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E2020:視聽健康論壇倡導,醫工結合,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目標

2020-12-25 家電消費網

  健康是人類社會發展永恆的主題之一,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提升,視覺聽覺作為人類最主要的感知能力,其健康水平尤其重要,當代人不僅要關注全民自身的健康,更要關心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八部委,陸續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並且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和執行。2018年8月習近平主席特別批示指出:我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不能任其發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抓好落實。

  視覺與聽覺健康是一個跨學科、跨部門的綜合產業技術創新課題,也是事關視聽電子產品正確設計、使用、以及未來國民健康素質與生活質量的重要技術問題。產學研各界非常重視,努力推動視聽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分會成立,並以此加快推進視聽健康領域的研究和行業推廣為目的。

  2020年8月1日,由國家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分會、中關村視界裸眼立體信息產業聯盟等聯合主辦,惠仁康寧(蘇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中國視聽健康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在UDE&iLife 2020國際顯示博覽會暨未來生活博覽會(2020年7月31日-8月2日)期間舉行。本次會議吸引了醫學、主管部門、研究機構、檢測機構、視聽產品生產與相關應用等200多位嘉賓聚焦「醫工結合+技術/臨床/標準服務/場景應用」等熱點前沿領域和行業應用進行了深入談論。

  本次「視聽健康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緊扣時代脈搏,以醫工多學科交叉為契機,緊緊圍繞「醫工結合,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為導向這一主題,不斷創新醫工結合發展模式。邀請到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眼視光實驗室主任,教授高嵩;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學視光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宋紅欣;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臨床部副主任王碩;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王丹力;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錢志餘;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教授沈勇;華為公司產業標準部部長,國際電信聯盟第16研究組主席羅忠;TCL華星光電高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顯示與視覺健康創新分會秘書長黃衛東;廣東省電線電纜行業協會8K傳輸技術與標準委員會首席專家溫俊瑋;致晶科技研發副總柏澤龍;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投影機產品經理李鳳;TCL電子(惠州)有限公司電子研發中心季洪雷 ;無錫視美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龍;寧波維真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家亮等嘉賓,全面探討國內外醫工交叉學科創新前沿,共同分享新時代背景下,視覺與聽覺行業的新進展、新趨勢、新經驗,並從生理機制、評價參數體系、評價方法、標準和人因健康與舒適度認證服務等多個方面規範視聽產品的設計、生產、測評和使用,用科學的健康觀來指導視聽產品的市場推廣,引導消費者形成系統的、健康的視聽方式,降低視聽產品的使用對視聽健康的不良影響。

  論壇上,科技部國家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姜峰博士,工信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彭健鋒、國家音視頻及多媒體系統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副秘書長趙曉鶯博士分別代表致辭祝賀,並與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分會理事長、標準工作組組長邱學軍,副組長錢志餘、黃衛東,聯盟秘書長唐斌,一起參加了《超高清醫用顯示器技術規範》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和標準工作組啟動儀式。

  論壇上,為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健康消費升級,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攜手37家單位,根據「健康中國「戰略要求,實施醫工結合,首次發起《視聽健康中國行動倡議書》和《中國視聽健康產品創新與服務推廣計劃》。重點強調「工業視聽安全健康與醫療臨床健康」結合,強化相關行業領域的「以人為本」與「視聽健康消費」創新融合為宗旨,在尊重人體健康機理的前提下大力研發推廣視聽消費電子、影視內容及醫工融合應用等相關技術產品服務,並在全行業向採購商、渠道商和消費者推介和傳播健康視聽產品。

  論壇上,依據權威專業機構主觀和客觀評價評測數據、通過消費者對視聽健康產品體驗訴求和消費滿意度調查結果,以及人因健康與舒適度相關標準,客觀公正地推選出符合人體健康與舒適度的首批入圍《中國視聽健康產品創新與服務推廣計劃》的「視聽健康』技術、產品」,並在本次大會上得到隆重推介。其中,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帝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莫高絲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友晟電子有限公司、丹陽市好視野光學眼鏡有限公司、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科極光科技有限公司、惠仁康寧(蘇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安瀾萬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匯鼎光學眼鏡有限公司 、江蘇匯恆眼鏡有限公司、利亞德集團、寧波維真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蘇州惠仁康寧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蘇州計量院、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無錫視美樂雷射顯示科技有限公司、致晶科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組委會鼓勵其在2019-2020年度在產品推新、產品性能、節能指標、護眼功能、解決方案方面做出革新,以及積極帶動整個視聽健康產業發展,做出顯著貢獻的企業做出了相應的表彰。
 

