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醫工所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高端光學顯微鏡有了「中國造」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26日,蘇州高新區傳來消息:「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專家組驗收!

    這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它標誌著我國在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方面擁有了自主創新能力。

    高/超分辨光學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等相關前沿領域的創新研究,尤其是10-100nm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技術,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是顯微鏡消費大國,但長期以來,我們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高端儀器基本依賴於進口,嚴重製約了我國的生物和醫學研究能力。

    這項重大技術突破,是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歷時五年攻關,在全面突破大數值孔徑物鏡、特種光源、新型納米螢光增強試劑、系統集成與檢測等關鍵技術後取得的。這一突破性成果,成功地研製出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受激發射損耗(STED)超分辨顯微鏡、雙光子-STED顯微鏡等高端光學顯微鏡整機,並建成覆蓋研製全流程的工程化平臺,讓我國高端光學顯微鏡的發展有了系統解決方案。

    蘇州醫工所是中科院唯一一家以生物醫學儀器、試劑和生物材料為主要研發方向的研究所。十年前落戶蘇州以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超分辨顯微鏡及其核心部件已在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使用,部分成果已實現銷售。

    當前,蘇州高新區瞄準「自主可控」抓創新,先後吸引了以蘇州醫工所為代表的超百家重大創新載體落地,這次「超分辨顯微鏡」的問世,也意味著該區打造先進產業體系取得了關鍵突破。(陳雨薇 宗志鵬)

 


