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15 騰訊網

李光滿冰點時評924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美國在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對中國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和封鎖,300多家中國機構、大學、企業遭到美國制裁,美國舉全國之力打擊中國核心企業、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在美國的嚴厲制裁、封鎖和打擊下,中國高科技、中國高端製造業怎麼樣了?被美國打趴下了嗎?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沒有被打趴下,而且還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向著星辰大海飛奔,2020年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研發成功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的題為《垂直結構的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的論文中宣布,中國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的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可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提升至吉赫茲領域,並在未來有望實現工作於太赫茲領域的高速器件。這種材料的導電性遠遠超過單晶矽,是單晶矽的1000倍。石墨烯材料是重量更輕、體積更小的複合材料,可廣泛應用於武器防彈系統、防彈頭盔、防彈衣、民用充電技術領域,並可用於高端晶片製造,將打破晶片製造被美國壟斷的局面。這一重大成果標誌著中國在這一尖端科技領域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位置。

二、國產超燃衝壓發動機取得600秒持續時間,打破世界記錄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傳出消息,範學軍團隊研製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在一次地面試驗中,已實現連續600秒運行時間的成績,這也將打破美國X-51曾經持續210秒的世界紀錄。超燃衝壓發動機的全稱是「超聲速燃燒衝壓式發動機」,作為中國空天飛機組合動力的關鍵部分,意義非同小可,超燃衝壓發動機在相同的基礎下,推力可以達到同等火箭的四倍以上,基本有6-25馬赫之間的飛行速度,可以為一些高超音速武器的動力系統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高超音速武器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超燃衝壓發動機作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首要關鍵技術,給研發新型高超音速武器提供了非常大的推力。

三、北鬥導航系統完成衛星組網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在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入網、北鬥全系統聯調聯試之後,將向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可實現實時的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導航定位增強服務能力。這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也是我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三號衛星組件實現了100%國產化,衛星核心的元器件也全部實現國產化,我國實現了衛星導航基礎產品(天線、晶片、板卡、接收機)完整的產業鏈。

四、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了深空時代。

五、自主研發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

7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在AG600成功之前,我國在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上一直處於空白狀態,與國際上有較大差距。而」鯤龍」AG600的成功,填補了我國在此項技術上的空白。這也標誌著我國在自研大飛機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六、「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到10909米深度

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融合了之前兩代深潛裝備的優良血統,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

七、嫦娥五號完成在月球「挖土」、地外天體起飛

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搭載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隨後實現了在月球著陸、在月球表面展現中國國旗、在月球「挖土」、首次在地外天體起飛、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等環節,目前嫦娥五號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

八、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11月27日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號標準體系,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

九、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進行同樣的計算要用6億年才能完成,這一突破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2019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推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算法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2天,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等效來看,「九章」的計算速度比谷歌的「懸鈴木」快100億倍,並彌補了「懸鈴木」依賴樣本數量的技術漏洞。潘建偉團隊這次突破歷經20年,攻克了高品質光子源、高精度鎖相、規模化幹涉三大技術難題。12月4日,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十、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

2020年是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實施制裁和封鎖最嚴厲最瘋狂的一年,但越封鎖越突破,越是艱難越向前,中國並沒有被美國打趴下,而是發揮中國國家隊的強大力量,在一系列重大科技和高端製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許多領域實現了對美國的追趕甚至超越。

毛主席曾說過:「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現在我們看到,中國正是在美國的嚴厲制裁和封鎖狀態下,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精神,在重大科技和製造領域一步一步實現了突破,打破了美國和西方的封鎖和壟斷,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向著星辰大海飛奔。

