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第四代核能系統革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2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6月18日,第四代核能系統鈉冷快堆關鍵技術研究中「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研製和試驗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首個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研製成功,在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並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後續實現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滿足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對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2016年起,在國家科技部支持下,中核集團原子能院開展了基於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技術的鈉冷快堆關鍵技術預先研究。

超臨界狀態下的二氧化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熱機循環工質之一,具有循環效率高、設備體積小的特點,能減少設備數量,降低建造和維護成本,顯著提高經濟性,因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前沿和熱點。此外,由於二氧化碳與液態金屬鈉無劇烈反應,即使發生突發情況也具有自我抑制機制,從而可自動減緩事故後果,顯著提高鈉冷快堆的安全性。

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作為循環系統中的關鍵設備之一,需在高溫高壓強腐蝕等苛刻條件下實現高效換熱。而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則是一種緊湊式高效換熱器產品,兼具管殼式換熱器和板式換熱器的雙重優點。

2019年,原子能院聯合中船重工725所研製了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樣機,並聯合漢華京電設計和建造了鈉-超臨界二氧化碳熱工水力試驗裝置,開展了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傳熱性能實驗。

2019年12月,鈉-二氧化碳換熱器樣機製造完成。今年5月,傳熱性能實驗完成,傳熱功率和溫度分布等重要參數均與設計符合良好。該換熱器技術除了應用於鈉冷快堆,還可用於鉛鉍合金、鈉鉀合金等其他液態金屬冷卻反應堆的動力轉換系統,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我國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第四代核能系統鈉冷快堆關鍵技術研究「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研製和試驗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首個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研製成功,在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並在這一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後續實現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關於加強第四代核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的建議
    作為低碳能源的一部分,第四代核能反應堆必須從設計上增強其靈活性,加大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融合。本文概述了第四代核能反應堆的研發現狀、發展目標、相關系統的關鍵技術,提出了加強第四代核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的建議。
  • 第五代核能系統:路雖遠,行則至焉—新聞—科學網
    帶著這一思考,合肥靈漁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簡稱「靈漁諮詢」)提出了一種「核能協同網絡」的第五代核能系統的概念,打破前四代核能系統開發沉溺於單堆演化的固定思維模式,使核能開發從「單堆改進提升的舊套路」轉向「網絡系統優化的新範式」。 日前,中國科協發布了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第五代核能系統會是什麼樣子?」也被列為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 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入選題目簡介
    引力波天文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研究涵蓋了天文學、物理學、數據計算、工程科學等多個領域。自2015年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以來,引力波已迅速成為國際上基礎物理與天體物理前沿研究的熱點,預計十餘年內宇宙起源問題將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歷史機遇。引力波的探測能夠打開我們的視野,研究電磁學手段所難以企及的宇宙的「黑暗面」。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中核集團供圖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沒有被打趴下,而且還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向著星辰大海飛奔,2020年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矽-石墨烯-鍺電晶體」研發成功
  • 國內那些核能相關的研究院所
    上海應物所是國立綜合性核科學技術研究機構,以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高效能源存儲與轉換等先進能源科學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同時兼顧核技術在環境、健康、材料領域的若干前沿應用研究,致力於熔鹽堆、釷鈾燃料循環、核能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
  • 又一領域取得突破,中國女博士研製出一項新技術,專家:不可小覷
    據悉中國在雷射武器領域擁有眾多的權威專家,其中掌握了五大技術,並且這也將充分發揮高科技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在這些權威專家中,就有一個她突破了一項重要技術,使得我國雷射武器領域發展上面又一次突破了瓶頸。【雷射武器是用高能的雷射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精確射擊或用於防禦飛彈等的武器,分為戰術雷射武器(THEL)與戰略雷射武器兩類。
  • 在1億度高溫下運行 我國「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
    央視報導,中國自主設計的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東方超環」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
  • 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我國真空蒸鍍機取得關鍵突破!
    我國目前已成為了OLED面板生產大國,佔據全球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但我國在OLED生產設備真空蒸鍍機技術發展上一直較為落後,不得不受制於日韓。值得欣慰的是我國一直在關鍵裝備國產化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最近在真空蒸鍍機關鍵技術上已取得重大突破,擺脫國外技術依賴指日可待!
  • 我國小堆核潛艇終獲突破!五代堆確立「四創一導」目標,俄曾因24億...
    就我國而言,近幾年來,我國在核潛艇領域的研發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仿效美國海軍建立全核潛艇部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像一步到位的想法看起來很好,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為加快核潛艇的發展,我國對核能的研究,此前已經成功突破了第四代核反應堆的研究階段,核心技術已經成熟。
  • 核聚變技術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此前,中核集團先後發展了多種類型的磁約束聚變研究裝置,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一號、新一號和二號A裝置等三大國家重要科研設施,並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樹立了中國核聚變研究史上的一座座豐碑,為我國聚變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工程技術與人才基礎。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我國「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 在1億度高溫下實現運行(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央視報導,中國自主設計的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東方超環」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如果能較長時間維持1億度的高溫,那人類距離解決核聚變商業化應用真的就不遠了。 核聚變產生能量的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潔能源為目的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 蘇州醫工所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光學顯微鏡有了「中國造」
    26日,蘇州高新區傳來消息:「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專家組驗收!    這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它標誌著我國在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方面擁有了自主創新能力。
  • 院士專家談我國核科技與核能產業
    「我國核科技工業發展迎來第二個春天」在李冠興院士看來,現在是「兩彈一星」後,中國核能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期。「近年來,我國核科學技術創新及核能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截止到2019年6月底,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47臺,裝機容量4873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0臺,規模居世界第一位。
  • 科學網—保障核能安全和高效利用
    2014年10月,中國科學院核用材料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在瀋陽成立運行,該實驗室是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力學/化學交互作用研究方向與核材料研究方向、遼寧省核電材料安全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腐蝕控制技術方向為基礎組建而成的。
  • 我國生物酵素技術取得新突破
    酵素技術自發現至今已逾百年,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酵素及其自然療法也在民間盛行。但由於我國接觸生物酵素技術時間較短,加之涉及生物、植物、動物、醫療和環境等多個學科領域,使得這項技術難以突破,在我國長期處於空白狀態。
  • 我國核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前景廣闊——訪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出了核工業必須堅持安全發展和創新發展的新要求。新形勢下,我國在和平利用核能與核技術應用發展方面,有何新的突破?未來有何計劃?對此,記者採訪了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張建華。
  • 我國殼聚糖在婦科領域應用取得突破
    核心提示: 近日,經陝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西安三八婦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申報的「康伊納殼聚糖抗菌水凝膠」取得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許可。 二類醫療器械是指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應當加以控制的醫療器械。該產品的成功註冊,克服了現有產品技術的不足,標誌著我國殼聚糖在婦科領域的應用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