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工結合促進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25 科學網
第272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心血管創新醫療器械論壇舉行
醫工結合促進醫療器械創新發展

 

在11月23日舉行的「第272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心血管創新醫療器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表示,我國已成為世界醫療器械的第二大市場,並將繼續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心血管是醫療器械創新的重要領域。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導下,心血管領域新藥、新器械、智能工具產品層出不窮。胡盛壽表示,合理審批、科學監管面臨著巨大挑戰,要加強從研發到監管各環節、各層面的「能力建設」。

考慮到心血管醫療器械現狀、研發熱點及未來發展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認為,加強醫工結合,才能推進中國心血管材料、植入器械以及治療技術跨入國際領先水平。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醫學部主任顧曉松認為,健康與高質量的生活是人類共同的訴求與福祉,需要全球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企業家、社會經驗與領袖們的共同努力,協作創新,推動全球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的創新和發展。

近20年,中國心血管介入器械從模仿、改良邁入創新通道,但還缺少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和研發中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葛均波表示,心血管介入器械是當前醫療器械創新最活躍的領域,我國政、產、醫、研、資各方合力推動了其快速發展。他強調,唯有創新才是我國心血管乃至整個醫學不斷發展的源動力,以「醫生為核心」的創新平臺,將加速我國心血管創新,中國製造將成為「中國智造」。

據悉,本次工程科技論壇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論壇圍繞「人工心臟」「可降解支架」「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介入瓣膜、組織工程」四個方向舉行了專題研討會議。會議旨在探尋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創新醫療器械解決方案,攻克技術瓶頸。同時為衛生部門提供決策諮詢,為創新醫療器械提供可行的醫工合作模式,並以此為契機,加強對中青年人才的培養。