相關焦點

  • 又一領域取得突破,中國女博士研製出一項新技術,專家:不可小覷
    先進高科技武器裝備的競爭,是一個國家科技人才的競爭。據悉中國在雷射武器領域擁有眾多的權威專家,其中掌握了五大技術,並且這也將充分發揮高科技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在這些權威專家中,就有一個她突破了一項重要技術,使得我國雷射武器領域發展上面又一次突破了瓶頸。
  • 中國數學家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 中國在兩個晶片領域取得突破,國產光刻機有望突破5nm
    晶片,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心病」。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晶片的自給率僅有15%,光進口晶片,中國每年就要花掉3000億美元。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國家頻頻出資,對中國半導體企業進行扶持,而最近的一次扶持,就發生在今年7月。
  • 多個領域實現大突破,感受中國科技的力量,厲害了我的國
    2020年的中國,硬核黑科技比比皆是,近期更是好消息不斷——「九章」問世,「鯤龍」海上首飛,「奮鬥者」號成功坐底,「北鬥三號」「南昌艦」「中國天眼」「人造太陽」.....各類響噹噹的名號開始接踵而出,中國新科技再次踏上新臺階,多個領域也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 年終盤點:2020年睡眠和生物節律領域十大研究突破
    Nature. 2020 Nov;587(7833):264-269. 4. Science—睡眠研究重大突破~興奮性神經元抑制覺醒!!基底前腦穀氨酸能神經元通過釋放腺苷以抑制覺醒?年終盤點:2019年抑鬱症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一半來自中國)7. 年終盤點:2019年腦血管病領域十大基礎研究進展8.
  • 【醫學前沿】關注2020年糖尿病領域的十大突破
    2020年雖已過去,但這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充滿挑戰和收穫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糖尿病領域有哪些熱點事件和話題?糖尿病治療與管理的前沿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也關注了2020年糖尿病領域的十大突破。
  • 中國量子領域再突破,頂著國外技術封鎖,打造國有智慧財產權安全
    國外的技術壟斷事件早已屢見不鮮,而重力儀所涉及的技術封鎖雖十分罕見,但畢竟與國家戰略安全息息相關,諸如地震監測、資源勘探等需要精密測量的領域,可以想像,一旦假手於人,我們或許能夠獲得他國提供的信息參數,試問又有誰敢信?誰敢用呢?
  • 青藤宣布在Webshell檢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20個日夜,1000+名頂尖白帽,32,000+份高質量Webshell樣本激烈對抗後,青藤鄭重宣布,在Webshell檢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公測活動強對抗的環境下,青藤雷火引擎檢測率仍取得了99.54%的絕對突破。一直以來,業界總有聲音宣稱Webshell檢測率可達99%,通常來講,這種說法是針對網上公開Webshell樣本的靜態檢測結果,一旦樣本經過黑客針對性處理之後再進行繞過,其檢測率將驟降至20%-30%。
  • 大有可為|雅圖高新「軌道交通水性塗料」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製造2025》涉及的十大領域之一,是對「先進的軌道交通裝備」提出高要求,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一流設施、技術、服務、管理的世界領先「交通強國」。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十年磨一劍:中國數學家在微分幾何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部網站消息。
  • 中國彩色視頻電子紙顯示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廣州2020年11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1月25日在中國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深圳市國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彩色視頻電子紙顯示器取得重大突破。此項成果基於周國富教授和Alex Henzen教授領導的團隊研發的彩色視頻電潤溼電子紙關鍵技術。
  • 潘建偉團隊剛實現裡程碑式的突破,將助中國制霸量子計算領域
    下面,我們從幾個特定緯度,來簡單說說為什麼「九章」對於中國如此重要——「九章」的科技價值,學術界這兩天已經鋪天蓋地地誇了個遍,根本用不著「阿爾法」具體探討,畢竟我們絕大部分人也都不是這個專業的,但有一條「阿爾法」必須要說,就是「九章」有望讓中國突破西方在現有領域的技術封鎖,助中國制裁未來量子計算領域。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中國也有高科技產品對美進行封鎖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長期以來,聯合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了嚴格的技術封鎖,嚴到什麼程度,你可以盡情地想像!人們對此類消息早已習以為常。中國科技水平雖然進步速度很快,但是超越美國談何容易。可是你知道嗎?在不知不覺中,在量子通信、振動臺等高科技領域,中國確實已經遠遠領先美國,甚至有的還反過來對美國進行了技術封鎖和限制。
  • 核心技術被美封鎖,全球僅中國研發成功,俄國用「國寶」技術交換
    如今,中國改革開放後,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早期,我國的發展也經歷了許多曲折。畢竟,西方國家採取了技術封鎖的措施。如果我們想突破,只能靠自己。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並且在許多技術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一項技術,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
  • IBM納米技術取得兩項重大突破
    近日,IBM公司的科學家們在美國《科學》雜誌宣布了兩項原子尺度的科學突破:第一項是在了解單個原子保持一定的磁方向、從而使其具備適合未來數據存儲應用的能力方面所邁出的重要一步;第二項是一個分子內不同原子之間及不同分子彼此之間的一個邏輯開關
  • 下一代視頻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越清晰越省流量
    下一代視頻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從阿里雲官微獲悉,阿里達摩院XG實驗室參與制定的新一代國際視頻編碼標準H.266(VVC)出爐,同等畫質下將節省近50%傳輸流量,清晰度越高,碼率節省越多。
  • 我國在第四代核能系統革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標誌著我國首個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研製成功,在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並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後續實現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領先美日韓,中國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國製造再度成為全球的硬通貨
    導語在當今時代,世界已然慢慢地轉變成科技世界,科技在提高人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大幅度地增加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因此各國都在大力的研發科技,不管在任何領域,都被應用了科技。我國也在鼎力研發科技,而有一項鋰電池的技術,我國也是領先美日韓,成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又一項中國製造成為全球的硬通貨。新能源地球的臭氧層正不斷地被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也逐漸變得烏煙瘴氣,在早期,由於各國之間的科技及產業經濟發展非常緩慢,於是,人們便開始大力辦廠等提高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工廠便會有廢氣,廢氣在放出的同時,也嚴重的汙染了當地的環境。
  • 科學網—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納米材料研究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