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一號:中國在自家門口建造「大魚塘」,又一項重大突破!

2020-12-25 騰訊網

圖為中國「深藍一號」

說起三文魚,就不禁讓人想起日料店的生魚片,它不僅口感鮮美,而且極富高海洋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膽固醇等功能,營養價值極高。不過遺憾的是,這種魚對水文環境要求比較高,主要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海域,我國絕大多數海域還沒有野生的。面對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缺口,中國在黃海海域建立了一個超級「大魚塘」,用來養殖這種魚。

圖為三文魚

三文魚的最適生存環境要求在16攝氏度至18攝氏度之間,我國在黃海海域中央發現了一塊五千億立方米的冷水團,它的面積與山東省相當,該海域的溫度和溶氧量等水質指標非常符合冷水魚的養殖標準。

此外,這片海域經常出現鯊魚和颱風的不穩定因素,因此這就更需要一個更加堅固、功能更加強大的超級網箱,於是中國「深藍一號」由此建成,也是人類史上首座全潛式深海養殖裝備。

超級養殖箱——人類首次深海建設工程

我國的「深藍一號」是世界最大的全潛式網箱,整個容量體積超五萬立方米,網箱表面面積接近2個足球場大小。它作為中國深遠海養殖重器,擁有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是中國的首座全潛式「深海魚場」,其中這個「全潛式」是指既能全部下潛到水下也能根據水的溫度上浮到海面上,基於此特點,在遇到風浪較大或者颱風來臨時,養殖箱可以下潛到水下躲避危險,到了夏季溫度較高時,可以下沉到水下20米降溫。

此外,這個網箱還配備了雙層高分子漁網,可以有效地抵禦鯊魚的襲擊,更厲害的是它外部的鋼結構防護層可以抵擋14級的颱風,總的來說,它是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的!

圖為挪威捕魚

彌補國內三文魚市場需求缺口,可創千億產值

從挪威海產局公布數據來看,2019年對華出口海產品增長14%,達4.025萬噸,其中三文魚的比例位列前三,90%基本都是在中國消費的,我國龐大的中產階層,每年需求25萬噸以上,有著極大的市場缺口。而「深藍一號」這國之重器,每年可養殖5億尾,按每尾4公斤,每公斤50元來算,產值可高達1000億元,這可以極大滿足人們的需求。