相關焦點

  • 醫工融合發展開拓醫療創新新局面
    光明網訊 11月21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的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京開幕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大會的舉辦適逢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以下簡稱學會)40周年慶,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致辭並回顧總結了學會40年來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徐景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40年來,學會始終以推動學科發展為導向,不斷優化組織體系建設。
  • 【精準醫學】醫工結合創新論壇11月召開,加速推進醫學科技創新
    【精準醫學】醫工結合創新論壇11月召開,加速推進醫學科技創新 2020-11-06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表示:醫療創新必須走「醫工」結合之路
    孔祥清發表《醫生在轉化醫學中的角色》主題演講時強調,醫生在醫療創新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及時申請保護智慧財產權外,最重要的是要與進行醫療器械研發的工程師結合,轉化醫學必須有一個真正的醫工結合模式才能實現,否則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轉化」,甚至可以說,從臨床專家、工程師、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投資者,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環節,缺一不可。
  • 醫工結合漫談 | 系列1:醫工結合與「中國製造2025」
    二、醫工結合——多學科的深入融合未來的醫學科學將伴隨醫學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即醫工結合)而向前發展。尤其在醫療器械的製造方面,工程技術的發展、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將不斷促進醫學的發展。因此,通過醫工結合,研發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醫療器械重點產品,勢必成為《中國製造2025》的迫切任務。
  • 醫工結合讓治療更精準
    日前,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啟動了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即臨床大數據中心、數字醫療與醫療機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智慧健康中心、醫學轉化影像中心、可穿戴/可植入醫療設備中心。此舉旨在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交叉優勢,整合清華大學附屬醫院及教學醫院的優質臨床醫學資源,構建醫研企一體化的跨領域精準醫學創新聯盟,促進現代科學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和先進健康醫療產品研發,提升健康醫療服務效能,同時培養具有臨床轉化科學才能的複合型醫學人才和工科人才,進而促進健康醫學事業全鏈條全面優化升級。
  • 鄭州工研院當好「助攻手」打造醫療器械產業創新高地
    ,把鄭州打造成為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創新高地。」2020年1月,由鄭州市政府、蘇州醫工所和鄭州高新區管委會三方共建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鄭州工研院應運而生,圍繞鄭州市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以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生物醫學科學儀器為核心,研發先進生物診療技術,打造高端醫療器械工程化平臺。具體研究什麼?
  • 天津大學醫工結合基金培訓會順利舉辦
    趙美蓉在致辭中,向市科技局、各附屬醫院和校內科研工作者對天津大學醫工結合基金的支持與付出表示感謝。她指出,醫工結合基金的設立促進了醫科與工理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強化了學校與附屬醫院之間的實質性合作。她表示,希望醫工結合基金的後續開展能夠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完善過程管理、加強校院協同,確保項目保質保量、高效有序的進行,力爭產出高水平成果,積極服務於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為建設健康天津和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 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探索創新醫療與轉化新模式—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瞄準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大需求,在「醫療機器人」等高端醫療器械裝備、「基因與分子診斷」等新型智慧診療手段研發領域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隊伍,積累了一批具備產業化潛力的項目,形成先發優勢。 長三角是產業轉化的腹地。南通市在主城區崇川區設立中央創新區,規劃總面積17平方公裡。
  • UDE2020:視聽健康論壇倡導,醫工結合,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目標
    產學研各界非常重視,努力推動視聽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分會成立,並以此加快推進視聽健康領域的研究和行業推廣為目的。  2020年8月1日,由國家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視覺與聽覺健康產業技術分會、中關村視界裸眼立體信息產業聯盟等聯合主辦,惠仁康寧(蘇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中國視聽健康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在UDE&iLife 2020國際顯示博覽會暨未來生活博覽會(2020年7月31日-8月2日)期間舉行。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新聞—科學網
    幹頻主任在致辭中提出,上海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醫療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國家智慧醫療領域發力的重點。他強調,當前,各區域、各高校都在此領域搶灘布局,上海交通大學今天成立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可謂恰逢其時,不僅匯聚了交大的人才智力資源和強大的醫、工綜合學科優勢,更是結合了閔行區位的明顯優勢,強強聯合,有助於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機器人前沿研究高地和產業創新優勢集聚區。
  • 航空醫學工程中心在京成立 助力「醫工結合」創新發展
    中新網北京新聞4月21日電 (田琨 張建房)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航空醫學工程中心,重點推進航空醫學工程醫、研、教、防、訓「五位一體」發展,為中國航空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決賽在蘇州醫工所舉行
    本屆競賽由蘇州醫工所承辦,蘇州市高新區管委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先進醫療器械產業孵化聯盟、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命科學儀器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協辦,同時獲得了電子工業出版社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大力支持。
  • 2021醫工十大前沿方向發布 全國領軍高校醫院論道醫工交叉
    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院長王田苗表示,希望藉助以上前沿趨勢的指引,助力醫工交叉創新創業者貫徹十四五規劃「四個面向」的基本方針,領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改變中國醫療器械的落後局面,協同推進醫工交叉等重要任務
  • 東北大學加速醫工結合領域研究,與東軟醫療籤訂研究生聯合培養
    與東北大學合作的東軟醫療成立於1998年,以影像設備為基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持續自主創新,構建了完善的覆蓋CT、MRI、DSA、XR、PET/CT等醫學影像設備產品線的研發和生產體系,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促進了國產大型醫學影像裝備的技術發展和變革。
  • 「新醫科發展與醫工結合」高峰論壇舉行 四川大學與多地達成合作協議
    論壇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9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劉文玉攝影報導)9月29日,四川大學建校124周年暨華西醫學110年之際,舉行了 「新醫科發展與醫工結合」高峰論壇。論壇邀請了醫工結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領軍人才,圍繞信息化服務衛生健康領域科學決策、醫工交叉創新前沿技術等政府工作重點、社會關注熱點和行業發展關鍵點進行深入探討。在開幕式上多名院士針對醫工結合助推現代醫學發展、從基因組到表型組、疫後醫學發展的思考等主題進行分享。
  • 天津大學醫學部成立 醫工結合探索新醫科發展「天大路線」
    李家俊表示,科技的發展、國家的需求和人民的企盼,呼喚著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呼喚著醫療科學研究的創新和成果的加速轉化,也呼喚著醫療衛生體制機制的變革和創新。天津大學醫學部瞄準「健康中國2030」的國家戰略發展目標,以「醫工結合」為起點,它的建立將全面提升天津醫學教育科研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開創我國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和醫療衛生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貢獻天大力量。
  • 2020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京召開
    大會確立了」醫工融合發展,創新引領未來」的主題,通過線下線上結合、線上為主的方式,將學術交流、技術轉化、產業發展等結合起來,吸引了政、產、學、研、醫等各界的關注,線上觀看達10餘萬人次。 大會瞄準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創新發展的」四個面向」,助力科技自立自強,著眼學術前沿發展,聚焦醫療器械創新。學會副理事長胡盛壽院士、學會副理事長程京院士分別做了題為」智慧醫療——離我們很近,也很遠」和」面向中西醫,守正加創新」的主旨報告。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亮達醫療康復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
    )與吉林省亮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簡稱亮達醫療公司)聯合成立「康復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約儀式在亮達醫療公司舉行。蘇州醫工所黨委副書記兼康復工程技術研究室主任楊洪波和亮達醫療公司董事長董亮分別代表各自單位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並共同揭牌。
  • 創新+生態,醫療器械產業再添新動能
    這就是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新建的投資18億元、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醫療器械加速器,這裡將被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醫療器械產業加速器和創新中心。蘇州高新區是江蘇省「一區一產業」戰略布局中唯一重點支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地區。位於蘇州科技城的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是高新區培育發展該產業的核心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