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如同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飯桌上督促孩子多吃。韓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長者。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朋友。
  •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韓國孩子(深思)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如同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飯桌上的韓國孩子。韓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長者。飯桌上的美國孩子。美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朋友。在孩子能拿得動勺子時,父母就不會再給孩子餵飯。
  • 飯桌上中國孩子、美國孩子、韓國孩子的對比:這是家庭教育的差異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有種很形象的說法: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更像是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中國孩子甚至對這些已經認為理所當然甚至是麻木不仁。飯桌上的美國孩子美國父母會把全家人當作朋友,採用相對獨立的態度,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父母並不會管,因為父母知道孩子可以為自己負責。在孩子能拿得動勺子時,父母就不會再給孩子餵飯。
  • 【親子】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值得深思)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  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如同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我們曾經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捧著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喚著孩子吃飯;父母端著碗追趕著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飯桌上督促孩子多吃。
  •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表現有何不同?值得深思
    從飯桌上的禮儀可以看出孩子的教養程度,孩子在就餐時講究良好的禮儀,不僅自身受益,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會受到大家的喜愛。不過各國的「飯桌文化」各有不同,今天讓我們對比下中美韓三國孩子飯桌上的差異,看看孩子們的表現如何?
  • 深思 飯桌上的教化,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在飯桌上對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式,能夠看出不同文化的差異,讓我們先來感受一下中國、韓國、美國孩子在飯桌上的差異,你會發現日常行為教化的重要性。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如同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
  •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比不上美國和韓國的孩子
    不可否認,我們祖先留下的「餐桌文化」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這一點可以清楚地反映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 (1)中國兒童: 更生動地說,大多數中國父母就像餐桌上的服務員,添加食物,填充米飯,為他人,尤其是老年人提供食物。
  • 外國孩子的餐桌教育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如同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我們曾經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捧著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喚著孩子吃飯;父母端著碗追趕著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飯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中國孩子鮮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煩,覺得這些得到的是應該的。
  • 聰明的父母,懂得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有網友說判斷一個家庭氛圍好壞的標準,就是飯桌氣氛是否輕鬆愉悅,深以為然,小小的飯桌是一個家庭的縮影。當父母在飯桌上對孩子溫柔以待,平時的生活中一定不是大喊大叫的父母,當爸爸媽媽習慣在飯桌上批評孩子,平時的教育中一定沒有少指責孩子。
  • 孩子飯桌上的表現,藏著孩子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
    飯桌雖是方寸之地,卻最容易暴露人的真實一面,也最能窺見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有人評論:假如現在就可以知道,30年後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是被人尊重還是受人取笑,你會不會重新審視自己給孩子的教育呢?02前陣子適逢假期,免不了參加各類飯局,我也因此看到了餐桌上的千面人生。
  • 中國孩子接送上下學,日本孩子卻獨自上下學,背後的差距在哪兒
    說起每天接送孩子,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了。即便自己平時工作再忙,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們也會按時按點的去接送孩子,孩子的安全問題在我們眼裡,容不得一絲馬虎。特別是對於幼兒園,更是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家長如果不來,是堅決不會讓孩子放學的。而且街頭巷口每個孩子旁邊都會有一個大人在旁邊,小孩子獨自上街的現象幾乎不存在,但是在日本卻不一樣。
  • 日本幼兒園孩子就要接受「變態」教育,與中國小孩相比,差距太大
    導讀:日本幼兒園孩子就要接受「變態」教育,與中國小孩相比,差距太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日本幼兒園孩子就要接受「變態」教育,與中國小孩相比,差距太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學,日本讓孩子獨自上下學,背後差距在哪兒
    說起每天接送孩子,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了。即便自己平時工作再忙,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們也會按時按點的去接送孩子,孩子的安全問題在我們眼裡,容不得一絲馬虎。特別是對於幼兒園,更是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家長如果不來,是堅決不會讓孩子放學的。而且街頭巷口每個孩子旁邊都會有一個大人在旁邊,小孩子獨自上街的現象幾乎不存在,但是在日本卻不一樣。
  • 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吃頓飯就知道了,飯桌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一個在吃飯上表現得自私、處處只想著自己的人,即使他文化水平再高,也不會被認為有教養。更多的父母關注培養孩子數學邏輯思維、英語聽說讀寫、語文的寫作和閱讀,往往疏忽了離自己最近的教養方式,家庭飯桌教育。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01 什麼是飯桌教育? 很多父母都抱怨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其實不是孩子太難管,也不是家長不會教育,而是我們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地點和最佳時機。
  • 飯桌見人品: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從飯桌上就能看出苗頭
    「禮儀之邦」是世界給予中國的美稱,而「禮」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並且中國人向來愛熱鬧,因此聚餐和宴席就成為了一種習俗。「飯桌見人品」更能體現中國人對吃的「崇敬」。同時,餐桌禮儀也是觀察一個人修養好壞的直接方式,人們通過「吃」來加深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了解。
  • 中國孩子書包重10斤,日本孩子書包重20斤,這些差距值得反思
    日本孩子的書包有多重?我們不妨把目光轉到相鄰的日本,看看日本孩子的書包到底有多重?相比較來說,可能中國的孩子還算是輕鬆的。中國和日本的書包,除了重量,差距在哪裡?1、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孩子的書包沉,父母擔心是應該的,但中國的家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替孩子背,孩子能輕鬆一會也是好的,但日本的父母卻極少替孩子做某件事,即使抱怨一下,也基本不會代勞,所以放學的時候,中國家長替孩子背書包,孩子也很自然地把書包遞給父母,但日本的孩子卻不這樣,也從沒看見過日本媽媽替孩子背書包
  • 飯桌上的「教化」,你做到了麼?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  中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如同服務員,如果家中有老人,那麼老人更像是「海底撈火鍋店」的服務員,我們曾經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老人用顫抖的雙手捧著碗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呼喚著孩子吃飯;父母端著碗追趕著孩子;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在飯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中國孩子鮮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煩,覺得這些得到的是應該的。
  • 各國課間十分鐘,日本要忍耐,韓國被羨慕,中國孩子拼命寫作業
    美國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都是非常豪放的,在學校裡,老師們也會充分的尊重孩子的取向自由。很多美國孩子都非常喜歡交流和運動,他們享受和各種各樣的人聊天社交。因此在課間,很多孩子都會走出教室,坐在操場或者站在教室的走廊上,互相聊著生活上、學習上甚至是情感上的問題。他們也會一起做各種各樣的運動,以此來放鬆自己。
  • 拒絕「飯桌式」溺愛,教育孩子在味道中懂得感恩
    是孩子太過於挑剔?還是獨生子女的新一代媽媽的廚藝太差了?無論什麼原因,歸根到底,是父母太過於疼愛孩子,唯恐孩子吃不好吃不飽,孩子喜歡吃什麼就無條件地答應,造成了孩子挑食,喜歡在外面吃飯的壞習慣。這就是常見的「飯桌式」的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