而且「深藍一號」產生的不僅僅是經濟價值,而且還帶動了大型海洋裝備製造、物聯網以及冷鏈物流和水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提高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具有極大的作用。(清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又一超級設備突破!「深藍1號」打破紀錄,外媒:中國又搞啥
    中國的科技發展成果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也讓科技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底氣,中國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資金,也做出了很多突破,各種技術響應到來,並且還創造了很多新型的設備等等。
  • 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沒有被打趴下,而且還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向著星辰大海飛奔,2020年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研發成功
  • 中國在人工智慧和晶片兩大領域又取得一項重大突破
    另外,基於此研究成果的論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天機晶片架構」(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了8月1日的《自然》,由此實現了中國在晶片和人工智慧兩大領域
  • 中國科學技術部解讀部署「深海、深地、深空、深藍」
    信息 中國科學技術部解讀部署「深海、深地、深空、深藍」 中新社發 何衛國 攝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張素)深海、深地、深空、深藍,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這四個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22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科學技術部官員作出解讀。
  • 科技迎來兩項重大突破,中國走向世界最前列
    導讀:近日,一篇新加坡網站的文章引起了外界普遍關注,該文章的主要內容闡述了我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了井噴期」。本月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布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緊隨其後,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已經進入了擇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
  • 權威發布丨「長鯨一號」交付、「深藍二號」開建……山東海洋牧場...
    緊緊圍繞《方案》確定的5大類、25項試點任務,加大政策支持和協同推進力度,省委海洋委將試點工作納入海洋強省建設重點推進事項、創新完善海洋牧場建管機制,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建立重點任務臺帳、跟蹤調度、對帳銷號,沿海7市結合自身實際編制印發了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方案、規劃或意見,構建起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試點工作推進體系。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中國環境報圖為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中核集團供圖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重大突破!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網友:今天真是個大日子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男子端午回家省親釣魚 不幸被電死在自家魚塘
    四川儀隴一名36歲的男子,端午節回家探親,在自家魚塘釣魚。釣魚竿接觸到魚塘上方的電線觸電身亡。8歲兒子目睹了父親被電擊到落水全過程,並緊急找爺爺施救但最終沒有挽回父親的生命。遇難男子名叫龍剛,南充儀隴縣義門鄉人。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美國人高興壞了,但兩天後傻了:還是中國厲害
    最近幾十年,中國迅速發展綜合實力越來越強。西方國家一直對中國特別忌憚,看中國如此發展特別著急。生怕中國崛起後,會跟他們秋後算帳。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西方有很多國家,都曾對中國發動過進攻。我國苦苦掙扎了近百年,才克服種種問題,在炮火中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 「海上糧倉」——「長鯨一號」築夢深藍為山東現代海洋牧場建設...
    中國山東網7月18日訊 依海而生,耕海而獲。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正在試運營中,目前正穩「坐」在長島大欽島海域。「長鯨一號」是煙臺中集來福士研發的國內首座深水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其設計和建造應用獨創兩項「世界第一」。
  • 珠三角桑基魚塘起源西樵
    原標題:珠三角桑基魚塘起源西樵其發展曾領先全省,對研究中國生態文明史具有重大意義「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這是西樵老一輩常掛在嘴邊的話,描繪的是桑基魚塘的耕種模式。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美國萬人沉浸在歡呼中,為何兩天後卻傻了?
    對於中國如此飛速的發展,西方的有些國家總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是絕不可以,也絕不可能超越他們的。因此,隨著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成就越來越顯著,很多西方國家便開始打起了輿論戰,肆意捏造和抹黑中國。
  • 中國有一項科技重大突破,美國專家:這絕對不可能
    以前中國很多科技都還是依賴於國外的技術,但是現在中國已經在多個科技領域上面成為了世界一流,很多發達國家都驚詫於中國科技的發展速度,甚至連國內很多國民都有點恍惚,原來中國已經這麼強大了。中國科技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世界頂尖的水平,雖然跟美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比起日本和德國他們雖然不見得更強的,但是也可以說得上是各擅勝場。各自有各自厲害的地方。
  • 核聚變技術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市民自家魚塘魚大量死亡 懷疑與相鄰養豬場排放廢水有關
    長安區鳴犢鎮張女士打進華商報新聞熱線稱,1個月以來,自家魚塘至少有2萬條魚相繼死亡,損失達數萬元。懷疑是相鄰的養豬場所致。  魚塘裡漂著大大小小的死魚  18日上午,在長安區鳴犢鎮老李家生態垂釣園的魚塘,張女士指著池塘表面一周密集漂浮著的死魚說。「經營20多年了,還是第一次碰到這情況。」
  • 重大突破,量子計算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們開發了一種晶片,用於建造未來的量子模擬器。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現在,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加入了谷歌的行列,參與建造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他們稱之為「重大突破」。「我們現在擁有的工具可以讓我們建造一個量子模擬器,它可以超越經典計算機。這是一項重大突破,是量子物理學領域的第一步。」
  • 重大突破!中國又一項技術崛起,是中國又一裡程碑,美國人震驚了
    中國的經濟在這幾年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不管是在經濟方面,還是在科技方面,中國都交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連很多外國人都不得不對此感到震驚,中國人是怎麼做到在短短幾十年就追趕上他們的腳步的。中國甚至在很多領域已經超過了他們,做到了世界領先的地位,比如近段時間熱議的5G話題,中國在5G技術上取得了領先的成就,不免讓很多國家隊中國刮目相看,同時也讓很多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感到害怕,美國不外乎如是。然而對於中國這個技術的崛起,也有美國媒體表示中國的這個技術或將超越美國和德國,成為中國科技的又一個裡程碑。
  • 99歲的楊振寧,為何要阻止中國建造高能對撞機?
    但是歷史的車輪已經到了2019年,早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彼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99.0865萬億,接近百萬億大關僅一步之遙,可以說財力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國內其它各項「超級工程」建設一個個捷報頻傳,應該完全有錢來建造這這種超級對撞機了,卻為何這位二戰後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當代物理界「泰山北鬥」的楊振寧還是意志堅定的予以反對呢?
  • 中國一項技術獲重大突破,歐洲專家:一旦推廣,全人類都將受益
    信中「家人們」向嫦五問好,對嫦五順利完成的工作大加讚賞。最重要的是,信中已經正式通知嫦五,稱「光榮的嫦娥五號,現在已經可以準備正式返航了」!很顯然,嫦娥五號登陸月球採集樣本的任務,已經順利完成,他已經逐漸踏上了回家的徵程,這對於我們國家而言,是一個莫大的好消息,嫦娥五號任務的順利完成,意味著我國航天技術又獲得了新的進步!當然,不只是航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