  會議同期,從醫工結合,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現場緊扣生活·科技·健康主題,基於用戶實際使用視聽設備、場景環境、人因等綜合作用對觀看者的視覺生理系統和心理感受的影響,並結合醫學臨床評價技術,現場打造真正的多功能教室、多功能會議室、智慧客臥室、沉浸式餐廳等視聽健康產品和場景解決方案。儘可能的還原生活中的真實場景,首批視聽健康推廣計劃中優質的視聽健康產品合方案也在四個場景中呈現,讓觀者現場體驗身臨其境的健康產品。配合COSPLAY活動和主題形象,貼近真實,製造視覺衝擊,完成引流,帶動線上線下關注興趣,形成直播/現場帶貨銷量基礎。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行業主管單位、醫學臨床醫生、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此次視聽健康論壇將極大地促進「醫工結合」的步伐,並將為各地醫療機構和視聽旨在企業加強醫工融合、推進視聽健康服務工作提供寶貴的指導意見,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視聽健康產品與服務,從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落地。

相關焦點

  • 「新醫科發展與醫工結合」高峰論壇舉行 四川大學與多地達成合作協議
    論壇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9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劉文玉攝影報導)9月29日,四川大學建校124周年暨華西醫學110年之際,舉行了 「新醫科發展與醫工結合」高峰論壇。論壇邀請了醫工結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領軍人才,圍繞信息化服務衛生健康領域科學決策、醫工交叉創新前沿技術等政府工作重點、社會關注熱點和行業發展關鍵點進行深入探討。在開幕式上多名院士針對醫工結合助推現代醫學發展、從基因組到表型組、疫後醫學發展的思考等主題進行分享。
  • 中國電子顯示視聽健康新標準 8月上海邀你見證
    為落實健康中國戰略,UDE 2020第二屆國際顯示博覽會暨「中國視聽健康創新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突破疫情帶來的重重阻礙,將於2020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上海隆重舉行。  該項活動由中關村視界裸眼立體信息產業聯盟、國家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機構攜手惠仁康寧實驗室和上海舜聯會展有限公司等機構共同舉辦。
  • 【精準醫學】醫工結合創新論壇11月召開,加速推進醫學科技創新
    而醫工結合是一個趨勢,是精準醫學重要的方向。通過醫學在工學、理學、人文等多重學科的深度融合,可實現前沿科技的臨床轉化應用,進而研發出服務於民眾的健康醫療產品,用最好的技術讓患者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 醫工結合讓治療更精準
    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發展,會為患者乃至社會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以及如何使其更好地與醫療相結合,這些都是公眾極為關心的問題。  日前,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啟動了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即臨床大數據中心、數字醫療與醫療機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智慧健康中心、醫學轉化影像中心、可穿戴/可植入醫療設備中心。
  • 東北大學與中國醫科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共建醫工結合研究
    在當今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飛速發展,醫學領域與高端智能技術、生物和材料科學等領域深度融合是重要發展方向,醫工結合是推動「新醫學」發展的新動能。東北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作為兩所同樣位於遼瀋地區的知名高校,以「優勢互補、學科交叉、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為原則開展全面合作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下面筆者就兩個學校培養方面和科研實力方面進行一下探討。
  • BOE IPC·2020京東方智慧醫工論壇成功舉辦
    11月18日,京東方全球創新夥伴大會·2020(BOE IPC·2020)在北京隆重召開。BOE(京東方)高級副總裁、智慧醫工事業群執行長馮強表示:京東方智慧醫工事業是京東方物聯網轉型的戰略部署,將科技與醫學相結合,醫工融合創新,堅持以人為中心,聚焦家庭、社區、醫院,通過構建健康物聯網平臺,將檢測設備、醫護人員與客戶連結起來,形成智慧健康管理生態系統。
  • 「第三屆北京大學國際腦研究高峰論壇——航天醫學與醫工結合論壇...
    中國日報11月1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11月10日,由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主辦,航天中心醫院承辦的「第三屆北京大學國際腦研究高峰論壇—航天醫學與醫工結合論壇」在北京圓滿召開。此次論壇以「跨界、融合、創新、引領」為主題,圍繞航天醫學發展、醫工結合等諸多議題展開研討。航天醫學與醫工結合論壇旨在搭建大健康領域產、學、研各界精英人士的跨界交流和合作平臺。隨著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臨床醫學與理工學科交叉發展,逐漸成為引領未來醫學創新的主導方向。
  • 2021醫工十大前沿方向發布 全國領軍高校醫院論道醫工交叉
    由於疫情防控,本次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線上吸引超7000人次觀看。,融匯資源需求,加速創新項目的轉化落地,建設「健康中國」。,為前沿基礎研究、臨床技術研發及創新創業提供參考,為推動中國的醫工交叉創新戰略貢獻力量。
  • 天津大學醫工結合基金培訓會順利舉辦
    她表示,希望醫工結合基金的後續開展能夠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完善過程管理、加強校院協同,確保項目保質保量、高效有序的進行,力爭產出高水平成果,積極服務於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為建設健康天津和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 醫工結合漫談 | 系列1:醫工結合與「中國製造2025」