來源: 新華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蘇州市常務副市長周偉強在講話中指出,蘇州醫工所通過驗收,既是研究所發展的裡程碑,也是蘇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經濟轉型,是蘇州始終追求的目標。蘇州將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不斷深化服務,大力推動產學研結合,全力以赴推動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成為院地雙贏合作的成功典範。    李學勇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 蘇州醫工所與德國萊布尼茲光子技術研究所籤署合作框架協議
    9月17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與德國萊布尼茲光子技術研究所在蘇州籤署合作框架協議。蘇州醫工所副所長武曉東研究員和德國萊布尼茲光子技術研究所所長Jürgen Popp教授分別代表各自單位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亮達醫療康復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
    蘇州醫工所黨委副書記兼康復工程技術研究室主任楊洪波和亮達醫療公司董事長董亮分別代表各自單位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並共同揭牌。  在籤約儀式上,亮達醫療公司總經理李忠偉介紹了亮達醫療公司的發展歷程、產品研發及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情況,楊洪波簡要介紹了蘇州醫工所發展歷程、醫工結合、成果轉化發展模式等,並闡述了成立康復工程技術研究院的意義,隨後雙方就具體項目合作及研究院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初步交流。
  • 復旦醫工所成立啦
    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與復旦大學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光華樓舉行籤約儀式,合作共建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舉行領導幹部會議,陳明任副所長
    唐玉國對地方政府對蘇州醫工所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蘇州醫工所將加大與地方政府的合作,為科技創新貢獻醫工智慧、為經濟發展貢獻醫工力量。方文浜衷心感謝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蘇州醫工所一直以來為高新區發展作出的貢獻
  • 直擊儀器創新研發痛點——「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
    科技部長期支持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創新並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從整體和長遠看,我國科學儀器尚未擺脫嚴重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科學儀器產業目前仍處於中低端,重要儀器設備基本依賴進口,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未來科技部將繼續支持重大儀器設備研發工作,通過加強科學儀器設備的前瞻性技術研究,圍繞國際高端通用儀器設備市場需求開展集成創新,政策引導鼓勵科技企業優先使用國產儀器設備等推動中國科學儀器自主創新發展。
  • [蘇州]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的招聘事宜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籌)是中國科學院、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序列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負責籌建和運行管理。  3.每一類應聘崗位對應的專業基礎筆試科目為:  (1)控制(蘇州醫工所)、嵌入式系統(蘇州醫工所)、微流控晶片技術(蘇州醫工所)、醫學圖像處理(蘇州醫工所)、弱信號檢測及處理(蘇州醫工所)、核醫學和核成像(蘇州醫工所):《電子技術》(數電、模電及數位訊號處理)。
  • 不忘創新生物醫學工程初心 牢記服務人民健康幸福使命
    然而,我國高端醫療儀器技術發展水平還不高,市場幾乎被發達國家所壟斷,國民的健康幸福被他人掌控,醫療儀器產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作為引領我國科技創新跨越的「火車頭」——中國科學院,和以創新為驅動力創造經濟發展奇蹟的江蘇省、蘇州市,看準時代機遇,為改變我國醫療儀器產業的現狀而走到一起,共同建立了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決賽在蘇州醫工所舉行
    本屆競賽由蘇州醫工所承辦,蘇州市高新區管委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先進醫療器械產業孵化聯盟、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命科學儀器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協辦,同時獲得了電子工業出版社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大力支持。
  •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蔣華北訪問蘇州醫工所
    5月30日,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蔣華北來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訪問,被授予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榮譽證書,並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為蔣華北頒發了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榮譽證書。
  •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細胞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公告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細胞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公告(江蘇)已公布,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時間:常年有效。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細胞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公告(江蘇)   一、細胞工程研究中心簡介   細胞工程研究中心建築面積約2300平方米,包括細胞治療技術研發部、高潔淨級細胞生產部、臨床級細胞儲存部、質量控制部和基因工程部等五個部門
  • 腳踏實地,國產原子力顯微鏡企業發展之路——蘇州飛時曼走訪報導
    3月份,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指導,儀器信息網主辦「國產儀器騰飛行動」之「創新100」項目組走進國產原子力顯微鏡製造商——蘇州飛時曼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時曼」),對其發展之路進行了走訪交流。飛時曼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矛宏、董事許東銘等接待了走訪一行人員。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發布了創新名城建設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 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強強聯合 造福自閉症與...
    2019年3月19日,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合作籤約儀式在仁愛學校仁慧館隆重舉行。此次合作籤約儀式上,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建立了新型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自閉症、腦癱兒童康復機理研究、康復教育及康復器具研發、科教融合、醫工結合、成果轉化、學生科普教育及黨建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 西安光機所新光學儀器產品打破國外壟斷 榮獲「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而現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的新型光結構照明顯微鏡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並且獲得了第二屆「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科技創新獎」。  記者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測量的單位從米到釐米、毫米,再往下的微米我們的肉眼已經無法識別。而上圖這張細胞線粒體局部圖,白色方框顯示線粒體局部長度是2微米。這樣一幅清晰地圖像就是我旁邊的這臺結構光照明超分辨顯微成像系統拍攝的。
  • 10月蘇州-微納光學技術與應用交流會
    主辦單位: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納米器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光電子集成技術專家委員會大會主席:許祖彥 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李述湯 院士(蘇州大學)呂躍廣 院士(軍委科技委)王立軍 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成都光電所自適應光學技術研究創新成果豐碩
    這些動態控制是現代光電技術和工程的重要特徵。在這一背景下,從20世紀70年代起,國際上發展了新興的自適應光學(AO)技術。 AO技術通過實時探測、控制、校正光學波前誤差,使光學系統具有實時克服動態幹擾、保持良好性能的能力,因此AO也稱為「活光學」。它使400多年來一直困擾傳統光學界的星體「模糊」、「抖動」難題有了解決途徑,使大型天文望遠鏡看得更遠、分辨更仔細、光能更集中。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發布了創新名城建設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 醫工結合漫談 | 系列1:醫工結合與「中國製造2025」
    結合前段時間美國對華頻發的貿易戰,如《紐約時報》所說,美國的真正考量或是要遏制中國製造業升級,拖慢這一強國戰略。一、何謂「中國製造2025」?為指明10大重點領域的發展趨勢、發展重點,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於 2015 年 4 月中旬起,動員48 位院士、400 多位專家及相關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參與,廣泛徵集意見後,組織編制了關於10大重點領域的技術路線圖,匯總成冊,稱為「《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由於封面為綠色,也稱「《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
  • UDE2020:視聽健康論壇倡導,醫工結合,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目標
    2020年8月1日,由國家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分會、中關村視界裸眼立體信息產業聯盟等聯合主辦,惠仁康寧(蘇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中國視聽健康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在UDE&iLife 2020國際顯示博覽會暨未來生活博覽會(2020年7月31日-8月2日)期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