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一篇新加坡網站的文章引起了外界普遍關注,該文章的主要內容闡述了我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了井噴期」。本月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布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緊隨其後,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已經進入了擇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當然了,更多的科技成就比較低調了。
兩項重大突破已讓中國走向世界最前列
對於現在的科技而言,量子計算機的原理非常複雜,很多國家和團隊難以窺探其中的奧秘。「九章」的問世,意味著中國在量子計算機方面同美國相比較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按照相關團隊的說明,「九章」處理樣本的速度非常快,求解數學算法5000萬個「高斯玻色取樣」僅需要200秒的時間。如果將這項任務交給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話需要處理時間多達6億年。
自從11月24日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經歷了進入月球軌道,落月採樣等多個步驟,如今已經進入了最後一步返回地球的過程中。雖然此前美國和蘇聯都實現了落月採樣等步驟,但在多個步驟中,中國卻創下了世界第一,實現了世界首次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的無人對接。
經濟財力的高速增長為科技進步奠定了雄厚基礎
12月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了預定的軌道之中。作為世界上非常先進的衛星,高分十四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雖然同樣是我國近期的一項重大科技突破,但相比前兩者高分十四號就低調了很多。
除了以上的三個之外,中國近期的重大科技突破還有很多,新一代「人造太陽」放電,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華龍一號」反應堆併網發電,以及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深達10909米的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等。中國的科技成就的確如新加坡網站文章中描述的那樣「中國科技成果迎來了一個井噴時期」。
自從今年年初以來疫情席捲了世界各地,然而美國卻一直都在全方位大力打壓中國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仍舊沒有阻止中國科技進步的腳步。和過去相比,現在的中國靠著幾十年奠定的經濟和財力基礎為科技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
文丨葉風 審丨陳城
本文由《臺海新觀察》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