    結合前段時間美國對華頻發的貿易戰,如《紐約時報》所說,美國的真正考量或是要遏制中國製造業升級,拖慢這一強國戰略。一、何謂「中國製造2025」?早在2015年5月8日,國務院組織編制並正式發布《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建設製造強國的戰略任務和重點,提出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三步走」戰略目標:2025年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2045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 北京理工大學舉辦醫工融合高峰論壇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近日,「聚焦醫工融合,助力健康中國」高峰論壇暨北京理工大學醫工融合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理工國際教育交流大廈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閆為革,河北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翟海魂,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校長張軍院士等出席論壇。
  • 天津大學醫學部成立 醫工結合探索新醫科發展「天大路線」
    天津大學醫學部瞄準「健康中國2030」的國家戰略發展目標,以「醫工結合」為起點,它的建立將全面提升天津醫學教育科研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開創我國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和醫療衛生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貢獻天大力量。
  • 「2020健康中國·健康管理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
    如何健康生活? 12月17日,由中國保健協會健康服務與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 多燕瘦(中國)有限公司承辦、健康時報首席媒體支持的「2020健康中國·健康管理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的行業專家及嘉賓圍繞如何做好科學體重管理、實現科學減重等人們備受關注的問題展開討論。
  • 醫工結合促進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新聞—科學網
  • 2020「健康中國行動高峰論壇」暨河南省健康管理學術年會在鄭召開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健康中國,預防為先。8月8日,備受矚目的2020「健康中國行動高峰論壇」暨河南省健康管理學術年會,在綠城鄭州盛大召開。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服務機構質量管理分會會長黃瑋宣讀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服務機構質量管理分會增補理事名單。
  • 2020中國國際健康旅遊高峰論壇舉辦 探索健康新需求
    10月25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資源開發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亳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旅遊研究院、北京興旅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國際健康旅遊高峰論壇在安徽亳州舉辦。
  • 國家視聽健康聯盟推出讀寫檯燈的視聽健康與人因舒適度認證
    國家視聽健康聯盟視覺與聽覺研究院提出團體標準《讀寫檯燈視聽健康與人因舒適度評價規範》,從讀寫效率和護眼舒適的角度,對讀寫檯燈進行系統性的評估。評價分級推薦指標國家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分會,由視聽健康領域優秀的電子顯示與視覺和電聲聽覺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醫療機構共同發起,並於2019年6月正式籌備並請示於7月批准成立。
  • 北航常務副校長房建成院士:探索醫工交叉,為健康中國戰略做出北航...
    11月8日,「第五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長沙舉行。作為第55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本次論壇以「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國之重器新徵程」為主題,包括主論壇和6個分論壇,分別就工醫結合與創新人才培養、新工科專業建設與發展、面向未來工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和教師發展、工程教育課程思政、大工程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產教融合與工程教育金課金專建設等議題展開研討。
  • 醫教協同 醫工融合 為生命健康貢獻「天大」力量 天津大學直屬醫院...
    (試點工程)雲腦中心……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近年來在醫工結合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瞄準醫療健康前沿問題,在「新醫科」高地持續發力。2019年,天津大學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行列;2020年,天津大學醫學學科進入QS排行榜,名列中國大陸前20強。科技創新和醫療健康平臺建設是濱海新區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近年來,濱海新區不斷深化綜合醫改試點,加強高水平醫療平臺建設,在醫學健康領域不斷蓄力,持續吸引智能醫療、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康復養老等相關產業或機構「築巢」,形成了新的健康產業增長極。
  • 陳亞珠:醫工交叉開拓者,健康中國篤行人
    20多年來,她倡導腫瘤等疾病無創、精準、多元化的治療理念,率先提出超聲治療新方向,帶領團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功研製「磁波刀」、「超波刀」等大型無創醫療設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健康中國、為中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